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起点学中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零起点学中医-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六 祛风湿药 
――偏补:寄生 川断 杜仲 
    无疾按:三药皆为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之常用药。肾虚腰腿疼痛之主药。其中寄生性平,而杜仲川断性温,故后两者对于肾阴虚者,应用宜谨慎。 
――偏通:威灵仙 
    无疾按:辛温善行而力猛,通达十二经,为治疗风湿痹痛之要药。 
羌活 独活 
    无疾按:羌独二活,皆善祛风寒湿邪,外可解在表之感冒,内可止经络之痹痛。区别者,羌活走上,独活走下。 
七 理气药 
――理肺气药:桔梗 
    无疾按:宣肺止咳必用之品。如同车船,善于载药上行,达肺。凡肺气喜降,但上有邪气壅闭,则肃降难行,必先以桔梗宣之,而后肺气可降,咳可止。 
前胡 杏仁 
    无疾按:此二药乃降肺气止咳之得力猛将。 
――理肝气药:柴胡 香附 
    无疾按:二药虽然皆可用于疏肝,但柴胡性升散,喜上,喜外,用途非常广泛;香附则守于肝脾,行于中,尤专于妇科。 
――理脾气药:枳壳 厚朴 陈皮 
    无疾按:枳壳降胸膈气,厚朴下腹中气,陈皮行气和脾而燥湿。 
八 理血药 
――活血药:川芎 丹参 牛膝 
    无疾按:牛膝与桔梗相对。桔梗善载药上行,牛膝善引血下行。一可补肝肾强筋骨而止关节痹痛,二善引血下行而愈月经诸病。 
――止血药:仙鹤草 
    无疾按:收涩止血兼能补虚,出血常用。 
炭类药 
    无疾按:凡火见水则熄,赤见黑则暗,血见炭则止。很多中药,经过炒黑加工后,都有比较好的止血作用。常见的如大黄炭,地榆炭,荆芥炭等。 
――凉血药:生地 玄参 
    无疾按:二药皆甘苦寒凉,清热于阴血,而兼补阴血之不足。阳气不足者慎用。 
九 消食药 
内金 
    无疾按:即鸡胃的内壁。试想鸡胃何其强悍。食物之后,常吞砂石以消磨,坚韧无比。故内金消食之功著。另可用于消解肾石、胆石等结石病。 
山楂 神曲 麦芽 
  无疾按:上三味药常在炒焦后合在一起来用,称为“焦三仙”,有消食化积,养和脾胃的作用,临床非常常用。 
十 补益药 
――补气药:党参 
    无疾按:人参珍贵价高,今临床补气,多用党参代之。为补气要药。与黄芪相比,党参性情较为平和,以补中为主,升提力与行表力皆不如黄芪。 
黄芪 山药 
――补血药:当归 白芍 
    无疾按:善补肝血,以柔肝体,以和肝用。 
阿胶 
    无疾按:即驴皮所熬之胶。血肉有情,性平而润,最善补血。今天市面上阿胶补品琳琅满目,不过选用时,需要确定好血虚证,用之才好。若脾胃虚弱者,当须防此药滋腻碍胃。 
――补阴药:熟地 山萸 麦冬 沙参 
――补阳药:仙灵脾 
    无疾按:教科书称淫羊藿,方药中多作仙灵脾。善温肾阳,用于男妇科诸病。 
益智仁 
    无疾按:肾阳虚小便失禁常用。 
肉豆蔻 
    无疾按:肾阳虚腹泻常用。 
肉苁蓉 
    无疾按:肾阳虚便秘常用。
雨中站了很久:中药按药性有很多讲究,先煎(如龙骨,牡蛎)后下(如钩藤),轻煎(如薄荷,等解表药),包煎(旋复花),另炖(贵重药材),烊化(阿胶)兑服,好多。不一一例举了。
五脏用药示例

肺 
――清肺药 
公英 
板蓝根 
鱼腥草 
无疾按:三药善清肺热,寒而不甚,常用。 
――润肺药 
麦冬 
沙参 
紫菀 
款冬花 
无疾按:紫菀冬花,止咳祛痰而质温润,久咳后气阴不足者宜用。 
――理肺气药 
桔梗 
前胡 
枳壳 
脾 
――健脾药 
白术 
茯苓 
山药 
――醒脾药 
木香 
砂仁 
无疾按:所谓醒脾者,脾为湿所困,食欲全无。二药皆芳香,脾得香气而苏醒,食欲复也。 
--温脾药 
干姜 
良姜 
无疾按:干姜善温而补,良姜善温而散。故一补虚,一散寒。 
肝 
――疏肝药 
柴胡 
香附 
――柔肝药 
白芍 
――平肝药 
天麻 
钩藤 
心 
――养心药 
枣仁 
无疾按:枣仁者,补心血,安心神之第一要药。 
――通心药 
菖蒲 
郁金 
无疾按:二药皆可开心窍。心窍蒙蔽,神失所宜。窍被痰蒙者,菖蒲开之;气血淤滞并热闭者,宜用郁金开之。 
――清心药 
知母 
栀子 
无疾按:心受火则神不安,神不安则烦。知母除虚火之烦,栀子祛实火之烦。二药皆为清心要药。 
肾 
――滋阴药 
熟地 
枸杞 
无疾按:枸杞质润性平而养肝肾,最善养肝明目。血虚目不明之第一品药。 
――温阳药 
仙灵脾 
益智仁 
肉桂 

方剂学学习方法大略
方剂学习方法大略: 
