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部经-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出家行者;为诸声闻、出家行者说法;对诸声闻、出家行者抱期望之心,身坏命终住于卑下身。比丘!于汝之前世,有自称应供、等正觉者之沙门婆罗门众,彼等不教导诸声闻,出家行者;对诸声闻、出家行者不与说法;对诸声闻、出家行者不作期望;彼等不教导诸声闻、出家行者;不为诸声闻、出家行者说法;对诸声闻、出家行者不作期望之心,身坏命终后,住于胜妙身。比丘!是故,予为汝如是言:“尊者!汝应住于实践无关心之现法乐住;尊者!沉默实为善也,勿教诲他。”诸比丘!如是言已,予对恶魔曰:“恶魔!予知汝,汝勿思:“无人知我!”:恶魔!汝是恶者也;恶魔!汝对我非为饶益、怜愍而作如是说;恶魔!汝对我无饶益、怜愍而作如是说;恶魔!汝实是如此念:“沙门瞿昙若对彼等说法,则彼等将脱离予之界域”:恶魔!彼等沙门、婆罗门,为未证等正觉者,而自称:“我等为等正觉者也。”恶魔!予正为等正觉者,而自称:“予乃等正觉者也。”恶魔!如来为诸声闻说法,实如是也;恶魔!如来不对诸声闻说法,亦实如是也。恶魔!如来教导诸声闻,实如是也;恶魔!如来不教导诸声闻,亦实如是也。何以故如来之说法或不说法?恶魔!如来之诸漏、诸杂染,带来诸后有、不幸、苦报,及未来之生老死,皆已舍彼等,连根断之,如断头之多罗树,后归于非有,为不复生之法;恶魔!犹如断头之多罗树不能再成长;如是,恶魔,如来之诸漏、诸杂染,带来后有、不幸、苦报,及未来之生老死,皆已舍彼等,连根断之,如断头之多罗树,于后归于非有,为不复生之法也。”
  此实非对恶魔所言,乃为梵天请教所说,是为对此之解答,名谓“梵天请教经”。

