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黎敏黄帝内经 讲义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曲黎敏黄帝内经 讲义集- 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③《晋书?天文志》
  ④同上。
  ⑤《素问?五运行大论》
  ⑥《素问?玉版论》
  ⑦《周易》对中医思想理论的三次影响,孟庆云著《国际易学研究》华夏出版社第284页。
  ⑧《东方生命花园》,张其成著,中国书店,1999年,51页。
  ⑨《东方生命花园》,张其成著,中国书店,1999年,38页。
  
8。2。8  从“左肝右肺”看中医文化
  作者:曲黎敏(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北京天人医易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
  中医学,古代称之为医道,其实,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和核心就是一个“道”字,这个“道”,不仅仅是理性、规律或原则,它更关系到一种体验——一种切身的感受,一种信息,一种身体力行的实践。因此,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就可以得到这个“道”,更密切地,它关系到我们对自身生命的感悟与认识。正因为如此,古代圣贤强调“以医入道”,在求道的过程中以“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为原则,认为认识生命本身与认识宇宙同样宝贵,甚至是更为重要、更为基础的认识来源。这才是学习中医一定要懂得传统文化,一定要参悟中华之“道”的根本所在。总之,道以医显,即医道是中国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对习医者而言,从医入道又是一条必不可少的捷径。
  如何从日常生活中体验中医之道呢?就让我们从中医区别于西医最明显的一种说法--“左肝右肺”说起吧。中医有一个说法始终让西医无法认同,西医讲解剖,明明肝在右,肺在上,凭什么你说“左肝右肺”?而中国人恰恰认为这是中医文化的精华。古人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所强调的是运动过程与状态变化,所以多用类比概念,描述的是事物本质“象”什么;“器”为盛受之物,强调的是物质的结构性用与功能,所以多用具体概念,指出事物本质“是”什么。因此,理解中医也有形而上与形而下之差别。形而下有如“肺在上,肝在右”,形而上有如“左肝右肺”,肝在右而其气在左,主“升”;肺在上而其气在向下,主“降”,一个看现象,一个看本质。
  要想说明“左肝右肺”,就得先说清楚“东西南北”,比如说,我们中国人为什么称事物为“东西”,为什么买东西不叫做买南北?原来,中国人以“取象比类”的原则认为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南方属火,北方属水,木金为可盛之物,故可买卖输转,水火则难以盛受。由此,我们也可理解中国人骂人说“不是个东西”无非是说此人如水火般无情无义。对“东西南北”的另一个比方就是东方为青龙,西方为白虎,南方为朱雀,北方为玄武,这又是什么意思呢?青色为春天之象,龙虽是假想出来的事物,但有角有须,威力无边,代表生发之象;白虎吞噬万物,故代表肃杀、收敛之象;南方朱雀绚丽光明,为输布之象;北方玄武为蛇缠龟象,代表收藏。对应到人体上就是--左为肝,为东,为阳,主生发,生发什么呢?生发北方肾所藏的精;右为肺,为西,为阴,主肃降、收敛,收敛什么呢?收敛由春天生发、长夏(脾胃运化)生长的精华。
  因此,古人并非不知“肺为华盖”,肝在右的解剖位置,而其“左肝右肺”之说是坚持其功能性配属,重点强调五脏之气的运动属性,而非实体脏器。即肝虽在右,但主血为阴,其气向左(阴气左行,当升);肺虽在上,但主气为阳,其气向右(阳气右行,当降)。又,左肝属东方,为震卦象,阴中有真阳,故肝木主动,主生发;右肺属西方,为兑卦象,阳中有真阴,故肺金主静(古代战场鸣金则止,也是取其静意),主收敛。又,左青龙,右白虎,故中国古代文官尚左,武官尚右;北京城也是东有崇文门,西有宣武门;对医家而言,青龙、白虎喻肝肺二经得病,不易调伏。对养生家而言,肝木之气如龙,易变动飞扬;肺金之气如虎,不易均衡节制。故降龙伏虎,入静最难。
  综上所述,懂得了中国文化就可以懂得中医,懂得了古代帝王为什么封禅东岳泰山,就懂得了肝于人体之意义;就懂得了春夏秋冬养生之意义;就懂得了一天之计在于晨的道理。不仅中国古代医学的“藏器”说就远比西方的“器官”说更符合造化的意志和人性,中国文化较之西方文化的犀利也更为圆融。
  1。1。10 中医与算命
  作者:曲黎敏(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北京天人医易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
