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在前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在前进- 第3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十九军和第二九六师的电报很快到了曼施坦因元帅的手上,曼施坦因元帅思考良久,命令道:“通知第二十九军和第二九六师,暂停进攻基辅市区,先扫清周围残敌,然后在基辅城外驻扎!”命令完毕,曼施坦因带着说教般的口吻说道:“现在最主要的是歼灭已经不成建制的西南方面军部队,基辅不过是一座城市,就算是意义巨大,仍然是一个死物,现在这个时代早已经不是攻城略地的时代了,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曼施坦因元帅的话得到了指挥部中的一片赞同,事实上的确是如此,德国血红的万字旗已经飘扬在基辅的上空,至于什么时候覆盖上,这只是小问题。

的确相比较于攻占基辅,包围圈内部的歼灭战则更加有意义,敌人的一些部队还坚守在博里斯波尔周围、卢布内西北、洛赫维察附近和切尔卡瑟北面的索尔托诺青周围。苏军的每一个师、每一个团、每一个营、每一个连、甚至每一个班都竭尽全力千方百计向东突围。没有人知道,哪儿还有”西南方面军”的官兵,他们的结局如何。巴格拉米扬少将的战斗群第一次向德军部队发起突击,但被击散了。当巴格拉米扬少将九月二十四日在加德亚奇附近遇到其它苏军部队时,其三千人的战斗群仅剩下五十名军官和五十二名士兵。而巴格拉米扬少将的遭遇仅仅是整个西南方面军命运的冰山一角。许多苏联人在被俘前的几分钟不断在狂呼乱叫,他们匆忙喝光了瓶里的伏特加酒,胡乱朝天打完了卡宾枪和机枪里剩余的子弹。在迷梦中做了德国人的俘虏,这些苏联士兵是幸运的,至少他们没有在清醒的状态下接受成为俘虏的命运。

“西南方面军”的失误不仅断送了千万名俄国士兵的生命,而且也断送了被卷进合围战漩涡中的许多德意志人的生命。下面这个例子可以说明这方面的情况。同时,对于在苏联出生和成长的德意志血统的人的处境也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实例。苏联最高统帅部在八月底认识到,德军在占领整个第聂伯河突出部之后,现正进而威逼乌克兰工业区。然而,这里的工业对于维持苏军的战斗力是至关重要的,决不能落入德军之手。为保护该工业区,苏军最高统帅部采取了严厉措施:一些指挥官被派到方面军的后方地区,他们对于参加构筑第聂伯河防线的军人和民工拥有全权。在密哈尔科夫波尔塔瓦一线构筑了第二道防线。

为构筑上述防线,苏联不仅征召了当地的居民,而且还从全国各地调来了集体农庄庄员和共青团团员。九月三日,伏尔加河沿岸和北高加索村里的德意志人突然被派到火车站去装货,四天后又被派到皮尔亚京东南方向的拉祖尔基去卸货。当天夜里,他们又被派往索卢奇段的奥尔斯希察河畔构筑阵地。这些天,苏联人总共将5万名德意志人弄到“西南方面军”后方地区修筑工事。这些德意志人被分成两个大队,一个大队约有3万人,负责在基辅东北的涅任附近修筑工事,另一个大队千人,负责在皮尔亚京奥尔斯希察地区修筑工事。计划建立的防线永远不会竣工。德军轰炸机不断轰炸正在施工的劳工大队。不久,德军炮兵也对刚刚构筑的永备工事和反坦克壕进行了炮击№国监工惊恐万状,无心监工,德意志人便成群结队地趁机逃脱了。

九月四日,纳尔奇克的德意志人劳工逃向皮尔亚京。在这里,他们遇到了苏联近卫军部队,不得不转而向东逃跑。在位于卢布内西部的切雷夫基附近,它又遇到了俄国骑兵的阻击,这样,队伍便逐渐走散了。一部分人逃向卢布内,接着又奔向乌代河≌联的军官巡逻队曾多次盘问他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但他们都顺利通过了盘问。到乌代河畔,他们再也无法前进了。这时,来了一位本地的老人愿意为他们当向导。黎明时,这位老者领这些德意志人过了河。此时,前面出现了带铁十字标记的坦克。这些德意志人得救了!许多人未能突出合围圈,他们中有俄罗斯人、鞑靼人、吉尔吉斯人、哥萨克人、伏尔加德意志人、佐治亚人、阿塞拜疆人、立陶宛人和来自苏联各地的成千上万的人,人们被困在杰斯纳河第聂伯河苏拉河之间的这个大三角地区~乌克兰成了一个巨大的墓地。

