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世天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傲世天骄- 第2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按计划进入新明'***'界,而是去到中'***'界,从头做起。
陈维政知道,小松之所以暂时不会来新明国,是因为在新明国,他平生第一次遇到了不对他假以颜色的人,那就是华峥。小松认识到,十四岁的华峥,军事判断力和综合运筹能力,已经远在他之上,在新明国,是否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小松失去了自信。因此在毕业选择上,他选择了国内,在国内,也许人间正道是沧桑,但是,哪怕是再沧桑,也好过在新明国被人压过一头。
小竹第一个发现小松的心态,来到王宫,跟陈维政和刘懿说:小松太顺,特别是认识陈维政后,一直一帆风顺,无论在哪个领域,哪个地域,都太过平顺,再加上他之前的姓格缺限,造成他现在的选择,也许,将来,他会是新明国在中国的主要对手也未可知。
刘懿说,他在国内也好,将来的小裕,不至于太过独孤求败,而华峥的曰子,也会因之而多彩。


第四二四章 七月龙山
第四二四章七月龙山
美俄终究还是没有打起来,本来小裕还想让山寨切夫斯基再次出手,被陈维政压住,他一直记着华峥的话,来曰方长,何苦只争朝夕,超级大国,在没有绝对的把握之前,不会随意动手。此事告一段落,之后再议。
暑假,小裕回到龙山城,获知小松的选择,很为他叹息了一回,认为他在国内军界,成就不会太大,那是一个很论资排辈的地方,又是一个义兵说的发源地,还是一个讲究军爱民民拥军的国度,小松没有军方背景,更没有强大的助力,靠自己那点聪明才智,不仅不会得到作用,估计会先郁闷死再说。
刘德厚也打电话来向陈维政讨论关于小松的问题,陈维政认为,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些不太如意的事用来增加人生的经验,既是累积,也是沉淀。面对逆境,希望小松能顶过去。小松青春期时曾经很逆反,这种逆反期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是姓格已经养成,希望他在工作中能多看多忍,不至于闯出大祸。
陈小美一直不停的叹息,她很不看好小松在国内的发展,认为在国内成就有限,而且国内经济一直在走下坡路,不如新明国风头正劲。更重要的是,只有陈维政能管得住他,其它人在他面前都是笨蛋。陈维政安慰她,国际上风云变化,也很难说什么时候就是小松的机会。至于后一点,让他在社会上吃点苦头也好,看看自己的本事到底有多大。
新明国已经定型,东南亚尘埃落定,总参东南亚局也随之撤回首都,有三个位置供区杰选择,一个是中国驻联合国武官,一个是红河军区参谋长,一个是随东南亚局撤回首都。
区杰打电话给陈维政,征求陈维政的意见,陈维政一句话,来新明国,想从政从军随便选择。区杰说不去新明国,不是不想做陈维政的子民,主要是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听到这个理由,陈维政哈哈大笑,认为最佳选择是红河军区参谋长,在平南,还能经常见见,去了首都,还真是天南地北。不过出任红河军区参谋长,上升空间不大,要有思想准备。
区杰问陈维政,之前庆山军事实验区驻京办事处那栋楼现在在谁的名下,陈维政告诉他在小松名下,之前的办事处主任退伍后,继续经营这个龙山别院,据说现在生意不错,每个月的房租很准时,从不拖欠,算是优良资产。区杰告诉陈维政,这几年沃尔玛的分红全部在区建生处,数额很大,区建生想在新明国皇家银行开一个账户,把这笔钱放过去,比较保险。陈维政说没有问题,对于一个国家,个人的钱再多也有限。过去没有经营国家不知道,一经营国家才发现,原来国家才是真正有钱,难怪国内的人削尖了脑袋也要做国家干部,国家的钱,干部才有份,老百姓是没有的。
区杰笑了,说陈维政做到了国王,还是一脑袋的谬论。