第五十 魔诃责经

  北传 中含一三一.降魔经(大正藏一、六二O页。)弊魔试目连经(大正藏一、八六四页。)魔娆乱经(大正藏一、八六四页。)
  本经乃叙述大目犍连以种种方法对治恶魔。

  如是我闻。
  一时,尊者大目犍连在婆伽国之鼍山(失悦摩罗山)恐怖林之鹿野苑。尔时,尊者大目犍连于露地经行,其时,恶魔入于尊者大目犍连之腹中,至下腹部,是时,尊者大目犍连作如是念:“我腹之赘重犹如满月,何故然耶?”是时,尊者大目犍连由经行处下来,入僧房已,坐于所设之座,坐下之大目犍连独自如理作意:于是,尊者大目犍连见入至下腹部之恶魔,作如是言:“恶者!出去!恶者!出去!汝勿触娆如来,勿触娆如来之弟子,汝勿长夜为不利、受苦者也。”是时,恶魔之如是念:“此沙门对予实不知、不见,而言:“恶者!出去!恶者!出去!勿触娆如来,勿触娆如来之弟子,汝勿长夜为不利、受苦者也。”彼师尚不能速知予,何况其弟子能知予耶?”是时,尊者大目犍连告恶魔曰:“恶魔!予实知汝,汝勿思彼不知予恶魔!汝为恶者也,恶魔,汝实如是念:“此沙门对予不知、不见而如是言恶者!出去!恶者!出去!勿触娆如来,勿触娆如来之弟子,汝勿长夜为不利、受苦者也,彼师尚不能速知予,何况其弟子能知予耶?”是时,恶魔之如是念:“此沙门实知予且见予,而如是言:“恶者!出去!恶者!出去!勿触娆如来,勿触娆如来之弟子,汝勿长夜为不利、受苦者”也。”是时,恶魔由大目犍连之腹部顶端上升,住于其喉。 
  尊者大目犍连见住于其喉之恶魔,即告恶魔曰:“恶魔!于此处予见汝,汝勿思:“彼不知予。”恶魔!汝住于予之喉;恶者!昔予生为魔是名恶触娆之魔也,其时,予有妹名伽利黤里,汝为彼之子也,汝是予之甥也。恶者!其时,拘留孙世尊、应供、等正觉者出现于世;恶者!拘留孙世尊、应供、等正觉者,有二大上首声闻弟子名为无类者、苏生者;恶者!就拘留孙世尊、应供、等正觉者弟子中,于说法不可能有任何人与尊者1无类者相等者;恶者!依此理由,尊者无类者是伊多罗(无类者)、是伊多罗(无类者)之名生起。
  又,恶者!尊者苏生者是闲林、树下、空静处住者以容易速入想受灭定;恶者!尊者苏生者往昔坐于一树下,入想受灭定;恶者!牧牛者、牧畜者、耕作者、旅行者等,见坐于树下,入想受灭定之尊者苏生者,见已,彼等有如是之念:“实不可思议!实未曾有哉!此沙门坐脱而死也,我等宜火葬彼。”恶者!是时,彼等牧牛者、牧畜者、耕作者、旅行者,拾聚草、木片、牛粪等,积覆于尊者苏生者身上,彼等施火而去;恶者!是时,尊者苏生者彼适其夜,由定而起,抖擞衣服,于晨早、着衣、执持衣,诣入村里乞食;恶者!彼等牧牛者、牧畜者、耕作者、旅行者,见乞食之尊者苏生者。见已,彼等作如是念:“实不可思议哉!实未曾有哉!此沙门已坐脱而死,却又苏生也。”恶者!依此理由,尊者苏生者是珊耆婆(苏生者)、是珊耆婆(苏生者)之名生起。
  恶者!是时,魔度使作如是念:“予不知此等持戒,善法诸比丘之来处,或趣处,予当魅入婆罗门居士众,(言):汝等对持戒、如是善法诸比丘骂詈之、诽谤之、使恼之、触娆之,然或被汝等骂詈、诽谤、使恼、触娆,而心生变异,令魔度使得其方便也。”恶者!是时,魔度使魅入彼等婆罗门之居士众言:“汝等骂持戒、持喜法诸比丘,骂詈之。诽谤之、使恼之、触娆之,然或被汝等骂詈、诽谤、使悔、触娆者、而心生变异,令魔度使得其方便也。”恶者!是时,魔度使魅入彼等婆罗门居士众,骂詈、诽谤、使恼、触娆持戒、持善法诸比丘!言:此等秃头、似沙门而非沙门、贱奴、黑奴、由梵天足所生子孙,又自言:“我等为禅思者也,我等为禅思者也。”缩肩、低头、倦怠而禅思之、明思之、审思之、冥想之。犹如枭鸟于树枝上狩猎,求鼠而禅思之,明思之、审思之、冥想之;如是此等秃头,似沙门而非沙门、贱奴。黑奴,从梵天之足所生子孙,又自言:“我等为禅思者,我等为禅思者。”缩肩、低头、倦怠而禅思之、明思之、审思之、冥想之:犹如野孤于河岸渔鱼而禅思之、明思之、审思之、冥想之;如是此等秃头……乃至冥想之;又犹如猫于罅隙垃圾箱、尘堆猎鼠、而禅思之、明思之、审思之、冥想之;如是此等秃头,乃至冥想之;又犹如驴脱离牵兽队伍、于罅隙、垃圾箱、尘堆、而禅思之、明思之、审思之、冥想之:如是此等秃头,似沙门而非沙门、贱奴、黑奴、由梵天足所生子孙,又自言:“我等为禅思者也,我等为禅思者也。”缩肩、低头、倦怠而禅思之、明思之、审思之、冥想之。”恶者!其时,死去之人等,多数身坏命终后,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