1 任何方剂的创制,都离不开相应的历史时期,地区特点,时代背景。所以在学习方剂时,必须重视原方所载的主治病症,而不能仅仅根据药味组成,以今天的观点对方药主证妄加推断。搞清制方本义,才可以真正把方剂学活。此思想源自北中医方剂恩师许文忠。 
2 方剂基本在组成,奥妙在剂量。学习方剂时,必须对原方剂量及比例引起足够重视。初学者宁死勿活,今天的循规蹈矩,为的是明天的融会贯通。此思想来自山东潍坊经方高手高继平老师(网名金谷子)。 
3 方剂死,而读方用方者活。后人对方剂的领悟及应用体会,皆在方解中。任何一本方书中,方解部分都是其精华所在,不可不知。 
4 对重要方剂,明理之后,必须熟记,用方时才不致犹疑彷徨。记诵方剂,方歌最为有效。
人参败毒散解 
疏散风寒药 
【代表方】人参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 柴胡 前胡 枳壳 桔梗 羌活 独活 茯苓 川芎 甘草 
常用剂量:原方诸药各等分。现成人常用上药各十克,小儿各六克。 
【主治】风寒感冒。(原方主治: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疼,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呕哕寒热,并皆治之。) 
【方解】本方针对外感风寒之邪所设。方中羌活独活并用,祛风散寒除湿解表,辅助正气祛邪外出,为君。柴胡前胡,一升一降,一表一里,宣肃气机;柴胡助羌活独活以解表,前胡助桔梗枳壳而理肺。风寒邪气侵犯皮肤肌表,皮毛内合于肺,皮毛受邪则肺气不利为咳嗽。方中桔梗宣提,枳壳肃降,令肺气和平,以助解表。此四药合力助君,为臣药。肺主气,现在肺受风寒邪气所困,气机不利,气不行则血不行,气不行则津液不行。故方中又以茯苓除湿,川芎行血,以防气滞之后出现进一步的津血问题。方中另用人参(今常代之以党参),其意在辅助正气,托邪外出,兼可固护人体,防邪深入。正气不足时,参之用尤其重要。此三药或防患于未然,或祛邪于轻微,为佐药。生甘草调和表里上下,为使药。 
本方制法完备,考虑周详,倍受历代医家推崇。并在此方基础上进行加减,形成了一批败毒散类方。如正气充实可去人参为败毒散;表邪较重可增加荆芥防风解表为荆防败毒散。本方除可治疗风寒外感外,对于咳嗽、脾胃虚弱也有良好的效果。被后世称作“咳门第一神方”。 
【方歌】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镇肝熄风汤解
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怀牛膝一两(30g) 生赭石一两(30g) 生龙骨五钱(15g) 生牡蛎五钱 (15g) 生龟板五钱(15g) 生杭芍五钱(15g) 玄参五钱(15g) 天冬五钱(15g) 川楝子二钱(6g) 生麦芽二钱(6g) 茵陈二钱(6g) 甘草钱半(4。5g) 
【主治】肝风内动。(原方主治:内中风证,其脉弦长有力,或上盛下虚,头目时常眩晕,或脑中时常作疼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形歪斜,或面色如醉,甚或眩晕,至于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撤消,精神短少,或肢体痿废,或成偏枯。) 
【方解】本方是中医临床治疗中风病初起最常用的方剂。我们这里先大致分析下肝风内动的发生机制。自然界中水少则风生,北方水少,北方风多;冬春水少,冬春风多(台风因热极而起,与此有别)。人体内也是一样。当下焦肝肾阴精不足时,风即从内而生。表现出来的就是头晕头痛等内风症状。随着内风势力不断加大,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大怒(肝阳化火,风助火势,火借风威)、劳累(正气不足,无以御风)、凌晨(对应一年之春,风气当令,天气升发,外内相合),即可发作为中风病。风本无形,但大风可以飞沙走石;内风同样无形,但内风一动,从下而上,可以带动血、痰等有形邪气,上攻头脑,神窍闭阻,人即出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大风症状。风止后,血痰等有形邪气无法顺利下行,痰瘀交阻,人即出现中风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表现。 
可见,如果平时多注重养生,多培养少耗散肝肾的精血,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中风的发生。对于素体肝肾阴虚的人,平时注意调摄心情,避免大的情绪波动;避免过度疲劳;避免过度熬夜伤阴;避免饮食过于肥厚生痰,那么大多数情况下,中风病也是同样可以避免的。对于医生来说,治疗中风病的关键时期,是内风初起的阶段。因为此时肝风初动,血虽上行但并未成瘀,尚可用药引其下行。如果等到昏倒不省人事再行救助,难度就非常大了。 
