《550-养生导引秘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50-养生导引秘籍-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咽下,还黄庭,是名金液还丹。四时不拘时候节次行此,自艮至巽而已。晚间乃勒阳关,法自兑至 
干而已。 

养生秘录
玉溪子丹房语录
属性:心凝曰神,凝神归气以炼丹。情复乎性,复性归根以养命。还丹之本,铅汞而已。元精为命 
之根,宝元精而真铅自生。元神乃性之宗,啬元精而真汞自产。是知固精以养气,固气以养神。铅汞 
有时而相投,驻息绵绵而成火候。真气无刻不相聚,忘念久久而成金丹。若真铅走而真汞枯,元神散而 
元精竭。欲求返还,不亦难乎?非遇志人,勿轻传授。保而重之,秘之。 
x口诀x 
外阴阳往来,则外药也。内坎离辐辏,则内药也。外有作用,内则自然。精、气、神之用有二, 
其体则一。以外药言之,交合之精,先要不漏;呼吸之气,更要细细,至于无息。思虑之神,贵在 
乎安静。以内药言之,炼精,炼元精,抽坎中之元阳也。元精固则交合之精自不泄矣。炼气,炼元气, 
补离中之元阴也。元气住则呼吸之气自不出入。炼神,炼元神也。坎离合,体成干也。元神凝则 
思虑之神泰定。其上更 
有炼虚一者,非易轻言,贵在默会,心通可也。勉旃勉旃。 

养生秘录
玉溪子宜春心诀
属性:三千六百法,养命数千家。率皆旁门小法,无非曲径。仆阅历《参同》,仅三十载,作规中图十二字 
诀,用传学道。君子以正心诚意为中心柱子,处中以制外。以熙和、中和、敛静、敛肃八字为辅,调御 
四时,由外以应中。上合天心,中稽人事。默符造化,顺轨阴阳。外法五行,内理五脏,以为日月循环无 
端。不施为,不存想,晏然大定,以总元机。但要绝嗜欲,定心气,省思虑,节饮食,调鼻息,警昏睡,悭 
视听。养天和于四威仪、四聪,合自然之妙,别无繁难也。已立鄞鄂者,以是契符火,养圣胎。未 
立鄞鄂者,以是益元气,养精神。为立鄞鄂之渐至于虚耗损失,疾病交攻,则以是驱疾固元为补益、 
延年养命之术,可谓简易法门矣。宋咸淳己巳岁下元节,宜春玉溪子李公明序。 
x规中图x 
规中者,如居一规之中,如大圆镜之一我。但正心诚意为主,为中心柱子。当万虑具泯之时, 
真人出现,如鱼跃深渊,游泳自乐而不离方寸是也。喜怒哀乐未发,当此时,可以居规中,游泳而潜。 
御四时以正造化,四威仪中,不可失节焉。物来则应,应过复归于中,绝不可动着中心柱子。于中 
常令空虚,一尘不立,久之不纵不拘,自得受用其妙也。六阴归坤,万物 ;元复赴建,始萌长。 
子绝父体。一阳潜动 
处,万物未生时,从这里起,便是作用处。当斯时也,跏趺大坐,凝神内照,调息绵绵,默而守之。 
则一气从虚无中来,杳杳冥冥,无色无形,非子玄冥坤癸之地,生于肾中,以育元精,日益月强,始之去 
,次之返婴,积而为内丹之基本矣。袁真人云∶元气补元气,岂是凡砂石,此补益之上法也。朝屯者, 
君子经论之始,是万物萌芽之初,仁之端也。夫子时始生之气在肾,是不召而自来,宜保而养之。调 
息无令耳闻,但听有悠悠绵绵,合乎自然,则与天地橐龠相应。久之,则肾气合心气,二气之交感, 
以降甘露而产玄珠焉。暮蒙者,以养正圣功也。使不失赤子之初心,义之端也。午时其始生之气在心,是 
