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萨特一个自由精灵的历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百年萨特一个自由精灵的历程-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贾科米泰和阿内特去了瑞士。一天夜里,萨特接到一个电话,是贾科米泰打来的。他非常感谢萨特为阿内特出的主意。原来他的外科医生给他寄去一封信,让他转交给在瑞士照护他的医生,是一个意大利人。这人不太懂法语,要贾科米泰为他翻译这封信。信中写道:“这个病人患了癌症,但手术完全成功,病人对自己的病情一无所知。”贾科米泰知道了自己的病情,但他不知道阿内特在此之前是否已经知情;他们彼此小心翼翼地说话,十分不自在。最后阿内特终于向他说出了实情,而贾科米泰似乎正等着这个。他们都敞开心扉,取得了完全的谅解。    
    现在贾科米泰再也用不着一个人孤独地面对焦虑和死亡了。这样他的心情十分舒畅。如果不是萨特让阿内特下定决心说出真相,他们夫妇之间可能还会长期处在疑虑和相互猜忌之中。他们回到巴黎后,萨特去看贾科米泰,发现他恢复了乐观热情的态度,他们之间的谈话又像从前那样轻松愉快了。    
    1964年贾科米泰的母亲去世,他的精神一下子垮了下来。7月,萨特从苏联回来,从奥尔加那里得知,贾科米泰对萨特在《词语》中关于他的一段话很不满意,对萨特很是生气。    
    《词语》的这段话是:    
    20多年前一个晚上,贾科米泰穿过意大利广场时,被一辆汽车撞倒。他受了伤。在腿被撞伤摔倒在地时,他的头脑还是清醒的,首先感受到一种快乐:“我终于出了点事!”我对他这种极端态度十分了解:他早就作好最坏的准备。他热爱自己的生活,因此不再希望任何别的生活。而这种生活却可能被一次偶发的、荒谬的事故所断送。他心想:“由此可见,我并不是天生要搞雕塑,甚至也不是生来就该活的。我并不为什么就生下了。”让他激动不已的是,那种危险因素突然被揭示出来,遇难时惊恐茫然的目光望着城市灯火、来往的行人和自己落在污泥之中的身体。对于一个雕塑家来说,无生命的矿物质本来就与他时刻相伴。我十分欣赏这种迎接灾难的意愿。如果一个人要喜好出人意外的事情,就应该喜爱到这种程度。甚至欢迎这种突如其来的意外,因为这种事故向他显示,这个世界并不是为他而存在的。    
    萨特当时写这段话也许是有感于朋友的癌症,把贾科米泰年轻时在一场车祸中对死亡的超然态度写了下来,给予高度赞叹。而贾科米泰似乎认为萨特歪曲了他的意思。10月,萨特见到他,谈起此事。贾科米泰说:“我不是生气,是感到迷惑不解。”他说,当时他正要去苏黎士,要离开他心爱的女人,为此而难受。当汽车撞了他,在救护车上,他想:“这下好了,又可以同她见面了。”


第二部 介入(1939…1970)造反有理(1965…1970):故人归去(2)

    萨特十分惊讶:“但你原先不是这样说的呀!”《词语》中这段话确实是萨特根据贾科米泰的谈话而写的;如果时后一种说法,萨特就不会把它当多大回事写进书中了。萨特无法解释贾科米泰怎么会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而且为什么这样计较这件事。也许是死亡的阴影和压力造成心理负担和变异,现在往往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以引起贾科米泰的极度焦虑。在贾科米泰最后几件作品中,给人一种恐怖的气息,他把自己对于死亡的恐惧注入到人物惊恐的大眼睛中。    
    1966年1月1日,也就是新年第一天,贾科米泰在医院去世。在这之前,他的作品在伦敦、纽约和哥本哈根举行盛大展览,取得成功。临死前,他喃喃自语:“我的创作……我是成功的……”的确,在事业上贾科米泰是成功的,而死神残酷地压倒了这个老朋友,使他不断地沉浸在回忆和固执的念头中,现实的生命早在这之前就不复存在了。萨特和波伏瓦相对无言,久久地感叹无常的人生。    
    多事之秋的1968年刚过,1969年1月30日,萨特的母亲芒西夫人病逝。弥留之际她紧紧握住儿子的手,似有许多言语要说。    
    她经历了两次婚姻,但都没有感受到什么乐趣。上了年纪之后,她说:“我结过两次婚,也当了母亲,但我还是处女。” 当年她接受了芒西先生的求婚,以为这样会对儿子有利。后来她才知道,这事对儿子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在同芒西结婚后,她十分怀念早年同儿子在一起时亲密无间的关系,常常背着后夫邀请萨特和波伏瓦喝茶。    
    1945年芒西先生患心脏病去世。母亲希望萨特同她住在一起,萨特同意了。她高兴极了,把最好的房间给儿子住,自己只用一个小房间当卧室。她兴奋地说:“这是我的第三次婚姻。”但芒西夫人并没有完全得到预期的欢乐。已经去世的芒西先生的思想观念仍然深深影响着她,使她在许多方面难以理解儿子,常常同儿子发生争执。萨特并不怎么在意,而她会大发脾气。    
