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神对话 2作者:[美]尼尔·唐纳德·沃尔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与神对话 2作者:[美]尼尔·唐纳德·沃尔什-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错,你因守约而来。不过,你还是可以不来。你本可以决定不来。不过你却决定来到这里,在此约定的时刻,于此约定的地点,以便此书可以交在你的手上。谢谢你。
  设若你做这一切都是无意识的,甚至并不知你在做什么,也不知为什么,则这些事情对你可能是个秘密,因而需要一点点解释。
  我要说:这本书来到你的生活中,正是时候。也许目前你还不明白,但当你经历了书中所为你储藏的一切,你就会完全明白。一切事物的发生都正当其时,一这本书到达你手上也不例外。
  你到这里来,是为你在寻找的东西,是为你在渴求的东西,渴求已久的东西。你到这里来,是为了你跟神最近的一次真正的接触对你们之中某些人来说,可能是第一次的接触。
  这是接触,非常真实的接触。
  现在,神要跟你实际谈话透过我。几年以前,我不会这样说。现在我这样说,是因为我已经有过这样一次对话,因而我知道这样的事是可能的。不仅可能,而且所有的时间都在进行。正像此时此地还在进行。
  重要的是,你要了解,你是使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之一,正如此刻这本书之交在你的手上。我们都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一切事物的原因之一部分,我们所有的人都跟那一位大创造者(the one Great Creator)是共同创造者,制造了导致那些事情的每一种境遇。
  我代表你跟神的第一次谈话发生于一九九二至九三年。那时我写了一封愤怒的信给神,询问为什么我的人生是这般的挣扎与失败。我所有的一切,包括我的浪漫关系,我的志业,我跟孩子的互动,我的健康总之我的一切我所经历的无非是挣扎与失败。我给神的信要求知道为什么会如此而要从事一生的志业又当如何。
  让我吃惊的是,这信竟然得到回答。
  这事如何发生,回答若何,成了一本书,于一九九五年五月出版,名为《与神对话》(Conversations With God、Book)。或许你听说过,甚至读过。设若如此,现在这一本你就不需前言。   如果你未读过第一部,则我希望你不久能读到,因为那本书中详谈了事情如何发生,回答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关于钱,关于爱,关于性,关于神,关于健康与疾病,关于饮食、人与人的关系、“正当的工作”,和许多我们日常经验中的事物而这些则是现在这一部中所未谈论的。
  在此时,如果我要请求神给这个世界一个礼物,那便是在第一部中的讯息。一点也不错,神已经做了(“即使在你们要求之前,我已给了回答”)。
  所以,我希望,在你读过这本书以后(甚至在你还未读完之前),你就决定要读第一部。这完全是选择的问题,就像纯粹的选择(Pure Choice)于此刻让你读到此句。就像纯粹的选择创造了你所曾经有过的一切经验。这是在第一部中做过解释的一个概念。
  第二部的头几段是写于一九九六年三月,以做为其后的讯息之引言。这些讯息的“来到”,就像在第一部中一样,是非常简单的。在纸上我写上问题任何问题……通常是来到我脑中的第一个问题不久答案就在我脑中形成,就如有人在对我耳语。我是在听写!
  除了头几段以外,本书中所有的数据,都是一九九三春天不久以后,一年之内写在纸上的。现在,我很愿意把它呈给你,正如它从我而出并给予我一样……※      ※      ※      ※      ※      ※      ※      ※这是一九九三年复活节星期日,我依指示来到这里。我在这里,手握铅笔,前置笔记本,准备提笔。
  我认为我应告诉你,是神叫我在这里的。我们订了约。我们今天要开始本书第二部:神与我跟你共同做体验的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我不知道这本书要谈什么,甚至也不知道我们将触及什么话题。这是因为我脑子中没有这本书的计划。不可能有。决定本书内容的,不是我,是神。
  一九九二年复活节星期日一年前的今天神开始与我对话。我知道这听来唐突,但事实真是如此。不久前,对话结束。我受指示休息一段时间……但神也告诉我,我今天有“约”,要再回来谈谈。
  你也有约。你现在就是在守约。我很清楚这本书不只是为我而写,也是为你、透过我。显然你是在寻找神并寻找由神而来的话找了很久了。我也如是。
  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找神。这一向就是找神最好的方法。分开,我们从不能找到神。我这样说有两种意义。我是说,只要我们是分开的,就永远不会找到神。要想发现我们跟神不是分开的,第一步就是要发现我们各自不是分开的,除非我们知道并体现我们全是一体,我们便不能知道和体现我们跟神是一体。
  神并非与我们分开,从不曾;我们只是以为我们跟神是分开的。
  这是一个常见的错误。我们也以为我们是各自分开的。因此,我发现,“发现神”的最快速途径就是互相发现,不再互相隐藏。当然,也不再对自己隐藏。
  最快的不再隐藏之路是讲真话。对每个人。任何时间。
  从现在开始讲真话,永不改变。先开始对自己讲关于自己的真话。然后对自己说关于别人的真话。然后对别人说关于你自己的真话。然后对别人说有关他人的真话。最后,对人人说事事的真话。
  这是说真话的五个层次。这是自由的五重路。真理(实话)会让你自由。
  这是一本有关真理的书。不是我的真理,而是神的真理。
  我们我跟神的、上一次的对话一个月前…刚结束。我以为这一次会和上一次的一样进行。也就是说,我问,神答。因此我想,我们该停了,现在就向神请问。
  神是这样进行吗?
