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生物群-汪筱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热河生物群-汪筱林-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死亡,非正常的突然的集群死亡,就是大量地突然死亡。
  下面一个就讲到它的搬运距离,搬运距离的远近,其实大家都很好理解的,如果说生物死亡以后就在就地埋藏,那么它应该保存得很好,如果经过长时间搬运的话,它很多骨骼就破碎掉了,就保存不了很好骨架,也保存不了软体的组织。其实在搬运距离上,我们这儿也谈到一个问题,就是说当时很多这个鸟,很多恐龙,都是陆地生存的。但是现在我们发掘的这些地点,都是一些湖相的沉积,而且是半深湖相的沉积,它和陆地生存的环境有一段距离,按道理说它是经过一定距离搬运的,但其实我们可以这样解释,其实它这种搬运并不是通过水这种介质来搬运的,而是在它活着的时候,它自己主动搬运的,为什么呢?因为火山爆发以后,产生森林大火或者有毒气体,它要往相对安全的地方,它要飞,它要逃跑,哪儿最安全呢?就远离陆地,远离火山的湖的方向是最安全的,那么这样的话,这些有飞翔能力的鸟,它就要往湖的中心飞翔,我们发现,刚才我讲到了,很多成年个体,它飞翔能力比较强,飞到相对远的地方,中毒死亡,或者是它就是体力不支,掉到水里边死亡了,那么幼年的个体,飞翔能力比较弱的,一个是飞不了,一个是在岸边,在岸边它也保存不了,或者有的就直接烧死了。那么陆地上的一些生物,比如恐龙,这些它也要往相对安全的地方跑,它跑到水里边溺水而死,在水面上飘浮,最后在半深湖或深湖环境保存不下来,是这样的。其实通过这个实验埋藏学来做的话,鸟这一类动物掉在水里边,它腿上和身上的羽毛湿了以后,很快就可以沉到水底,是这样的。
  下面一个就是埋藏的速度。埋藏速度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如果埋藏速度快的话,它能保存很好的化石,如果埋藏速度要慢的话,它在地表暴露一段时间以后,它就氧化了,那有机质的肌肉腐烂以后,氧化掉以后,它化石根本保存不了,保存不了很好的化石。
  最后一个就是它的埋葬环境。埋葬环境,刚才我也讲到,是原地埋藏还是异地埋藏,虽然我们辽西发现了好像都是准异地埋藏,就是说离它的生活环境有一段距离,但是它是在活着的时候搬运的,它是主动搬运的,并不是它死亡以后,通过其他的方式搬运的。另外一个,就是说它的环境,氧化环境还是还原环境,一般化石如果在还原环境下,往往保存很好的化石,就是羽毛这些东西都是在细菌的作用下才能保存得很好;如果在氧化环境下,暴露在地表,那很快就腐烂了,化石也保存不了。所以辽西发现很多标本都是一种深湖的环境,就是湖水比较深的这样一个环境,那么它很快沉积在湖底以后,火山灰很快就把它盖上,很快的就把它埋藏起来,和外界和氧气有个隔绝,这样的话就能保存很好的化石。
  最后就是时间的关系。化石的形成它需要一定的时间,那我们这个化石形成时间很长了,一亿三千万年,一亿一千万年,这样长的时间,最后由我们古生物学,这些学者来发现它,来研究它,我的报告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问:汪博士您好,我想提问一下,就是刚才幻灯片中有一个照片,您说就是上面那个植物部分上面是被子植物,下边是蕨类植物,我想问一下,就是你们在研究的时候,怎么判定它就是一棵植物上两个部分,而不是说以前是两种植物搭接在一起的,谢谢。
  答:最早研究发现这个被子植物的时候,仅上面这一部分,底下的一部分没有,他们根据这一部分认为,它是一种被子植物了。后来的发现很奇怪,很有意思,后来的发现,就是发现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上面的这一部分,和他们研究的这个被子植物是一样的,下面出现了很多叶子这样的东西,以前都认为它是蕨类植物。最早研究的时候,这个蕨类植物,其实已经有人研究过了,好像也有一个命名的。研究过了,因为就发现这一部分,上面的一部分没有,所以说人们就完全把它当这一类植物来研究的。但现在发现他们所研究的所谓被子植物连在一起,这样的话就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当时他们也搞不明白,后来没办法,就把古果,原来是个属就提到叫古果这个科里边,变成一个新的科。其实现在国际上有争议的,包括很多知名的古植物学家,他就认为对这个要进行重新的研究,要么它就是一个被子植物,要么要对这个植物,它是一个全新的分类系统,就是认为这一类植物它是和所有植物不一样的,是全新的一个东西。现在对这个植物的研究有很多,已经发现了很多块标本了,研究正在进行当中,究竟它是什么东西,也许很快就会有一个结论性的东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