这些伏尔加德意志人被找到的消息,立刻吸引了一个人,那就是因为卡廷惨案来的,党卫军全国副领袖海德里希,和林威一样,海德里希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阴谋论主义者,一旦有机会他就会不断地搞小动作获取有利的条件,在林威眼中这些伏尔加德意志人的数量完全可以组成一个新的师,这些熟悉苏联情况的伏尔加德意志人,会成为德国一把锋利的钢刀。但是在海德里希眼里,这些土生土长的德国人,则是最好的盖世太保人选,从中挑出一些人训练成特工完全不是问题。为此林威和海德里希还通过电报进行争论过,不过现在看来,已经坐火车回到回柏林途中的林威,已经处在下风了。

这些伏尔加德意志人的忠心,不论是林威还是海德里希都毫不怀疑,从血统来说,他们都是日耳曼人。从现实来说,斯大林强行迁移一些民族的动作已经开始,就算是这些伏尔加德意志人现在不了解状况,但是他们早晚会知道的。很难想象一个家人都被流放的人,还会死心塌地的终于名义上的祖国,况且他们心中还不一定倾向谁。

所以,海德里希因为林威的暂时离开捡了一个空子,马上从斯摩棱斯克赶来抢夺这些伏尔加德意志人。在经过盖世太保富有针对性的挑选后,海德里希立刻把这些挑选出来的未来盖世太保送回德国,电令盖世太保的人员接受这些伏尔加德意志人,并马上开始进行训练。

基辅会战朝着向德国有利的情况下发展后,谁成了柏林最忙碌的人,不是国防部长布隆贝格元帅、也不是作战部长约德尔上将,这个人是和表面看起来和基辅会战没什么关系的,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里宾特洛甫忙碌的理由很简单,现在明斯克已经陷落、基辅的陷落也已经板上钉钉、列宁格勒的进攻正在加紧,虽然仍然在苏联人手中,但是谁都知道勒布元帅的北方集团军群大部分兵力仍能没动,正在和苏联西北方面军进行静坐战。

所以现在里宾特洛甫必须显示出来自己作为外交部长的价值,要求日本和土耳其参战。土耳其答应参战的条件因为英国本土的失陷而降低,但是也要求德国必须控制苏联四大城市中的两座到三座,基辅会战后,德国已经最低程度上完成了这个条件,里宾特洛甫自然要求土耳其参战。兑现当初的承诺。

至于日本,本来在德国内部,林威曾经对和日本结盟的呼声装聋作哑,但是为了让德国少死一些人,最终在素的战争爆发前,林威还是在这个问题上松了口,至少日本进攻苏联就一定要抽调在中国的兵力,这样中国人也可以少受一些苦。现在在火车上优哉游哉的林威可能万万想不到,现在让里宾特洛甫上火的恰恰就是日本。

正文 第四百零二章 夺权

第四百零二章 夺权

由于林威的默许,德国内部反对日本结盟的势力已经不存在了,这正好给里宾特洛甫一个机会,因为他本来就十分赞同德国和日本结盟的计划,本来牛莱特做外交部长的时候,德国更加倾向于中国,但是随着中国在战争中表现的十分糟糕,现在要求和中国结盟的声音已经从外交部消失了。里宾特洛甫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日本人谈判了。正是这个原因,里宾特洛甫在萨尔斯堡附近的富许尔宅邸里,接见了日本大使大岛浩将军。这位大使性情暴躁,常常使德国国防军的将军们认为他是一个比纳粹党人还要地道的纳粹分子。里宾特洛甫对大岛浩说,战争虽已取得胜利,但是日本“为了自身利益”,应该“尽快”参战,占领苏联在亚洲的领土,和德国两相夹击,苏联将会彻底失败。

见到大岛浩有所异动,里宾特洛甫趁热打铁的说道:“日本突然出兵,一定可以阻止美国参战。美国目前还没有武装起来,它不会愿意它的海军在夏威夷以西遭到危险。在日本出兵的情况下,美国参战的可能性更小。日本只要在其他方面尊重美国的利益,罗斯福即使拿什么丧失威望的论据来说服美国人打仗,也是不可能的。以现在苏联的局势,他绝对不会挺到明年的这个时候,如果日本能够和德国配合,同时向美国表明立场的话,我想美国人不会为了苏联参战的,到时候世界上我们的敌人,就仅仅剩下了名义上的英国流亡政府和美国,这两个国家在苏联灭亡之后,根本已经不足为虑。到时候日本可以取得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里宾特洛甫给日本派定的任务,不是让美国参加到战争中来,而是使它置身于战争之外,至少要暂时做到这一点。甚至在他请求日本进攻符拉迪沃斯托克之后,他仍然认为日本这样做不仅是可以帮助他打垮俄国而且是可以进一步压迫美国继续保持中立的一种手段。说来奇怪得很,不论里宾特洛甫本人还是其他任何德国人,似乎从来没有想到过,日本另有它自己的一套打算,他们一直到很久以后才明白,日本在没有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消除后顾之忧之前,是不敢在东南亚对英国、荷兰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更不用说从背后进攻俄国了。不错,里宾特洛甫以前曾经对松冈作过保证,说一旦日本与美国交战,德国一定跟着参加,可是现在松冈已经下野了。此外,里宾特洛甫也曾经常不断地要求日本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集中力量对付苏联,因为苏联的抵抗使德国无法赢得这场战争。只是里宾特洛甫不明白,日本可能首先考虑的是对美国进行直接的挑战。

