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军事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当代军事史-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封锁和阿军进行反封锁的较量。 

     英军的海上优势日趋明显,他们主动出击,四处搜寻阿海军军舰给予打 

击。5月2日,英核动力攻击潜艇征服者号在马岛西南236海里处向阿巡洋 

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发射两枚鱼雷并将其击沉。同一天,英舰载山猫式直升 

机发射了两枚空对舰导弹,又击沉阿军一艘巡逻快艇,并对另一艘予以重创。 

阿海军被迫撤出战区海面避战。面对英国海军优势,阿根廷军队抓住了其空 


… Page 95…

中保护方面的弱点,并采用了以空军对付英国特混舰队,用贴海面飞行的飞 

鱼式导弹攻击英舰以及超低空轰炸等具体战术,一举击沉英舰5艘,击伤10 

艘,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是,阿佩布尔岛上的一个重要机场于5月14日遭 

到英军12个爆炸突击小组的夜袭,阿军燃料库和军火库被炸,11架飞机报 

废,雷达站也被摧毁。 

     由于阿海军力量薄弱,空中打击也很有限,对英国海、空立体封锁仍显 

力不从心,逐步丧失了制海权和对马岛地区的有效控制,处境渐趋被动。至 

5月20日,英军在基本实现了封锁战略目的之后,开始实施登陆作战的准备。 

     第三阶段,从5月21日至6月14日。 

     5月20日下午,英军组织两栖突击部队乘登陆舰向陆上地域驶进。英特 

混舰队按计划兵分两路,一路佯攻,一路登陆。佯攻部队由旗舰赫尔姆斯号 

舰母和无敌号航母带领,在数艘驱逐舰和护卫舰的护卫下,于20日晚上向南 

行驶,并不断向沿海阿军据点炮击。与此同时,还派出小分队登陆佯攻,以 

造成阿军认为英军将在南部登陆的错觉。21日3时30分,主攻登陆部队的 

先锋陆军特别空勤团突击队一部在范宁岬登陆成功,歼灭了阿军在该地的监 

视哨,随后,突击梯队先头约1000人在黑夜中未遇任何抵抗就顺利在圣卡洛 

斯港登陆,占领了机场及有利地形,构筑工事。在4小时之内,建立了25 

平方公里的登陆场。 

     英军登陆以后,首先在夜幕中挖堑壕,每人都要挖一个深1。2米的掩体, 

以防阿空军的袭击。同时,防空部队、炮兵和轻型坦克部队陆续登陆,形成 

了登陆场的地对空防御体系。 

     次日拂晓,阿军组织反击,先后派出强击机十余架和幻影战斗机、天鹰 

轰炸机数十架,向英军阵地及英海上舰只猛烈攻击,英舰以导弹还击。结果, 

英护卫舰一艘被炸沉,4艘舰只受创,阿军方面被击落17架飞机。第二天, 

阿军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没有主动出战,放弃了反击的良机。而英军则赢 

得了使滩头阵地得以巩固的关键24小时。 

     23日起接连4天,阿空军每天出动飞机120架次,对英军舰和滩头阵地 

实施大规模连续性轰击。英羚羊号护卫舰、考文垂号驱逐舰、大西洋运送者 

号集装箱运输舰被击沉。阿军损失飞机37架。 

     27日,英军兵分南北两路开始陆上战役。南路以伞兵部队为先导,伞兵 

营650人以徒步负重行军为主,利用夜间掩护迅速南下,在布迪峰歼灭阿军 

警戒分队400人。于28日到达达尔文港。随后英军在轻型坦克掩护下,向阿 

军阵地发起进攻,经过14小时激战,占领了达尔文港和机场,从陆上切断了 

阿军在东西两岛之间的联系。30日,英第二梯队陆战第45营投入战斗,6 

月1日到达斯坦利港外围第一道防线,与北路部队会合。 

