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8中国部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8中国部分-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样分量较轻,带枷人不吃苦),又拿来十几张纸,用笔画了很多竹子和 

兰草,贴在这长一丈、阔八尺的“芦枷”上,让这人戴上坐在盐店门口。 

     这样很多人都来看画,把盐店围得水泄不通,卖盐生意就无法做下去。 

这人在盐店门口呆了十多天,盐商感到这样损失太大,就恳求郑板桥把那人 

放了。 



                             纪昀幼时写状纸 



     清代大学者纪昀(公元1724—1805年),字晓岚。小时候不仅聪慧过人, 

而且富有同情心,遇有不平之事,总要想方设法助人急难。 

     一天,他经过坟场,忽见一位身穿白色孝衣的少妇跪在一座新坟前哀哀 

痛哭,那哭声又悲惨又凄凉,实在让人难受。晓岚不由得上前慰问道:“阿 


… Page 14…

姨,您为啥哭得这样伤心啊?” 

     那少妇见是纪晓岚,知道他是当地的神童,便向他诉起苦来:“我丈夫 

刚死,丢下两个孩子和他70多岁的老母亲,叫我这寡妇怎么养家活口啊?” 

说完,泪如泉涌。 

     晓岚忙安慰她道:“别哭,别哭,你到我家来,我为你写张状纸,到县 

太爷那儿去告。” 

     少妇抹去眼泪,说:“不行,不行。告谁?告谁?” 

      “您别急,我自有办法。”晓岚说着把她带回家,很快写好状纸。 

     县太爷在大堂接过穿戴重孝衣服的少妇的状纸,只见上面写着:“状告 

丈夫死得早,留下老的老来少的少。民妇叩问父母官,守着好还是走了好?” 

     县太爷看着看着,皱起了眉头,捋起了胡须,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处境里: 

说走了好吧,夫死要守节,男人尸骨未寒就嫁人,岂非违背三纲五常,坏了 

风教?若是传扬出去,我这顶县官的乌纱帽都要保不住啊。不行,不行!说 

守着好吧,岂非明明是向我这个父母官要钱吗?钱啊,钱!我不明不白将钱 

给一个穷民妇,虽说是公款,岂不是挖了我的心头之肉?不行,不行。 

     县太爷在案桌前折腾了许久,得不出个较好的断案办法。最后,他脑子 

里忽地闪了一下灵光:哎,自己即将任满了,能否升迁,全靠社会舆论和上 

司考察哪。何不趁此机会花些钱,出个烈女贞妇,也算我教化有方,为我买 

个好官声呢?真是舍得花鸡钱,或许将来赚个牛钱呢! 

      “天下以孝为重,还是守着好!”县官说着,便叫差役给少妇支了 10 

两纹银。 

     有人觉得晓岚真神,就问他:“你怎么写了一个状纸就为寡妇赚得了10 

两纹银?” 

     晓岚笑道:“县太爷平时很小气,可他就要任满了,面临着升、迁、平 

调的利害抉择,小气也要变大方啊。” 



                             纪昀巧辩乾隆帝 



     纪晓岚伴乾隆皇帝下江南。某日游一寺,来到天王殿,但见殿内正中一 

尊大肚弥勒佛,袒胸露腹,正在看着他们憨笑。 

     乾隆问:“此佛为何见朕笑?” 

     纪晓岚从容答道:“此乃佛见佛笑。” 

     乾隆问:“此话怎讲?” 

     纪晓岚道:“圣上乃文殊菩萨转世,当今之活佛,今朝又来佛殿礼佛, 

所以说佛见佛笑。” 

     乾隆暗暗赞许,转身欲走,忽见大肚弥勒佛正对纪晓岚笑,回身又问: 

 “那佛也看卿笑,又是为何?” 

     纪晓岚说:“圣上,佛看臣笑,是笑臣不能成佛。” 

     乾隆称赞纪晓岚机智善辩。 

     他们走出寺院,又往前走,正走得口渴时,见路边有一棵梨树。纪晓岚 

顺手摘下一只梨子,自顾自吃了。 

     乾隆见他竟然不为自己摘梨,就责难道:“孔融四岁尚且知道让梨,爱 

卿怎么能在皇帝面前这样不懂礼貌,自己便吃了?” 

     纪晓岚笑道:“‘梨’的音是‘离’呀,臣奉命伴驾而行,哪敢让梨(离)?” 


… Page 15…

     乾隆又说:“那我们分着吃也好呀。” 

     纪晓岚说:“哎,哪敢与君分梨(离)啊!” 

     又走了一程,见路边有一棵柿树。纪晓岚摘下一只很熟的柿子,切成两 

半,与皇帝每人一半。乾隆边吃柿子边诘难道:“怎么这柿子就可以分吃了 

呢?” 

     纪晓岚答道:“‘柿’的音是‘事’,臣伴君行,有事(柿)共参(餐) 

嘛!” 

