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如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万事如易- 第2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呵呵,你少哄我开心吧,小九虽是聪明,却比不如成碧变通,到底是他在山中待了那么些年——”

薛贵妃凝语此处,不知思及哪般,轻叹一声,影动挥手道:“你下去吧,打听那姑娘的事,回头再来说。”

“是,奴才告退。”

秋公公颔首俯拜,倒退出去。

第四百五十四章不给力

余舒换到了东边的房间,一大早就被探进室内的阳光照醒了,她到了新环境没什么不习惯,兴许是昨晚喝了些酒,这一夜睡的很踏实,神清气爽地起了床。

屋里有她昨晚睡前让侍婢打好的清水,直接拿来洗漱,不指望早起有人伺候。一来这不是忘机楼,二来后院还住着两个娇小姐,就那么两个下人,肯定不够使唤。

果然,等余舒换好衣服,在院子里溜达了一圈,就见那两个下人在湛雪元和崔芸房里忙进忙出的。

到了吃早饭的时候,昨晚那个小太监又拎着食盒来了,可是送的早点花样不少,分量却不如昨晚的多,足够余舒一个人吃的,明显是没有算上昨晚那几个人。

这也是,薛贵妃手底下的人,照顾余舒那是薛睿的情面,完全没必要连带上那几个小姐公子,不过余舒很怀疑这里头也有那位秋公公昨晚看到湛雪元他们不识相的缘故。

只准备了她一个人的早餐,余舒就干脆在房里吃了,她可没湛雪元那幼稚的在人前卖弄几口饭,更不怕别人暗地里说她开小灶什么的。

余舒悠哉悠哉吃罢早饭,到门口叫了一个得闲的侍婢进来,让她把碗筷拿去清洗,等中午来人送饭再带走,顺便问了一句:“其他人都吃过早饭了吗?”

答复却有些出乎余舒意料,那边几个人都还饿着肚子。

余舒叠起帕子擦嘴,瞅瞅外面渐高的日头,摇头暗叹

湛贵人到底是不如贵妃娘娘给力啊。

。…。

辰时二刻,礼部的王大人带着两人抬着一口硕大的箱子来找他们,将六个人集合在空荡的前院。

余舒看他让人将箱子打开,里面装着几件造型不一的铜具,看上去就知道沉重。

“今日先教几位小先生识器与取器,早前发下的礼制想必你们都熟记了,这六器乃是圣祖爷在时传下,从”

王大人讲了一大串,主要是说明了他们这六个人在圣祖祭日大典上的任务,就是秉持六器,紧随圣驾祭拜先祖。

这六件铜器,分别是书、剑、尺、鼎、如意,以及八卦,分别代表着安武帝平定九州,治理天下的文武功德。

他们六人一人取一器正好,不过礼制上有说,女不宜利器,男不宜文弱,所以王大人分配下来,文少安他们三个少年人,就取了剑、鼎、同尺,剩下书、如意、及八卦。

看着剩下的三件铜器,不等王大人安排,湛雪元就先声夺人:“我拿如意,芸芸取八卦盘,余算子就拿那卷铜书如何?”

崔芸连忙点头道:“就这样吧。”

六器当中,若以喻意论高下,自然是以鼎为尊,再来就属那把如意了,八卦盘想当然是易师们的象征,她们两个倒不谦让,直接挑了好的。

王大人扭脸看看余舒,见她没什么反对的意思,才点点头,一边让身后佐官记录在册,一边告诉他们:“这六件都是假器,是为让你们练习使唤,等到了五月初九,才会要你们捧真法器。”

湛雪元和崔芸高高兴兴地上前捧了铜器,余舒则是一脸无所谓地捡了那铜书,掂了掂重量,与她想象的差不多,再去看另外两女手中的如意和八卦,嘴角顿时一勾。

接下来,王大人也不叫他们做别的事情,教过他们基本的捧器手势之后,就在一旁立起香炉,搬了一张椅子坐在旁边为他们守时,要他们一字排开,站上一炷香的时间。

几个年轻人不以为意,面露轻松之态,一开始都拿好了把式,站的一个比一个标准,可是不等王大人喝第二杯茶,就有人摇晃起来。

王大人看在眼中,暗皱起眉头,却不知这六个人里,有五个人今早都未进水米。

文少安他们三个少年还好,昨夜留下来蹭了余舒一顿山珍野味,早上空腹倒还能忍,却苦了昨晚怄气没有吃饭的湛雪元,还有安慰了她一晚上的崔芸。

两个女孩子昨儿赶了一天的路也没能吃上饱饭,又因为对余舒的怨气,聊了半宿闲话,又乏又饿,再捧上一块铜疙瘩,能站多大会儿?

