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宁玛派+刘立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藏传佛教宁玛派+刘立千-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注释
    
    【1】旧派:即宁玛派,或称前译密咒派。
    【2】莫古隆:在后藏拉孜县芒喀河谷内。莫古隆寺系卓弥·释迦耶协1043年建。
    【3】卓弥·释迦耶协:卓弥,地名,释迦耶协生于993年,他是受阿里王扎西孜巴
首批派遣留学印度的青年之一,学成回藏翻译大量密乘典籍,称为新译密咒派,萨迦的
《道果》法门便是由他传出。终年八十二岁(公元1074年)。
    【4】 桂·枯巴拉孜:桂,家族名,他是阿底峡的大弟子。公元11世纪时人,属噶
当派法系。
    【5】《道果语教宝法》:即萨迦派主要密乘不共法门,为印度成就大德毗瓦巴所
传,他依经《喜金刚续》作了《金刚偈句》等教授要门。
    【6】奔波日山:在日喀则专区西南萨迦县境内。
    【7】萨钦·衮噶宁布:萨钦,意为萨迦大师,是尊号。衮噶宁布是萨迦教派的创
始者和法座的住持者。最初住持萨迦法座的有五祖,认他为初祖。
    【8】白衣:萨迦住持法座的最早有五祖,前三祖都是在家俗人,衣白衣,后二祖
即出家沙门,衣红衣。合称为萨迦的三白二红。
    【9】八日译师:他与噶举派的米拉日巴约同时代,早年游学印度,博通显教,曾
为萨迦衮噶宁布之师,时衮噶宁布年幼,他曾担任过萨迦寺座主。
    【10】仗底·达玛宁布:为饶·赤桑拔弟子,噶当派僧,公元10世纪时人。
    【11】琼·仁钦扎:噶当派僧,为俄·罗敦四大弟子之一。
    【12】朗·卡乌巴:他是宁译师的弟子,属萨迦派的前辈。
    【13】向敦·却八:为卓弥译师大弟子。
    【14】瓦巴:译言法护,印度僧,萨迦派的《道果》法门和十四种不出寺围之金法
皆是由他传出的。
    【15】康巴·阿森:朵康人,噶玛·都松钦巴曾从之学《时论》和《道果》的讲解
,道果笔记《阿森玛》即是他所作。
    【16】降森·达瓦坚赞:公元12世纪时人,噶当派僧。
    【17】班智达:印度语,博通五明人的尊号。
    【18】克什米尔班钦:即班钦释迦室利,公元1204年应古格王拉德之请来藏传授戒
律。朗达玛灭佛后,佛教又得重光。他的传戒系统,称为班钦律传。
    【19】西凉阔端王:西凉,今甘肃武威地区,为蒙古皇子阔端王的领地。公元1244
年曾迎萨班到该地区议定西藏地区归入祖国版图事宜。
    【20】十三万户:元朝在卫藏地区划分了十三个万户,南北拉堆二万户,曲米·甲
措二万户,霞鲁、香二万户,以上为藏六万户;亚桑·帕笔二万户,甲玛·蔡巴二万户
,止贡·达隆二万户,以上为卫六万户;加上卫、藏之间羊卓万户共为十三万户。
    【21】雅楚·桑结白:公元14世纪时人,他博通显教,曾住持萨迦寺任法座。
    【22】绒敦·马畏僧格:四川嘉绒地区人,继承萨迦法座。公元1435年他在前藏澎
波地区建那烂陀寺,并开办讲学院。
    【23】绛钦·然绛巴:绛钦指日喀则专区仁邦县一带。然绛巴是博通经教人的尊号

    【24】吐丹朗杰寺:在日喀则专区南木林县的达那河谷内,郭让巴1473年建。
    【25】班钦·邦查松巴:班钦见前注,邦查松巴亦是尊号,传说他一月中能熟读《
般若十万颂》故有此称号。其所建寺在萨迦的西南。
    【26】德顿巴·丹巴绕赛:德顿巴亦是尊号,意为通七部经论之法师。其所建寺在
前藏贡噶县境内多吉扎寺之西,寺建于公元15世纪。
    【27】却柯伦布寺:在热瓦麦寺之东,朗饶河谷内,属贡噶县境。
    【28】释迦乔丹:此人学识渊博有“班钦”之称,早年信奉萨迦派法,后改信觉囊
派。其所建寺在西藏日喀则南,建于1469年。
    【29】孟推鲁珠:为桑结培的再传弟子亦曾参拜过刹钦之门。他得刹钦的《道果》
,对徒说极密要门的传授。据说刹钦只传两人,一人为孟推,一人为降仰钦则旺布,称
为一对日月。
    【30】中观应成派:中观论中一个派别。主张“从色法到佛陀皆是缘起无自性,假
名安立,名下无实义可得”,否定自性有,常用应成如何的论式以破敌方,故名应成派
,或名随应破派。
    【31】艾旺却丹寺:在日喀则专区的纳塘和霞鲁之间。鄂曾任萨迦寺座主,后建鄂
寺,自成系统,称为鄂派。鄂寺内分十八个扎仓,五个拉章,寺宇规模极大,为萨迦派
最大的密宗道场。
    【32】具足戒:即此丘戒。
    【33】沫钦·衮乔坚赞:沫是部落名兼地名,在后藏昂仁县境,他是鄂钦的大弟子
