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宁玛派+刘立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藏传佛教宁玛派+刘立千-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⒄希解派:公元十二世纪时印度僧当巴桑结所传,由门下喇嘛畏赛等继承并发展
  分成为若干支派。其教义主要是修苦行配合般若空性和密法来息灭流转生死之
  烦恼根源。

⒅佛慢:克服自认是凡俗的自卑之感,令其生起敢于成当是佛之自尊心。

⒆收摄次第:如观想坛城收摄于本尊,本尊入于种子字,字入于那达,那达即观
  为空。

⒇中阴:或译中有,指人死尚未投生的中间阶段所受之阴形,即无形相之意身。
    
(21)死有、中有、生有:即命终、中阴、投生三个阶段。对治死有用“光明法”
    认识死有光明,可以在法性中解脱;对治中阴用《幻身法》可以获得报身成
    就;对治投生用《迁识法》可以随意往生。

(22)大乐身:即一切种相大空与殊胜不变大乐双运之身。
    
(23)拙火:谓以猛烈火烧毁一切不净之蕴、界、处,根本消灭诸烦恼妄想,从而
    迅速生起乐空双运智之最胜方。

(24)宝瓶气:下体气息往上提,上体气息往下压,留住脐间如宝瓶封口的一种气
    功。

(25)白菩提:指精点。

(26)四喜:由溶乐而生之四喜有:喜、极喜、殊胜喜、俱生喜。四智:即由上说
    四喜所生之四种智慧。

(27)四空:人临命终时四大收融后;心识停止活动出现四空;即空、极空、大空、
    一切空的四种境界。

(28)现空无别:〃现〃指外境。现空,虽现而空、境空双融二无分别。
    
(29)三远离:此为无上瑜伽圆满次第中之修法。1、用金刚诵成语远离,2、缘
    心为境起心远离;3、依自我加持起现幻身,敛风(气)归脉而入于光明。
    众生之身心皆依风而转,全不自主,此为敛风(气)之重要法门。

(30)金刚诵:极为秘密之咒语,以音助气,可以敛气归脉。
    
(31)死有光明:人临命终时一切心识停止活动出现本有光明,此为法性之光,若
    能认识则可明见本性而解脱。
    
(32)整持和随灭:此二静虑能使不净幻身在光明中清净。“整持”将幻身立即收
    入光明,“随灭”是从头到足渐次收入光明,随即转入真性空性之中。

(33)等引:即入定

(34)觉空俱生智:心与空性融为一味是自性本有之智。此为法身。

(35)二要点:此指扼着身上之要害并作用宝瓶气法。

(36)世法出世法:此处世法指凡俗世间之事务,出世法指的是佛法,用佛法的观
    点去观察世间事物。

(37)二谛:此处二谛的世俗谛指世俗认为之有;在胜谛则了解其自性为空,如幻,
    是空有双融之义。

(38)四大:即地、水、火、风、空为大物质本名。

(39)如幻三摩地:入观一切皆如梦幻泡影的三摩地。

(40)真实义:此指一切诸法皆无自性之空性;即非实有之义。

(41)无别俱生智:此指无能所相分别之本元智慧。

(42)气心自在:〃气〃指外面境界内身而根皆是气分之转变,气心二者不能分离。
    人心不能自在,多系气分不能自在的原故,密法圆满次第中则专门有控制气
    分之法,使气得自在,心亦自可得到自在。

(43)三境界:人死时四大融摄则显现红、白、暗三境界,此三境界又名为明、增、
    得三境界。
    
(44)夺舍:使自己的识神迁入其它刚死的人或动物尸体内又可得到再生的一种法
    术,即俗说的“借尸还魂”。
    
(45)三世俱生智:此指中阴本元,虽经生、住、灭三相然仍仅是微细之风,心,
    它连接前后三世,从无始起直至成佛。

(46)四空光明:四空以后出现之光明。

(47)燃滴:指拙火炽燃;溶顶上菩提液下滴。

(48)脉结:众生有贪嗔烦恼;常使内气抑郁致脉络成结。

(49)中脉:密乘说人身有三条主脉;中间的干脉称又中脉。

(50)觉受:感受或体验。

(51)二我执:即人我执和法我执。

(52)深道:即甚深妙道,指密法中生圆二次第如《集集的密五次第》、《时轮的
    六支行》等。
    
(53)十果相:如修《拙火》等扼着身要出现十种征兆:1。见烟,2。见阳焰,3。气
    宇轩昂,4。皮肤润滑,5。光采夺目,6。身轻,7。月出他人不能见自己身影,
    8。白昼能不现形,9。常现无云睛空之相,10。生起离戏俱生智等。
    
(54)八功德有:1。可以变出山林树木等而又可收回,2。可以变出一切众生,而又
    收回,3。有情无情之物皆可自由变化和收回,4。仅用意略想即可到任何地方,
    5。明现鬼妖等均来礼供,6。随欲变化一切,7。凡所愿得者皆能得到,8。有镇
    压收降之威力。
    