    芒西夫人还上过骗子的当。一天,来了一个年轻人,自称是美国人,说他妹妹在美国大学读书,十分崇拜萨特,托他来要自己偶像的照片。芒西夫人高兴地拿出了萨特从婴儿到少年时期的各种照片。结果这些照片并没有去美国,而是出现在巴黎一家下流晚报的末版上,还配有一篇恶毒攻击萨特的文章。    
    发觉这事真相后,芒西夫人为萨特受到的伤害而泪流满面。萨特安慰她,说这没有什么了不起,同时也恳求她不要与新闻界接触。但她往往管不住自己,当她发现自己又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而萨特从不表露出责备的意思,她就更难过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芒西夫人同儿子越来越相互理解,在儿子的帮助下,她逐渐克服了自小就养成同时又被丈夫强化的依赖性和某些偏见,变得坚强起来,有了更多的自主意识。尽管她生性胆小,在阿尔及利亚战争中,她坚决同儿子站在一起,承受住了公寓两次被炸的打击,安详地住在旅馆里,直到终年。1962年,她对萨特和波伏瓦说:“只是到了现在,已经80岁了,我才真正脱离我的母亲!”    
    搬出波拿巴街的公寓以后,芒西夫人住进拉斯帕伊大道一家旅馆。她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好:不须再爬楼梯,也不须干家务活。她同旅馆的年轻女侍者们相处得很好,平时看看书消遣消遣。萨特现在虽然没有同她住在一起,但住处离她不远,平时常来看她。    
    《词语》的出版让她兴奋异常。看了这书后,她笑着说萨特:“他对小时候的事情一点也不了解!”萨特对她和他之间亲情关系的描述让她感动不已。萨特没有写《词语》的续集,但她估计这个续集在她死后会写,而她不喜欢它,因为其中会谈到他的继父。芒西夫人十分清楚,她的再婚粉碎了她和儿子之间的某种东西。因此她常向波伏瓦解释她再婚的原因。虽然波伏瓦一再让她放心,说萨特能够理解这一切,但她仍然深感不安。    
    这以后她有了一件新的事情可干了。为了弥补《词语》的不足,她要按照自己的体验重写萨特的童年。在写作过程中她有了新的发现。她对萨特和波伏瓦说:“真是不可思议!我原以为我们一家人是一个整体。现在却发现,大家相互之间没有话说,人人都很孤独!”    
    自1968年以来,她常常头晕,有时会倒在自己的房间。1969年1月,芒西夫人突发严重尿毒症、中风、半身不遂,被送进医院。她处于昏迷之中,各种治疗仪器维持着她的生命。在最后的日子里,有两次,她眼睛微睁,好象认出了萨特,把那只还能动的手从被单下伸出,抓住萨特的手腕,紧紧握住不放,她已经不能说话,千言万语都在这一握之中。她想笑一笑,但脸部肌肉已经不听使唤了。后来她用姿势表示要萨特离开去干自己的事。    
    她不希望死,儿子就是她活着的充分理由。但死亡来临时,她也没有害怕。望着母亲好似沉睡的面容,萨特知道,自己生活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已经永远成为过去。


第三部 抗争(1970…1980)战胜病魔:幻觉与失明(1)

    大约从1970年开始,也就是65岁时,萨特的身体开始出现一些明显的症状。9月底的一天,萨特在饭后喝了很少一点酒,身体开始摇晃起来。10月,医生对他作了10多次会诊,发现他的左半脑的循环系统功能严重失调,有一部分血管很狭窄。他接受了一系列大剂量的注射。医生嘱咐他少抽烟,注意不能过度疲劳。    
    到1971年,萨特的症状进一步加重。5月的一天,萨特从阿莱特那里回到波伏瓦住处时,两腿发抖,话说不清楚,嘴有点歪。这是轻度中风的症状。萨特像平时一样固执地要喝威士忌,结果到后半夜,他完全不能说话了,连上床也很困难。波伏瓦一整夜没有睡着,处于极度焦虑之中。    
    第二天医生作了检查。萨特的根本问题是,他左脑一个部位的血液循环出了很大障碍。这天晚上,萨特嘴上叼的烟老是掉下来。波伏瓦的养女西尔薇也在场,她拾起来给他,他接过后又从手中滑掉到地上。这个拾而复掉的过程不知重复了多少次。    
    因为萨特不能谈话,波伏瓦放了唱片,其中一张是威尔迪的《安魂曲》。萨特听着听着,嘴里咕咕咙咙地说:“这个对我倒挺合适!”听了这话,波伏瓦感到寒心极了。    
    一个星期后,萨特渐渐恢复了散步和说话的能力。这天晚上,博斯特来到波伏瓦寓所,他们三人一起过得很愉快,萨特的幽默感又回来了。波伏瓦当着萨特的面对博斯特说,她会因为萨特过量喝酒和使用兴奋剂而被迫同他吵架。博斯特离去后,萨特登楼上床睡觉,波伏瓦听到阳台上传来他轻轻的歌声:“我不愿意让我的海狸痛苦,哪怕是一点点……”这让她深受感动。    
    6月,萨特的舌疾急性发作,吃东西和说话都很痛苦。波伏瓦对他说:“真的,这一年糟透了,你整年都闹毛病。”    
    萨特回答““这没事。人老了,这都无所谓。”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不会持续很久了。”    
    “你是说因为一个人知道自己不久会死吗?”    