,得到绛曲森巴(大菩萨)的称号,继承鄂寺法座,后自建桑登寺和达摩林卡寺,弘传鄂
钦所有教授。
    【34】宗穹巴·安羌:宗为地名,安羌是一种尊号,意为掌密乘教主,他是喇嘛当
巴的弟子白丹楚逞的及门。
    【35】大乘法王衮噶扎西:明史作昆泽思巴,封大乘法王,属萨迦拉康拉章系统。
    【36】吐敦·衮噶南杰:生于拉萨市尼木县的吞地方。依止宗巴得萨迦嫡传教授,
三十二岁时(1464)在前藏贡噶县境内建多吉丹寺,成为萨迦教法在前藏弘传之大道场,
由于他系宗巴法统,故称宗巴系,或称贡噶系。
    【37】刹钦·罗赛嘉措:刹,地名,在萨迦的芒喀隆巴西。初信仰格鲁派,在札什
伦布寺出家,后依止多仁巴,改信萨迦派,获得各种不同教授,建芒喀吐丹根培寺,弘
传萨迦教法,自称一系,称为刹系。
    【38】五世达赖:名洛桑嘉措,格鲁派僧,又是过去西藏地方政府的创建人。1643
年蒙古固始汗消灭了藏巴汗,扶持他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权。
    【39】《三律仪论》:即《三律仪辨别论》为萨班所作。三律仪:别解脱戒、菩萨
戒和密乘戒。
    【40】新译密咒派:公元11世纪佛教后弘期由仁钦桑布译师和其后的译师所译密乘
典籍称为新译。
    【41】噶当派:译言教诫派,公元11世纪时印度佛学大师阿底峡来藏将所有教授传
与仲敦巴,由他弘广,成一派系,名噶当派。
    【42】俱舍论:全名《阿毗达磨俱舍论》,公元5世纪时世亲菩萨所作,通常列为
入佛门必修之课。
    【43】龙树的中观诸论:龙树为公元3世纪时印度人,为中观学派的开创人,中观
学中主要讲诸法缘起性空之理。他的著作有《大智度论》、《七十空性论》、《中论根
本颂》、《菩提资粮论》、《六十正理论》、《十二门论》、《回诤论》、《空行王正
论》、《法界赞》等。
    【44】慈化诸论:慈氏又称弥勒菩萨,主世俗空,胜义有论。相传他传与无著菩萨
的诸论有:《现观庄严论》、《经庄严论》、《宝性论》、《辩法性论》、《辩中边论
》和《瑜伽师地论》等。
    【45】律论:梵名毗奈耶,为专讲持戒授戒之典籍。
    【46】量论:讲因明或逻辑之典籍。
    【47】四续部:即事续、行续、瑜伽续、无上续。无上续中又分父续、母续、不二
续等皆密乘经典。
    【48】根器或根机:指众生的资质、秉赋和对佛法之堪能性。根分上、中、下三等

    【49】人天福报:下根人,只求今生来世,享福生天界,不求解脱,故只修善去恶
,培植福德而已。
    【50】修心法门:显教修心法门很多,如噶当派有七义修心、修心八座等。大意是
修四厌离心、厌离世间、心向佛法;法入正道,不走旁门;道中断错,勿入迷途;错乱
归道,转为道用,逆缘转为顺缘等,如此则能渐渐实执。生死轮回之根,就是实执。
    【51】二障:烦恼障和所知障。烦恼障指贪嗔烦恼,障复涅磐,不得解脱;所知障
指由种种邪见妄知,障复菩提,不能了悟。密乘所说:“所知障”指业气。
    【52】三乘人:声闻乘、独觉乘此二为小乘,菩萨乘则为大乘。
    【53】历劫:显教说菩萨修六度行要经历三大阿僧祗劫,还要在百大劫之间修三十
二相始能成佛。阿僧祗,梵语译作无数,即言时间很长。
    【54】中阴:又名中有,佛教说人死后尚未投生的中间阶段名为中有,即俗所说之
阴魂。
    【55】忽然垢障:或译客尘,指暂时出现的非心固有之垢污。
    【56】身垢:密教认为身心二者是结合在一起的,心之所积一切习气垢污皆熟于身
,身所具者皆存于心,身心互相连系的,心解脱,身亦要解脱,修密法中无上瑜伽圆满
次第大多是为净身垢而解脱的。
    【57】见、行、行:见,就是见地、观点;修,就是实际修法;行,就是行为,指
一切时中的行持。
    【58】六波罗蜜:译言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以此六行
则可度脱生死,到达涅磐彼岸。
    【59】四耽着:耽着今生,非佛教徒,故于世事应收其心;耽着轮回,即非出离,
故观苦海轮回过失而收其心;耽着自利,非菩提心,故观大慈悲和掊提心,则于小乘而
收其心;耽着实执则非正见,故念诸法空,则于一切实执而收其心。此又名四收心。
    【60】厌离心:即厌恶尘世。
    【61】出离心:离三界苦,求涅磐乐。
    【62】人身难得:以下皆有修心的教授,不赘。
    【63】瑜伽:义为“相应”,即修某种观修达到与某种事理相应。
    【64】菩提心:为欲利他,求证菩提发殊胜之大乘心。