亦不召而自来,无思无虑,冥心内照以合之。静坐而照,久而则心合肾气而成既济之功焉。人居三 
才之一,一身之造化,与天地等耳。故日月常行,天地之气相应,真一之精相符。人之元气,八百一 
十丈,与二气橐龠相合。所以元气大运随天,小运随日也。但人生不能体天地造化之大,以至作丧伤 
败,精神迷乱,自与之违,天地岂违者哉。知道之士,若能顺理握机,则可以符化工而为修丹内炼长生 
久视之道也。舍人之外总皆禀混淆,而在元气中均为化物耳,又安能驭之气也。《参同契》云∶春 
夏据内体,从子到辰巳;秋冬当外用,自午从戌亥。又云∶赏罚应春秋,昏明应寒暑,爻辞有仁义,随 
时发喜怒,如是应四时,五行得其理。 

养生秘录
中黄内旨
属性:玉真先生云∶无极中黄大道,本是口传心授,不立文本, 
吾今慈悯初生之士,一时闻之,不能记忆。故设为此善巧方便,令彼入耳注心,眼观神领。传度既毕, 
实时焚之,勿令泛之。内旨曰∶夫天有九宫,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中黄为太阳,地有中黄为太 
阴,人有中黄为丹扃,俱名为中黄。八极中言其位,黄言其色,故谓中黄。八极者,是八方总会要处, 
又只是中宫,即黄庭、即玄牝、即先天一气,即玄关一窍、即至善之所、即黄极之道、即允执厥中。 
在五行谓之土,在五脏谓之脾,在五常谓之信。药物、三气、五神、火候、乎吸,尽在是矣。行住坐卧皆 
当注念,不可须臾离也。不废人事,但当正心处物。常应常静。吾祖师所谓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又言∶三十辐共一毂。辐者胁肋,毂者中扃也。又言∶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乃呼吸之谓也。呼则肾 
气升,得土则止。吸则心液降,逢土则息。即此谓水火锻炼而成大丹。若能存守,则法无不灵。吾常谓若 
要道法灵,须是守中扃。中者,理得上下四隅,不偏不倚之谓也。天地相去八万四升里,人之心肾, 
即一身之天地,相去八寸四分,以中指节文为则,自脐上至尻尾骨尖,尺有八寸四分。今云脐者, 
盖与肾对也。故心之下去三寸六分,脐肾之上三寸六分,惟中间一寸二分为黄庭,主我身命,所谓至圣之 
道,秘之秘之。 
三茅真君云∶精养于气,气会于神。精神不散,是曰修真。子不离母,母不离子。子母持守, 
长生不死。洞真先生云∶谨守谨守,莫言莫言,自然自然,玄之又玄。闻道之士,皆千生幸庆,宿有仙 
缘。或资谈笑,漏泄于人。有不测之祸,蔓延之灾。受授之后,勤而行之。 
玉溪真人云∶儒家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颜、曾、思、孟,历代道统相传,即 
此道也。升少慕清 
虚,留心至道。万法千门,无不师访。因游衡岳,方遇至人,密受紫阳仙翁丹诀。按九宫八卦,以年易 
月,以月易日,以日易时,取天地之正气,夺造化之奇功。纳归中宫,交感成丹。非止延年,可以住世, 
所谓我命在我不由天。升自得之后,体力不衰,发鬓不白,日行百里,举动轻便。神异证验,不可具述。 
其间水火既济,又为坎离交会之法。久而行之,可以成丹。今之人盖火燥炎上,水湿润下,自 
