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部经- 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丘!此道此行是向生彼处。
  复次,诸比丘!有比丘信具足、戒具足、闻具足、施具足、慧具足。彼闻:‘四大王天,是长寿美丽而多快乐。’而彼如是思惟:‘呜呼!我身坏命终后生于四大王天之一族耶!’彼定其心、安置其心、以修其心。彼于此等诸行、住……是向生彼处。
  复次,诸比丘!有比丘信具足、戒具足、闻具足、施具足、慧具足。彼闻:‘三十三天……乃至……耶摩天……乃至……兜率陀天……乃至……化乐天……乃至……他化自在天,是长寿美丽而多快乐。’而彼如是思惟:‘呜呼!我身坏命终后生于他化自在天之一族耶!’彼定其心……是向生彼处。
  复次,诸比丘!有比丘信具足、戒具足、闻具足、施具足、慧具足。彼闻:‘千界梵天长寿美丽而多快乐。’诸比丘!以偏满、胜解千界梵天而住。又有诸众生生于彼处者,彼等亦善偏满胜解而住。诸比丘!譬如有眼之人,描写一圆形于手掌而观察,诸比丘!天如是千界梵天偏满胜解千世界面住,又有诸众生生于彼处者,彼等亦善偏满胜解而住。彼如是思惟:‘呜呼!我身坏命终后生于千界梵天之一族耶!’彼是其心……转向生彼处。
  复次,诸比丘!有比丘信……慧具足。彼闻:‘二千界梵天……乃至……三千界梵天……乃至……四千界梵天……乃至……五千界梵天,是长寿美丽而多快乐。’诸比丘!五千界梵天亦偏满胜解五千世界而住。又有诸众生生于彼处者,彼等亦善偏满胜解而住。诸比丘!如有眼之人描写五圆形于手掌,如是五十界梵天以偏满胜解五千世界而住。又有诸众生生于彼处者,彼等亦善偏满胜解而住。彼如是思惟:‘呜呼!我身坏命终后生于五千界梵天之一族耶上彼定其心……转向生于彼处。
  复次,诸比丘!有比丘倍具足、戒贝足、闻具足、施具足、慧具足。彼闻:‘十千界梵天,是长寿美丽而多快乐。’诸比丘!十千界梵天偏满、胜解十千世界而住,又有诸众生生于彼处者,彼等亦善偏满胜解而住。诸比丘!臂喻琉璃珠,性净、八角、善磨之者、置于黄毛毡上,其辉照耀。诸比丘!恰如是,十千界梵天,偏满胜解十千世界而住。又有诸众生生于彼处者,彼等亦苦偏满胜解而住。彼如是思惟:‘呜呼!我身坏命终后生于十千界梵天之一族耶!’彼定其心……向生彼处。
  复次,诸比丘!有比丘信……慧具足。彼闻:‘百千界梵天,是长寿美丽而多快乐。’诸比丘!百千界梵天,偏满胜解百千世界而住,又有诸众生生于彼处者,彼等亦偏满胜解而住。诸比丘!譬喻偏浮那提种之金器,彼善巧之工师熔于炉中,甚善加工,置于黄毛毡上者,又辉又光。诸比丘!恰如是,又百千界梵大偏满……百千世界而住。彼如是思惟:‘呜呼!我身坏命终后生于百千界梵天之一族耶!’彼定其心……向……。
  复次,诸比丘!有比丘信……慧具足。彼闻:‘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是长寿美丽而多快乐。’彼如是思惟:‘呜呼!我……向……’
  复次、诸比丘!有比丘信……慧具足。彼闻:‘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偏净天,是长寿美丽而多快乐。’而彼如是思惟:‘我……向……’
  复次,诸比丘!有比丘信……彼闻:‘广果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阿迦腻吒天……是长寿美丽而多快乐。’彼如是思惟:‘呜呼!我身坏命终后生于阿迦腻吒天之一族耶!’彼定其心……向……。  复次,诸比丘!有比丘信……慧具足。彼闻:‘已达空无边处之诸天是长寿久住多快乐。’而彼如是思惟:‘呜呼!我……向……。’
  复次,诸比丘!有比丘信……慧具足。彼闻:‘已达识无边处之诸天……已达无所处之诸天……已达非想非非想处之诸天是长寿久住而多快乐。’而彼如是思惟:‘呜呼!我……向……。’
  复次,诸比丘!有比丘信……慧具足。彼如是思惟:‘呜呼!我尽诸漏而无漏;于现法中,自通达、作证、具足心解脱、慧解脱而住。彼尽诸漏而无漏;于现法中,自通达、作证、具足心解脱、慧解脱而住。诸比丘!彼比丘不生于何处,于何处亦不生。’
  世尊如是说已。欢喜之彼等诸比丘!随喜世尊之所说。


第一二一 空小经

  北传汉译 中阿含一九0,小空经(大正藏一,七三六页。)
  本经是佛陀为阿难说明空定。空定,因为想念生烦恼而空之,是次第无其想念的方法。所要空的,是色想、人想、地想、四无色处想、六处身想等,于其等之诸想:欲漏、有漏、无明漏成为空时,说可得真解脱。