    【65】菩提心戒:修菩萨行所持之律仪,主要以不损他而成办他利为因之戒律。
    【66】深道法门:指无上瑜伽之圆满次第。
    【67】三摩地:即入定,心定于一处而不动的境界。
    【68】净治相续:相续指心,治心垢污成为清净。
    【69】金刚乘:即密乘,喻教法之坚利如金刚。
    【70】四大灌顶:无上续之瓶、密、智、句四大灌。
    【71】生圆二次第:即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
    【72】佛的身智:佛身有四身,法、报、化、体性四身;智有五智,大圆镜智、成
所作智、妙观察智、法界体性智。或又总为二智,即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其它如五眼
六通均为佛之智慧德相。
    【73】五蕴四大:五蕴,色、受、想、行、识;四大,地、水、火、风;为物质和
精神元素。物质元素中亦蕴藏有精神因素之烦恼种子,即密教中所说之“风”。
    【74】五身:法身、报身、化身、体性身和不变金刚身。
    【75】耳传:历代上师将极为秘密之窍诀,用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授弟子。
    【76】灌河:灌顶加持之力喻如江河,滔滔不绝。
    【77】坛场:又名坛城,梵语曼荼罗,即本尊佛神所居之宫殿。
    【78】三昧耶戒:密乘戒名。
    【79】开示见宗:即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萨迦派之直指之见为轮回涅磐无别见,或
明空无别见。
    【80】授教敕:灌后之随赐修法等。
    【81】真俗无别:真指胜义,俗指世俗,即胜义世俗二谛无别,或名二谛双融。
    【82】含藏因续:含藏包容、因续、因位相续心为一切染净之所依,这因位相续心
中就包容有凡夫的无明业恼,也包括修瑜伽者之脉、字、界、风,作为修密依据,也包
括有佛的法、报、化三身。换言之轮回涅磐(字库无此字)和身心都包含在此如来藏的
心中。
    【83】脉、字、风、界:脉,即圆满次第中所说之三脉四轮;字,即六道轮回种子
字及涅磐般若母字,俱在脉中故又称字脉;界,即甘露明点等;风,即全身之风息和命
风,诸法皆心体性具,也是生命的根据。
    【84】三界集:修圆满次第,风脉收摄分为初、中、后三阶段,出生三种情况。
    【85】拙火燃熵:即圆满次第中之燃脐火、化菩提液、生四喜等。
    【86】命勤(字库无此字):操纵生命之法。
    【87】乐空双运:大乐与空性融通。
    【88】四际:即四个阶段。
    【89】事相:指未灌顶前之前行,如设供结印等。
    【90】择师:即事前应选择上师,要以学行兼优而确有修证之经验者为依止。
    【91】道相:指修道已得某位次之征相,如菩萨从初地以至十地均有不同的证境。
    【92】风回:风逆行,由修力而打破生理常规。
    【93】外界粗境:指能透视或远视他方凡尘世界,非能视佛的殊胜世界。
    【94】四坛城:指法、报、化、体性四身所居之坛城。
    【95】有漏神通:神通指天眼、天耳等特异功能。有漏者即虽有其神力仍不出轮回
;无漏者则为之智慧德相和一切神力,皆离烦恼。
    【96】增益损减:就是不需要与不足者添加,多余者减除,即俗说不折不扣。百分
之百的正确。
    【97】亲近因:指修风脉。
    【98】万法唯心:萨迦修密三要中有“成境为心”,不许外境是有,这颇类似唯识
的观点。
    【99】我法二执:我执,执五蕴为我;法执,执一切诸法是实有。以空性正理破二
种我执,即证我空法空二种无我。
    【100】实执戏论:执实有生、灭、去之本性等等之偏见。
    【101】二取:能取和所取,即心和境,或精神物质。
    【102】胜义有:就是在终结意义上来说,它都是存在的、实有的。唯识承认阿赖
耶为实有,萨迦承认如来藏为胜义有,即承认有真常本性。
    【103】因位时之智慧勇识:此指明空赤露之平常心。因位即指众生位本具。
    【104】俱生无明:与生俱来之无明,如我执、法执二执,所知障、烦恼障二障等
皆属之。
    【105】法界:万法所依之处,或名实际,或名实相等。
    【106】加行四位:加行,在正行之前添加之行,大乘显教修菩萨行有四加行,暖
(字库无此字)、顶、忍、世第一法四种差别。
    【107】明、增、得:密乘指风息归脉出现的三种境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