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灭秦- 第3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不由得暗自心惊。 
    
    如果他知道统领这八十万大军的统帅不是刘邦,而是纪空手的话,他也许就不会有这种惊诧之感了。因为自楚汉交战以来,经历了大小数十战役,汉军居然无一胜迹,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而在这不可思议的背后,其实只是纪空手所用的舍弃之道。 
    
    这舍弃之道的目的,就是牺牲局部的战役换取整个战争的胜利。面对强大的西楚军,假如纪空手一开始就采取与之硬抗的策略,绝非明智之举,所以他用一败再败的战术,先让西楚军对汉军心生小视之心,使之成为骄兵,再以敲打战术,一点一点地消耗掉西楚军的元气,最终逼得项羽在垓下与之决战。 
    
    项羽脸上的肌肉抽动不已,在蓦然之间,似乎明白了对方的用心。然而,他却『bbs。sept5 九月论 坛)“地球来客”整理夷然不惧,因为,他坚信自己的实力,既然自己带兵以来从未败过,相信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他转过头来,森冷的寒芒缓缓地向身后的每一个人望去,这一干将领谋臣大多是追随了他多年的属下,其忠心是勿庸置疑的,这足以令项羽感到欣慰,正是有了他们的存在,所以项羽才能够保证自己的战意始终不灭。 
    
    龙且、项庄、臧荼、尹纵、萧公角……这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都代表着一个个辉煌的过去,正是由于有了他们的骁勇善战,才最终谱写了项羽从来不败的神话,然而当项羽的目光从他们的脸上一一划过之时,他的神情依然有几分失落。 
    
    因为在他们之间,已经没有了亚父范增,这是项羽心中最大的痛,当日由于纪空手与张良用计离间,使得项羽开始怀疑范增与汉王有着私下的联系,一怒之下,将之驱出军营,等到项羽心生后悔之时,范增却被人击杀于枫叶店中。 
    
    若非如此,项羽也不会落到今日垓下被围之局。随着范增的死去,西楚军虽然在连年征战中连连告捷,攻城掠地,战功彪炳,但在每一场胜利的背后,都见证着大批将士的死亡,以至于项羽当初伐齐所带来的六十万大军,到了今日的垓下,惟有十万而已。 
    
    倒是大汉军屡败屡战,却未伤根本,未动元气,反而日趋壮大,这令项羽大感不解,隐隐觉得自己仿佛正一步步地隐入对方为自己设下的一个陷阱之中,沉沦而难以自拔。 
    
    但是项羽毕竟是项羽,纵然是面对这场实力悬殊的战局,也依然不失王者之霸气。 
    
    当他的眼芒再一次望向敌营之时,紧皱的眉头为之一松,冷峻的脸上不自禁地流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 
    
    “大王莫非看到了汉军的软肋,有了克敌的必胜之道?”萧公角是西楚军中最善于谋略的将领,心思转动极快。他捕捉到项羽脸上那种如释重负的表情,赶忙趋前一步问道。 
    
    项羽的视线依然停留在正前方那片广阔的空间,并未因为萧公角的询问而转过头,沉声道:“的确如此,难道你们都没有看到?” 
    
    萧公角等人无不一怔,道:“属下愚昧,还请大王示下!” 
    
    项羽的脸上微有得色,道:“从表面上看,今日我军以十万之数遭受刘邦八十万大军围困于垓下一城之地,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似乎都处在绝对的下风,但是为将之道,在于冷静,越是置身逆境之中,就越要冷静分析敌情。惟有如此,我们才可以在复杂的、看似毫无胜机的情况下找到一线生机。” 
    
    项庄皱了皱眉道:“但今日之垓下,敌我实力悬殊太大,只怕难有胜机可言,不如属下等人拼着一死,保护大王突围而去,回师西楚,等到日后再报这垓下被围之辱!” 
    
    项羽摇了摇头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本王就真的死定了。此时汉军士气正旺,又占据着人数上的绝对优势,倘若我欲与之交战,岂不正是刘邦下怀?” 
    