     北路以特别空勤团一部为先锋,5月29日晚顺利占领了道格拉斯和蒂尔 

港,31日到达距斯坦利港仅20公里的肯特山,这样,斯坦利港已处在英军 

大炮的射程之内。英军完全占据了进攻该港的制高点。 

     6月7日,在完成了一切攻击准备之后,英地面部队在炮兵火力支援下, 

开始向斯坦利港外围第二道防线发起进攻。英陆战第42营占领姊妹山,第 

45营占领哈里特山,伞兵第3营占领了郎登山。11日英军占领了无线岭、欲 

坠山、廓尔喀和威廉山,缩小了对斯坦利港的包围圈。13日22时30分,英 

军发起总攻,战至14日下午2时,阿军损失惨重,无力再战,阿根廷政府被 

迫决定投降。当日21时阿守军将领签字投降,全面停止抵抗,岛上阿军1。4 


… Page 96…

万人向英军缴械,所占诸岛重新被英军夺回。历时47天的战争终告结束。 

     英阿马岛战争是一场有限的现代海上岛屿争夺战。交战范围均不涉及双 

方本土,仅在争议地区作战。作战类型包括海战、空战和陆战,有诸多兵种 

参加,体现了现代战争的立体性。海上封锁是这次战争的主要作战方式。 

     从英国方面来说,其海上封锁具有如下特点:首先,由于英军劳师远征, 

参战兵力不可能一次到位,只能逐次到达。因此,英军根据战役各阶段兵力 

情况,采取了不同范围的封锁形式。其次,海上封锁与空中封锁相结合,形 

成立体封锁系统,建立多层封锁线。第三,在封锁范围内同时展开反舰、反 

潜和防空作战,并在海、陆、空各种作战中,广泛采用电子战,使阿军密码 

被破译,通信受干扰,对空雷达被摧毁。 

     英国在战时除将战略指挥大权高度集中于战时内阁以外,把战区直接作 

战的指挥重任全权授予前线司令官,保证了英军在战争中的战略、战役指挥 

既高度统一,又机动灵活,也使得在战争进程中海、陆、空三军的行动自始 

至终保持协调一致。此外,英军特混舰队的电子通信系统比较完备,干扰和 

抗干扰能力强。在战争中能够有效地干扰和截听马岛阿军内部与大陆本土之 

间的通信联系,从中获取重要情报,为英军战略决策和战场指挥及时提供准 

确的信息和依据。 

     阿根廷方面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其战争准备工作仓促,兵力、 

武器装备及后勤保障都未形成完整、统一的体系,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阿 

军作战的意志和信心。其次,在战争进程中,上层战略指导集团缺乏驾驭战 

争全局的素质和经验,只注重战争初期的胜利,对战争的整体进程和结局缺 

乏全面的估计。第三,作战指导思想消极被动,战术机械呆板,对敌军企图、 

战略方向、周边环境和战争态势判断错误,战役部署失当,屡失战机,从而 

不可避免地陷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8。美军入侵格林纳达 



     1983年10月25日,美国对东加勒比地区小国格林纳达采取了代号为“风 

暴行动”的军事入侵。 

     格林纳达位于加勒比海东部的向风群岛最南端,是加勒比海通往大西洋 

的东南门户。1979年3月,格林纳达“新宝石运动”的领导者毕晓普通过军 

事政变推翻了亲西方的盖里政权,对外奉行亲苏联、古巴的政策。这是美国 

不能容忍的。1983年10月,格政府军司令奥斯汀发动政变,将总理毕晓普 

秘密处决,更加接近苏、古。美国认为,这是进行军事干涉的最佳时机。10 

月23日,白宫和国务院决定对格采取军事行动。24日晚6时,里根总统签 

署作战命令。 

     美军入侵格林纳达,按其作战行动,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0月25日至28日。10月25日拂晓,美军在海、空军航 