  恶者!是时,拘留孙世尊、应供、等正觉者,对诸比丘曰:“诸比丘!魔度使确已魅入婆罗门居士众,言:在此,汝等对持戒、持善法诸比丘,骂詈之、诽谤之、使恼之、触娆之,然或被汝等之骂詈、诽谤、使恼、触娆,而心生变异,令魔度使得其方便。””诸比丘!是时,汝等应以慈俱心、偏满一方而住,如是第二、第三、第四、如是上、下、横、一切处、将一切(有情)视为自己,对含有一切有情之世界,以广大、广博、无量、无怨,无嗔害慈俱心、偏满而住;次以悲俱心……以喜俱心……舍俱心,偏满一方而住,如是第二、第三、第四(方),如是上、下、横、一切处,一切有情视为自己,对含有一切有情之世界,以广大、广博、无量、无怨、无嗔害舍俱心、伪满而住。”
  恶者!是时,依拘留孙世尊、应供、等正觉者,如是教诫、如是训诫彼等比丘,行至森林、树下及空静处,以慈俱心、偏满一方而住,如是第二、第三、第四方,如是上、下、横、一切处,将一切有情视为自己,含有一切有情之世界,以广大、广博、无量、无怨、无嗔害慈俱心、偏满而住;以悲俱心……以喜俱心……以舍俱心,偏满而住之,如是第二、第三、第四“方”,如是上、下、横、一切处,将一切有情视为自己,对含有一切(有情之)世界,以广大、广博、无量、无怨、无嗔害舍俱心,偏满而住。
  恶者!是时,魔度使如是念:“予虽如是为之,然不知此等持戒、持善法比丘之来处或趣处,予当魅入于婆罗门居士众,言:在此,汝等对持戒、持善法诸比丘,应恭敬、尊重、奉事、供养,或被汝等恭敬、尊重、奉事、供养、而心生变异,令魔度使得其方便也。”恶者!是时,魔度使魅入于彼等婆罗门居士众,言:“在此,汝等对持戒、持善法诸比丘,应恭敬、尊重、奉事、供养之,然或被汝等恭敬、尊重、奉事、供养、而心生变异,令魔度使得其方便。”恶魔!是时,魔度使魅入彼等婆罗门居士众,对持戒、持善法诸比丘,恭敬、尊重、奉事、供养之;恶者!其时,死去之人等,多数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  恶者!是时拘留孙世尊、应供、等正觉者,对诸比丘曰:“诸比丘!婆罗门居士众确已为魔度使所魅入,而言:在此,汝等对持戒、持善法之诸比丘,应恭敬、尊重、奉事、供养之,然或被汝等恭敬、尊重、奉事、供养、而心生变异,令魔度使得其方便。诸比丘!是时,汝等于观身不净而住之,于食作厌逆想,一切世间作不可乐想,于观诸行无常。”恶者!是对拘留孙世尊、应供、等正觉者,如是教诫、如是训诫彼等比丘,行至森林、树下、或空静处,于观身不净,于食作厌逆想,于一切世间作不可乐想,于观诸行无常。
  恶者!是时,拘留孙世尊、应供、等正觉者,晨早着衣,执持衣钵,与随从沙门尊者伊多罗共往村里乞食。恶者!是时,魔度使魅入一儿童,取砾以击尊者伊多罗,因而头破;恶者!是时,尊者伊多罗头破血流,跟随着,跟随着拘留孙世尊、应供、等正觉者之后;恶者!是时,拘留孙世尊、应供、等正觉者,犹如象视还回体顾曰:“此魔度使真不知厌足。”
  恶者!于回顾之同时,魔度使由其处堕落,生于大地狱;恶者!彼大地狱有三种名,谓六触处之地狱、谓击桩地狱、谓各自受苦地狱。恶者!是时,狱卒来对予曰:“贤者!于汝之心脏中,如桩与桩交合时,汝当知!我千年间于地狱中受苦者也。”恶者!彼时,予实为多年居住、多百年居住、多千年居住,于彼大地狱中受苦,一万年居住于彼大地狱2增地狱正名谓起3出受之苦;恶者!彼时予身,犹如人身,然予之头却犹如鱼头也。
  恼害伊多罗圣者拘留孙
  度使陷地狱何如受诸苦
  有百之机械各别之苦受
  如是为地狱度使痛苦极
  恼害伊多罗圣者拘留孙
  佛之声闻众比丘彼知之
  恼害比丘者黑魔汝受苦
  湖中立天宫立有一劫间
  毗留琉之色光耀及灿烂
  玉女在于此种种飞彩舞
  佛之声闻众比丘彼知之
  恼害诸比丘黑魔汝受苦
  比丘现见前刺戟于佛陀 
  鹿子母讲堂足指能震动
  佛之声闻众比丘彼知之
  恼害比丘者黑魔汝受苦
  最胜之讲堂足指能摇之
  具持神通力诸神皆战栗
  佛之声闻众比丘彼知之
  恼害比丘者黑魔汝受苦
  于最胜讲堂问天帝释曰
  梵天可欲知爱尽解脱耶
  如是问帝释无能如实答
  佛之声闻众比丘彼知之
  恼害比丘者黑魔汝受苦
  近于善法殿以问梵天曰
  于汝常见有今尚为有耶
  梵天果光曜日过汝不见
  如是问梵天无能如实答
  予以尝见有于今即为无
  梵天界光耀以见日过去
  我为以常恒及今得云何
  佛之声闻众比丘彼知之 
  恼害比丘者黑魔汝受苦
  依于此解脱触妙高山顶
  东方毗提诃湖森地横人
  佛之声闻众比丘彼知之
  恼害比丘者黑魔汝受苦
  火不作此想我在烧痴人
  痴人以触火必自然得烧
  如是恶魔罗触烧汝如来
  如愚人烛火当烧自己身
  魔罗为罪者以烧害如来
  恶魔为何想我不受恶报
  魔罗之所作长夜于恶积
  恶魔莫厌佛及莫望比丘
  比丘于怖林以击恶魔罗
  彼忧愁夜叉尔时忽不现

