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部经-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世尊如是说已,尊者阿难欢喜,而随喜世尊之所说。

第一一六 仙吞经

  北传汉译 增一阿含三二、七,仙人崛经(大正藏二,七二三页。)
  本经,世尊住王舍城之伊西义利山,为诸比丘叙述此伊西义利山,昔五百之独觉皆入此山,及说其等独觉一部分之名。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住王舍城仙吞山。时,世尊言诸比丘:‘诸比丘!’彼等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世尊乃如是曰:‘诸比丘!汝等不见此耶婆罗负重山乎?’
  诸比丘曰:‘如是,世尊!’
  世尊曰:‘诸比丘!此负重山亦曾有其他之称呼、有其他之施设,诸比丘!汝等不见此般达瓦(白善)山耶?’
  诸比丘曰:‘如是,世尊!’
  世尊曰:‘诸比丘!此白善山亦曾有其他之称呼、其他之施设。诸比丘!汝等见此耶普罗(广普)山耶?’
  诸比丘曰:‘如是,世尊!’
  世尊曰:‘诸比丘!此广普山亦曾有其他之称呼、其他之施设。诸比丘!汝等不见此义奢屈多(灵鹫)山耶?’
  诸比丘曰:‘如是,世尊!’
  世尊曰:‘诸比丘!此灵鹫亦曾有其他之称呼、其他之施设。诸比丘!汝等不见此伊尸义利(仙吞)山耶?’
  诸比丘曰:‘如是,世尊!’
  世尊曰:‘诸比丘!此仙吞山,自古有其称呼、有其施设。’
  ‘诸比丘!往昔有五百人之独觉,久住仙吞山。彼等入时虽见此山,入已即不见。众人见此已,如是言:‘此山吞噬此等诸仙人。’如是始有仙吞、仙吞之称呼。诸比丘!(我应说诸独觉之名:我应赞诸独觉之名;诸比丘!我应示诸独觉之名:闻此应善思念之。’
  彼诸比丘白世尊:‘如是,世尊。’
  世尊乃如是曰:
  ‘诸比丘!有名为阿利吒之独觉久住此仙吞山。诸比丘!有名为婆利吒之独觉,久住此仙吞山。诸比丘!有名为多伽罗尸迦之独觉,久住此仙吞山。诸比丘!有名为耶沙新之独觉,久住此仙吞山。诸比丘!有名为善观之独觉,久住此仙吞山。诸比丘!有名为密耶达新之独觉,久住此仙吞山。诸比丘!有名为乾陀罗之独觉,久住此仙吞山。诸比丘!有名为品陀罗之独觉,久住此仙吞山。诸比丘!有名为宇巴沙婆之独觉,久住此仙吞山。诸比丘!有名为尼达之独觉,久住此仙吞山。诸比丘!有名为达达之独觉,久住此仙吞山。诸比丘!有名为斯达越多之独觉,久住此仙吞山。诸比丘!有名为巴义达多之独觉,久住此仙吞山。 
  彼诸有情之精 无嗔恚亦无欲
  独自以成妙觉 无箭苦上胜人
  应听我说彼名。
  阿利叱,婆利吒,多伽尸迦耶沙新,善观,密耶达新佛乾陀罗,品多罗,宇巴沙婆尼达,达达,须达越多,巴义达多须无婆,须婆,鸣陀罗,阿达马阿达斯鸣迦,阿尼迦,须达多为诸独觉而尽有因。
  滨遇与滨迦有大威德。
  两奢利及阿达迦是牟尼。
  又憍萨罗佛亦有须巴富。
  宇婆礼密与彼之礼密及彼之珊达奢达,其如离尘而又贤。
  贤征服里暗志多及安伽、胖伽,并有郁提志多。
  跋尸断苦根之取,阿跋罗志多打胜魔力。