空兵火力支持下,从北、南两个方向对格林纳达实施空降袭击,揭开了战争 

帷幕。 

     从北路入侵的美海军陆战队两栖突击分队,约400人,先乘直升机在格 

东北部的珍珠机场实施机降,后续部队800人随后登陆,占领该机场及附近 

要地。与此同时,南路美军特种部队第75团两个别动营700人,乘运输机在 

格林纳达萨林斯机场实施伞降,跳伞高度为500英尺,这是战后以来美军跳 


… Page 97…

伞的最低高度。接着,后续部队第82空降师的两个营和多国警察部队共1500 

人也先后着陆,并立即投入战斗,集中火力摧毁机场附近的格军抵抗据点, 

迅速控制机场。随后,该路主力北上,向首都圣乔治方向推进。 

     与南路美军相配合,北路美军在占领珍珠机场之后即派出250名陆战队 

员占领大马尔,攻克总督府,救出政变后被捕的总督斯库恩。经过25日的交 

战,美军占领了格林纳达两个对战争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机场,基本形成了 

对首都实施钳形攻击的态势。到26日为止,美军在格岛上的地面部队已达 

6000余人,形成了三倍于对手的兵力优势。26日,美军攻占格军司令部所在 

地弗雷德里克堡。28日,美军南、北两路入侵部队在首都圣乔治会师。至此, 

岛上地面交战基本结束。 

     第二阶段,从10月28日至11月2日。格岛地面作战结束后,为扩大战 

果,美军除以主力控制岛上各军事要点和交通枢纽外,其余部队以连、排为 

单位开始进行地面和空中相结合的军事搜索行动,陆续抓获了前副总理科尔 

德、前格军司令奥斯汀等十多名政变领导人,查缴了岛上所有武器库。11月 

2日,美军完成了全部预定任务,转入临时军事占领状态,为时8天的入侵 

遂告结束。 

     美军在这次军事行动中之所以能够速胜,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决策效 

率高。格林纳达一发生政变,美国立即密切跟踪注视。从研究对策、酝酿出 

兵,到形成决策、制定计划、下达命令,前后只用了四五天时间。第二,诸 

兵种协同作战,分工明确。美军在这次行动中出动了陆、海、空军部队和陆 

战队,兵种有特种部队、空降部队和炮兵、装甲兵、陆军航空兵、通信、侦 

察、两栖突击分队等。在作战中,在空降兵或陆战队难以登陆时,海军、航 

空兵首先进行火力准备,配合地面作战。第三,战术运用得当。格岛地形复 

杂,美军首先利用海、空军的绝对优势在格岛周围建立了宽约50海里的封锁 

区,陷格岛于孤立无援之境地。战事一开,即率先攻占并控制格岛两个具有 

决定意义的机场,尔后以机场为基地,陆续空运增援部队,迅速形成优势兵 

力,对敌人实施连续性打击,从而以新的军事实践证明,在现代战争中,占 

领和控制机场具有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意义。另外,在进攻中,美军能够做 

到根据战场情况适时转移兵力,集中与分散相配合。鉴于格岛多山,美军在 

进行地面进攻的同时,还常常使用直升机实施空中机动,攻击对方守军阵地 

及其侧后,有时干脆用直升机部队直接对对方实施打击。第四,美军拥有技 

术装备上的绝对优势,并将先进技术装备有效地应用于战争实践中,特别是 

美军通讯系统使用10个卫星和设在波多黎各的无线电中转站,沟通了战场与 

最高军事指挥系统及待命空降部队之间的联系。最后,在后勤保障方面,美 

国通过高效能的各型运输飞机在5天内运送了弹药750多吨,服装、建材200 

多吨,单兵作战口粮和快餐口粮2。9万箱以及其他军用物资。 

    格林纳达国小人少,经济落后,综合国力弱,缺乏作战的回旋余地和战 

争潜力,各方面都处于劣势。格岛政变以后,军队指挥系统混乱,局势动荡。 

面对美军入侵,新上台的领导人放弃指挥,四处避难,军队无法组织起任何 

有效的抵抗,从而加快了失败的速度。 



                           9。美军空袭利比亚 



     1969年卡扎菲上台以后,利比亚与美国的关系日趋恶化。利比亚收回了 


… Page 98…

美在利建立的惠勒斯空军基地,废除了同美国签订的9项军事、经济、技术 

协议;加速发展了同苏联的关系与合作,不仅接受苏联提供的大量军事援助, 

还同意苏联使用利比亚机场和港口,准其在利库费腊约州建立了大型战略空 

军基地。 

     1985年,美国宣布向全球的恐怖分子开战,并认为利比亚是许多恐怖组 

织的主要支持者。美国防部、中央情报局先后拟订了颠覆、打击利比亚政府 

的一系列行动计划。 

     1986年1月7日,美国总统里根宣布冻结利比亚在美国的财产并对利实 

施经济制裁。3月21日,美在利比亚北部的锡尔特湾外海集结了萨拉托加号、 

珊瑚海号和美国号3个航母编队,共计38艘作战舰只、240架飞机,并派出 

E—2C鹰眼空中预警机监视利比亚空军与导弹部队的活动,派电子侦察机探 

测与干扰利比亚防空雷达。3月24日清晨,美提康德罗加号导弹巡洋舰率编 

队驶入卡扎菲宣布的死亡线(北纬32度30分)以南的锡尔特海域。晚9时, 

美第六舰队司令弗兰克·凯索尔中将下令攻击利比亚一艘导弹快艇,从美国 

号航母起飞的2架A—6型攻击机对快艇发射鱼叉反舰导弹并投掷激光制导集 

束炸弹,一举击沉该艇。接着,2架A—7型攻击机从萨托托加号航母起飞, 

向利比亚锡尔特镇的萨姆—5导弹基地发射高速反雷达导弹,摧毁了制导雷 

达和天线。25日凌晨,美A—7型攻击机发动第二次攻击,再次将利比亚导 

弹阵地上重新装置的雷达和天线摧毁。与此同时,美约克号导弹巡洋舰和A 

—6型攻击机在锡尔特湾又先后击沉利比亚导弹艇2艘,重创1艘。 

     不久,即4月2日,美环球航空公司的波音727民航客机在飞行中突然 

被炸。4月5日,西柏林发生一起迪斯科舞厅爆炸事件,1名美国士兵和1 

名土耳其妇女被炸死,几百人受伤。美国中央情报局认为,这两起事件都是 

利比亚策划的。6日下午,里根主持召开国家安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