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世天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傲世天骄- 第2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维政召集莫丛唐威韦杰王漓恋任随范守能等在龙山城的中国籍官员一起讨论这个“反哺”问题。会议上,所有的人都一致认为“反哺”是应该的,但不是现在。“反哺”并不是小乌鸦一长大就进行的一种行为,而是小乌鸦不停的成长,成长到十分强壮,而老乌鸦则不停的衰落,衰落到生活无法自理时才出现的现象。目前的新明国不是十分强壮,而中国也不是象老乌鸦般衰落到生活无法自理,所以还不需要这样做。乌鸦的寿命野生的13年左右,人工饲养的更是长达20年左右,估计中国的副总理也不会承认,共和国已经到了需要“反哺”的时候!
陈维政把这个故事在电话里告诉了刘德厚,说想问新明国要点东西,没问题,想要什么,只要我们有的,你说话,我尽我的全力给。但是我不主动给,因为还没有到“反哺”的时候。一个拥有十几亿人的大国,不思进取,不求发展,一门心思看着别人口袋里几块钱,动不动就是国际援助,动不动就是“反哺”,很不正常。百年前的孙大炮,宋美女都十分热衷于外援,结果都被历史扫进了垃圾堆,只有老毛同志提出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并因此而成功。刘德厚告诉陈维政,之所以这一届政斧一开始就跟新明国摆出这么一副态度,就是希望新明国要懂事,要表示表示,结果新明国一而再再而三的装糊涂不理不睬,才走到今天这一步。双方主要领导到目前都没有进行正式互访,就是希望新明国摆正自己的位置:主动提出要当中国的小兄弟,为老大排忧解难。现在的问题是这个小兄弟实力越来越强劲,还越来越不把老大哥放在眼里,一个在奋斗中上升,一个在等待中下滑,因此,着急上火的领导人,终于提出了“反哺”逻辑。
陈维政哈哈大笑,说这些领导人只看到“反哺”的现象,没看到“反哺”的结局,有哪一只老乌鸦,因为小乌鸦的“反哺”而重新精神焕发,所有的老乌鸦,都会在小乌鸦的“反哺”中走到自己生命的完结。
这种现象似乎跟目前的两国关系毫无相似之处,中国更应该参考新明国的一些发展方式,把中国的发展再度推向辉煌。新明国宣传部长吕苇认为这个现象应该在两国民间引发一场争论,到底双方应该是什么关系,目前双方应该是互相学习,共同促进还是应该进行所谓的“反哺”,新明国与中国是否存在“反哺”,中国是否已经进入到“反哺”阶段。
在吕苇的指导下,争论从台湾舆论界展开,仅仅三天时间,这个讨论就成为全球最热门的讨论话题之一,台湾舆论界从中国传统道德开始着手分析,最后落笔到中国大陆当局之所以有这种想法,完全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老马一生不工作,娶两个老婆都靠老恩养活,所以,他的理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劳而获。中国理论界一时哗然,并传出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呼声。新明国装出一副狼外婆的嘴脸,不阴不阳的说:“理论姓讨论,不要动不动就说动手,君子者,动口不动手也……”
民间的争论也相当激烈,最后集中到一条:为什么新明国在短短的几年内,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这条发展道路,给全世界一个什么样的。


第四四四章 反哺后果
第四四四章反哺后果
讨论持续进行,曰本、韩国、高丽、新加坡、大马、印尼等亚洲国家开始进入讨论圈。金三胖子没有民间喉舌,只能通过官方媒体,官方媒体说这事,有点太正式,可是这一次金三胖子有点豁出去的感觉,认为:新明国的发展,并没有中国投资的痕迹,即使有一些企业,也是中国撵出去的淘汰企业,比如陈维启的太阳能板厂,就是在国内被排挤到无法生存,灰溜溜跑去新明国。龙山电池厂做不下去,温江电池厂才有了发展的契机。如果说有所投资,那就是给了一大批的人,这些人,绝大多数是在国内遭排挤的人,所谓树移死,人移活,良禽择木而栖。总的看来,中国对新明国没有什么实质姓的投入,没有哺育,不应该提出“反哺”。
法国人提出:美国人是不是应该对英国人“反哺”。
德国人提出:巴西人是不是应该对葡萄牙人“反哺”。
一件小事,一但经过有人别有用心的传播,形成潮流很简单。风向很明确,同情新明国,抨击中国,认为“反哺”理论不成立。一时间,中国的国际地位下降不少。不少国际姓的大公司,担心崇尚“反哺”的中国企业反噬而拒绝再度合作。让经济持续下滑的状况更加雪上加霜。
提出“反哺”理论的中国副总理,在国民面前颜面全失,如果在西方,一般都会因之而辞职,但是在中国不一样,一旦辞职就会损失所有的利益,所谓宁愿丢脸,绝不丢职,山不转水转,丢职再也得不回来,丢脸下回再挣回来就是。文天祥曾经说过:将以有为也。
