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宁玛派+刘立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藏传佛教宁玛派+刘立千-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概。
(80)有相瑜伽:指观修有形相之本尊坛城等;反之;无相瑜伽则收有相成空;观空
性。
(81)整持随灭:此为园满次第中之修法。整持即将所观天身等在光明中清净;随
灭即收摄归空。
(82)空色大手印:为殊胜之妙相;大多指本尊双身相。
(83)乐空双运:本性体是空;用是乐;使二者结合;故名双运。
(84)燃滴:由脐轮火燃融化菩提;下滴生四喜智。
(85)俱生喜乐智:自然具有之大乐智慧。
(86)实相:此处实相指真如不变随缘二相实相。
(87)三种远离:园满次第中之三远离;一、身远离;身想成天身;离凡庸耽着;二、
语远离;金刚诵;摄风归脉;三、意远离;心缘光明等。
(88)上下门:指口及肛门。
(89)不坏明点:众生轮回六道;此死彼生;则以此不坏明点负荷业力去投生转世;
业力净后;以之成佛;亦是此明点;它永不坏灭;故名不坏明点。
(90)四喜:喜;极喜;殊喜;俱生喜。
(91)相用:真心体;相;用三个方面;体空寂;相;光明;用;化现。佛的德能;噶举宁
玛不承认是本具;而说是真心的相;用所化。觉囊派承认是佛本具。
(92)从色法:色指客观物质;一切种智指佛;从物质到最高精神的佛均是假名安
立;无一实有。
(93)二种资粮: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即修慧培福作为趋往佛道中之资具。
(94)梵声论:古印度哲学流派之一。认为“梵”是至高无上;遍一切宇宙;万有皆
是梵声之变易;梵声之自性。
(95)神我:神我与自性结合即精神与物质结合构成为众生;神我脱离自性;神我解
脱可见神我也只是一种精神实体;未解脱轮回苦之根之业及烦恼。
(96)数论派:古印度哲学流派之一。此派把宇宙万有概括为二十五谛。说其数决
定;故名为数论派。
(97)内、外、密三世界:外世界即天地日月;内世界即风脉明点;密世界即自心本
性之如来藏。
(98)胜论:古印度哲学流派之一;用六句来概括宇宙万有;是多元论。
(99)遍入天派:遍入天为婆罗门教所奉之神祗;说轮回有边;修观天咒瓶息则可解
脱。
(100)自在天派:自在天为印度婆罗门教所奉之神祗;或称涂灰外道;修苦行者。
(101)心宗:以心为宗;承认内心实有;注重见性悟心的法门皆属心宗。

参考书目

《了义海论》──《究竟不共教授山法了义海论》笃补巴·喜饶贤赞著。
《他空庄严》──《他空中观庄严论》多罗那他著
《他空精义》──《他空见精义》多罗那他著
《中观决定论》──《大广胜乘大中观决定论》多罗那他著
《讲解甘露》──《入佛教次第三士教授讲解甘露》多罗那他著
《修心讲义》──《大乘修心七义讲文》多罗那他著
《教法源流史》──《吉祥觉囊派教法源流显明佛义月灯史》阿旺罗追扎巴著
《青史》桂洛·逊鲁巴著
《宗派源流》土观·洛桑却季尼玛著
《知识总汇》公珠·元丹嘉措著
《印度佛教史》(英)涅德尔著
《文选》──《藏文文选──觉囊派》云登桑布著