  是。
  我就是这样想。
  只不过在本书中不用你问,我自己会提一些话题出来。你知道,在第一部中我不大这样做。
  是啊。那你为什么要加这新花样?
  因为这本书是在我的要求下写的。我要求你到这里来。而第一部书则是你自己起头的一个计昼。
  第一本书,你有一个议程。这一本,你却没有议程只是照着我的意愿做⑤。
  没错。
  尼尔,这是一个很好的地方。我希望你和别人都能常来这个地方。
  可是你的意愿就是我的意愿。既然你的意愿和我的意愿相同,我怎么可能不做呢?
  这是一个复杂微妙的问题却是一个不错的起步点,真的,是我们谈话的一个很好的起步点。
  但让我们先退回几步。我从没有说过我的意愿就是你的意愿。
  有啊!你说过。在上一本书中。你清清楚楚对我说过:“你们的意愿就是我的意愿”。
  不错,但两者并不相同。
  不同?你一定在愚弄我。
  当我说“你们的意愿就是我的意愿”时,它的意思并不和“我的意愿就是你们的意愿”相同。
  如果你们一直都在照我的意愿行事,则你们不必再做什么就可得到开悟⑥。历程就将结束。你们将已在那里。
  一旦你们只行我的意愿而不做其它,就会导致你们开悟。如果你们的人生岁月都在行我的意愿,则你们几乎无需涉入这本书。
  所以,很清楚你并没有行我的意愿。事实上,大部分时间你们连知都不知道我的意愿。
  我不知道?
  对。你不知道。
  那你为什么不告诉我那是什么?
  我告诉你了。只是你不听。或者,你听而不闻。而当你闻了,又不相信你所见闻的。而当你相信了你所见闻的,你又并未遵从指示。
  所以,说我的意愿就是你的意愿是确定不正确的。
  反过来说,你们的意愿就是我的意愿。第一,因为我知道。第二,因为我接受。第三,因为我赞成。第四,因为我爱。第五,因为它就是我的,我称它为我的。
  这意谓你们有自由意志去做你们想做的事.而我由于无条件的爱,使它成为我的。
  如果我的意愿要成为你们的意愿,你们也必须同样。
  第一,你们得知道它。第二,你们得接受它。第三,你们得赞成它。第四,你们得爱它。最后,你们得称它为你们的。
  在你们人类的整个历史中,只有很少数的人持续这样做。另有少数人近乎常常这样做。许多人做得不少。大批人时而做一做。实际上人人都只极偶尔做一做、有些人却从来不做。
  我又属于哪一类呢?
  这有关系吗?从此刻开始你要属于哪一类,这岂不才是关键问题?
  对。
  你怎么回答?
  我宁愿属于第一类。我宁愿时时刻刻知道并遵行你的意愿。
  这可庆可贺,却可能不可能。
  为什么?
  因为在你能如此之前,还需要许多的成长。不过我告诉你:你能如此的。你能步入神性( Godhood)就在此刻,只要你选择。你的成长并不必花那么多时间。
  那么,为什么它已经花了那么多时间?
  不错。为什么已经花了那么多?你在等什么?你不会以为是我拉住你吧?
  不。我很清楚是我拉住自己。
  好。清楚是做好的第一步。
  我很想做好。但我怎么做呢?