何况比起余舒手里这卷薄薄的铜书,那件如意和八卦盘可要重的多。

余舒好整以暇地侧目看着站在她左侧的湛雪元一脸菜色,额头冒汗,幸灾乐祸地心想:看似吃亏的人,可不一定就让人家捡了便宜。

不过多大会儿,湛雪元就扛不住,向前一个趔趄,半蹲下来,手里的铜器“咚”地一声掉在地上。

“雪元,”崔芸借机也放下了酸疼的手臂,上前去扶她。

“咳咳!”王大人重重咳嗽了一声,有些不悦地站起身,严肃道:“这才站了多久,你们今早是没吃饭吗?”

不得不说,王大人是真相了。

“我——”湛雪元自觉丢脸,刚想说他们确是没吃饭,可余光看到余舒身影,又把话咽了回去,是想若叫余舒听去了,岂不证实今早没人来给她送饭,想想昨晚饭桌上的尴尬场面,她咬咬嘴唇,又是委屈,又是愤懑。

为争一口气,她揉了揉手臂,推开崔芸搀扶,捧着那柄如意,又站了起来。

余舒眉毛一挑,心说:还有点儿骨气嘛。

就这么死撑了一炷香的时间,除了余舒和文少安纹风不动的坚持下来,就连那两个男孩子都扛不住放下了两次器具,更别说是湛雪元和崔芸了,几乎是站一会儿,就要歇一会儿。

王大人脸色并不好看,事关祭祖大典,岂容得他马虎,放在平时他面对这些小姐少爷们,少不了几分虚套客气,这会儿却不必顾忌,他先是朝余舒和文少安两个人点点头,而后就对其他四个人冷言冷语说了几句。

然而没等他教训完,又羞又累的湛雪元便一脸冷汗地捂住肚子,弯下身去。

“哎呦”

看这情形,王大人便打住嘴,赶紧让人将她扶回房里,孙俊和另外一个少年,趁机跟着去了,免得留下来再遭数落。

王大人扭脸看看剩在原地的余舒和文少安两个人,眉头打结,半晌才重重叹了一口气,不清不清楚地说道:“太史书苑,唉,太史书苑。”

第四百五十五章打小人

王大人的感叹,余舒作为一个曾经憧憬过太史书苑的人,其实可以理解。

号称天下第一的易学府邸,入院所凭仗的首要条件居然是家世。

没错,就是家世。

从表面上看,三年一选生的太史书苑是根据大衍试的榜单来择优录取的。可实际上呢,没有世家的背景,缺少名师的指点,全靠自己一条道摸索出来的易者,又能在大衍试上有所成绩的人,都已年纪不小了。

而太史书苑收人的另一个规则——只取年轻人才,又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幌子”,易学世家从来不缺子弟,上面有一班子大师指点,不是人才的也能教导成“人才”,在大衍试上考个一科榜取并不困难。

单是京城就有十二府世家,更别说京外的,太史书苑三年就只收那么十几二十个人,名额几乎都被世家子弟占去,像余舒这样冲出重围的“黑马”能有几匹?

百年间又有多少天才被扼杀在摇篮里?

太书书苑的年轻人很多,但是局限在“世家豪门”这一个小圈子,就连上面负责教学的十八位院士,都无一不是有着世家背景。

当然,景尘是个特例,他的背景要比普通世家更强硬,那可是皇帝本人。

看似不断有新鲜血液的涌入,看不到的却是严重的排外性,在这种风气之下,只能造成一代不如一代的局面。

诚如今日所见,才会有王大人那一声感叹。

余舒不知道太史书苑那一条“不分长幼,只论等级”的规矩是由哪一位先人提出来的,但料想那位先辈,一定不想看到今时这样“封固”的太史书苑,可惜的是余舒几乎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这一条让她欣赏的规矩,大概是会形同虚设了。

所谓盛极必衰,就是这个道理。

余舒看着一脸感慨和无奈的王大人,恍然有些意识到,她所来到的这个世代,见证的不只是易学的盛兴,恐怕还有…衰落?

“余算子、余算子?”王大人几声才把余舒叫回了魂,看她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误以为她也体力不支,便皱眉道:“你身上也有哪儿不舒服吗?”

余舒飞快地露齿一笑,道:“没有,我好得很,站一个上午都不是问题。”

听她这么自信的的回应,王大人暗嘘一口气,心说本来顶事的就这两个了,再有一个不着调的,他非哭不行。

王大人转头又问了看似瘦弱的文少安,得到的答复相差无几

“大人放心,我站一天都可以。”

得,这一个比余舒还干脆。

看着这么争气的两个,王大人又感动的想哭,点点头,让他们将手里的器具放下,就指着先前被几个人留在那里的铜器道:“如此,余算子就取八卦盘,文公子取剑吧。”

余舒和文少安相视一眼,没明白他的意思,不是之前选好了吗,怎么又换?

王大人很快就给了他们解释:

“圣祖开辟大安江山,当日便是以一柄纯钧剑号令六军,而宁真皇后受应天命,以九天玄女娘娘传下的易学真经辅佐真君,所以剑与八卦,乃是六器之中最重之物,他们几个体力不支,唯恐当日出错,所以就由你们两人拿取,行走在前了。”

听到缘故,余舒不由笑了,这就叫无心插柳吧。

那文少安继续追问:“可是先前发下的礼制上面记载,六器之中,分明是以鼎在前,其次为如意,大人不是还要我们熟背?”