**********************************************************************
【录自:雪域风情】
藏传佛教格鲁派

刘立千著


一、 格鲁派的传承

    格鲁派的创建人是宗喀巴【1】(1357-1419),他出生于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
地方,本名罗桑扎巴。幼年在噶当派寺庙甲琼寺【2】出家,依顿珠仁钦学显教,
对噶当派教义有了初步认识。由师劝说并助其赴卫藏深造。先后游学了当时有名的
噶当寺院,如德瓦坚【3】、桑浦【4】、聂塘【5】、纳塘【6】、玖莫隆【7】
等,依止聂塘巴·扎巴僧格【8】、耶协僧格【9】、聂温·衮噶白【10】、顿桑巴
【11】、噶希巴·罗桑【12】、仁达瓦【13】等学习了龙树的理聚诸论、慈氏诸
论、俱舍、律经、量论等,还听了噶当教典派的《道次第导引》【14】,系统地学
习了噶当派的教法,接受了噶当派思想体系。此外还依止穹布勒巴和萨迦派、觉囊
派、噶举派的诸多大师【15】,学习了密乘下三部瑜伽和无上部的《密集》、《胜
乐》、《大威德》、《时轮》等。他把噶当派和其它派别大德的显密教法熔为一
炉,构成他自己一套完整的教法体系,为他后来建立格鲁派打下了基础。当时,宗
喀巴所处的时代正是教派僧人争夺政权【16】,进行战争,醉心政治,佛法宗教无
人过问之时,以致寺庙戒律松驰,僧人放荡自恣。佛教内部的思想也极为紊乱,邪
说百出,目睹此情,大师遂立下了改革之志。1409年他建了甘丹寺【17】,先从甘
丹寺下手,逐步把他改革的思想付诸实施。规定寺中僧人必须严守戒律,规定佛
制;树立讲听之风,僧人必须研学经典,制定学习规程;在管理寺庙方面,制定了
一些寺庙组织体制和僧人的生活准则。大师自己亦严守律戒,生平专以讲经、辩
论、著述三种方式来宣传他的宗教和哲学的观点,以便推动改革的逐步发展,大师
的及门弟子甚多,俊彦倍出,由于共同努力,才使改革的事业蓬勃发展,使佛教的
面貌翻然一新。大师对修学方面,提倡显密并重,先显后密。在显教方面著《菩提
道次第广、中、略三论》,在密教方面著《密宗道次第》,在抉择正见方面著《入
中论》注疏等作为修学理论基础。大师博学多闻,其他著述尚多,这里就不一一列
举了。六十三岁圆寂。由于他树立了新教规,他的随行弟子则成一派,称为格鲁
派,译言善规派,同时他是以噶当派教法六论【18】为基础,增加了中观正见及密
乘方便而建立起来的教风,所以本派又称为新噶当派。

    格鲁派之创建开始于宗喀巴,然而发展使其成为完整之派风,实有赖于大师众弟
子之共同努力而完成的。大师为推行其改革计划故建甘丹寺,意义非常重大。他在
临逝前,以法衣付弟子甲曹吉【19】,殷重嘱咐发扬善规。甲曹吉继承法座。宗喀
巴逝世后,弟子们本着大师遗愿,发扬其宗风,又分头建寺,先后建立的哲蚌寺
【20】、色拉寺【21】与母寺之甘丹寺,合称为卫部的三大寺,后来又修建起藏部
的札什伦布寺【22】,合称为卫藏四大寺,各寺内均成立学院,分科修学显教,此
后又相继成立了上下密乘院【23】。这些道场的建立使大师制定之显密教法大为弘
广。继甲曹吉后住持法座的为克珠吉【24】。此后法位继承人又采用了甘丹赤巴制
【25】,推选精通显密教理并经严格考试之人担任之,这样来保持优良宗风稳定不
变。公元16世纪时,哲蚌寺又认定根敦嘉措为宗喀巴大弟子根敦朱巴【26】之转
世,作为第二辈达赖,追认根敦朱巴为第一辈,创兴达赖的活佛转世制度,用教主
制来保证格鲁派的发展,第五辈达赖阿旺洛桑嘉措,得蒙古固始汗【27】之助,建
立了甘丹颇章政权。于是政教大权,集于一身,格鲁派之发展得到了更可靠之保
证。札什伦布寺僧又认定洛桑却季坚赞【28】为宗喀巴第二大弟子克珠吉的转世,
从此卫藏的政教合一制得到更加巩固。格鲁派在政治上的得势,促成本派更加向外
扩展,使黄教寺庙几乎遍及于阿里、康区、青海及边远之蒙古地区。