第三品 空 品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住舍卫城东园鹿母讲堂。其时,恰尊者阿难于晡时,从独坐起,往近彼世尊,近已,礼拜世尊,坐于一边。坐一边已,尊者阿难,如是白世尊:‘然,世尊!一时,世尊住释迦族之间。有名为那竭罗迦释迦族之一村。于彼处,世尊!我于世尊之眼前闻、眼前得受:‘阿难!我今多住空住。”世尊!我如何以此善听、善受、善作意、善忆念耶?”
  ‘然,阿难!汝以此善听、善受、善作意、善忆念。阿难!以前至今,我亦多住于空住。譬喻此鹿母讲堂。关于空无象、牛、马牝马、关于空无金、银、关于空无男女之集会。然亦有不空。即唯此比丘众之一缘。阿难!恰如是,比丘不作意邑想,不作意人想,唯作意林想之一缘。于林想,彼心乃踊跃、欣喜、定立、解脱。彼如是知:‘若缘邑想,虽有任何患恼,今亦无所患事者。若缘人想,虽有任何患恼,今亦无事所患者。然而,是有彼患恼,即唯林想之一缘。”彼知:‘其彼想类之依邑想是空。”知‘其彼想类之依人想是空。”然又知‘有此不空,即林想唯一缘。”如是,凡于此所无者,对此,以偏随观其空。前于此有余者,其存在即如为‘有此。”如是,阿难!又彼思惟:‘此如实性、不颠倒、清净是空类。”
  复次、阿难!比丘不作意人想,不作意林想,唯作意地想之一缘。于地想,彼之心踊跃、欣喜、定立、解脱。阿难!譬喻牛皮以百支之针,止住其伸张。阿难!恰如是,于此大地有升降之坡路、河之难步,有数、荆之处,高山,此等悉皆不作意,唯作意地想之一缘。于地想,彼之心踊跃、欣喜、安立、解脱。彼如是知:‘若缘人想,虽有任何患恼,今亦无所患事。若缘林想,虽有任何患恼,今亦无事所患。然而,是有彼患烦,即唯地想之一缘。”彼知:‘彼想类之依人想是空。”知‘其想类之依林想是空。”而又知‘有此不空,即唯地想之一缘。”如是,凡于此所无者,对此,偏随观其空。而于此有余者,其存在即知‘有此。”阿难!如是,又彼思惟:‘此如实性、不颠倒、清净是空。”
  复次,阿难!比丘不作意林想,不作意地想,唯作意空无边处想之一缘。于空无边处想,彼之心踊跃、欣喜、安立、解脱。彼如是‘若缘林想,虽有任何患恼,今亦无事所患。若缘地想,虽有任何患恼,今亦无所患事。而有彼患恼,即唯空无边处想之一缘。”彼知‘其想类之依林想是空。”知‘彼想类之依地想是空。”而又知‘有此不空。即唯空无边处想之一缘。”如是,凡于此所无者,对此,偏观其空。而凡有余者,其存在即知‘有此。”如是,阿难!又彼思惟:‘此如实性、不颠倒、清净是空类。”
  复次,阿难!比丘不作意地想,不作意空无边处想,唯作意识无边处想之一缘。于识无边处想,彼之心踊跃、欣喜、定立、解脱。彼如是知:‘若缘地想,虽有任何患恼,今亦无事所患。若缘空无边处想,虽有任何患恼,今亦无所患事。然而,有彼患恼,即唯识无边处想之一缘。”彼知‘其想类之依地想是空。”知‘彼想类之依空无边处想是空。”然而知‘有此不空,即唯识无边处想之一缘。”如是,凡于此所无者,对此,偏随观其空。凡于此有余者,以其存在即知‘有此。”阿难!


