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科学思想发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道教科学思想发展-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量地直接服食草木类药物及其创制的各种长寿方剂,其目的在于补精益气、调利脏腑、疏通经络,以求祛疾除病和延年益寿。这部分内容占了道教服食术的相当大部分。    
    道教服食家用于服食的各种药物和方剂名目繁多,难尽其数。主要有:    
    其一,五芝。服食家把芝类药分为五种,称五芝。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卷十一《仙药》中就说:“五芝者,有石芝,有木芝,有草芝,有肉之,有菌芝,各有百许种也。”石芝有 “石象芝”、“七明九光芝”、、“玉脂芝”、“石蜜芝”、“石桂芝”、“石中黄子”、 “石硫黄芝”等一百二十种矿物类物质。    
    关于“七明九光芝”,《抱朴子·内篇》云:七明九光芝,皆石也,生临水之高山石崖之间,状如盘碗,不过径尺以还,有茎蒂连缀之,起三四寸。有七孔者,名七明,九孔者,名九光。光皆如星,百余步内,夜皆望见其光。… …捣服方寸匕,入口则翕然身热,五味甘美,尽一斤则得千岁。令人身有光,所居暗地如月,可以夜视也。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98页。据近人分析,七明九光芝可能由含有丰富磷质的火山熔岩冷却而成,故形状奇特,且可夜光。道人不明此理,便认为是仙药。〓〓    
    关于“玉脂芝”,《抱朴子·内篇》云:    
    又玉脂芝,生于有玉之山,常居悬危之处,玉膏流出,万年已上,则凝而成芝,有似鸟兽之形,色无常彩,率多似山玄水苍玉也,亦鲜明如水精。得而末之,以无心草汁和之,须臾成水,服一升,得一千岁也。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98页。    
    据研究,玉脂芝实为地壳深入的岩浆流出地面后的凝结物。    
    木芝有“木威喜芝”、“千岁之栝木”、“飞节芝”、“樊桃芝”、“参成芝”、“木渠芝 ”、“建木芝”等等。据《抱朴子·内篇》云:    
    参成芝,赤色有光,扣之枝叶,如金石之音,折而续之,即复如故,木渠芝,寄生大木上,如莲花,九茎一丛,其味甘而辛。建木芝实生于都广,其皮如缨蛇,其实如鸾鸟,此三芝得服之,白日升天。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00 页。    
    草芝则有“独摇芝”、“牛角芝”、“龙仙芝”、“麻母芝”、“白符芝”、“朱草芝”、 “五德芝”等一百二十种。    
    其中关于“独摇芝”,《抱朴子·内篇》云:    
    草芝有独摇芝,无风自动,其茎大如手指,赤如丹,素叶似苋,其根有大魁如斗,有细者如鸡子十二枚,周绕大根之四方,如十二辰也,相去丈许,皆有细根,如白发以相连,生高山深谷之上,其所生左右无草。得其大魁末服之,尽则得千岁,服其细者一枚百岁。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00页。    
    肉芝有“万岁蟾蜍”、“千岁蝙蝠”、“千岁灵龟”、“千岁燕”等。据《抱朴子·内篇》所云:    
    ……万岁蟾蜍,头上有角,颔下有丹书八字再重,以五月五日日中时取之,阴干百日,以其足画地,即为流水,带其左手于身,辟五兵,若敌人射己者,弓弩矢皆反还自向也。千岁蝙蝠,色白如雪,集则倒悬,脑重故也。此二物得而阴干末服之,令人寿四万岁。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01页。菌芝也有“车马芝”、“人芝”、“金菌芝”等一百二十种。据《抱朴子·内篇》云:    
    菌芝,或生深山之中,或生大木之下,或生泉之侧,其状或如宫室,或如车马,或如龙虎,或如人形,或如飞鸟,五色无常,亦百二十种,自有图也。皆当禹步往采取之,刻以骨刀,阴干末服方寸匕,令人升仙。中者数千岁,下者千岁也。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02页。


第六部分:医道融通——道教医学养生思想及其现代价值道教医学养生思想的现代价值(4)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还对芝草药物的采集时间、方法和禁忌作了阐述:    
