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模拟城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模拟城市- 第6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秋高气爽,万里无云。

    大黑已飞离洛阳数十里,阿牛的心仍无法平静,担心着李进等人安危。

    领地内事情一大堆,阿牛仍亲自随队出发,是有原因的。

    首先,黑羽鹰王的鹰王视野,在空旷寂寥的草原上大有用武之地,飞行间下方情形一览无遗,然而,大黑毕竟只是一只鸟,执行太过复杂的指令时效率难以保证,此次飞翼营北上匈奴境内,可能遇到的情形,复杂程度显然超出了大黑的认知;其次,大黑不是谁都能驾驭的,这只桀骜不驯的鸟王只接受两个人驱策——某城主和城主夫人;第三,共享鹰王视野、人鹰心灵沟通的只能是玩家;最后,则是阿牛着实放心不下,尽管领地百事缠身分身乏术,还是铁了心要“御驾亲征”。

    凤翔军民无不暗自感动,更加坚定地认为:主公(城主)大仁。

    北上之初,东汉王朝的地盘相对安全,阿牛的侦察任务并不重,留意一下道路是否毁损、是否有流寇即可,直到朔方境内都是如此。无事可做的阿牛,一路上一边盯着城主手册,一边反复琢磨雷霆骑可能的行动轨迹。

    雷霆骑的战损仍在不断增加,人数已降至400以下,阿牛心急如焚。所幸的是,城主手册上反映出来的战损速度有减弱的趋势,武将界面中,李进和狄云的名字依然明亮,令阿牛稍感安慰。

    “李进,坚持住。”

    当某城主默念李进名字的时候,雷霆骑已到了生死一线的地步。

    五天,雷霆骑遇袭后的第五天。

    李进突然率部东进,一定程度上打乱了匈奴人的部署,但右贤王去卑应变极快,冷冷道:“单论速度,西羌马不及我们匈奴马,汉人骑兵重甲护身,西羌马的速度再打折扣,冲出我军布下的包围圈又如何?一样逃不出我的手掌心!”

    “传令下去,全军追击!”

    去卑看得极准,以雷霆骑的速度,确实没办法甩开匈奴人,重装骑兵与轻骑兵比谁跑得快,结果可想而知。雷霆骑只能看着追兵越来越近,直至追将上来,甚至从雷霆骑的侧翼绕过,到前方拦截。

    跑不过,只有打!

    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

    李进率残部且战且逃,短短五天之内,大小七十余战,途中数百名雷霆将士先后战死,所部八位转职武将仅存狄云和李恪两人(李进只道回龙飞报信的那位武将已阵亡),艰难东进。战斗几乎从未中断,很多时候,雷霆骑与匈奴骑兵混战在一起,厮杀不休。

    千里缠战!

    缠战千里!

    匈奴人欲置雷霆骑于死地的决心不容置疑,他们的疯狂追击,让雷霆骑损失惨重。匈奴人一次又一次地看到,雷霆骑都已接近崩溃的边缘,似乎再加一把劲很快就能竟全功,但是,身处绝境的雷霆骑上下一心,在李进的带领下,雷霆将士一次又一次挡住了匈奴人的攻势,杀不散,打不烂,惊涛骇浪中执着地前进着,哪怕步履蹒跚,哪怕伤痕累累!

    事实上,雷霆骑的坚韧顽强让所有匈奴人为之心寒,匈奴骑兵也有巨大折损,到后来,向来骄横的匈奴武将哈赤儿气焰也弱了几分,对这些硬骨头的汉人骑兵深感不安。雷霆骑的表现,同样让右贤王去卑大为震惊,也更加坚定了趁此机会全歼雷霆骑的决心,匈奴人的进攻愈加疯狂,但雷霆将士楞是以鲜血和汗水,杀出了一条血路。

    铁壁铠增加了西羌战马的负重,使雷霆骑怎么都无法摆脱敌人,但铁壁铠强大的防护性能,同样让匈奴人头痛不已,极大降低了雷霆骑的伤亡;大黄弩的杀伤,更是让匈奴骑兵吃尽了苦头。凤翔长期以来不惜花费巨资提升军队装备,终于见到了成效,强大的防御和犀利的远程打击能力,正是雷霆骑能坚持下去的重要原因。

    匈奴不愧是北方最强大的游牧民族,战士的骑射能力出类拔萃,大黄弩很难直接建功。

    狄云发现了更有效的方法:射马。

    射人先射马!