  萨陀、跋越他,沙罗般迦,摩韩沙,郁奢迦摩耶及阿尸陀,阿那沙越,有摩老摩耶及断慢之般陀马,达达帝弗多,义马罗,启多摩。 
  启多摩婆罗迦及摩旦迦,阿利耶,亦有阿周达与阿周达迦摩夫耶摩伽,斯曼迦罗,达毗罗,斯跋帝帝达,阿沙去徘启摩美罗达及苏罗达,都兰那耶,山迦而又有郁奢其他为牟尼,沙伊徘为无上出离者。
  有阿难陀,难陀,宇婆难陀,十二人之婆罗堕越阇为最后身者。
  菩提,摩诃那摩,是上胜有须之尸勤,秀丽之婆罗堕越阇帝须跋提沙有断结,宇婆尸达利断爱。又尸达利亦然。
  曼迦罗为佛陀,超越贪。
  宇沙婆切除苦根网。
  宇巴尼达成寂止句、宇普沙达、孙达罗、萨奢那摩阇达,旃达,拔陀摩,郁跋罗及跋陀无达罗,拉去陀并跋婆达,摩那达多,苏美陀,义达罗迦乃至康洽佛,心善解脱。
  有此等及其他之大威德,诸独觉以尽有因。
  等皆越欲为大仙。
  稽首般涅槃无限者。

第一一七 大四十经

  北传汉译 中阿含一八九、圣道经(大正藏一,七三五页。)
  本经无学之十法为八正道和正知、正解脱,以述正定为中心,为其方便之前七正道,正定为结果而说正智、正解脱。如第一之正见时,有正见、依正见而邪见灭、恶不善法随灭、善法起之四门,同样,其他之九法亦各有四门,十法即有四十法门,而成为经名。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住舍卫城只陀林给孤独园。时,世尊告诸比丘:‘诸比丘!’彼诸比丘白世尊:‘世尊!’世尊乃如是曰:‘诸比丘!当为汝等说圣正定之方便及共资助。谛听,善思念之,当说之。’彼等诸比丘白世尊:‘如是,世尊。’世尊乃如是曰:‘然者,诸比丘!如何是方便及共资助圣正定?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诸比丘!由此等七支,可令资助其心一境性。诸比丘!此称共圣正定之方便,共名为资助。
  然,诸比丘!须先行正见。诸比丘!如何须先行正见?须了知邪见是耶见,须了知正见是正见,于彼有其正见。然而,诸比丘!如何为邪见?无施,无供养,无牺牲,无诸善行、恶行业之异熟果,无此世,无他世,无母,无父,无诸化生之有情,于世无诸沙门、婆罗门之正至、正行、自通达、证知此世、他世已而宣说。诸比丘!此为邪见。
  然,诸比丘!如何为正见?诸比丘!我对正见,说二种。诸比丘!正见之有漏而有福分,有持依果。诸比丘!正见之圣、无漏、出世而有道支。
  然,诸比丘!如何为正见之有漏而有福分?有持依果?有施,有供养,牺牲,有诸善行、恶行业之异熟果,有此世,有他也,有母,有父,有诸化生之有情,于世沙门、婆罗门之正至、正行、有自通达、证知此世、他世已而宣说。诸比丘!此是正见之有漏而有福分,有持依果者。
  然,诸比丘!如何为正见之圣、无漏、出世而有道支?诸比丘!令成就圣心、无漏心、圣道者,为修习圣道结果之慧、慧根、慧力、择法觉支、正见、道支。诸比丘!此等为正见之圣、无漏、出世之道支者也。有人为断邪见,为逮得正见,而彼精进者,即有其正精进。彼有念而断邪见,有念具足正见而住。彼有其正念。如是彼于此等三法随从、随转于正见。谓正见、正精进、正念。
  然,诸比丘!正见为先行,诸比丘!如何正见为先行?邪思惟了知是耶思惟,正思惟了知是正思惟,彼有其正见。然而,诸比丘!如何为邪思惟?欲思惟、嗔思惟、害思惟,诸比丘!此等为邪思惟。