受到质疑,王大人眼中笑意一闪,就严肃道:“本官是要你们熟背,却没让你们死记硬背,礼制归礼制,这是圣祖祭日,自然要遵照先祖明训。”

“”

不管文少安看没看出来,余舒是觉得这位王大人故意没有在一开始就对他们讲清楚。

不过这祭祖一年一度,太史书苑有的学生甚至参加过三次之多,不应该没发现这一点,可是看今天湛雪元的样子,显然是不知情才选了那一柄如意。

这说明什么?余舒想了想,只能说是江西湛氏身为一方土豪,到了京城这一块儿地,还得看十二府世家的意思。

一直到中午,负责炊事的内官似乎才想起来住在偏院这几个人,终于送了饭菜过来,简简单单的三菜一汤,馒头包子,送过来的时候,早没了热气儿,好在这是夏天,不必害怕闹肚子。

姑且不提余舒在房里开小灶的事,下午王大人再来,湛雪元几人吃饱饭,总算有了几两力气,却没等到他们发挥,就被重新安排了手捧器具,还被告知,六人由余舒和文少安两人带队前列。

自然有人不满,却被王大人一句话打发回去:

“你们想捧哪样器物,现在就在太阳底下站半个时辰,我就同意。”

“那他们两个怎么不站?”开口指着余舒和文少安的人,正是早上拿到八卦盘的崔芸。此刻她人有些悻悻的,想必是在后悔上午躲在房里陪伴湛雪元,所以白跑了一个拔尖的机会。

“对啊,要站大家都得站,他们为何就不用站?”湛雪元也在边上不服,立刻招来其余两人附和。

余舒抬头望天,文少安面无表情。

王大人冷笑道:“你们上午跑回房里休息的时候,他们两个站了何止半个时辰。”

这一下,总没人再有异议。

众人初六抵达华珍园,初七一过,初八这一天上午,王大人带来了参加祭典的礼服,随行还有几名宫女,分别进到房中教他们戴冠穿衣。

男女礼服不一个样式,三个少年人披挂的是曲裾深衣,女服则是一袭素纱长裙,内里却有三层雪白单衣,也就是余舒这么瘦高个儿穿上还能勒出腰身,其他两个女孩子,套好了衣服,也就上下一般齐。

换上正服,王大人一个挨一个的检查后,满意了,才大手一挥,让人跟着他走,与一名大宫女带头,让他们在后头学习步伐姿态。

华珍园极大,亭台楼阁随处可见,出了偏院,一路上经过一座小桥,远远的看到花园里一两行游园的贵人,六人当中有人蠢蠢欲动,王大人却好似没见,继续走他的路,全然没有打算带他们上前去攀扯。

而远远的,一座凉亭中,则有人望到他们这一行人

“皇兄、皇兄,快瞧那边,他们穿成那样是做甚,巡园子吗?”

伸手指向远处的一名肩披宫纱,头戴金翠鹧鸪花钿的小姑娘,十一二岁的年纪,听她说话便知身份,然是金枝玉叶一枚了。

正在摆棋的刘昙转过头去,望了一眼,神色平常道:“哦,那应该是太史书苑的学生。”

说罢,他转回头,就看到在与他对弈的男人,手中捏着棋子不落,也在看花桥那边,于是出声提醒:“表兄,轮到你了。”

薛睿回过神,对刘昙一笑,手上棋子落定,没说什么。

那位小公主看他们自顾下棋,不陪她玩儿,撅着嘴巴,无聊的眼睛四处乱转,片刻后,她拎起裙子走到一边,趁他们不注意,猫着腰溜下了凉亭,一转眼就没了影。

“十三公主跑了。”薛睿抬手吃起盘上黑子。

刘昙琢磨着下一步棋,头也没回地说:“华珍园各处都有羽林军把守,丢不了她,让她去玩吧,难得出宫一回。”

接着话题一转,问:“今年祭典,莲房姑娘也在?”

薛睿道:“先前落了选,后来秦家小姐摔伤,又把她替换上了。”

刘昙微露冷笑:“太史书苑。”

薛睿没有置评,看着他手起子落,正在他白子局外,点头道:“好棋。”

王大人带着余舒他们在华珍园溜腿,把能去的地方都走了一遍,才放他们回去。

明日就是初九,祭典在正午时分,可是他们这些人一早就要赶到皇陵,不容半点差池。王大人不放心地叮嘱了他们一遍又一遍,尤其是要他们今晚早点休息。

说这话的时候,特别盯着湛雪元和崔芸看了一眼,意有所指。

王大人离开后,余舒回房去换下礼服,收好在衣柜里,此时天色尚早,她这一趟出门也没带什么书本,这一时竟闲的没事,躲在房里发闷。

“咚咚。”外面有人敲门。

“余算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