    雷霆骑的变招,让匈奴骑兵再不敢仗着骑术精湛过分接近雷霆骑,射杀缺乏护具保护的匈奴战马,明显比射杀匈奴人更容易奏效。要知道,匈奴兵大多自备马匹出征,战马属于个人私有,每一匹上品战马都是宝贵的财富,匈奴兵虽悍不畏死,却也因心爱战马的安危多了几分顾忌,除了愤怒地远远痛骂“汉人卑鄙”外,束手无策。

    这一招,为雷霆骑赢得了难得的喘息机会。

    此外,西羌战马虽不以速度见长,耐力却是它们的强项,一人双马的奢侈配置让雷霆将士拥有更强的续航能力。半日之后,匈奴人便发现,他们的战马现出疲态,再非战事之初时那样,能够轻易地追上汉人骑兵,随着时间的流逝,匈奴人的速度优势逐渐丧失。

    去卑只能作出调整,匈奴骑兵由全体追击,改为分部轮流袭扰。

    由于雷霆骑一直未曾改变前进方向,轮换出击的匈奴骑兵,始终要跑和雷霆骑一样的路程,距离不见少。追杀到傍晚,两军将士均疲惫不堪,战马也呈现即将不支的状态,只得各自稍事休整再继续上路——当然,何时休息,决定权在匈奴人手上。

    幸运的是,一路追逃都没有遇到匈奴人的部落,若有生力军加入,雷霆骑断然无法继续支撑下去。

    即使这样,雷霆骑的状况还是越来越糟。

    为了减少负重,让战马支撑更长时间,第三天夜间休息时,李进不得不让将士们脱下铁壁铠,将铁壁铠丢进一条小河,雷霆骑的防御减弱,伤亡速度加快。

    第四天,李进作出了一个更痛苦的决定:弃马,将那些已经跑不动的战马全部杀死,以免落入匈奴人手中。骑兵对战马的感情极深,说视之如命亦不为过,杀马让所有将士陷入了悲痛之中,很多人流下了眼泪。

    这就是战争,残酷的战争!

 第866章 土堡

    遇袭第六日(即援军出发后的第二天)。

    雷霆骑纵马驰骋在大草原上,也没见有人作声,长时间高强度高消耗的战斗,让雷霆将士疲惫不堪,谁都没了力气。他们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如果这个时候匈奴人的追击停止,幸存的三百多名雷霆将士,只怕没有几个人还能端坐在马背上。

    匈奴人仍没有放弃的意思,斩尽杀绝的意图十分明显,雷霆将士只得咬牙坚持。从一开始,匈奴人便牢牢占据着兵力上的优势,分部交替式追击,让匈奴人能够获得必要的喘息之机。雷霆骑则不然,处于弱势地位的他们没有替补,时刻都要做好应对进攻的准备,精神长期高度紧张。

    雷霆将士已经学会了在马背上睡觉,短暂的战斗间隙也不会浪费,这都是凶残的匈奴人逼出来的,他们迫切需要休息。许多人在马背上闭着眼睛摇摇欲坠,委顿萎靡,但是,只要李进“准备作战”的命令一到,数百条汉子的气势立刻完全不同,一股森然冰冷的杀气如有实质,就连那些被护卫在骑队中央的伤兵,也象受伤的野兽一般,躁动而危险。

    李进能感觉到,雷霆骑正在发生改变。

    严峻的现状,让李进无法以愉悦的心情看待这种改变,战死了那么多兄弟,李进心头沉甸甸的。尽管他一直奋战在第一线,以强大的个人勇武带领部队前进,死在他手上的敌人数以百计,但他仍为未能保住更多的战士而自责,李进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执意率雷霆骑深入匈奴人地盘的决定是否正确。

    “但愿……我能带着他们活着离开大草原,一定要回去。”

    一骑紧紧跟在李进的左侧。

    骑者满面满身血污,衣衫残破,手中长枪象是在血池里洗过一般,风干后呈暗红色的血渍布满枪身,握起来有些粘稠,左肩上中箭的地方只是简单地包扎了一下,鲜血早已将白布染红,伤口又崩裂了。若非腰间那柄标志性的精巧宝剑,很难认出,他便是雷霆骑最意气风发的转职武将、“凤翔五小”之首狄云。

    “大哥,战马快撑不住了,箭也即将告罄,怎么办?”狄云小声地提醒着李进,他没有讲“兄弟们也撑不住了”,战场没有儿戏,如果不想死,就得咬牙坚持下去。

    战马是雷霆骑能否继续逃亡的关键,马若无力再跑,雷霆骑就只能任人宰割;箭矢用尽,意味着大黄弩失去作用,雷霆骑将失去对匈奴人最具威慑力的武器,只能靠残酷的白刃战击退敌人。

    “还有多少箭?”

    “大约两百多支,一人一箭都摊不到,一轮齐射就完了。”

    饶是有心理准备,李进的面色还是变得很难看。

    ——实际上,大黄弩到现在才哑火已相当不易。一是得益于此前的充分准备,一人双马可携带更多物资,第二,则是雷霆骑后来使用大黄弩时十分克制,不以射杀敌方战马为首要目的,大多数时候点到即止,逼退匈奴人就行。

    考虑了一下,李进沉声道:“我们已经没办法赶到黑石山。”

    狄云点点头:“是,利用黑石山相对复杂的地形甩开匈奴人已不可能。”

    回头望了望数百步外的匈奴追兵,李进目中火星四溅,对狄云道:“照我看,匈奴人也快不行了,不仅速度慢了不少,后面的追兵也少了一些呢,我们难,他们也难,现在就是比拼意志的时候!先尽可能继续往东面跑,说不定匈奴人会先放弃,实在不行的时候,我们再找个地方停下来……决一死战!”