中都经典四 

  如是彼思惟:‘此如实性、不颠倒、清净是空类。”
  复次,阿难!比丘不作意空无边处想,不作意识无边想,唯作意无所有处想之一缘。于无所有处想,彼之心踊跃、欣喜、安立、解脱。彼如是知:‘若缘空无边处想,虽有任何患恼,今亦无事所患。若缘识无边处想,虽有任何患恼,今亦无所患事。然而,有彼患恼,即唯无所有处想之一缘。”彼知‘彼想类之依空无边想是空。”知‘彼想类之依识无边想是空。”然而,又知‘有此不空,即唯无所有处想之一缘。”如是,凡于此所无者,对此,偏随观其空。然而,凡有余者,其存在即知‘有此。”阿难!如是彼思惟:‘此如实性、不颠倒、清净是空类。”
  复次,阿难!比丘不作意识无边处想,不作意无所有处想,唯作意非想非非想处之一缘。于非想非非想处想,彼之心踊跃、欣喜、定立、解脱。彼如是知:‘若缘”识无边处想,虽有任何患恼,今亦无所患事。若缘无所有处想,虽有任何患恼,今亦无事所患。然而有彼患恼,即唯非想非非想处想之一缘。”彼知‘彼想类之依识无边处想是空。”知‘彼想类之依无所有处想是空。”而又知‘有此不空,即唯非想非非处之一缘。”如是,凡于此所无者,对此,偏随观其空。而凡于此有余者,其存在即知‘有此。”阿难!如是彼思惟:‘此如实性、不颠倒清净是空类。”
  复次,阿难!不作无所有处想,不作意非想非非想处想,唯作意无想心定之一缘。于无想心定,彼之心踊跃、欣喜、定立、解脱。彼如是知:‘若缘无所有处想,虽有任何患恼,今亦无事所患。若缘非想非非想处想,虽有任何患恼,今亦无所患事。然而有彼患恼,即以此命为缘,缘其六处身。”彼知‘彼想类之依无所有处想是空。”知‘彼想类之依非想非非想处想是空。”然而又知‘有此不空,即以此命为缘,缘其六处身。如是,凡于此所无,对此,偏随观其空。凡于此有余者,以其存在即知‘有此。”阿难!如是彼思惟:‘此如实性、不颠倒、清净是空类。”
  复次,阿难!比丘不作意无所有处想,不作意非想非非想处想,唯作意无想心定之一缘。于无想心定,彼之心踊跃、欣喜、定立、解脱。彼如是知:‘此无想心定是有为而所思惟。然而知凡彼有为而所思惟者,其为无常、灭法。”依如是知、如是见,彼之心由欲漏解脱,彼之心由有漏解脱,彼之心由无明漏解脱,解脱之时即解脱智生、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更于此处生。”彼如是知:‘若缘欲漏,虽有任何患恼,今亦无所患事。若缘有漏,虽有任何患恼,今亦无所患事。若缘无明漏,虽有任何患恼,今亦无所患事。然而,有彼患恼,即此命为缘,缘其六处身者也。”彼知‘彼想类之依欲漏是空。”知‘彼想类之依有漏是空。”知‘彼想类之依无明漏是空。”然而,又知‘有此不空,即以命为缘,缘其六处身者也。”如是,于此所无者,对此,偏随观其空。而凡于此有余者,其存在即知‘有此。”阿难!如彼思惟:‘此究竟无上之如实性、不颠倒、清净是空类。”
  然,阿难!凡过去世之诸沙门、婆罗门,虽于成就任何究竟无上清净空住,但彼等于一切应未成就究竟无上清净空住。阿难!凡未来世之诸沙门、婆罗门,虽成就任何究竟无上清净空住。阿难!凡即今之沙门、婆罗门,虽成就究竟无上清净住,但彼等于一切还未成就究竟无上清净空住。是故,阿难!我应成就究竟无上清净空住,汝等应如是学。”
  世尊如是说已,欢喜之尊者阿难,随喜世尊之所说。

第一二二 空大经

  北传汉译 中阿含一九一、大空经(大正藏一,七三八页。)
  本经乃世尊对比丘等说种种远离独住之功德,而当住于内成就空,以得四禅定,更于外和内外作意空,于行住坐卧有正知,不沈诸戏论,行少欲知足乃至解脱知见等之有益论,避不善寻求善寻,舍五欲,对五取蕴,断我见我慢。最后独住之搅扰为修行者之苦,述诸弟子应亲近佛陀。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于释迦族间,住迦毗罗城尼拘律树园。其时,世尊于清晨,着衣持钵、衣,为行乞而入迦毗罗城。于迦毗罗城中,行乞已,从行乞食后,为日昼之止住而归近于迦罗差摩释种之住家。其时,迦罗差摩释种之住家设有众多之床座。世尊见迦罗差摩释种之住家设有众多之床座。见已,世尊如是思惟:‘迦罗差摩释种之住家设有众多之床座,或于此给众多之比丘住耶?”恰此时,尊者阿难与众多之比丘具于迦罗释种之住家从事作衣。其时,世尊于晡时纵独坐起,往近彼迦罗释种之住家,往已,坐于所设之座。坐已,世尊言尊者阿难:‘阿难!迦罗差摩释种之住家设众多之床坐,或巧为众多比丘等之止住耶?”阿难白言:‘世尊!迦罗差摩释种之住家设众多之床座,彼处住众多之比丘,世尊!我等乃于作衣时来。”
  世尊曰:‘阿难!使喜众、乐众、沈于喜众、喜、聚、乐聚、为求众之比丘无有光辉。阿难!实是使喜众、乐众、沈于喜众、喜聚、乐聚、希聚之比丘,彼出离之乐、离之乐、寂静之乐、等觉之乐、喜得其乐、安易得无难得者,应无有是处。然而,阿难!凡比丘一人远离集群而住,如是之比丘,彼出离之乐、远离之乐寂静之乐、等觉乐有可期持,喜得其乐、安易得、无难得者,应有是处。阿难!实是使比丘之喜众、乐众、沈于喜众、喜聚、乐聚、希聚者,或成就时,爱心解脱,或期待成就非时、不动心解脱住者,无有是处。然而,阿难!彼比丘一人,远离集群而住,如是之比丘,有可期待或成就时、爱心解脱住,或成就非时、不动心解脱住,有是处。阿难!我如对人之乐、人之希求色之不变易、不推移、不生忧、悲、苦、恼、愁,唯认一色,无是事也。”
  而复阿难!彼住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