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模拟城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模拟城市- 第4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任务要求:第一,将洛阳升级为四级城市;第二,让毁于浩劫的偃师县城、河南县城重新开始运作。距离第九环任务截止日还有180天,若未能在指定时间内完成该环节任务,则重建任务提前终结。

    看完第九环任务的说明,某城主不由得一阵苦笑,继任务截止日概念之后,多任务环节也出现了。

    连环任务越到后面越难以完成,诚不我欺!

    “到底还有几环?”

    这个问题,某城主已经多次猜度过,并多少有些心得。

    在阿牛看来,连环任务还剩下多少关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需要将洛阳升级到什么规模!

    洛阳毕竟曾经是最顶级的王城,而重建中的洛阳才刚刚达到三级城市规模不久,三级城市与五级王城,中间有十个阶差,如此巨大的差距绝非数年、数十年能够拉近的。好在游戏中的王城永远只会有一个,自董卓挟持天子和文武百官迁都长安之后,除非天子愿意重回旧地,否则,毁于战火的洛阳绝不可能再度进入王城之列。

    即使皇帝不嫌弃洛阳破败,短时间内重回故都也是不可能的,大汉朝的首府不可能如此寒碜,这关系着汉室的颜面(尽管朝廷早已威严不再)。这些情况阿牛并不关心,之所以会花精力去揣测这些细节,是因为这关系着重建任务的完成时间,以及凤翔在重建过程中的一些决断。

    这件事情直接关系到凤翔对重建工作的策略问题,都城阶段结束与王城阶段结束,显然有天壤之别。一想到完成第九环后洛阳距离一级都城只有一步之遥时,阿牛心头激动不已,那意味着,重建任务即将走到心头,意味着凤翔距离最终的奖励又近了一步。

    阿牛认为重建任务终结时,洛阳的规模很可能停留在三级都城阶段。这并非异想天开的胡乱臆测,而是认真分析之后的结果。

    凤翔对全国范围内的其它系统大城市的规模作了一番调查,各州州府的规模全都停留在四级都城阶段,而普通郡城的规模,则大多为二级都城或三级都城。董卓强行迁都后,司隶境内的州府自然随首都一起转移到了长安,洛阳所在的河南尹褪下神光,恢复一郡本色,如此一来,洛阳的最大规模已经呼之欲出了。

    某城主还从另一个方面找到了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所谓的“证据”,便是连环任务最高奖励级别所需的经验值。只要积累下二十万连环任务经验便达到获得A级奖励的资格,现在凤翔距离A级奖励并不遥远,各环节的任务经验点递增规律不难分析,最多只需要再过两关,积累下来的经验点便会超过二十万。

    按照常理,达到最高级奖励条件之后,任务结束时刻也不远了。

    继续提升洛阳的城市等级早在某城主的预料之中,陈铄为首的“科研小组”也对升级城市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相对而言,任务第九环的另一个要求,“恢复偃师、河南县城功能”明显让凤翔有些措手不及。陈铄等人对连环任务下一环节任务内容的猜测共有十三种,在洛阳之外“恢复县城”,明显不在其中。那一场大火,让洛阳成为一片废墟,一个个乡镇和城市被大火吞没,距离洛阳较近的县城同样不能幸免,洛阳周边两百余里也形同鬼域。

    洛阳的重建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现在又突然冒出来两个县城,一想到洛阳的废墟都还未能清理完毕,某城主便摇头不已,“还好,只是让我们恢复偃师和河南……”

    在那场祸事中受到波及的县城远远不止两个!

    虽然事先对“恢复县城功能”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但陈铄还是很快作出了反应。洛阳情报中心,一张详尽的洛阳周围地形图上,这张地图,是陈铄赴洛阳上任后才命人绘制,周边一百余里范围内的地名,一目了然。

    陈铄很快找到了偃师和河南两县城遗址所在地,指着地图道:“主公,这两个县城距离洛阳都不远,偃师在东,河南在西,都在那一场战争中与洛阳一同毁灭。这两个县城的人口和财富都已被强行带往了长安,但建筑物受损情况并没有洛阳严重,不仅石制城墙都保存完整,城内还有不少设施可以使用,只要对县城遗址进行集中清理,并分别派驻必要的工匠人才和行政人员,两个县城便能开始恢复功能!

    两个月,最多两个月,偃师和河南一定能正常运作!”

    某城主望了陈铄两眼,目光中颇有些狐疑,问道:“你怎么知道这两个县城现在的情况,难道你去过?”

    “是的。自从方圆一百五十里内所有的城市遗址,属下都亲自去看过,偃师和河南这样的县城更是查探重点,当然不会漏过。”

    阿牛面上讶色更浓,“你跑去看那些城市遗址干嘛?”