    “是的。所以,人一点一点地去开始死亡也是很自然的。年轻时就不同。”    
    萨特说这话的语气让波伏瓦十分震惊。他看来好象是站在生命的彼岸了。朋友们都注意到他的这种超然态度,许多事情在他看来是无所谓了,这无疑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命运不感兴趣。这一年年底,萨特突然对波伏瓦说:“我的健康已经消耗光了,我活不过70岁。”不过萨特的情绪是不断变化的。到第二年2月,他对波伏瓦说,“我想我还可以活10年。”这时他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紧迫的危险了。    
    即使在他想到死亡时,他也不害怕死亡本身,而是想到对波伏瓦这样的亲人的影响。博斯特的哥哥彼埃尔病危时,博斯特问萨特:“你有时是不是害怕死亡?”萨特回答说:“有时是的。每个星期六下午,我去看海狸和西尔薇时,就对自己说,要是出什么意外,那就糟了!”波伏瓦问:“为什么是星期六?”萨特回答:“因为前两次发作都是在星期六。”他为自己的死将破坏一个美好的周末而遗憾。    
    这一年5月以来,萨特经常喝酒过量,特别是趁波伏瓦不在身边、无人管束的情况下,更是大喝一通;喝得醉了,走路摇摇晃晃,说话结结巴巴,有时摔倒在地上,鼻子都碰出血来了。波伏瓦多次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过量喝酒,他不肯说,只是敷衍道:“因为这样很快活!”实际上她能够猜出这个原因:他正在写《家庭的白痴》第四卷,他对自己的写作状况很不满意,因此借喝酒来逃避自己遇到的烦恼。    
    这一年暑期,萨特同波伏瓦在罗马度假,西尔薇同他们在一起。午饭后他们吃美味冰淇淋,萨特时不时突然奔向厕所,他的小便几乎让他来不及了。一天下午,他们由万神殿回旅馆,突然他在她们前面走得很快,一会儿他又停下来说:“猫儿撒尿在我身上了,是我走近栏杆时把我尿湿的。”西尔薇相信了,不禁大笑起来。波伏瓦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她什么都没有说。    
    10月初,他们回到巴黎。萨特小便失禁的情况已很经常。一次,在波伏瓦的住处,萨特起身上厕所,他的椅子上湿了一片。第二天波伏瓦对西尔薇说,这是萨特泼的一些茶水──为照顾萨特的面子,她想以此为他打掩护。西尔薇其实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笑着说:“是个孩子在随地小便!”    
    第二天晚上,又发生了同样的情况,那儿又湿了一块。于是波伏瓦对萨特说:“你失禁了,应该去告诉医生。”萨特十分坦然地回答:“我早已对医生讲了。像这样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我丧失了这方面的细胞。”    
    他的反应出乎波伏瓦的意外。过去萨特在这方面是非常拘谨的,从不提及他的生理功能,而且一向料理得很好。第二天波伏瓦问他,像这样小便失禁是不是让他十分难堪,萨特微笑着回答:“一个人老了,就不能要求得那么多!”    
    看到萨特这种随和认命的态度,波伏瓦十分感动;同时她又为萨特感到悲哀:他一向是不服输的,现在在岁月的磨损面前却无可奈何了。    
    萨特身体的另一个烦恼是牙病。他的牙常有脓肿,非常痛苦,不得不把上牙全部拔去,配一副假牙。但他担心这样一来会影响他口腔的正常活动,使他无法在公众面前讲话。一天上午,他拔去了全部上牙,在回波伏瓦住处时,一路上生怕让人看到。到第二天中午他配了假牙,情况比他想象的好:吃东西和说话都没什么影响,他才松了一口气。    
    现在萨特的情绪好了起来。11月底,萨特和波伏瓦一起看了关于他的影片的试映。电影上的萨特同波伏瓦和其他朋友一起交谈,仍然显得生气勃勃。看到一个个熟悉的镜头,波伏瓦默默地对自己说:“不,我们的萨特没有被疾病压倒,他还是他,坚强、热情、充满活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