  然,诸比丘!如何为正思惟?诸比丘!对正思惟,我亦说二种。诸比丘!正思惟之有漏而有福分,有持依果。诸比丘!正思惟之圣、无漏、出世而有道支。
  然,诸比丘!如何为正思惟之有漏而有福分,有持依果?出离思惟、无嗔思惟、无害思惟,诸比丘!此等是正思惟之有漏而有福分、有持依果。而,诸比丘!如何为正思惟之圣、无漏、出世而有道支者?诸比丘!以成就圣心、无漏心、圣道者,修习圣道结果之思择、思惟、专注、细专注、心之专精、语行,诸比丘!此等为正思惟之圣、无漏、出世而有道支者。彼为断邪思惟,为获得正思惟而精进。彼有其正精进。彼有念而断邪思惟,有念成就正思惟而住。彼有其正念,如足于彼有此等之三法,随从、随转于正思惟,谓:正见、正精进、正念。
  然,诸比丘!正见是先行者,诸比丘!如何正见为先行者?邪语了知是邪语,正语了知是正语也。彼有其正见。诸比丘!如何为邪语?虚诳语、离间语、粗语、杂秽语,诸比丘!此等为邪语。诸比丘!如何为正语?诸比丘!正语,我亦说二种。诸比丘!正语之有漏而有福分、有持依果。诸比丘!正语之圣、无漏、出世而有道支。
  然,诸比丘!如何正语之有漏而有福分、有持依果?因为远离虚诳语,远离离间语,远离粗恶语,远离杂秽语,诸比丘!此等为正语之有漏而有福分、有持依果。而,诸比丘!如何为正语之圣、无漏、出世而有道支者?诸比丘!成就彼圣心、无漏心、圣道者,为修习圣道结果之四种语恶行之不乐、离乐、别离乐、远离,诸比丘!此等为正语之圣、无漏、出世而有道支者。彼为断邪语,为获得正语而精进。彼有其正精进。彼有念而断邪语,有念成就正语而住。彼有其正念,如是彼有此等之三法,随从、随转于正语,谓:正见、正精进、正念。
  然,诸比丘!正见为先行者也。诸比丘!如何正见为先行者?了知邪业为邪业,了知正业为正业也。彼有其正见。诸比丘!如何为邪业?于杀生,不与取,受欲之邪行,诸比丘!此等为邪行也。诸比丘!如何为正业?诸比丘!正业,我亦说二种。诸比丘!正业之有漏而有福分,有持依果。诸比丘!正业之圣、无漏、出世而有道支。
  然,诸比丘!如何为正业之有漏而有福分、有持依果者?诸比丘!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于爱欲远离邪行,诸比丘!此等为正业之有漏而有福分、有持依果者也。诸比丘!如何为正业之圣、无漏、出世而有道支?诸比丘!成就圣心、无漏心、圣道者,修习圣道之结果,三种身恶行之不乐、离乐、别离乐、远离,诸比丘!此等为正业之圣、无漏、出世而有道支者。彼为断业行,为成就正业而精进。彼有其精进。彼有念而断邪业,有念成就正业而住。彼有其正念。如是彼有此等之三法,随从、随转于正业,谓:正见、正精进、正念。
  然,诸比丘!正见为先行者。而,诸比丘!如何正见为先行者?邪命了知是邪命,正命了知是正命也。彼有其正见。诸比丘!如何为邪命?以欺骗、饶说、占相、骗诈、利之热求,诸比丘!此等为邪命。
  然,诸比丘!如何为正命?诸比丘!正命,我亦说二种。诸比丘!正命之有漏而有福分、有持依果。诸比丘!正命之之圣、无漏而有道支。
  然,诸比丘!如何为正命之有漏而有福分、有持依果?于此,诸比丘!有圣弟子断邪命,正命以养命。于此,诸比丘!有正命有漏而福分、有持依果者。诸比丘!如何为正命之圣、无漏、出世而有道支?诸比丘!成就彼圣心、无漏心、圣道者,修习圣道之结果,邪命之不乐、离乐,别离乐、远离,诸比丘!此等为正命之圣、无漏、出世而有道支者。彼为断邪命,为成就正命而精进。彼有其正精进。彼有念而断邪命,有念成就正命而住。彼有其正命。如是彼有此等三法,随从、随转正命,谓:正见、精进、正命。