    项庄闻言脸色一变,想来项羽所言也有道理,若是真的照自己的意思而行,不过是逞一时之勇罢了,不仅未必能突围而去,若是一旦被人截住后路,反而会失垓下这块立足之地。 
    
    项庄喏喏连声,退后一步。 
    
    项羽的眼芒缓缓地从他们的脸上一一划过,然后轻叹一声道:“平心而论,你们几位都是真正的大将之才,不仅有胆有识,而且天生神勇,能被本王收归己有,实乃我西楚之大幸。可惜的是,这数年来你们一直追随于我,难有独挡一面的机会,是以在战略目光上没有卓越的成就,就拿今日这垓下之战来说,虽然我们在人数上处于劣势,但你们却都没有看到我们的优势所在,这的确是一件让人感到遗憾的事情。” 
    
    他身后的一干将领无不噤若寒蝉,无人敢于辩驳,反而脸上尽现羞愧之色。 
    
    “兵不在多,而在于精。从表面上看,刘邦携八十万大军与我决战,看上去的确是声势浩大,然而从他们的旗帜番号来看,这八十万大军却是由刘邦的大汉军、韩信的江淮军为主,辅之于各路诸侯的军队,人数虽然众多,但未必就能齐心协力。而我军虽然兵力仅有十万,却是久经沙场的精锐之师,其忠心更不待言,只要我们坚守垓下半年时间,这胜机就自然会出现在我们这一边。”项羽的整个人显得精神了许多,很是自信,仿佛在他的眼中,已然看到了胜利的结局。 
    
    这绝非是项羽的狂妄之言,也并非是他安抚军心的一种方式,而是他的确把握了可能出现的胜机!之所以能够如此自信,在于他对韩信此人的了解。 
    
    当年鸿门之时,刘邦举荐韩信,项羽其实已然洞察了其用心。然而迫于当时的形势,在刘邦没有公然造反的情况下,项羽为了取信于诸侯,只能放刘邦一马。 
    
    项羽明知此举乃是纵虎归山,却不得已而为之,实属无奈之举。但是他在听取了范增的建议之后,还是积极地采取了一些弥补措施,首先就是将刘邦从关中调往巴、蜀、汉中三郡,企图借险要的地势阻止刘邦称霸天下的决心。而另一个措施,就是扶植韩信。 
    
    这的确是一个十分冒险的举动,在明知韩信是刘邦心腹的情况下,项羽敢如此为之,显示出他身为霸王的魄力。 
    
    表面上看,扶植韩信的势力,无异是壮大了刘邦的声势,但项羽却明白,韩信并不是一个甘居于人下的忠义之人,而是一个极富野心的能人。当此人的势力发展到一定规模之时,没有人可以对他形成遏制,造反只是迟早的事情。到了那时,他无疑便成了自己手中一颗牵制刘邦的棋子。 
    
    这是项羽当年在鸿门之时埋下的一个伏笔,极富远见,到了今日,他不得不有点佩服起自己的胆识来,因为他已算定,当韩信眼见西楚军面临绝境之时,必然会有所动作,而这就是他项羽希望看到的一种局势。 
    
    萧公角听完项羽对大势的分析之后,信心十足道:“固守垓下并非难事,一来垓下地势险峻,城墙坚固,只要精疏布置,即成易守难攻的城池;二来垓下一向是我西楚的粮仓,城中粮草足以维持我十万大军半年时间。守城成败看粮草,只要粮草有了保证,要坚守半年并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项羽点了点头道:“本王之所以定下半年之期,预见敌军不战而乱,也正是从粮草的角度审视全局。兵多有兵多的好处,能够以泰山压顶之势,追求速战速决,然而当战局处于僵持状态时,兵多的一方未必就能占到便宜。别的不说,单是这八十万大军每天所需的粮草,就足以让刘邦头痛了,更何况以刘邦之聪明,不可能没有洞察到韩信的野心,必然会为韩信而分心。” 
    
    萧公角由衷赞道:“大王的目光的确不是末将等人可比,所看到的尽是刘邦之要害,我们只要对症下药,这垓下之围必将不战而解。” 
    
    项羽的脸上流露出一丝得意,然而,他的头脑并不因此而发热,失去清醒,反而更加冷静起来。 
    
    “本王此刻所想的问题是,既然我们能够看到粮草乃决定垓下一战的关键,以刘邦之见识,他难道没有看到这一点吗?”项羽此言一出,众将无不心惊,因为他们十分清楚地知道,一旦城中的粮草遭人破坏,必将影响到守城将士的军心,军心一乱,这垓下便难以坚守下去,势必逼得西楚军选择突围一途。 
    
    “属下这就加派人手,加强戒备。”龙且正是守护粮草的将军,当下上前一步道。 
    
    项羽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道:“你的部队一共有多少人马?” 
    
    龙且禀道:“属下所辖共有一万一千五百人,每一个士兵都有数十场大战的经验!” 
    
    “本王知道你所辖军队乃是我西楚军的精锐之师,所以才会将守护粮草的重任交付到你的手中。”项羽很满意龙且的回答,然而他问话的用意并不在此,是以话锋一转,继续问道:“可是你是否想过,一旦刘邦针对我军粮草而动,你将面临的对手会是一些什么人?” 
    
    龙且没有丝毫的犹豫,傲然道:“不管对手是谁,不管有多少人马,属下都有自信让他们有来无回!” 
    