    陈铄犹豫了一下,道:“主公,重建任务进入第六环时,要求为洛阳找到五个乡镇级的附庸领地,那时属下就觉得有些不同寻常。即便洛阳不再是王都,也是河南尹的治所,即为郡城,按照大汉朝的体制,郡城之下还有县城,乡镇大多应由县城管辖,直接划归郡城名下颇有些奇怪。

    洛阳周边的异人领地重建都已进行得如火如荼,河南尹的郡城恢复工作也没落下,那时属下便预料重建工作后期可能会涉及到县城的恢复,没理由跳过县城这一环,故而特别抽时间去一一查探。”

    某城主不禁大感惭愧,自秦始皇一统天下正式推行郡县制,汉朝一直沿用至今,这个问题本该早有察觉,若非陈铄,阿牛一时间还难以意识到,任务要求恢复两大县城功能的内在原因。是否懂得通过政务中的体制和规律提早预测出未来的要点,这便是官吏与谋士的区别!

    陈铄,确不愧是凤翔目前最优秀的官吏!

    想到这里,阿牛不禁大感庆幸,“郑玄随便派出一个名声不显的弟子,便将洛阳治理的井井有条,他的弟子那么多,其中不乏历史上声名远扬者,如果能将那些人才收于麾下,我也不需要再为缺乏精干的官吏发愁了!”

    郑玄的弟子群,就是难得的人才宝库,要想完成对这个宝库的发掘,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阿牛心头突感不妥,面色一沉,淡淡问道:“既然你早已预料到重建任务中,可能出现恢复县城的环节,为何并未将其置于十三种可能之中?”

    “按照常理,属下原以为要等洛阳升级为郡城后,才会出现县城方面的任务,为省下一些不必要的花费,以及避免对下一环的准备工作带来更大困扰,所以……”

    陈铄羞愧不已,但某城主脸上的寒冰早已完全融化,这位副城主没有让阿牛失望。任何人都会犯错误,出现疏漏的原因并非太过粗心或渎职,这便够了!

    目光注视着地图上的偃师和河南,阿牛脸上已有了一些笑意,“洛阳都还有大片废墟没有清理完毕,现在又多了两个县城,需要什么样的支援?你知道,我们已经没有太多时间。”

    “不需要。”

    “不需要?”

    陈铄坚定地摇头,正容道:“是。洛阳的废墟清理工作从未停止,现在早已在城市中心区域,清理出四级城市规模所需的面积;县城的规模根本连洛阳的五十分之一都不到,且任务要求只是让县城恢复功能,将清理洛阳废墟的人手派过去一个月,足够了!”

    “好!”

    阿牛再不说什么,有陈铄在这里,阿牛实在不需要为洛阳的重建担心什么。

    该是去长安的时候了!

 第679章 高处不胜寒

    司隶,长安城。

    自从天子和文武百官被挟持到长安之后,长安便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昔日的三级都城,一瞬间便完成了两级跳,直升到一级王城。这个过程难以复制,系统的金手指是无敌的。

    但是,长安的幸福时光到此为止,从一级王城开始,长安必须通过不断的扩建,逐渐发展到王城的顶级——王级王城,这一点与其它的玩家领地没有本质的区别。

    作为东汉王朝的首都,长安可调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相当惊人,理论上整个国家的资源都可以调用,那将使长安城的规模以惊人的速度提升,但实际的情况并非如此。经过数百年的传承之后,内侍与外戚常达百年的争夺,东汉王朝内部已彻底腐朽,近些年如潮水般滚滚而来的天灾人祸、叛乱、战争,尤其是黄巾起义、十常侍之乱和董卓乱权,已经让王权名存实亡。

    除了司隶一小块地方外,其余各地大多被手握重兵的军阀掌握,虽其中仍不乏个别对汉室忠诚的死忠分子,但那些死忠派手中的实力相对太寒碜了点。绝大多数军阀或多或少都生出了一些野心,指望他们对一个日薄西山的皇朝毫无保留地效忠,还不如指望狼群集体吃素。

    即使那些军阀此前并没有造反的野心,一次次见证了皇室的无能为力,以及某些野心家不遗余力地加强军备巧取豪夺之后,他们为了自保,也必将走上同样的道路,去努力获取更大的实力。

    更大的实力,催动更大的野心!