    由甘丹主寺最早发展出来的为哲蚌寺,该寺创建人为扎西班丹。扎西班丹,通称
降仰却吉(1379-1449),宗喀巴的大弟子;他博通显密,讲听传授,一遵宗师规制。
奉师指示,1416年在拉萨西之根培伍子山建哲蚌寺,寺内成立七大扎仓【29】,实
施宗喀巴教学的改革计划。以后达赖第二、第三、第四辈均在此坐床。五辈达赖在
此建立甘丹颇章宫,掌管西藏地方政教大权。

    宗师弟子释迦耶协,通称降钦却吉(1352-1435),曾代表宗师晋京,朝拜明永乐
皇帝,受封为大慈法王,回藏后将皇帝赐和帕竹政权官员的资助,于1419年兴建色
拉寺,寺在拉萨北郊,寺内分显宗二扎仓、密宗一扎仓,传播宗师学说。

     大师弟子根敦朱巴(1391-1474),即后来追认之第一辈达赖。甘丹赤巴霞鲁大师
之后曾请他继任甘丹法座。因当时萨迦教法正处于复兴时期,后藏有鄂钦【30】、
果释迦【31】等大师法缘颇为兴旺。他为了能把大师正教弘传于后藏,抛弃甘丹赤
巴职务赴后藏,1447年在日喀则附近建札什伦布寺。到第四辈班禅洛桑却季坚赞时
又大加扩建,作为历辈班禅驻锡之地。寺内分显宗三扎仓、密宗一扎仓,树立宗师
显密大法的讲听之制。

    关于密乘的弘传情形。大师弟子喜饶僧格(1382-1445),曾在师前领受传法衣
帽,肩负起弘扬大师密教任务。他先在后藏伦布孜寺【32】,依宗师密法规制建立
曼荼罗法的事相和续部的讲听。后建僧格孜寺【33】,亦如伦布孜寺一样以大师的
思想为指导,规定学密程序,完全遵守宗师的密法规制。其徒有都迦瓦、都拿巴
【34】,领承他的传授,在色浦隆【35】兜率宫建立举巴扎仓【36】,遂产生了藏
堆的举巴法系,自成一个系统。喜饶僧格因与举堆扎仓意见不合,又从后藏返回拉
萨,1433年在拉萨市内建立下密院。喜饶僧格弟子衮噶顿朱,1464年先在墨笔工卡
县建上密院。1485年迁来拉萨在小昭寺内成立上密院。四大寺和上下密院之建立使
大师的显密教法得到广大发扬。又各寺中均建立有活佛制保持其传承系统。

     随着格鲁派的发展,格鲁的寺庙也扩展到广大边远地区。现略说其大概情形。

     大师的法嗣喜饶僧格的弟子堆·喜饶桑布,得师传授密法,后在阿里修建达磨寺
【37】,以后发展到桑噶、谷格、咱让【38】等地,树立大师良好教规,发展格鲁
派。

     大师的再传弟子麦·协饶桑布,曾任色拉寺副讲,其讲风完全遵守大师规制,本
人也严守戒律。经衮勤·降森巴劝请,他回朵康,改建昌都寺【39】,首弘大师教
法于康区。他有弟子甚多,广建寺宇,使格鲁派遍于号称为六冈、六绒、六雪、三
茹的整个朵康地区,各地皆有其传承系统。