注第四十一
1 杖罚所护之女人。(saparidanda)依佛音注:往如是女之处者,即构成如是之罪。明示其名、家或道,为定  罚之女人。即由与其女之交往而得罚之所定的女人。

第四十三
1 “有明”(vedalla)参照中部经典一注第九之。

第四十四
1 无有渴爱,参照中部经典一、注第九之。
2 身体常住见(sakkaya…ditthi),可译为身见。于此,所谓自体,普通执为自我。执其自我者,执为常住不变之存在而称谓见。
3 持我、色者(rupavantam va attanam)佛音注此,以我为色,而举喻“如木以持荫。”

第四十五
1 得法(dhammasamadsna)“自得法”之意,法者,于此指对于行现在之受,及未来之果报。

第四十七
1 “相等于凡夫者”以原语tammaya译之,在字义为“其程度者”,依佛音注sat…anho即“持渴爱者”之意,指不觉悟之凡夫。
2 “黑白俱备”以原语Kanhasukhasappatibhagin译之。北传此处为“除黑白”。

第四十八
1 “复归”者,是vutthana的翻译,是由罪的复归。示知复归之罪,想是指僧残(Sahghadisesa。SK。Sanghavasesa)以下之罪,其等于一定的时间谨慎别住,或由悔罪,或由自己的告白,许准复归于僧伽的罪。

第四十九
1 婆伽(Baka)一梵天之个有名,因梵天很多,各有个定之名。
2 “生物”参照中部经典一、注第一之4。
3 “照耀一切处”原文有sabbatopabham且,佛音之注sabaso pabhasampannam译为“具光耀一切处,长部第十一经最后偈之始,有与此同义句。但在此有sabbato paham学者间有异论,如板本幸男译注所示,其意义同为“光辉”或“偏通”之谓。

第五十
1 “伊多罗”(无类者)vidhura依“去负担者”之意而转的,于suttanipata 996之注“无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