    欲求芝草,入名山,必以三月九日,此山开出神药之月也,……出三奇吉门到山,须六阴之日,明堂之时,带灵宝符,牵白犬,抱白鸡,以白盐一斗,及开山符檄,著大石上,执吴唐草一把以入山,山神喜,必得芝也。又采芝及服芝,欲得王相专和之日,支干上下相生为佳。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02页。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灵芝具有强心、安神和健胃的作用,是一种极好的滋养强壮药物,具有一定的延年益寿作用。但道教服服食之士往往将其绝对化和神秘化,认为服食了灵芝草药就可以长生升仙,这是虚妄之言,不足为信。但我们也不能不承认,道教服食之士所热衷的这种服食灵芝以求升仙之术,客观上却加深了人们对各种灵芝草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草学的发展。例如,《正统道藏》正一部中就收录有《太上灵宝芝草品》一文,这是一篇专论各种灵芝草的品种特征和鉴别方法的道经,文中对服食之士经常服食的一百二十七种灵芝草的产地、形状和药效逐一作了介绍,图文并茂,在本草学方面有较高科学价值。    
    其二,云母也是道教服食家常服的仙药之一。在《神农本草经》中云母被列为上品,谓能“ 除邪气,安五脏。益子精,明目,久服轻身延年”。《抱朴子·内篇》卷十一《仙药》根据颜色差异把云母分为云英、云珠、云液、云沙、磷石等不同品种。    
    又云母有五种,而人多不能分别也,法当举以向日,看其色,详占视之,乃可知耳。正尔于阴地视之,不见其杂色也。五色并具而多青者名云英,宜以春服之。五色并具而多赤者名云珠,宜以夏服之。五色并具而多白者名云液,宜以秋服之。五色并具而多黑者名云母,宜以冬服之。但有青黄二色者名云沙,宜以季夏服之。晶晶纯白名磷石,可以四时长服之也。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02页。葛洪在《仙药》卷中还进一步谈到服食云母的各种具体方法,即“服五云法”:    
    服五云之法,或以桂葱水玉化之以为水,或以露于铁器中,以玄水熬之为水,或以硝石合于筒中埋之为水,或以蜜搜为酪,或以秋露渍之百日,韦囊 延以为粉,或以无巅草樗血合饵之,服之一年,则百病除,三年久服,老公反成童子,五年不缺,可役使鬼神,入火不烧,入水不濡,践棘而不伤肤,与仙人相见。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03页。此外,朱砂、雄黄、雌黄、玉(玉屑、玉醴)、金(金屑、金浆)、五石散、乳石(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也是道教服食家常常服食的矿物类药物。    
    朱砂、雄黄、雌黄不仅用作炼制丹药,而且也被服食之士用于直接服食。其服食方法有多种:    
    雄黄……饵服之法:或以蒸煮之,或以酒饵,或先以硝石化为水乃凝之,或以玄胴肠裹蒸于赤土下,或以松脂和之,或以三物炼之,引之如布,白如冰,服之皆令人长生,百病除,三尸下,瘢痕减,白发黑,堕齿生……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 1985年版,第203页。    
    道教服食家还用雌黄、雄黄分别与丹砂、矾石等矿物合制成具有耐寒效力的所谓雌丸或雄丸,用于直接服食。    
    或问不寒之道。抱朴子曰:……或服雄丸一,后服雌丸二,亦可堪一日一夕不寒也。雌丸用雌黄、曾青、矾石、磁石也。雄丸用雄黄、丹砂、石胆也。然此无益于延年之事也。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69页。    
    葛洪已正确地指出服食这种内含汞、砷等有害矿物质的雌、雄丸无助于延年益寿,这是难能可贵的,可惜未被服食家所重视。    
    道教服食家在“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的思想指导下,也常常服食用玉、金研磨成的玉屑或金屑。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云:“玉屑是以玉为屑,非别一物也,……屑如麻豆服之,久服轻身延年。”对于金屑的作用,则称其能“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邪气” 。    
    关于服玉之法,葛洪在《仙药》卷中写道:玉可以乌米酒及地榆酒化之为水,亦可以葱浆消之为米台,亦可饵以为丸,亦可烧以为粉,服之一年已上,入水不粘,入火不灼,刃之不伤,百毒不犯也。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04页。道教服食家还常常把金或玉溶化成液体,即所谓的“金浆玉醴”来饮服。    
    朱草,状似小枣,栽长三四尺,枝叶皆赤,茎如珊瑚,喜生名山岩石之下,刻之汁流如血,以玉及八石金银投其中,立便可丸如泥,久则成水,以金投之,名为金浆,以玉投之,名为玉醴,服之皆长生。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79 页。    
    白银也被服食家制成银液或银粉服食,据有明目镇心、安神定志之效。    
    又银但不及金玉耳,可以地仙也。服之法,以麦浆化之,亦可以朱草酒饵之,亦可以龙膏炼之,然三服,辄大如弹丸者,又非清贫道士所能得也。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04页。在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银粉”条中,也有将银磨制成粉末服食的记载。由此可见,道教服食术对中国传统医药学的影响是很深的。