镇肝熄风汤是针对中风初起而设立的一张经典处方。方中重用牛膝、赭石为君。牛膝最善引血下行,重用牛膝,可以将随风上逆的血引而下行,令血不致瘀阻于上。赭石色赤而入血,石体质重而下行,善于平定上逆之挟血肝风。二药相伍,一刚一柔,主治血逆之标实。龙骨、牡蛎、龟板三药,最善滋阴潜阳。龙龟牡蛎皆水中之物,而入药皆用其骨,故善将浮越之阳潜降于水中。白芍养血柔肝而缓肝风之急,玄参天冬善养阴而清热,六药共用为臣。方中川楝、麦芽、茵陈三药,是神来之笔。张锡纯最初的处方中并未用到此三药。用于临床后发现,虽然大部分患者可以轻松搞定,但仍有部分患者,服用此方后,病症不轻反重。张氏从而领悟到,肝为将军之官,性情原本暴躁,喜温良之言,而恶激烈之辞。方中主以重镇,意在压制肝风,是逆肝之性,肝脏受制,可形成“反动之力”,从而令病情加重。加此三味以疏肝,如春风细雨,则上弊可除,故用为佐药。生草调和为使。 
【方歌】镇肝熄风芍天冬,玄参牡蛎赭茵共;龙龟麦草膝川楝,肝风内动有奇功。
如何学习中医诊断辩证的思想
中医诊断辨证的思路 
  对中医生来说,面对患者,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明确诊断。中医的诊断,又包括辨病和辨证两个方面内容。一般情况下,中医辨病过程较为简单。我们打开一本中医内科学的目录就可以发现,大部分中医病名,其实就是一些常见的症状名,如:咳嗽、失眠、胃痛、腹泻、头痛等等。说明中医的关注点,始终在于如何解决患者出现各种病痛,而非体内发生的实体病变;旨在治人,而非治病。 
    辨病之后,中医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辨证上。同样是咳嗽,如何分辨是气虚引起的,还是痰湿引起的,或者肝郁引起的?这个辨证的问题,会直接关系到下一步治疗思路的确定,以及方药的选择,也会直接影响到疗效。我们在前面第六章中,对中医辨证方法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下面把辨证要点内容重新复习一下。 
    虚证要点:气虚无力倦懒言,血虚目涩多梦浅;阴虚夜热细盗汗,阳虚清冷一派寒。 
    实证要点:热红黄数寒清寒,痰湿肥重舌便粘;风动歪斜善走窜,气滞胀满瘀紫暗。 
    病位要点:肺病不外咳痰喘,心病心悸痛失眠;肝怒脉弦胁胀满,肾在腰膝小便艰;脾病消化食欲减,腹胀腹痛大便难。 
    以上三组辨证要点,是无疾结合临床实践和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熟记此百字要决,是初学者掌握中医辨证方法的捷径。 
    然而,要诀死而病症活。要把区区百字要诀灵活运用于临床,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大量的练习。作为广大的中医爱好者朋友,不可能有机会亲自接触大量患者,为其诊治。医案的学习,正可以帮助我们改善这种状况。譬如小学生作数学题,在反复的练习中,熟能生巧,融会贯通。
如何理解中医治疗思路
  中医治疗思路 
  有朋友问起,中医见到气虚就补气,阴虚就补阴;有湿就化湿,有火就清火;肺气虚就补肺气,肝气郁就疏肝气。这样的思路,与西医用脂肪乳改善营养不良,用抗生素对付病菌不是一样的道理吗?针对这个问题,无疾以为有必要加以说明。 
    中西医在此有三点重要的区别: 
一、脂肪乳本是人体内的营养物质,现在体外由人工加工而成,用于缓解患者营养不良的状况。也就是说,营养不良的患者本身并不需要经过任何“努力”,完全通过外界的“输血”,就可以获取足够的营养物质。与此不同,中医所谓的补气、补阴药,所用的药物本身,并不是人体的“气”或者“阴”。药物发挥的补益效果,必须借助于人体,才可以实现。也就是说,药物的作用只是激发和促进,气阴最终得以补充,仍是靠人体“自力更生”的努力才实现的。 
    当然我们不能排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输血”模式的重要意义。但更多情况下,我们总不能一切都依靠外援来求生存,谋发展。“自力更生”模式,应该是我们始终需要坚持的。国家对贫困地区的输血,不但没有使当地居民摆脱贫困的状况,反而形成了穷有理,赖救济的寄生虫风气。直到改输血为造血,充分调动起当地居民的生产积极性,才真正实现了脱贫。人体也是一样。长期靠注射胰岛素过活的患者,体内胰岛的功能会日趋衰弱,原因很简单,废用,所以萎缩。只有唤起人体自身的力量,人才可以说真正的实现了健康,而不仅仅是,活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