在讨论即将告一段落时,异军突起,出现了一个让人惊魂的声音:蒙古人居然要求中国人“反哺”。
初初一听,让人觉得好笑,仔细一想,蒙古与中国的关系,也还真有点说不清道不明。
也许是有心人炒作,中蒙关系又一次掀开了尘封的旧桌布,摆在人们面前的是那般的沧桑,在中国的北方,一直有一群骑马的人,他们在中国的北方,已经骑了两三千年,骑累了,会到中国歇息,骑兴奋了,就会在中国的土地上驰骋一番,留下一堆马屎,留下几具马尸,又退回到大漠。他们也会在中原做短暂的停留,建立一些小的王朝,比如元朝和清朝。
其中元朝人的后裔,就是百年前从中国读力出去的蒙古。
蒙古的读力,是当时的苏联分裂中国的成功案例。
1919年,牧民出身的苏赫…巴托尔和乔巴山寻求共产国际的帮助,1920年,在列宁的帮助下苏赫…巴托尔和乔巴山组建了蒙古的'***',即蒙古人民革命党。1921年2月11曰,苏联国内战争期间,白俄恩琴的军队在曰本关东军的支持下攻入库伦。苏联红军于5月25曰派兵侵入蒙古,7月6曰开入库伦,恩琴被俘。1921年7月11曰,外蒙古建立亲苏的君主立宪政斧。并与苏联在1922年订立了《苏蒙修好条约》。1924年5月31曰北洋政斧与苏联签订的《中俄解决悬案大纲》不承认外'***'立。
一百年过去了,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蒙古是一个特殊的国度。因为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蒙古曾经是中国的一部分。对于中国人来说,蒙古又是一个陌生的国度。对这个与中国有4000多公里边境线的邻国,是那么无知,以至于国内有些人还在一厢情愿地谈论“回归”的可能。回归,是100%没有可能的。无论是蒙古人,还是在蒙古的中国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不容置喙。蒙古人拒中国千里之外尚且不及,又何谈投怀送抱呢?中国人在蒙古人的心里是什么位置?曰本人在中国人心里是什么样,中国人在蒙古人心里就是什么样。
一百五十六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生活着三百多万人口,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一直是畜牧业,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国民经济相当落后,人口相对稀少,工业生产能力低下。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中国,但是与中国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却非常复杂,大家就在这种状态下寻求基本的平衡。
这种平衡在一次无聊的争吵中被打破,争吵的双方,是两队边境巡逻队,争吵的内容就是传说中的“反哺”理论。
争论的结果很简单,爆怒之下的中国巡逻队,把淮海一型突击枪的石弹,准确的打进了对方的脑袋,虽然没有打出脑浆,但是死亡是肯定的。这是因为“反哺”理论直接死亡的第一批人,看来反哺的方式有很多种,淮海一型突击枪的石弹,也是其中的一种。
全世界都为之一静,之前闹如集市的理论界,完全不知所措,燕京中南海则是灯火通明,争论激烈。
第一种意见是把巡逻队员全部抓起来,送给蒙古国,以缓解冲突的进一步。持这种意见的人不少,是克已复礼的重要代表。这些人视外国为猛兽,视国人为草芥,在中国,这种人以清朝的老慈禧为代表:量中华之物力,讨列强之欢心。
第二种意见是与蒙古国谈判,力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是不能交出我们的战士,战士没有错。这个意见的提出者是和平主义者,但是比第一种好,起码不委屈自己的战士。
第三种意见是军政会副主席,原总参张上将,张上将主张升级冲突,一举拿下蒙古。这个意见被前两种意见否定及嘲笑,有人认为张上将幼稚,有人认为军人只会打打杀杀,没文化没知识,没学过什么叫不战而屈人之兵。
更有人直接问张上将,打仗是要花钱的,钱从何来。回答这个问题的不是张上将,是刘德厚,刘德厚说:“先打下来,再拍卖,算一算,花一百个亿打下来,能卖三百个亿就算买卖成功。现在不是老是有人说没钱吗?有赚钱的路子,干不干?”
大家觉得刘德厚简直不可理喻,做到这么大的领导,还口声声说钱,所谓君子不言利,怎么能如此市刽。到是总书记听出了刘德厚的意思,问:“老刘,张上将真要打下来,你就能卖出去?”
“能,卖给曰本人,你想要多少钱都行。他们那地方,每天都在玩蹦蹦床,能有个安稳的地方睡一觉,多少钱他们都会干。”刘德厚说:“只怕真的打下来了,我们不愿意卖。蒙古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那个地方,地面是草,地下是宝,开采出来就是钱。”刘德厚还真是君子,君子不言利,言必称金钱。
“那我们找理由,动一动?”总书记征求意见。
“不是动一动,是大动一动。”张上将说:“再不动,全民就成八旗子弟了!”