第六部分:医道融通——道教医学养生思想及其现代价值道教医学养生思想的现代价值(5)

    乳石、禹余粮、五石散也是道教服食家常常服食的矿物类物质。乳,指石钟乳,《神农本草经》称其“甘温无毒”,“久服延年益寿,好色,令人有子”。其服食法主要是:择好良辰吉日,先服泻药除去腹中恶秽,以温酒送服。石,则指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之类,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可入药。唐王焘的《外台秘要·乳石论》载有十多种服石英法,主要是经过打碎、漂洗、水飞后再加入各种药物同服。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援引孙思邈的《千金翼方》详细说明了服食石英的方法:〓〓    
    白石英一斤,打成豆大,于砂盆中和粗砂,着水NFDD4二三千下,洗净又NFDD4,仍安柳箕中,入蒿叶少许,同水熟NFDD4至光净,即以棉袋盛,悬门上。每日未梳前,以水或酒吞七粒,用饭二匙压下小腹。……石常在小腹内温暖,则气息调和,经脉通达,腰肾坚强,百病自除。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部·白石英》。    
    禹余粮,又称“太乙禹余粮”,主要成分为黄色、黄褐色或黑褐色铁矿石。含有铁、磷、镁、钾、钠等多种元素,可入药。《神农本草经》称禹余粮“炼饵服之,不饥轻身延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石部》也说:“禹余粮、太一余粮、石中黄水,性味功用皆同,但入药有精粗之等尔。故服食家以黄水为上,太一次之,禹余粮又次之。”    
    五石散,是以五种石类药剂制成的粉剂。因服用了五石散之后,全身燥热,不宜热衣热食,只能寒衣寒食,故五石散又称寒石散。关于五石散的成分,据葛洪《抱朴子·内篇》卷四《金丹》所云,是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这五种矿物;而据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其成分则为石钟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和赤石脂。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服食之术有了长足发展,社会上服石之风大炽,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普遍流行服食五石散,造成了严重恶果。据研究,服用少量五石散,能加强消化机能、改进身体某些机能,并能引起精神兴奋。但因五石散方中含有砷等有毒物质,其方药性猛烈,若长期大量服用,则会中毒致残,严重时则会丧命。历史上因服食五石寒而中毒身亡者不乏其人,晋武帝时著名地图学家裴秀就是因服食之后,全身发热狂躁,猛浇冷水而暴亡。而那些因服用了大量五石散而造成诸如“舌缩入喉”、“痈疮陷背”、“脊肉烂溃”等伤害的,更是难尽其数。    
    古代服食家也常食真珠。真珠,又称珍珠,为珍珠贝分泌物,可入药。其服食方法有多种:    
    又真珠径一寸以上可服,服之可以长久,酪浆渍之皆化如水银,亦可以浮石水蜂窠化,包彤蛇黄合之,可引长三四尺,丸服之,绝谷服之,则不死而长生也。淳漆不沾者,服之令人通神长生,饵之法,或以大无肠公子(或云大蟹)十枚投其中,或以云母水,或以玉水合服之,九虫悉下,恶血从鼻去,一年六甲行厨至也。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05页。此外,道教服食家还时常服食一种叫做龙虎石的药物。九虎石,又称“秋石”,是从童男童女的尿液中提炼出来的一种药物,被道教养生家视为名贵滋补良药。明代高濂所撰的养生著作《遵生八笺》就声称:“夫龙虎石者,乃人元造化之至宝也,”并谓“此石能补心生精,养血至药也”。高濂:《遵生八笺·灵秘丹药笺·上卷》。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秋石”条下也说:“古人惟取人中白、人尿治病,取其散血、滋阴、杀虫、解毒之功也。王公贵人恶其不洁。方士遂以人中白设法煅炼,治为秋石。”李时珍:《本草纲目人部·秋石》。    
    据研究,提炼秋石的方法有多种,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介绍了一种“阴炼龙虎石”的方法:将浑龙虎石取入笺上,待水干,移至日色处,以竹刀画成骨牌路,晒干,如粉之白,即是阴炼龙虎石。高濂:《遵生八笺·灵秘丹药笺·上卷》。    
    所谓“阴炼龙虎石”,就是不用炉火烧炼,而是采用过滤、日光晒干等步骤将尿液中的结晶物质沉析在纸上。    
    由于服食了五石散、乳石等石类药物,人体多会出现较为激烈的变化和反应,出现所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