(55)八成就:1。宝剑升空,2。开天眼,3。丸药长寿,4。神足,5。采精英,6。护毒
    靴,7。水银,8。掘伏藏宝。以上诸条各续部所说又各有不同。

(56)四事业:即息、增、怀、诛。共道悉地指世间法一般成就。
    
(57)七支分和八自在:七分支有1。受用圆满、2。和合、3。大乐、4。无自性、5。大
    悲周遍、6。利生无间、7。永住不灭。八自在有1。身;2。语;3。意;4。神变;5。遍
    入;6。住德;7。原欲;8。令他生心。
    
(58)四身五智:四身有1法身;2报身;3。化身;4。体性身。五智:1。大圆镜智,2。平
    等性智,3。妙观察智;4。成所作智;5。法界体性智。

(59)自现:自然显现;本有显现

(60)妙智:此指了别境、空各别自现之妙智。

(61)法身大界之妙智:指总该万有一真法界之智。

(62)五决定:1。住决定;永住色究竟天;2。身决定;相好庄严身;3。眷属决定;诸菩萨
    圣众;4。法决定;大乘法;5。时决定;住世乃至轮回未空之间;此为报身佛所具
    五种特法。

(63)见《土观宗派源流》141页。
    
(64)应成派:是继承印度大师佛护;月称之学;为中观中之一派。承认诸法无自性,
    仅有名言,全无所得。不自立宗唯说如若许有,将应成何过一语以破他宗,
    由此特点故成派名。

(65)见《米拉日巴传及其道歌》482页。

(66)妙光:非虚妄色尘之光;其光妙不可说故称妙光。
    
(67)道次第:指阿底峡尊者在《菩提道炬论》中提出三士道次第,重次第修行,
    噶当派则以之作为实际修持。

(68)三根:指上、中、下三种资质之众生。

(69)见让炯多吉所作《大手印愿文》。

(70)风心:即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

(71)如来藏:指能摄持一切染污诸法在烦恼中之真如自性。

(72)大菩提心:为众生本具之觉性;即明空佛性。

(73)智德:即智慧德相;指佛之四身五智。

(74)就世俗说:指凡夫所执之世间境界。

(75)根本无明:有贪、嗔、痴、慢、疑等。

(76)八十自性分别:是与生俱来的最微细之风心,常时多不现行,最难克制。在
    人命终时,随着临终出现明、增、得三境,始能出现。明出现三十三种自性
    分别种子,增出现自性种子四十,得出现七。详见《知识总汇》中(697…702)。

(77)俱舍论:即《阿毗达磨俱舍论》世亲著。

(78)时机:谓时会机遇。

(79)入无色定:为无色界四天所入之定。

(80)远离瑜伽:即三远离。

(81)缘生法:谓因缘所生法、无自性、有生灭。

(82)就胜义说:就圣人所见真实境界来说。


本文参考分目

《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达布·冈布瓦著   
《甚深内义》噶玛·让炯多吉著
《风心无别》噶玛·木觉多吉著
《知识总汇》公珠·云丹嘉措著
《大手印愿文》贡噶上师讲授 
《青史》逊鲁白著
《智者喜筵》保沃·祖拉逞瓦著
《宗派源流》土观·却季尼玛著
《玛巴传》查通杰布著
《米拉日巴传及其道歌》若比坚金著                 

**********************************************************************
【由王小军居士输入并提供】
藏传佛教萨迦派

刘立千著  (王小军提供)


一、萨迦派的传承

    萨迦派的派名,是来源于萨迦寺名。萨迦寺是公元11世纪时衮却杰布所创建。衮却
杰布(1034-1102)是吐蕃贵族昆氏的后裔。初学旧派【1】法门,后往莫古隆【2】,依
卓弥·释迦耶协【3】大译师学法,不久又去往依桂·枯巴拉孜【4】已得新译密乘法要
的传授,尚不满足,又往莫古隆请求卓弥传授《道果语教宝法》【5】,卓弥为他分期
传授。四十岁时,在奔波日山【6】灰白土上建立寺院,灰白土藏语为萨迦,遂名萨迦
寺。他住持该寺广传新派密法,但当时萨迦派的派名还不显著。

    衮却杰布长子名衮噶宁布(1092-1158),又称萨钦【7】。他是住持萨迦教法的法
座第一人,但他并未出家,衣白衣,故认他为白衣【8】初祖。父死时年尚幼,遂请八
日译师【9】 (1040-1111)住持萨迦寺,并依之学法。十二岁时依仗底·达玛宁布【10
】和琼·仁钦扎【11】等学习对法、中论、因明等显教经典,从朗·卡乌巴【12】昆
仲学《密集》、《胜乐》、《大黑天》等密法,后在向敦·却八【13】大师处尽学《道
果法门》。此后印度成就大德毗瓦巴【14】亲来萨迦为其传道果法,总传有十三种续部
要门,别传以十四种不出寺围之金法。他后来传弟子康巴·阿森【15】,阿森笔之以书
,名为《阿森玛》。由于他掌握了甚多显密教法,遂称为一切显密法之教主。住持萨迦
寺四十八年,弘扬萨迦派法,有弟子甚多,派名大著。寿六十七岁圆寂。