  继续读这本书。这正是我要带你去的处所。
  译注:
  ① 英文为right work,应跟佛教人正道中的“正命”正当的生活方式或工作相似。
  ② Easter Sunday,每年过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鹌:话,英文用word,此字也指“神之道”。仞:英文truth 一字意指“真情实况”“真相”“真理”“实相”“实话”。本书译文视文句而有不同译法。已:will,有时译作“意愿”,有时译作“意志”。必:Enlightement或译“启蒙”“开明”。此字原意是“点亮”。佛教将“开悟”英译为此字,也可译为“神启”。
  二、我就是那神灯里的精灵我并不确定这本书将要走向何处。也不确定从何开始。
  让我们再花一点时间(take time)。
  我们究竟需要花多少时间呢?从上一章到现在,已经花了我五个月的时间。我知道读这本书的人会以为这一切都是连续不断写下的。他们不会想到从第三十二段到第三十三段之间,隔了二十个星期,他们不会明白有时候灵感与灵感之间要隔半年。我们到底必须花多少时间?
  这不是我的意思,我是说,把时间作为我们的第一个话题的开始之处。
  哦,好吧。但既然以这为话题,为什么完成一段有时要化好几个月呢?为什么你在两次来临之间要隔那么久呢?
  我亲爱的好孩子,我在“来临”之间,隔的时间并不长。我从来就不会不与你同在。只是你并没有经常觉察到。
  为什么?为什么如果你经常在,我却没有觉察?
  因为你的生活卷在别的事情里。让我们面对它吧。你这五个月很忙。
  对,我这五个月很忙。一大堆事情在进行。
  你让这些事情比我还重要。
  这好像并不是我的实情。
  请你看看你的行为。你这段时间深深卷人你世俗的生活中。你很少注意你的灵魂。
  那是一段艰困的时期。
  没错。正因如此,才应把你的灵魂涵括在这过程中。过去几个月,若有我帮助,会平顺得多。所以我是否可以建议不要与我失去接触?
  我试着要贴紧,可是我似乎失落或像你所说的,卷入在我自己的戏里。再说,我也找不出时间给你。我没时间默想①。我没有祈祷,当然我也没有写作。
  我知道,当你最需要我们的接触时,你却走开,这是人生的讽刺。
  我该怎么才能不这样做呢?
  不这样做就是了。
  这是我刚说的。但是要怎么才行?
  你不这样就不这样。
  没有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
  我倒希望是这样。
  那它就真的会这样,因为你的希望就是我的命令。要记得,我亲爱的,你的欲望就是我的欲望,你的意愿就是我的意愿。
  好吧。好得很。那么我希望这本书三月份完成。现在是十月了。我希望再也不要有五个月都全无音讯了。
  那就会这样。
  好。
  除非它不是这样。
  哦,天哪。我们非得玩这个游戏不行吗?
  不是。也到现在为止,你都是这样在决定你的生活。你随时在改变主意。记住,生活是持续的创造过程。你每一分钟都在创造你的真相。你今天做的决定,往往不是你明天的选择。然则所有大师们的秘密却是一直只选同样的东西。
  一而再,再而三的选?一次不够?
  一而再,再而三,一直到你的意愿变成为你的实况。
  有些人要好多年,有些好几个月,有些好几个星期。那些近于大师级的人…要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对大师们来说,创造是当下的事。
  当你看到意愿和经验之间的距离缩短时,你可以说是走在大师之路上了。
  你说“你今天所做的决定,往往不是你明天的选择”。那又怎样?你是说我们不应老是改变心意?
  你爱怎么改就怎么改。但要记得,你每改变心意,都把整个宇宙的方向做了改变。
  当你对某件事“下定决心”,你就推动了宇宙。有超乎你理解的力量其微妙与复杂远超过你的想象涉入这个过程,其巧妙的动力是你们现在才刚刚开始了解的。
  这些力量与这种过程都是相互作用的能量之超凡网络的一部分,这网络组成存在之全体,你们称之为生命与生活。
  本质上,它们是我。
  那么,当我改变主意,会为你制造困难,是不是?
  没有什么对我是困难的但你却可能把事情弄得对你来说非常困难。所以,对事情要专心一志。在你让它成为事实前,不要改变心意。要尊心,要集中。
  这就是心志专一之意。如果你选择什么,就用你全副的力量、整个的心去选择。不要优柔寡断。持续不懈!向着它前进。要有决心。
  不要用“不”做为答案。
  正是。
  但设若“不”正是确实的答案又怎么办?如果我们所要的,不是我们应当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