    狄云应了一声,不再说话。

    第七天中午,雷霆骑终于停了下来,匈奴人仍在后面,警报没有解除。

    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载着雷霆将士的战马已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短短一个上午,倒毙的马匹竟达三十余匹,数十名在马背上睡觉的骑兵反应不及,重重地摔在地上,两名战士摔死当场。

    实在跑不动了!

    李进决定留下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地形。

    此处距朔方尚有数百里,本在匈奴人的控制之下,水草不够丰美,不是放牧的好地方,很少有匈奴部落愿意来到这里,平时这里鲜有人问津,久而久之逐渐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无人区。即使没有匈奴人,如今衰弱的大汉朝也无力向北方开疆拓土,为了避免引起“国际纠纷”,汉朝军队不会轻易越雷池半步,但匈奴人并不会因为汉室的“矜持”而减少南下掳掠,抢掠的时候绝不会含糊,杀人的时候绝不会手软。

    大汉王朝并不是一开始就如现在这样凋败软弱,大汉辉煌过!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威震漠北的大将军卫青、霍去病,率大汉骑兵数次北伐匈奴,兵锋所指所向披靡,打得狂妄的匈奴人叫苦连天狼奔豕突,连王廷都丢了,被俘人口、牛羊无数,匈奴残部狼狈逃往极北苦寒之地。匈奴人全面退却,空出了大片土地,汉朝陆续向北方移民,一些因战乱和苛政逃难的汉室百姓也纷纷北上,在原属匈奴人的地盘上兴建定居点和种植作物,并逐渐向更远的地方发展,于是,汉朝和匈奴交界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大量的汉人村镇。

    等到匈奴人元气恢复,回到原本属于他们的地盘上时,自然不甘心放任汉人占去他们的在草原,针对汉人定居点的袭击日渐频繁。

    为求自保,汉人定居点的风格也随之发生改变,一座座土堡连成的村镇,成了当时草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随着汉室逐渐衰弱,无力对定居草原上的子民提供足够的保护,而民间力量无法匈奴人的持续袭扰,最终,只得黯然放弃辛苦建成的新家园,迁回中原定居。汉人离开了,汉人当年建造的定居点留了下来,习惯逐水草而居的匈奴人不愿土堡拴住他们流浪的脚步,在岁月和大漠风沙的侵蚀下,无人打理的汉人定居点逐渐成为荒凉的遗址。

    雷霆骑所在位置,就是一座废弃的大型土堡群,看规模,原是乡镇级。

    土堡群外围的围墙坍塌了不少,雷霆骑轻而易举地从多个入口进入到镇内——换句话说,匈奴人想要杀进来时也很方便;镇内的土堡大多已残破不堪,至少有一半的房屋没有了屋顶,到处是断壁残垣,镇内还很是神奇地长着一些树。土堡群外,还有一个小湖和一片不大不小的树林,树林可能是先民们当年栽下来,小湖则不只存在了多少年,或许正是因为它的存在,先民们才会选择在这里建立据点。

    这处土堡群,便成了雷霆骑临时的休憩之地,等战马和士兵们恢复一些体力,便到了冲破包围重新上路的时候。这里也随时可能成为决战之地,藏身在这里,复杂的地形会给追进来的匈奴人制造不少麻烦,李进不认为,骑兵能在这样的地形条件下保持高度机动。

    雷霆骑不行,匈奴人也不行!

    废弃的土堡群占地面积很大,藏下三百多名雷霆将士轻而易举,李进下令将战马和已失去战斗力的重伤员藏在土堡群中心区域,还有一战之力的两百余战士十人一队,分散隐匿在土堡群中部的建筑物内,一边抓紧时间休息,一边为巷战作准备。

    见汉人骑兵终于无力再逃,匈奴人士气大振,迅速包围了土堡群!

    出于谨慎,第一批匈奴人在土堡群外围完成包围之后,并没有立即纵马入内,领头的匈奴武将第一时间派人向后续赶来的大队人马报信。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赶到堡外的匈奴人越来越多,一个时辰后,右贤王去卑也率领本部人马赶到了现场。

    去卑稍加思索便作出了决定,数百名匈奴骑兵下马,手执马刀步行进入土堡群,发动了试探性进攻。

    巷战开始!

    在李进和狄云等人的带领下,雷霆将士与闯入堡内的匈奴人展开了殊死博斗,他们已退无可退,只凭两军千里缠战时结下的血仇,匈奴人与雷霆骑便没有和解的余地,唯有背水一战。

    匈奴人战力明显优于雷霆骑,有铁壁铠保护时,雷霆骑还勉强能与匈奴骑兵扳扳手腕,如今保命的铠甲早就扔到河里,雷霆将士在与匈奴人的肉搏时顿时处于劣势。

    所幸的是,十人一组的雷霆骑配合默契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