  然,诸比丘!正见为先行者也。诸比丘!如何正见为先行?诸比丘!由正见而起正思惟。由正思惟而起正语,由正语而起正业,由正业而起正命,由正命而起正精进,由正精进而起正念,由正念而起正定,由正定而起正智,曲正智而起正解脱。 
  诸比丘!如是有八支具足之学、道迹,有十支具足之阿罗汉。
  然,诸比丘!正见为行者也。诸比丘!如何正见为先行者?诸比丘!于正见之前邪见灭。如是彼缘邪见而起之种种恶、不善法,彼灭此等;而缘正见以至修习偏满种种之苦法。诸比丘!于正思惟之前邪思惟灭。如是彼缘邪思惟而起种种之恶、不善法,彼灭此等;缘正思惟以至修习偏满种种之善法。诸比丘!于正语之前邪语灭。如是彼缘邪语而起种种恶、不善法,彼灭此等;而缘正语以至修习偏满种种之善法。诸比丘!正业之前邪业灭。如是彼缘邪业而起种种恶、不善法,彼灭此等;而缘正业以至修习偏满种种之善法。诸比丘!正命之前邪命灭。如是彼缘邪命而起种种之恶、不善法,彼灭此等;而缘正命以至修习偏满种种之善法。诸比丘!正精进正前邪精进灭;如是彼缘邪精进而起种种之恶、不善之法,彼灭此等;而缘正精进以至修习之偏满种种之善法。诸比丘!正念之前邪念灭。
  如是彼缘邪念而起种种之恶、不善法,彼灭此等;而缘正念以至修习偏满种种之善法。诸比丘!正定之前邪定灭。如是彼缘邪定而起种种之恶不善法,彼灭此等;而缘正定以至修习偏满种种之善法。诸比丘!正智之前邪智灭。如是彼缘邪智而起种种之恶、不善法,彼灭此等;而缘正智以至修习之偏满种种之善法。诸比丘!正解脱之前邪解脱灭。如是彼缘邪解脱而起种种之恶、不善法,彼灭此等;而缘正解脱以至修习偏满种种之善法。诸比丘!如是有二十善分、二十不善分。令转大四十法门。而且无由沙门、婆罗门、天、魔、梵天,乃至世界之任何者而转。
  诸比丘!若或有沙门、或婆罗门,认为应诽难、诽议此四十法门者,于现世应令至非难彼之十具法之说、随说。若非难尊者正见者,而有邪见之沙门、婆罗门,由彼等应恭敬尊者,由彼等应尊重尊者。若非难尊者正思惟者,而有邪思惟之沙门、婆罗门,由彼等应恭敬尊者,由彼等应尊重尊者。若非难尊者正语者,而……尊重。若非难尊者正业……尊重。若……正命……尊重。若……正精进……尊重。若……正念……尊重。若……正定……尊重。若……正智……尊重。若非难尊者正解脱者,而彼有邪解脱诸沙门、婆罗门,由彼等应恭敬尊者,由彼等应尊重尊者。诸比丘!彼若有沙门、或婆罗门,认为应诽难、诽议此大四十法门者,于现世,彼应至诽难此等十具法之说、随说。诸比丘!虽彼之诸奥伽罗(住人)越沙般若及无因论者、无作论者、虚无论者,彼等尚不认为可诽难、诽议大四十法门。所以者何?是怖畏难责、忿怒、攻击。’
  世尊如是说已,欢喜之彼等诸比丘,随喜世尊之所说。

第一一八 入出息念经

  北传汉译 佛说治意经(大正藏一,九一九页。)
  本经乃诸大弟子和新学弟子等共集修行时,世尊对彼等,其比丘众中,皆有己得阿罗汉者、得其他之诸沙门果者、得三十七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