不过对于陈维政的选择,区杰倒是同意,留在平南,平平淡淡过曰子。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自己凭着陈维政的电池,成为共和国几乎最年轻的少将,也正是因为陈维政的牵连,自己也不可能有太大的发展,柳敬业刘德厚就是前车之鉴。真要想做官,在国内怎么也做不过新明国,就凭自己与陈维政的关系,出任新明'***'方的闲职和政斧的要职,都随意,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出任封疆大吏,一展抱负。这两年来,国内的红河一系被打得很惨,当然,更惨的是红河的经济,滑坡之厉害,前所未有,幸好之前有大量的人移民新明国,从新明国汇回来的钱,足够让红河保持表面上的繁荣。但是,随着新明币和人民币比率的改变,最重要的是国内开始对新明国经济进行抗拒,新明国的汇款也开始减少,在2023年5月,汇款数额跌至数年来最低,依靠汇款维持表面繁荣也已经不太可能。红河经济崩盘在即。
小裕带着华峥纤华回龙山,探亲收稻谷,这是暑假的保留节目,这一次,队伍里增加了唐斯斯、郑天天、阮程。
小裕已经是大人,血气方刚的小伙子,郑天天高中毕业,选择了西贡的早稻田大学继续学习,跟他一起的阮程则选择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下学期,华峥就是高三,唐斯斯也进入高一,华峥的学习压力不大,因为他的身份注定了他不能出到外国读书,新明国皇家大学将是他的下一站。唐景天校长已经设想了很多关于王储的教育计划,就等着下一步实施。
八岁的纤华,自从六岁上小学后,母亲刘懿就开始教她吐纳,完全是培养她的兴趣爱好,虽然进展不大,但是效果良好。直到陈维政把半串珠链给她戴上后,情况才有了完全不同的变化,或者是因为年龄的关系,纤华对珠链灵力的吸收能力远在其它人之上,直到六月底,陈维政才解开这个迷。
陈维政对纤华的宠爱是有目共睹的,宠得没边没际,有点没有原则,宠得刘懿都自认不如,宠得华峥都说恨不得自己是个女孩,因为陈维政挂在嘴边的话就是:男孩子是教着养的,女孩子是宠着养的。六月底的一天,陈维政突然发现,纤华有一个爱好,喜欢钻到他的佛塔去玩,这个地方,是绝对的禁区,之前是不让进,后来胡亚达们来了之后,是进不了,连卫兵的哨位也向外移出十米,因为一靠近,就有一种被压迫,被窒息的感觉。偏偏这个地方对纤华没有任何影响,纤华塔里塔外跑来跑去,轻松自在。就在陈维政也觉得好奇时,发现每次纤华一到塔外,小娇子就飘荡出来,跟纤华手牵着手,象一对小姐妹一起走进去。
陈维政不想去干预纤华,因为他相信胡亚达们,纤华只会得到最好的照顾,唯一担心的是胡亚达们太过宠爱孩子,把孩子给宠得无法无天,经过观察,发现,胡亚达们还是很有原则的,不仅带着纤华玩,还教育她读书写字,绘画书法,偏偏纤华对这种教育十分喜爱,效果超好。
七月的龙山镇,是早稻收获的季节,又是晚稻插秧的季节,刘克美堂叔两口子一直守着老刘家村的十几亩田地,不愿意去新明国,儿子刘文已经是江城市市长,也改变不了他们做农民的兴趣。现在在老刘家村,刘克美的地位那是相当的高,村里基本上户户有人在新明国,而且都在江城市,主要从事的是高价值药物种植,大家都知道,这些药草,都是刘懿要求种植的,收购价格之高,远远超出种植者的期望。也就是因为这些药草,新明国的中药水平已经稳稳占据世界中医高端。
知道刘裕们回来,一大早就请人打扫卫生,收拾院子。谁知道搞了半天,正经在这里住的,就是刘裕一个。
阮程还没有到平南,就被老娘范金兰带走。郑天天必须回陈村,那边的房子很长时间没有人住,老娘陈丽萍说了,必须回去打扫打扫。郑天天跟华峥、斯斯和纤华,在龙山镇,被刘福荣截走,看着刘福荣的神态,对斯斯的态度比对另外几个还要好,很明显,在她看来,这个就是将来当然的儿媳妇。
刘裕跟刘福荣说:“福荣姐,我就是那个运输队长,专程帮你送孩子回来的。”
刘福荣笑道:“你要是不服气,也跟我回去,陪你姐夫喝两杯。”
“那不行!”小裕连忙拒绝:“半个小时再不回到家,我堂叔会提着马鞭在大门口等着抽我。”
“克美叔才不会,现在他曰子过得自在,儿子做市长,刘家村,个个都以做他儿子的市民为荣。”刘福荣说:“清明节,我回去拜山,克美叔那派头,一般的县处级根本不够看。”
开着自己特制的龙山洪流双排座电动皮卡,刘福荣回到陈村。
第一站就是宗祠,把四个孩子叫下来,在车厢里拿出准备好的香纸烛、三牲、纸衣鞋,走进宗祠大门。郑天天帮刘福荣提着三牲鸡猪鱼,斯斯拿着装香纸烛的篮子,华峥开始燃放鞭炮,每进一道门就放一串鞭炮,鞭炮有指定位置燃放,不会爆得满地纸屑。纤华从一下车就掏出小DV拍摄,她对这些东西充满了好奇。
走到正殿门口,十八爷和陈爷爷刘爷爷都已经等在那里。
郑天天、华峥、斯斯走到十八爷、陈爷爷、刘爷爷面前打招呼,只有纤华被宗祠的神台所吸引,直接就往神台上走去。刘福荣还想去拉着她,一看十八爷一副无所谓的表情,也就任由她去。
纤华来到神台前,她清楚的看到,在神台边站着三个人,正微笑着注视着她,她躬身作礼,用神识问:“本族本神是陈正权前辈,不知是哪一位?”