  中医不算命,但中医有望诊,有五运六气,好的中医一看你就可以知道你有什么病,危险不危险,你有了病自然精力不够,运气也好不到哪去,所以说中医也能算命。在中国历史上最神奇的就是“扁鹊入虢之诊”了,本来大家都以为虢太子已死,就要装殓了,可扁鹊一来,就问了一句“他是几点死的呀”,别人说“鸡鸣的时候”,扁鹊就算定虢太子没死,为什么呢?因为扁鹊掌握了人体气血与时间关系的秘密,鸡鸣时分正是人体气血阴阳交争的时候,虢太子只是得了阳气衰微,不得生发,阴气劲急的危证,因此只要调动出他的阳气就可以了,所以他首先针刺虢太子的“百会穴”,这是人体阳气会聚的第一要穴,然后又从人体少阳入手,热敷虢太子的两胁……就这样,一个流传千古的中医“起死回生”的故事引发了后世无数大师的无限景仰!
  中国的医圣张仲景在感慨扁鹊神奇的同时,也有神算流传于坊间。张仲景曾遇到“建安七子”中少年得志的才子王粲,望诊而知其有病,开一方嘱其服,而王粲正值春风得意,讨厌别人说自己有病,拒绝服药,于是张仲景悲悯地断言:二十年后王粲会落眉,眉毛脱落半年后死亡……当一切都不幸而言中后,我们的理性真的感到极大的惑乱,我们古代这些伟大的医生似乎已经超越了现代科技的极限,他们的透视力量的非凡也超越了我们认识的范畴,他们,是神吗?!
  其实,这一切并没有偏离所谓严谨的医道,一切都有迹可寻。在第一个故事里,扁鹊是勘破“阴阳”的高手,而张仲景更有“六经”的辨证为其底蕴。中医的“望诊”本身就有很神奇的地方,无论是你走路的样子,还是你说话的声音、你身体的每一个举动都会暴露出你五脏(藏)之气的运动或淤阻,没有什么能逃过扁鹊华佗们的眼睛,“望而知之谓之神。”这就是中医之道。它需要你启动你全部的灵能,需要你用你的心去看、去悟。这种中医之道是玄妙的,但它蕴涵着某种生命的真理。因为在中医学看来,躯体不是毫无意义、被动的行尸走肉,它富于智慧而且是一个与外界进行信息、能量自由交换的开放巨系统。比如说,当看到一个病人口唇出现黧黑,中医就可以判断为此人脾气衰败,胃阴已竭,预后不良。因为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从口唇的变化可以发现脾胃的许多问题。此外,从面色上看,胃病是“颜黑”;即额颅发黑,且循行部位有黑斑,重则“口歪唇胗”;心手少阴之脉“系目系”,病则眼睛发直;不灵活;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病则“目黄泪出”,属阳气收敛不足;肾足少阴之脉病色为“面如漆柴”;胆足少阳之脉病色为“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肝足厥阴之脉病色为“面尘脱色”,为血虚不能上荣之象……其实这些能力是每个熟读中医经典的人所应该必备的基本素养,只是“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置经典于不顾,才“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也。”
  中医在最早时有“方技”之称,从事“方技”的人叫“方士”,他们不仅对医学精通,还要精通天文、历谱、五行、杂占、风水等,因此,大医孙思邈说:欲为大医,须妙解阴阳、禄命、相法、周易……也就是说,中医应该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占卜星象无所不晓,这实际是对中医医生的文化素质的高标准、严要求。作为时间-方位医学,中医以独特的五运六气学说来说明自然界天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生命的影响。五运就是用木、火、土、金、水五行各配以天干,来推算每年的岁运。六气就是指风、热、火、湿、燥、寒六种气各配以地支,来推算每年的岁气。古人认为一个医生如果不知道年运和岁气,就不能作一个医生,如果懂得了“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就可以海阔天空,治病如神。
  首先他要知道这一年的年运,就能推算出这一年的疾病发生的基本情况。比如2004年是中国农历甲申年,每逢甲年、己年,均为土运,甲为阳土,所以但逢六甲年(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为土运太过,土运太过,则水湿流行,水湿流行之年,比如1954年(甲午)的石家庄就多水灾,且乙脑流行。而每逢六己年(己巳、己卯、己丑、己亥、己酉、己未)是土运不及之年,木克土,则风气大行,易发生筋骨强直、肌肉痉挛等症,如1979年(己未)我国某些地区就发生了脑膜炎颈项强直、四肢痉挛等症。
  年运确定以后,就要根据地支定出年气,这一年的地支为申,申为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一个土运太过,一个相火司天,一个风木在泉,这就是这一年气宜的大致情况。相火司天,风火上煽,容易为灾。火气向上走,就会头痛、呼吸系统病,如肺痨等症增多;火气郁阻于血脉,则为疮疡,恶性肿瘤、眼病、耳疾病人会比较多……风木在泉,风胜而肝自病,会出现一些两胁里急和心痛,木克土,人的脾胃之土也会受邪……这是疾病在这一年中的大致趋势。而这一年出生的人也会显现这一年年运的特征,这就有点像算命了,这一年出生的人生理命象上有土、火、风象,从这些象中不仅可以推算五脏六腑的强弱趋势,还可以推算性格,当然,更细致的变化还要参考运气的主客加临。总之,中医的灵魂是出神入化,中医的操作规范是随机应变,不懂得以物喻学和取象比类的方法则不可能真正理解中医学。
  