    萨钦有四子,长子早夭,次子锁南孜摩为萨迦五祖中之白衣第二祖(1142-
1182),幼年从卡乌巴·却季僧格等先学显教之龙树中观和慈氏五论。至十六岁时即透
彻通达一切续部要门,继承家传《亲口教宝》法门,并为众多弟子讲授,从学者众,门
庭颇为兴盛。

    三子扎巴坚赞,系五祖中的白衣第三祖(1147-1216)。从降森·达瓦坚赞【16】大
师受勤策戒,不茹荤酒,严持戒律。十二岁时从父萨钦听法甚多,得近传的道果讲解。
二十六岁继承法座年七十圆寂。他的心传弟子即降仰萨班。萨班即萨迦班智达【17】之
简称,本名衮噶坚赞,系五祖中的红衣第一祖(1182-1251)。为扎巴坚赞弟白钦沃布之
子,十五岁以前即从伯父扎巴坚赞完全学得萨迦所传的一切显密教法,从克什米尔班钦
【18】学《金刚歌》,从宿敦、粗敦、玛甲·绛尊等学弥勒法、量论。从喀什班钦授比
丘戒,又从其弟子僧迦室黎等学声明、诗学,博通一切大小五明,遂有班智达之称号。
曾造《理藏论》和《三律仪差别论》驳斥邪说。驻守西凉的阔端王【19】闻其名,将其
迎至西凉州议定西藏归入祖版图之事,七十岁圆寂于凉州。

    其弟桑查·索南坚赞(1148-1239)幼从萨班学习各种显密教法。他善于世务,对扩
建萨迦寺庙,为昆氏家族营置私产颇竭心力。五十六岁去世,其长子即八思巴帝师。

    八思巴本名罗朱坚赞系萨迦五祖中的红衣第二祖(1235-1280)。幼从萨班受沙弥戒
,从其叔尽学萨迦派一切显密教法。十七岁随萨班到凉州。十九岁时即为元帝忽必烈传
授《喜金刚》大灌顶,二十岁时受比丘戒,二十六岁时被忽必烈封为帝师,并令统率卫
藏十三万户【20】。有弟子甚多,四十六岁圆寂。

    萨迦派在元代时颇为得势,族系分支又多,建立若干分院。后来由于互争权力渐渐
衰微,法座嗣承无力,不能弘兴教法。后由其傍系法嗣继承住持萨迦教法。其中最有名
的住持显教者则有雅、绒二人,住持密乘者有鄂、宗二人。

    雅为雅楚·桑结白【21】,公元14世纪时人,为雅茹之养子,故名雅楚,他是尊追
白的弟子。他的弟子最有名之为绒敦·马畏僧格【22】(1367-1449),他在前藏澎波地
区建那烂陀寺,以十大经论立宗辩论,讲说六十四部教典,并造四十部经论著述,从此
造就的佛学人才不少。他的弟子达布·扎西朗吉,师死后继承那烂陀寺法座。

    雅楚又一弟子绛钦·然绛巴【23】·桑结培(1411-1458),1449年建哲域纪泽寺,
创兴辩论学规,使晚期萨迦的教法大为振兴起来。1473年桑结培弟子果让巴·索南僧格
,在后藏南木林县建吐丹朗杰寺【24】;桑结弟子班钦·邦查松巴【25】建宁悦甲雄寺
;弟子德顿巴·丹巴绕赛【26】建热瓦麦寺;弟子衮噶却桑和其弟子建却柯伦布寺【27
】等等。其所建皆是法相学院。学成后授以“然绛巴”学位名号,也是由桑结培所创兴
的。

    又绒敦弟子释迦乔丹【28】(1428-1507)在后藏日喀则南建土丹色多坚寺。孟推鲁
珠【29】的《佛教大事记》中又提出住持萨迦显教教法的雅、迅二人。雅即楚·桑结白
,迅则指的是仁达瓦·迅努罗朱(1349-1412)。此人曾为宗喀巴和甲曹吉之师,在萨迦
显教观点中他持应成派的中观见【30】,他的著述有:《中观根本颂》、《入中论》、
《四百论》、《大乘宝生论》《俱舍论》、《吉祥密集续经》等的经论注疏约十余部。

    萨迦派住持密教的有鄂、宗二人。鄂即鄂巴衮噶桑布(1382-1456),为喇嘛当巴索
南坚赞(1312-1375)的弟子白丹楚逞,白丹弟子佛陀室利,室利弟子即鄂巴衮噶桑布。
鄂在1429年建艾旺却丹寺【31】,作为专门弘扬密乘的道声。他曾讲《道果》八十三遍
,传《金刚曼》灌顶六十余遍,其所传之灌顶、教敕、要门等我至不可胜计,他终身守
持戒律,传授具足戒【32】者过万人,七十五岁去世。弟子中最为上首者有沫钦·衮乔
坚赞【33】(1388-1469)、绛钦·然绛巴·桑结培、果让巴·释迦乔丹、邦查松巴·衮
噶却桑多人。鄂对他人未曾宣说之《道果》心果,皆秘传与衮乔坚赞,从此讲授《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