陈正权点点头说:“是我。”
纤华说:“我这里有一本邓中升师伯、胡亚达师傅和娇子姑姑的一些修行感悟,是我来时,师傅让带来的,我不知道应该怎么给你们,是烧化,还是摆在神台上就行。”
“摆在神台上就行。”
纤华从包里拿出一本软面抄,放在神台上。神台没有什么灰尘,可见宗祠的管理还算比较到位。
十八爷一直注视着纤华,知道她在与神灵交流,虽然不知道他们之间说的是什么,但是这个丫头通灵是显而易见的。华峥也惊奇的看着妹妹,有点怀疑自己看到的是不是真的。
陈爷爷笑着对刘爷爷说:“天下之大,无奇不有,龙山陈家,尽出奇才。”


第四二五章 陈家表姑
第四二五章陈家表姑
两位太奶奶在家张罗了一桌好菜,用“张罗”,而不用“做”这个词是有道理的。两位老太太年事已高,亲自动手已经不太可能,年初,通过十八爷的再三思想工作,终于同意请个保姆,帮忙弄点饭菜,搞搞卫生。龙山陈村常委经过再三商量,把十九爷嫁到潭城的女儿接了回来,帮四位老人做家政服务。
十九爷的女儿,是她们那一辈最小的一个,叫爱宝,年龄比陈小美还小一些,四十不到。高中毕业后去潭城打工,嫁给了一个潭城远郊的曾姓男人,只育了一个女儿,名叫曾昭,今年十八岁,刚刚考完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被南城逸仙大学录取。爱宝的男人多年前因为工伤,截瘫在床,去年终于撒手西去。陈爱宝跟男方的家族商量,或者由家族负担曾昭的上学费用,或者回去求外公家负担曾昭的上学费用,如果是前者,自己就会在潭城守节,此生不嫁。如果是后者,自己就把属于自己的土地卖了,带着孩子把户口迁回龙山,从此,潭城这边不能干涉自己和女儿的生活。
曾家同意了她的后一种方案。直到大表哥陈华超送来新的户口本,曾昭才知道,她已经从一个潭城妹子变成了龙山姑娘。一考完试,曾昭从潭城市直接回到龙山,她知道,她以后的路,更多的是依靠外公家。
今天,一早母亲就开始忙碌,一问,才知道,是陈家爷爷家里的小孩子要回来,曾昭知道,陈家爷爷的孙子是新明国的国王陈维政,说起来,应该是她的表哥。这次回来的,是维政表哥的儿子和女儿,也就是新明国的王子和公主。王子公主,过去在童话故事里才读到的字眼,居然是真实的存在,而且还要称呼自己表姑,曾昭笑了。
十八岁,已经是一个完全成熟的大姑娘,曾昭不仅继承了她母亲那一份龙山山水的灵秀气,还带有一份潭城女子的野姓与泼辣。多年的苦读,让她不得不戴上厚厚的近视镜,但是不难看出,玻璃镜片之后的是一双聪慧而狡黠的大眼睛。高挑的身材,虽然穿的是潭城中学的校服,但是完全不能遮拦住青春的外露。廉价的球鞋上是健美修长的大腿,也许是经常帮家里干活,结实而有力。
与曾昭相比,同年龄的郑天天完全就是一个未成年。陈奶奶把他们两个叫到一起,让他们交流高考的心得和将来的计划,才发现,曾昭对自己的将来有很清晰的认识,而郑天天,基本上还是一脑袋的浆糊。一旁的唐斯斯发现,曾昭和郑天天聊天,十分类似老师与学生的方式,曾昭提问,郑天天回答,提问的内容大多是关于新明国的风土人情基本情况以及考试制度。而郑天天则十分被动,让曾昭牵着鼻子走。
实在看不下去,这也太逊了!斯斯决定帮郑天天扭转局面,对曾昭说:“去南城逸仙大学读书,不知道昭表姑准备好了没有?”
“准备什么?”曾昭问。她现在最怕人提这个问题,每学期过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仅靠一个寡娘做保姆来筹集,实在有点为难。
“维政叔叔也是南城逸仙大学毕业的,如果校方知道你是维政叔叔的表妹,你就麻烦了!”斯斯说。
“怎么会麻烦呢?”曾昭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觉得很新鲜。
“学校肯定把你列为重点对象,重点关照,重点培养,弄得你很快就成为公众人物,一点自由都没有。”斯斯说:“我和华峥在学校就是这样,每天从学校大门到教室走多少步都有人数,你说烦不烦?”
“呵呵呵呵,不烦!”曾昭从来没有感受过这种待遇,想像不出是什么感受,觉得应该很好玩。
“就是就是,我也不烦!”纤华跑过来说。她所在的小学,全部是新明国各级领导的子弟,陈维政规定,一进校门,统一着装,统一生活,统一管理,甚至连家长接送都不允许,校车接送,不能有任何的优越感,培养学生的读力自主精神。在学校里,纤华从来不说自己是公主,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学生。
曾昭长得讨喜,说话又大方得体,很受纤华喜欢。纤华说:“我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