    当野心膨胀到某个临界点时,为自己而战、横扫六合的念头将成为理所当然的选择,数千年的文明史上,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现在的东汉王朝虽然早已不具备多少实际控制力,但皇室表面上的尊严还略有一点留存,至少暂时还没有见到有哪个军阀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拒绝承认天子的权威。只是,他们也不会轻易将已经抓在手中的利益放出去,嘴里喊喊“顶天子”的口号倒也罢了,若是想他们拿出些实际的东西,还是省省吧。

    现在的长安与战乱前的洛阳相比,根本不是同一个档次,一级王城与五级都城,根本不具备可比性。

    迁都之后直到现在,长安城的规模一直停滞在一级王城未有寸进,且五年内都没有晋级二级王城的可能,升级到五级王城更是遥遥无期,其中花费的时间和财富都相当恐怖。

    其中固然有满足王城升级要求难度太大的原因,也与此前董卓对提升长安规模没有太大兴趣有关,升级王城的花费太大了,如果让他在眉坞和长安之间作个选择,当然还是董氏家族的眉坞重要一些。

    据说,董卓曾经试图让各地诸侯捐钱捐物用于扩建长安,派出大量使者游说,“别忘了你们也是大汉的臣子,虽说现在各自盘踞一方,却也不能忘了为人臣者应尽的本份,侍奉皇帝人人有责,让天子住得舒服一些,这是你们表示对汉室忠诚的最好机会……不给钱就是叛逆!”

    董卓的使者一个个浩气凛然,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是正义的使者,但那些诸侯也不是从小在玻璃瓶里长大的,“如果董卓老贼连升级王城都办不到,那就干脆让天子到我们这里来好了。”所以,董卓也只能咬牙切齿地骂几句“一群目无皇上的卑鄙小人”,彻底抛弃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没有庞大的财力、人力支撑,长安城的规模提升速度自然慢了下来,但是,与领主玩家升级自己的领地相比,王城的扩建速度还是足以令领主们瞠目结舌的。

    董卓伏诛,其宗族也几乎被屠杀一空,在经过数日的欢庆之后,长安的秩序逐渐恢复正常,但这个新兴的王城并不平静。董卓掌权时的长安人,上自重臣下至平民,大多时刻生活在恐怖阴云中,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无处不在的压力下不堪重负,他们的情感无处渲泻,日复一日地积累下来,当压在众人头上的大山轰然倒下之后,一些长安人对时事表现出了令人惊诧的兴趣。

    大街上,酒肆中,学堂前,田园内……

    到处都可以见到有人在公然评论时政,他们慷慨激昂口沫横飞,甚至还有人因为意见相左而争论起来,在这个封建时代,这样的现象极不正常。

    这是个被扭曲的特殊时段,引发这一畸形现象的当然便是董卓,正是这厮引发了众口一词的谴责,长安人需要一些时间发泄对董国贼的痛恨。清一色对董卓的唾骂,进一步印证了王允等人行为的正义性,对朝廷也有益无害,这便是朝廷为何会暂时容忍长安人现在的疯狂表现,而且,王允等人也希望借这些渠道,了解民众对董卓被杀的看法和其它期望。

    做恶人能做到这步田地,董卓实在不是一般的强悍!

    长安城内的一处府邸内。

    王允沉着脸独坐在屋内,这些天总领朝政的经历,让他的身体疲惫到了极点,但他的精神却前所未有的亢奋,直到现在,他都没能从成功诛杀董卓的喜悦中脱出,一切都恍如一个梦,真实的梦境。国贼授首,作为诛杀董卓的首要功臣,王允受到了朝廷的嘉奖和百姓的交口称赞,无论走到哪里,投过来的都是敬畏的目光。

    那种感觉,很爽!

    王允的气质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不再象从前那样掩盖自己骨子里的锋芒和骄傲,董卓已死,他成了国家的功臣,不用继续刻意压抑自己的情感和个性。他不再低调,与朝臣集会时也很少象从前那样和大家推心置腹,共同商讨和决定国事,他总是正襟危坐在那里,曾经长期挂在脸上的和悦神色早已被他扔到九霄云外。

    想到今天的朝会后,士孙瑞和杨瓒等老朋友一言不发地结伴而去,没有象以前那样邀自己同行,王允心头不禁有些酸楚。他能够感觉到朝臣中那些昔日的朋友,与自己越来越疏远,大家不再象从前那样推崇他和拥护他,但王允并不是太介意。在他看来或许这便是成为上位者后必须付出的代价,他不希望任何私人感情影响自己对国事的判断。

    高处不胜寒。

    一声长叹,王允举目望着墙上的字画,喃喃自语着:“总有一日,你们会明白我现在的苦衷,失去的友情,毕竟没有朝廷的存亡断续重要!”

    然而,王允却没有想过,作为一个上位者是否真的就不需要朋友了。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齐心合力,目前他总领着朝政,更需要与朝中的栋梁之材合力同心,而不是刻意摆出一张臭脸彰显出自己的不凡,那样除了惹人讨厌之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