8。2。9  中医为什么产生在东方?
  作者:曲黎敏(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北京天人医易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
  重要声明:本文节选于《中医与传统文化》一书,此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由于文章篇幅很大,本文仅选取原书“中医为什么产生在东方?”小节的内容,并省略这小节中部分内容,欲知更多,请参阅原书。。。
  一、起源与背景
  中国古代文化是与西方文化迥异的,从未发生过断裂的文化,几千年来,它始终因循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传》)的原则,记录着人们探索自然及人文的艰辛历程,而中医学(古代称之为医道)这门关涉宇宙与生命内在统一性的性命之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当中的独特的文化创造,以其丰富性、多义性及博大精深,而成为东方文化这个“东方之谜”中的谜中之谜。
  众所周知,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化心理的支撑,这个民族将走向危机。目前,不仅是中医学,几乎是整个中国文化都正面临着这样的困境:西方的东西我们知之甚少(如不了解希腊和柏拉图,而只知道美国和希特勒);自己的东西又丢掉太多(据了解,中国大学生中知道《黄帝内经》的只有百分之七,能通读经典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我们没有西方文明的心理基础,对自己的文明又失之反省。在当今世界经济一统化,文化也从多元化转向一元化的背景下,如何保持我们的独立与完整;如何完成我们民族心理的重塑;如何实现我们与西方文明的沟通与对话……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能否对传统有深刻的认知与反省。
  事实上,整个世界文明都已无法再沉溺于文艺复兴以来的对于人类自身的骄傲之中,大规模的暴戾欺诈正盛行于文明之中:两次世界大战,令人发指的纳粹主义等,都充分显示了人类理性和健全心智的失败。我们都不能再无视这个物化与日俱增的年代,历史上以往的一切经验都意味着人性本善仿佛是一种错觉,我们人类始终在原始的恐惧中摸索,相比之下,由于缺乏想像力和传统的混乱,我们现代人也许比原始人更为无助。
  我们如今面临着什么?
  伟大的弗洛伊德曾严肃地指出:
  我们如今面临着人类进入文明以后的全部自傲已依次被残酷地摧毁的惨况:
  第一、十六世纪哥白尼的学说,即天体论打破了地球的特权,地球只是无数太阳系中之一粟,而不再是宇宙的中心。
  第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结束了人之为人的傲慢,人源于动物,人的进论并不能抹掉他在身体结构与精神气质方面与动物同等的证据。
  第三、二十世纪初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对本能及无意识的发现与探索,使人们认识到自我并不是自己的主人,一种更为原始,更为黑暗的心理驱动力在影响着我们……
  于是,人们又重新开始了原始人那种最初的探索: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这也正是我们面对中医文化所要解决的问题,即:中医是什么;中医学从哪里来;中医学向何处去……
  (一)巫文化与史文化(以下内容略。。。。。。)
  (二)中医学产生的文化背景(以下内容略。。。。。。)
  (三)中医文化特征(以下内容略。。。。。。)
  
  
洱吧(28gl)经典讲稿系列                                         版权申明
  
  
  
                                        第 264 页 共 265 页
  
  
  
  
  
洱吧(28gl)经典讲稿系列                                             目录
  
                                        第 220 页 共 265 页
  
洱吧(28gl)经典讲稿系列                                       曲黎敏简介
  
洱吧(28gl)经典讲稿系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