勾引阴邪之气,乘间而入,令人多病。寿夭若遇,此诀使之。五行颠倒术,龙从火里出。五行不顺行, 
虎向水中生。顺行则凡,逆行则圣。玄之又玄,今悉于后。诀曰∶一升便提,气气归脐;一降便咽,水 
火相见。此十六字,简而易行,不拘时候。或在官府,不妨政事;虽处富贵,不妨行用。所谓至道不繁 
也。如有风疾,见效甚速。但于日中少暇,或盘膝,或垂足、正坐,皆无所拘,取鼻中出入息为候。 
入息谓之吸,即便升气,将下部微力前提,其气尽归脐间,此之谓气气归脐。盖脐乃人之气海,所聚元 
气尽藏于兹。出息谓之呼,即便放身自在,一咽 然有声,此谓之水火相见。如是行之,不计次数。要行 
且行,得止便止。若能久持,脐下常如火熨,腹中气响如雷,小便渐减,精气不泄,腰脊坚强,饮食倍 
进,百病去体,外邪不侵。行及一年,宿有诸疾尽除。行之既久,自然三宫升降,二气循环,遂成大道, 
长生久视也。昔年都下有过海王先生,教人行持,随鼻出入息升降之法,而不得提搐之法。次有恩州 
李道人,授杨和玉,只教提搐之法,而又不得出入息之法。皆用其偏枯。升因游南岳紫气峰下,亲受李 
先生秘诀。先生山东人也,一百五岁,发须不白,面如童颜,行步如飞。予得其传,行之既验。不敢自 
秘,谨以传好道之士。 

养生秘录
四段锦
属性:一开臂,二开胸,三搅车,四挽弓。青霞翁《丹经直指》∶ 
仆自幼学道,弱冠弃家,遍历江湖,求师问友。得先师张悟真以来,诸前烈丹经、诗词、传记, 
熟读精思,寻友求义。又尝遍参道友术士,访名山洞天,祷求石碑壁记,得海琼仙指迷大道之要。后 
遇率然居士于朱陵洞天,作诗章以相赠,始得证海琼之妙旨。乃知年少所学、所求、所见,已是 
屋上架屋,枝上接枝,殊不知屋便是屋,枝便是枝,道在迩而求诸远也。一但顿悟,切恐湮没无传;且 
念后之学人,未必如此肯心留意。因录数语,以贻后人。得之者可因文解意,猛省用功,虽不求师,而 
在其中矣。夫男子四大,一身皆阴。惟先天一气真阳,此气非吹、嘘、呼、吸之气,亦无形影气象可见。 
故悟真先生以为可见不可用,可用不可见也。然此气未受形之先,在父母胎中,先受此气,然后生二肾, 
便生二眼,由此生心、生肝、生脾、生肺、生九窍四肢而后人象俱足也。此气只在两肾中间,名为玄牝 
之门。先师玄牝歌言之详,世间人莫能悟之。今人宰牲杀猪,但见两肾中间、腰脊去处有一空,膜中有此, 
呼吸膨动,直至肉冷方息是也。此气未死之先,气血全盛,魂魄相属,内含五采,受气如汤。人一死则 
如牲畜,气血一散而气馁矣。只此一气,便是金丹大药。故先师以肝、心、脾、肺、胆、肾、肠、精、津 
液、涕唾、气血为非道,又以精神、魂魄意似是非者,此也。人之一身,右足大阴,左足太阳。而 
足为涌泉,发水火二气,自双足入尾闾,上合于二肾。左为 
肾堂,右为精府,一水一火,一龟一蛇,互相囊龠。二肾之间,虚生一窍,是为玄牝。二肾之气,贯 
通玄牝之间,由此发黄赤二道。上夹脊双开,贯二十四椎,中通心腹入膏肓之下,会于风府,上朝泥丸。 
由泥丸而下明堂,散灌五宫,下入重楼玉阙,直注于绛宫,复流入于本府。日夜循环,周流不息。皆 
是自然而然,即不是动手脚做成的。今人流入旁门者,不知虚无自然默默运用之理,却乃妄行屈伸、 
呵咽、摩擦、引导、存思、注视,妄想妄作,反致成疾。如白莲道人多黄肿,运气道人多气蛊,皆其验 
也。夫此一气,人人一般,即无多少,但有涵养的做得成,无涵养的做不成。其流行出入,自有定数。 