     第三辈达赖索南嘉措在康南理塘主持修建黄教的第一座寺院长春科尔寺
【40】。公元17世纪时因始汗统治了卫、藏、康,为了巩固他的统治地位,帮助黄
教建立寺院。公元1662年五辈达赖就派霍尔阿旺然吉赴康,在康北甘孜修建了黄教
第一座寺院甘孜寺【41】,以后发展为十三寺【42】,先是第三辈达赖索南嘉措赴
蒙时,路经青海湟中县,此处为宗师诞生之地,立有宝塔。甲穹扎寺为宗师母寺,
遂使戒师沃色嘉措建立藏衮扎仓,住持数任后发展为显密两院和医学院(1560-
1579)。后又发展扩建为塔尔寺【43】。1577年命名为衮绷降巴林寺。

     降仰·协巴多吉(1648-1722)为宗师法嗣根敦嘉措的弟子,1710年他赴甘肃夏河
县修建显密六个扎仓的大学院,即有名之拉卜楞寺【44】。

    此外,大师的法嗣在青海还修建有敦隆寺【45】、色阔寺【46】,在内蒙的多伦
尔寺【47】等等,大大小小的寺院甚多,这里就不详细述说了。


二、 格鲁派的教义

    第一、 格鲁派的教义整个包括在宗喀巴对宗教改革的纲领中。宗喀巴为什么对
宗教要进行改革?如何进行改革?现分为两项来谈。

    首先,为什么要改革,要把改革的时代背景略为叙述。公元14、15世纪时萨迦派
与噶举派争夺权力,战火不熄,时局极为紊乱。因此,什么宗教,什么佛学,无人
关心过问,寺庙组织涣散,戒律松驰,僧人无人约束,不念经,不修法,反娶妻生
子,放荡自恣。上层僧人仗其特权,借口修密向民间索取妇女供其奸淫。从元代以
来,这些修密喇嘛,无恶不作,查看《元史》:萨迦僧为元帝传无上密乘《喜金
刚》大灌顶,授双修法(双身),广取妇女供其奸淫为淫戏是乐,甚至男女裸处,君
臣宣淫号为事事无碍境界【48】。更令人愤慨的是行一种《合诛》邪法【49】,肆
意蹂躏妇女称为合,杀人活取心肝称为诛。《青史》说合诛法是邪法。宗喀巴改教
以后,其他教派也有响应者对歪风邪气略加整顿。依据《土观宗派源流》说,直至
公元16世纪时,宁玛派中还有人借《伏藏密法》使百姓供酒,名为供甘露,供妇
女,名为供明母,当时欢喜酒色之僧徒,争相效尤,使清净寺院僧舍几乎全变为有
妻室之俗家矣【50】。积习难除,或律废驰,乃至如此。

    还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出家修行为的是什么?还不是欲出轮回求解脱吗!但
如何出轮回得解脱?不看经不研教,见行不正【51】如何能解脱得了。当时就有一
批自号为大乘顿门【52】之人,轻视小乘,轻视经教,不注重三藏【53】的学习,
反嘲研习经典之人为分别师【54】空论派。只重大师口诀,以为片言支语即可得解
脱,抛弃经教。即使学密也只重视无上续部,轻视下三部续,学风极为不正,学不
正则观点不正,故多胡言乱语,把佛教引入邪途,甚至于无上密【55】中只重圆满
次第,修风脉明点,纵然有点证验,由于没有正见摄持也只等同外道。

    其次如何进行改革,针对以上种种错误观点和作风,大师才提出要进行改革的纲
领。如何改革?先提倡闻、思、修,先听闻经教道理,然后思其意义,最后才依之
起修。所以首先是闻思,闻思就是学习。如何学法?大师对于佛教有一个全盘的认
识,他说佛一代言教总起来不过教证二法,无论大乘小乘一切教法均摄在经、律、
论三藏之中,一切证法均摄在戒、定、慧三学之中,因此学佛不能轻经教,抛开三
藏,故提出“三藏未可偏废,三学必须全修”。当时就有许多只讲顿悟,不通经
教,胡言乱语的人。吾人学佛为的是求解脱,不明解脱之理,盲修瞎炼,不是求解
脱,而是反增束缚。所以,求解脱必须重视三学。其次是修,所谓修就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