     乾隆笑道:“你油嘴滑舌的,总难不倒你呀!” 

     正在这时,见一位妇人路过,她手提一个竹器。乾隆问:“她手里提的 

是什么?” 

      “竹篮。” 

      “此物有何用呀?” 

      “盛东西。” 

     乾隆皇帝故意问:“为什么只盛东西不盛南北?” 

     纪晓岚想了想,解释说:“按阴阳五行之说,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 

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金木之属,篮子可以盛得住。而用它盛水,漏了; 

用它盛火,烧了。都盛不住。所以,只能用它盛东西,不能盛南北。” 

     乾隆虽然并未深信,但他讲得新奇有趣,便不住地点头。 

     君臣俩再向前走,来到江边。见那里停着一只小船,一个老头正蹲在船 

上钓鱼。忽然,老头手一甩,钓上一条大鱼,乱蹦乱跳的。老头高兴地一拍 

大腿,大笑起来。乾隆见了,顿时诗兴大发,要纪晓岚口占七绝一首,限在 

四句二十八字中,必须嵌入十个“一”字,这存心是想难倒纪晓岚呀!纪晓 

岚望着江水渔舟,来回踱了几步,说一声“请即吟道: 

     一篙一橹一渔舟, 

     一丈长杆一寸钩。 

     一拍一呼复一笑, 

     一人独占一江秋。 

     全诗清新自然,生动传神,一幅 《秋江独钓图》呈现眼前。乾隆不由得 

连连赞许。 



                             纪昀智解老头子 



     纪晓岚在编纂《四库全书》时,一天,正值盛夏,打着赤膊坐在案前。 

这时,乾隆突然驾到。衣冠不整见驾就有欺君之罪,更何况纪晓岚这副模样! 

他慌得连忙钻进桌子底下躲避。 

     其实乾隆早就看到了,向左右摇手示意,叫他们别作声,自己就在纪晓 

岚藏身的桌前坐了下来。时间长了,纪晓岚感到憋气,听听外面鸦雀无声, 

又因桌围遮着看不见,闹不清皇上走了没有,于是偷偷伸出一根中指,低声 

问:“老头子走了没有?” 

     乾隆心里又好气又好笑,故意喝道:“放肆!谁在这里?还不快滚出来!” 

纪晓岚没法,只好爬出来跪在地上。乾隆说:“你为什么叫我‘老头子’?” 

     纪晓岚回答:“陛下是万岁,应该称‘老’;尊为君王,举国之首,万 

民敬仰,当然是‘头’;子者,‘天之骄子’也。呼‘老头子’乃至尊之称。” 


… Page 16…

      “那这根中指又算什么?” 

      “代表‘君’,‘天地君亲师’的君。”纪晓岚伸出一只手,动着中指 

说:“从左边数起,天地君亲师,中指是君;从右边数起,天地君亲师,中 

指仍是君。所以中指代表君。” 

     乾隆笑道: ‘卿急智可嘉,恕你无罪!” 



                              彭永思拾虫窝石 



     彭永思任楚雄县的知县时,某官员解送一批饷银到达省会,打开贮藏饷 

银的木箱大吃一惊,发现木箱中有一块石头,清点便发觉少银子二百两。地 

方官怀疑是挑木箱的役卒从中做了手脚,便下令将役卒捆绑起来,送往省府, 

刚好彭永思在省城,上司就把此案交给彭永思处理。 

     彭永思察看那块冒顶银子的石头,发现上面有虫做的窝,觉得此事很蹊 

跷。他想:石头有虫窝说明此并非道路上的石头,那么此案可能并非役卒而 

作。他用手掂掂那石头的分量,忽地又想起一个关键问题,便问那役卒:“石 

头比银子轻,你肩上担着银子,左右轻重必须保持平衡。你什么时候感到倾 

斜过?” 

     役卒经他一提示,猛醒道:“是的。今天早上从客店出来上路时,就感 

到担子倾斜了。” 

     彭永思一听,心中有了底,对地方官说:“你们一行人随我同行。”说 

完就关照备轿,将那块石头装于轿中,沿着地方官来的那条路往回走。 

     一路上,彭永思细心察看路边的石头,只要遇到与它有些相像的石头, 

就拾起来,居然拾了十几块,拿来比较,却又不相像。 

     走着走着,便到昨夜地方官打点住夜的客店。店主外出迎接,一见地方 

官等人,面露惊慌之色,但随即正常。这一闪的神情已被彭永思看在眼里, 

但他丝毫不露声色。 

     傍晚,彭永思装作散步,在客店旁踱来踱去,忽见竹林处有人私语,细 

窥,只见地方官的侍从正和店主在窃窃说着什么。彭永思仍不惊动他们,转 

到后屋见角落处有堆乱石,上面有许多虫窝。上前捡起一块石头细瞧,心中 

大喜:此石与饷银箱中的极为相似。 

     彭永思把石头带到客店,当即吩咐手下就地升堂,并唤来店主和地方官 

的侍从。 

     众人到齐,彭永思正色道:“关于饷银失窃一案,本官已有眉目。今日 

且看我审问石头。” 

     众人不解。石头何能语言?如何审得? 