如海中潮候,弦朔必应天上,斗柄子午自移。又若女子月经,因时而至,确然不差。此气遇阳时为火,阴 
时为水。火即木液,水即金精。又左肾为坎,右肾为离,离中有己,坎中有戊。以戊己二土合为圭字。 
又名水中金,金者,刀也,故名刀圭。又火即木,水即金。为金木无间,水火同乡。其实金木水火只是 
一土,一土为总五行尔。先师以为五脏无气,六腑无精,故谓此也。此气自然时时运转,不假人力。 
凡言辘轳、三车、黄河、曹溪,取象如此,非以人力强为也。此气常以子时而至,为阳火。午时而至, 
为阴水。以卯时而至,为木液。酉时而至,为金精。卯中有甲,酉中有庚。故须采取用甲庚。子中有戊, 
午中有己,故运中土。自非洞晓乾坤升降、阴阳盛衰、药材老嫩、水火潜亢之理,不足以语此。然先师言 
之甚详,而后人甚惑;言之愈多,而后人愈疑者,何也?皆缘终于虚无,无则不知下手功夫,是以 
胎息不成而归于顽空。忽于自然,溺于妄想强作,是以心神枉费而返致疾。夫虚无者,言其不可见闻。 
自然者,言其不 
可以迎取。今之采取火候等逐节工夫,深浅之言,句句分明,节节谨切。谨守奉行,无不应验。凡未入 
室以前,且理会,得安鼎采药。每日夜,且习打坐,坐一定然,则骨节关开,脉通自膀胱至夹脊,便如车 
轮运动。先天一气,自然由三关朝泥丸,下重楼,入绛宫。然其来有时而采亦有时,须得甲庚金木旺 
相之时,默默端坐,不须用摩动。须臾觉顶中火热,喉中甘露垂垂滴而下,便以目内视,一意以内送纳 
之绛宫玄牝而止。凡一日之间,以甲应上弦,庚应下弦。自子至卯为上弦,得汞半斤;自午至酉为 
下弦,得铅半斤。采甲汞庚铅各半斤,自然定数。所谓铅见癸生须急采者,言木汞金铅以甲庚二时采取 
也。如此采取之法。然初采之时,不计年月,久久积之,方成鼎炉。夫一身,炉也。绛宫,鼎也。今 
人以脾中黄庭、顶中泥丸为鼎,皆非也。年月既久,炉鼎方成。然后种药,药物一生,且采且炼。 
采而积之为药,炼而成之为火。采之一日有一斤数,炼之一日有铢之得。采药之时,须采甲庚旺气。行 
火之法则,忌甲庚沐浴,有此不同云。采之法,亦如鼎,然不过目,其自然之来。迎之以意,送之以目。 
故丹书有黄婆、青女之说。黄婆,意也。青女,眼也。以意迎逢,谓之黄婆媒合;以目内送,谓 
之青女传言。人身之气,随意而动。意行即行,意止即止。故送入鼎中,随意即止。不复下流矣。谓 
之种药。药既入鼎,然后有火候焉。圣人传药不传火,以火与药同归殊途,同情异功故尔。子为一阳,至 
巳为六阳。自子至巳,火得六数,而六阳成干。当其子至巳,以意迎之,谓之进火,谓之添。午为 
一阴,至亥为六阴。自午至亥,水得六数,而六阴成坤。当其午至亥,以意送之,谓之退火,谓之抽。 
故子巳为火,午亥为水。言火不言水者, 
添进为火,抽退为水耳。自然而然,不假人为。丹经言河图洛书之有数者,言其火候自然,与此生 
成之数合也,非必待用力而合此数也。言朝屯暮蒙,昼 夜复。亦言与卦默合,非必用力而方合此卦 
爻也。如运用之说,则言此气营运流灌五脏百脉。如亥子旺肾,寅卯旺肝,巳午旺心,申酉旺肺,辰 
戌丑未旺脾。自然此气营运,由旺宫而出。亦不必妄想此时此脏有气出入流运。然采取造鼎之初,则 
无禁忌。时至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