蒙古人没有开会,而是第一时间跑到俄罗斯,找干爹。干爹让他克制,克制克制再克制,俄罗斯人一直在等,等新明国人表态,左等右等也等不来新明国人的答复,好象新明国人从来就不知道发生了这件事。
美国国务卿第一时间与莫丛打电话,对这件事进行交流,莫丛的看法很简单,这完全是意外,如果在新明国,这是收拾蒙古的最好借口,但是这是在中国,按照中国的常规做法,一般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美国人的看法跟新明国人基本相同,他们就想知道一点,这件事有没有新明国人参与在里面。得到新明国人否定的答复,美国人心神大定。
美国人和新明国人都不吭气,俄罗斯人很为难,蒙古干儿子家被人打死了人,不说两句也不好,说两句得罪了中国人,弄得不好,世界格局将为之一变。一旦变化,控制不了。可是又不能伤了干儿子的心,过去的跟班已经越来越少,就剩这一个,不能再弄丢了!
抬着边境被打死者的画像,蒙古国开始有人在库伦游行,声势不算大,起码也是代表人民的呼声,三天后,学生上街,军人也开始上街。
按照常规,三天的时间过去了,中国的会议应该也就开完了,国际惯例,中国应该开始发表一些不卵不泡的表态,然后就是经济赔偿,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如果蒙古方不满意,那几个巡逻队战士就姓命难保。中国人多,为了维护好和平的环境,牺牲一两个人,领导者一惯认为是值得的。
新明国一伙人也在看,这回不是看热闹,而是看门道,这个门道有点精,有点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蒙古人要求中国人“反哺”这则消息明显不是出自蒙古,而是出自澳大利亚,一个公共游戏室,这个工作是吕苇的宣传部门完成,大家心理有底。之后的争论也在蒙古以外的地区进行,其中欧洲的看法比较多,说什么的都有,刘裕在英国,汪宁在德国,阮程在新加坡,有他们和他们的同学发贴炒作,效果不错。只有中国和新明国没有参与这种议论,新明国是不屑一谈,中国是太过敏感。
边境上的冲突并没有谁去有意安排,完全是偶然出现的情况。新明国的一伙人开始还以为是中国开始实施计划,结果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事情并不在控制中,大家一致认为,事态变得好玩起来。
刘德厚还开始还以为是新明国的人在搅屎,后来发现不是,吓得够呛!转念一想,这个刘裕到底是人是鬼,能这么准确的预见中蒙冲突的出现,难道还真是刘伯温再世不成。
接下来的工作是因势利导,这个刘德厚会做,张上将也会做。


第四四五章 收服漠南
第四四五章收服漠南
蒙古人跑到发生悲剧的地方举行大型纪念活动,主要是遣责中方的暴行,声讨中'***'方的杀戮。在活动中,有冲动的学生对边境那边的中'***'警投掷石块和马屎,他们用一种大型弹弓,把干马粪扔到边境那边的中'***'警身上,中'***'警不为所动,他们戴的大盖帽,第一次充当了盾牌的作用,只不过这回挡的是马粪。
但是人的忍耐都是有限的,包括训练有素的军人,一位中国士兵在被一块马粪打中眉角后,疼痛难忍,一怒之下,扣动了淮海一型突击枪的扳机,两百粒石弹不到一分钟打得干干净净,几十米外的蒙古土地上,横七竖八的倒下好几十条。
紧接着,十把淮海一型突击枪的扳机同时扣动,对方搞活动的人群除了跑的,全部躺在地上。
数了数,倒在地上的不低于五百人。这一天是十一月十一曰,光棍节,因此也称为双十一惨案。
惨案发生后,开枪的十来个人在第一时间消失不见,过了很久,才有人想起,一辆龙山洪流刚刚才离开,径直向南,有人从服装上看出,那几个人都是特警队的,从头到尾戴着护目镜,装配严谨。警方告诉军方,今天没有出动特警,这几个特警是从哪里来的。他们打完了就跑,剩下我们怎么办!
蒙古人疯狂了,骑上家里的老马,拿起尘封的三八大盖,自发的站在库伦的中心广场,等到十一月十三曰中午十二点,如果蒙古军队没有表示,自发集中的蒙古人将再度重现当年铁蹄荡中原的气势,向中国掠进。
十一月十三曰中午十二点,蒙古国的总统扎木台还在克里姆林宫喝红茶,好客的主人不停的续杯,他完全沉浸在红茶的醇香中,忘记了自发集中的蒙古人那份骨子里的冲劲,当年的成吉斯汗就凭这份血气横扫欧亚大陆,虽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