这并不是说,柏林方面希望日美达成谅解。那将使三国条约的主要目的——恐吓美国,使它不敢参加战争——遭到破坏。里宾特洛甫害怕,美国和日本一旦达成某种协议,就意味着使美国免除了后顾之忧,美国将会更快地发动突然进攻或参战??他担心他们会达成协议,因为日本有某些集团是希望与美国取得和解的。野村吉三郎海军上将就是这样一个集团中的一员。他于二月到华盛顿任日本驻美国大使,从三月份开始直到最后一刻,与科德尔?赫尔进行了一系列目的在于和平解决两国分歧的秘密会谈。这些会谈使柏林方面感到极为不安。老实说,德国为破坏华盛顿会谈作了最大努力。早在五月,威兹萨克向里宾特洛甫提交一份备忘录,指出“目前日美之间达成任何政治协议都是不可取的”。他力陈,除非能防止产生这样一种协议,否则日本将会脱离轴心。德国驻东京大使奥特将军经常访问外务省,对赫尔—野村谈判提出过警告。当美日双方不顾这种警告继续进行谈判时,德国方面又改用一种新策略,竭力诱使日本把美国放弃对英国的援助和敌视德国的政策作为日美继续谈判的条件。那是五月间的事情。到了夏天,情况发生了变化。

七月间,里宾特洛甫最关心的是唆使日本对苏联进攻,而在这同一个月中,由于日本侵入法属印度支那,赫尔国务卿中断了与野村的谈判。到八月中旬,日本政府建议近卫文首相与罗斯福总统亲自举行会谈,以便和平解决两国的争端,这才恢复了赫尔—野村的谈判。里宾特洛甫对日美恢复谈判十分不快,不知疲倦的奥特不久以后又到东京外务省表达了德国方面对这一发展的不快情绪。外务相丰田海军上将和外务次官天羽甜言蜜语地告诉他,计划中的近卫—罗斯福会谈,只会有助于实现三国条约的目标。他们提醒他说,三国条约的目标就在于“防止美国参战”。到秋天,正当赫尔—野村谈判继续进行时,威廉街又恢复了春天用过的老策略。它在东京坚决要求日本方面指示野村向美国提出警告:如果美国对欧洲轴心国家继续采取不友好行为,德意两国可能要宣战,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将要按照三国条约的规定参加德意一边。这时里宾特洛甫仍然不希望美国参战;他采取这种手段的用意实际上是为了恫吓华盛顿,使它不敢参战,同时缓和一下大西洋上的美国的敌意。

平心而论,里宾特洛甫的话让大岛浩十分动心,可是这种事情不是大岛浩一个人可以决定的,国内自然有人会对北进战略和南进战略提出评估,这不是大岛浩说的算的,大岛浩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策权。

里宾特洛甫对大岛浩的反应十分失望,最后说道:“德国一旦受到削弱,用不着多久,日本就将发现它自己处于全世界的围攻之中。我们坐的是一条船。现在是决定我们两国未来几世纪命运的时刻?德国的失败也就是日本帝国的理想的告终。大岛浩先生,我希望你把我的话如实的转告给日本政府!”这次的会谈颇有些不欢而散的气氛。

几乎每一个人都能预见,美国是肯定会参战的,作为外交部长的里宾特洛甫当然也十分明白,但是同样是参战,用什么规模的力量介入,是有限的支援还是全面战争,这是由讲究的。美国动员起来的力量到底是对德国作战,还是对日本作战仍然是有讲究的。和大岛浩见面的失败不得不让里宾特洛甫退而求其次,思考一下如何祸水东引的问题。

外交部大楼内,所有人都在像平常一样工作,战争离不开其他力量的辅助,外交部没有因为战争的到来变得清闲,唯一闲着的人可能就是里宾特洛甫了。宽敞的办公室,丝毫没有让刚刚被挫败的里宾特洛甫高兴一下,对于和日本的合作,里宾特洛甫一直抱着巨大的希望,而现在已经证明这是彻底失败了的举动。其中的苦楚不是别人能够明白的。现在里宾特洛甫比任何时候都恨日本人,因为这些日本人让里宾特洛甫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小丑一样,卖力的在人面前表演。可笑的是,自己还颇为自得其乐。

“部长阁下!”人还没到声音已经先传进来,里宾特洛甫的秘书拿出来一封电报说道:“这是东南集团军群司令兰帕德大将刚刚发过来的特级电报!”里宾特洛甫摆摆手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