     只见彭永思微微一笑,取出饷银箱中的石头,和那一路上捡到的石头, 

叫地方官的侍从和店主一一比较,都说:“不像。” 

     彭永思又拿出刚才捡到的石头给他们看,问:“像吗?” 

     两人则都说:“像!” 

     彭永思听罢厉声说:“这种石头为什么出在你的后屋呢?”店主顿时失 

色,无言以对,只得伏罪招认:原来他和地方官的侍从是共同盗窃银子的罪 

犯。 



                              胡县官断替罪案 


… Page 17…

     河北省有一位姓胡的县官,某天受理这么一桩奇案:有个瞎眼的中年男 

子来到县衙门,声泪俱下地说,自己在狂怒中不慎失手打死了年老的父亲, 

要求胡县令给他治罪。 

     胡县令随即去现场查勘。进门一看,只见一位白发老翁面朝黄土,倒在 

血泊中。胡县令发现死者后脑勺有三个伤口,这些伤痕有规则地分开排列着。 

胡县令心生疑窦,这似乎不像一个瞎子干的。他不露声色地对瞎子说道:“你 

杀了人,是要抵罪的。跟我们走吧!你这一去再别想回来了!家里还有什么 

人?叫来和你诀别!” 

     瞎子脸色阴沉地说,家里仅有一个儿子。儿子被传来了,畏畏缩缩地站 

在瞎眼父亲的身边。此时,胡县令在一旁大声地说道:“你们父子有什么话 

就快说罢,今天可是最后的机会了!” 

     听罢这话,儿子抓住了父亲的手,低头呜咽起来。父亲也哭着对儿子道: 

 “儿啊,以后可要好好做人,只要你今后好好地过日子,你父亲此去也没什 

么牵挂了。不要想念我,我眼睛瞎了,也不值得想念!”那儿子神色凄然而 

又慌乱,一语不发地低着头。 

     县官立即喝令他儿子退下。过了一会儿,他又叫瞎子退下,立即将那儿 

子叫来铁青着脸高声叫道:“刚才你父亲把一切都招认了,是你打死了你祖 

父,还想要你父亲来抵罪,你知道该当何罪吗?还不快招供?否则……” 

     那儿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哆嗦着说:“我确实打死了祖父,但我 

父亲前来投案认罪是他自己的主意,这跟我不相干,请大人饶命!”说完连 

连磕头。 

     原来他家共有四口人,他还有位叔叔,那老翁由于大儿子是瞎子,所以 

常常偏袒小儿子。这孙子就记恨在心,趁着有一天老翁一人在家,抡起石块 

就砸。父亲回来可吓坏了,为了门庭这条根,就想出了替罪的办法。 

     事后,人们惊奇地问胡县令怎么会得知其中的曲折。胡县令说:“你想 

啊。瞎子发怒打人,一般都是乱砸一气,而那三处伤口却排得清楚整齐,这显 

然是眼明之人所干的!我一看现场,就有怀疑。随后我叫来了他的儿子,故 

意让他们生离死别,一看那儿子不自然的举动、不符常理的神情,我心里就 

有了谱,再趁他心神不宁之时一追问,实情不就水落石出了吗?” 



                              张胜改一字救命 



     从前有个专帮穷人打官司的讼师叫张胜,常能反败为胜,化险为夷。 

     一次,当地流氓刘金宝调戏农民林阿狗的妻子,正巧被林阿狗撞上,两 

人就打了起来。那流氓有些武功,把阿狗打个半死。阿狗妻急了,随手拿着 

一把斧子朝流氓劈去,谁想正劈在要命的地方,竟把他打死了。于是官府把 

阿狗夫妻俩抓到县衙门去。 

     阿狗的穷乡亲请张胜去为阿狗主持公道。张胜查了案卷,见上面的结论 

是:阿狗妻见丈夫被刘金宝打伤,急了,就用斧子劈死了刘金宝……如果按 

照这个结论,会将阿狗妻判为故意杀人罪,这罪名可大了,轻则要判十几年 

甚至无期徒刑,重则要偿命。办案的法吏是张胜的朋友,张胜对他说:“刘 

金宝要入室欺侮女人,而且把阿狗打得要死,阿狗妻是为了自卫才动了斧子, 

按情理应该轻判,请老兄笔下留情。” 


… Page 18…

     法吏说:“已经记录在案,盖上了官印,不能再更改啦。” 

     张胜说:“小弟倒有办法,只需改动一笔,就可救她。” 

      “改一笔就能救人?”法吏忽然想起了两件事: 

     前些时候,斗笠湖口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