    项羽皱了皱眉道:“要毁我粮草,无须人多,只要有一把火就足够了。正因为如此,所以才会让人防不胜防,你且说说看,你有什么办法可以防范敌人的火攻之计?” 
    
    龙且显得胸有成竹道:“属下自从接管这看护粮草之职以来,就已预见到了敌人会以火攻之计,所以在粮仓附近的地域尽伐其木,数百步之内,不存一草,同时派人掘池修渠,在粮仓四周各筑水池,引城中活水流入,并在每座池边置放五百杆水枪,一旦粮草失火,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之扑灭。” 
    
    项羽闻言,脸上顿时显露出一股满意之色,即使以挑剔的目光去审视龙且的准备计划,也难寻其破绽。 
    
    然而项羽想了一想道:“你手下这一万余人马,对付一般军士绰绰有余,但要想应付一些江湖高手,却似有不足,为了保险起见,本王从流云斋卫队中调拨一批精英,供你差遣,你看如何?” 
    
    龙且大喜道:“若能如此,那是再好不过了。属下也曾想过,敌军若用火攻之计,所派之人绝非寻常之辈,如果能得流云斋高手襄助,那么这粮草便可确保万无一失。” 
    
    项羽的脸色陡然一沉道:“这粮草之事关系重大,不容有失,若是出现半点差池,本王有言在先,必将拿你的人头是问!” 
    
    龙且心中一凛道:“是!” 
    
    他相信项羽能够做到,所以心头一沉,整个人的神经也为之绷紧,意识到自己接手的是一件并不轻松的差事,直接关系到自己的生死。 
    
    不过,他还是有自己应有的自信,因为他所采取的防范措施不可谓不严密,实在想不出敌人会用什么手段放火烧粮。 
    
    第一章 1 
    
    垓下之围的第十天,战事没有任何的进展,虽然在楚汉之间发生了一些零星战斗,却始终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战役。 
    
    主帐之中,纪空手正独自一人坐在书案前,在他的眼下,摆放着整个垓下城防的地图,上面以红笔勾勒的地方,便是西楚军的粮仓。 
    
    随着战事一天一天的过去,纪空手所派遣的纵火队在这十天之中接连潜入垓下达三次之多,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让纪空手感到棘手的是,这三次行动,己方的人都是在还没有靠近粮仓之前就遭到了西楚军强有力的狙击,几乎全军覆灭。 
    
    这似乎表明,项羽对粮草的问题也有所察觉,加强了戒备,增大了汉军放火计划的难度。 
    
    能让纪空手感到束手无策的事情,在他这一生中并不多见,无论是在当初逃亡之际,独对流云斋众多高手,还是当日在登高厅中,面临那么复杂的局势,他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无助。 
    
    在地图的旁边,还有一叠厚厚的各地战报,以及几封密函。随着汉军向东不断扩张,整个天下除了西楚之外,基本上已经安定,完全控制在大汉王朝的统治之下,从种种迹象表明,这垓下之战已然决定了整个天下未来的走势。 
    
    然而自陈胜、吴广起义始,天下便战火连连,未曾断过,百姓饱受战争的折磨,致使民间资本空前匮乏,官库空虚,就连未被战火殃及的巴、蜀、汉中三郡,也因大汉数十万军队的这数年来所费的军需用度感到吃紧,渐有难以维持之感。 
    
    其中的一封密函正是来自萧何亲笔。 
    
    他在信中言道:“臣思量再三,为了大王一统天下的大计不因臣的过失而有丝毫影响,还是决定不计个人之得失,直言上书。这数年来,由于连年征战,百姓已难以承受赋税之重,倘若为战事而搜刮民间,恐怕会激起百姓惊变,使我大汉立国之初便有重蹈大秦亡国之虞。虽然大王想前人所未想,一统关中嫖赌业,从中牟取大量军需用度,但是随着战事的深入,兵员也剧增数倍,一增一减之下,使得国库已然空虚,再难支撑多久,所以微臣斗胆直言,倘若垓下一役不能在一月内结束,则能和便和,否则因军需粮草接济不上而引起兵中惊变,非臣之罪也。” 
    
    以萧何如此稳重的性格,写出一篇措词这般激烈的文章,这完全出乎纪空手的预料之外,这只能说明,军需粮草的供应的确成了大汉军目前最棘手的问题。 
    
    纪空手皱了皱眉,急召张良问计。军政事务并非是他所擅长,每每当他要作出决断之时,总是感到头大如斗,厌烦至极。 
    
    张良细细地观阅了萧何的信函,一脸冷峻,显然,他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摇了摇头道:“我军几乎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将项羽围困于这垓下的一城之地,如果这一次不能将之全歼,无异是养虎为患,所以这‘能和便和’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