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部经- 第1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色中,对彼,彼色及变易、变异。对彼由色之变易、变异性。识不随转于色之变易。对彼由随转于色之变易,而不生恐怖,诸法之生起,不偏取心而住。由心之不偏取,无怖惧、无烦劳、无舍、无取而无恐怖。以受……乃至……以想……乃至……以行……乃至……不见我识,不见识是我,不见识于我中,不见我于色中。对彼,彼识是变易、变异。对彼由识之变易、变异性,识不随转于识之变易。对彼随转于识之变易而不生恐怖,诸法之生起,不偏取心而住,由心之不偏取,而无恐怖、无烦劳、无舍、无取而无怖。友等!如是言:“无取而无怖”也。
  “友等!世尊为汝等略示总说,未详细分别其义,从座起而入精舍。“诸比丘!比丘……不生……。”友等!由世尊如是略示总说,未详细分别其义者,是义我如是详细知解矣。而汝等诸尊者,若有希望者,话世尊之处、应奉问此义。如世尊对汝等所解说,汝等应如是受持之。” 
  时,彼等诸比丘,欢喜、随喜尊者大迦旃延之所说已,即从座起,诣彼世尊之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等诸比丘如是白世尊:“世尊!世尊为我等所略示总说,未详细分别是义,从座起而入精舍。“诸比丘!……比丘……无生……。”世尊!如是我等,于世尊之去后不久,有如是之念:“友等!如是,世尊所略示总说,未详细分别是义而入精舍诸比丘!比丘……不生。如是由世尊所略示总说,未详细分别是义,谁详细分别是义者乎?”世尊!如是我等有如是念:“彼尊者大迦旃延……问……。”世尊!时,我等至彼尊者大迦旃延之处。至已,以是义问尊者大迦旃延。世尊!由尊者大迦旃延对我等,说是相、是句、是文以分别其义。”
  世尊曰:“诸比丘!大迦旃延是贤者。诸比丘!大迦旃延是大慧者。诸比丘!若汝等以此义问我,我亦正如大迦旃延之解说而如是解说之。然者,彼即此义。汝等应如是受持之。”
  世尊如是说已,欢喜之彼等诸比丘随喜世尊之所说。

第一三九 无诤分别经

  北传汉译 中阿含一六九,拘楼瘦无诤经(大正藏一,七O一页。)
  本经乃佛说不起诤论,种种修行之条件,更解说其等。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住舍卫城只陀林给孤独园。时,世尊言诸比丘曰:“诸比丘!”诸比丘奉答世尊:“世尊。”世尊乃如是曰:“诸比丘!我当为汝等说无诤分别,谛听,善思念之,我当说之。”彼等诸比丘奉答世尊曰:“如是,世尊。”世尊乃如是曰:“勿耽于欲乐。彼是下劣、贱陋、凡俗者、非圣、不持利益。或勿耽于自己苦恼之惑溺。彼是苦、非圣、不持利益。然而,离此两极端,中道乃由如来所正等觉者。此是眼之因、智之因、寂静、证智、正觉、导于涅槃。应知称赞,应知讥訾。知称赞,知讥訾已,即不称赞、不讥訾而应说法。应知乐之决定。知乐之决定已,应求追于内之乐。不应语恶口,不应于面前而私语。应语柔缓,勿紧急。不应执各国土之语言。不应用过剩之俗称。此即无诤分别之总说。
  然,如是言:“勿耽于欲乐。彼是苦、非圣、不持利益。”然者,彼缘何而言耶?凡与欲结合之有乐,与喜相应,此是下劣、贱陋、凡俗者、非圣、不持利益,如是之法,有苦、有恼害、有烦劳、有热恼、邪行。凡与欲结合之有乐,与喜相应,与此下劣、贱陋、凡俗者、不持利益不相应者,如是之法,即无苦、无恼害、无烦劳、无热恼之正行。凡与自己恼害相应,此是苦、非圣、不持利益,如是之法,即有苦、有恼害、有烦劳、有热恼之邪行。凡与自己恼害相应,此是苦、不圣非义,与苦所不相应者,如是之法,无苦、无恼害、无烦劳、无热恼之正行。如是所言:“勿耽于欲乐。此是下劣、贱陋、凡俗者、非圣、不持利益。又勿耽于自己苦恼之惑溺。此是苦、非圣、不持利益。”彼乃缘此而言。 
  复次,如是言:“离此等之两极端,中道乃由如来所正等觉。此是眼之因、智之因、寂静、证智、导于涅槃。”然者,彼缘何而言耶?彼即八支圣道,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如是所言:“离此等之两极端,中道乃由如来所正等觉,导于……。”彼即缘此而言。
  复次,如是言:“应知称赞。应知讥訾,知称赞、知讥訾已,不称赞、不讥訾而说法。”然者,彼缘何而言耶?诸比丘!而如何有称赞、有讥訾而无说法耶?如是言:“凡与欲结合之有乐,与喜相应,此是下劣、贱陋、凡俗者、非圣而不持利益之所耽着,如是之一切,此是有苦、有恼害、有烦劳、有热恼之邪行。”于此,或讥訾诸人。如是言:“凡与欲结合之有乐,与喜相应,此是下劣、贱陋、凡俗者、非圣而不持利益之所耽着,如是之一切,此无苦、无恼害、无烦劳、无热恼之正行。”于此,或称赞诸人。如是言:“凡自己苦恼惑溺之此苦、非圣而不持利益所耽着,如是之一切,此有苦、有恼害、有烦劳、有热恼之邪行。”
  于此,或讥訾诸人。如是言:“凡自己苦恼惑溺之此苦,非圣而不持利益之所不耽着,如是之一切,此无苦、恼害、无烦劳、无热恼之正行。”于此,或称赞诸人。如是言:“凡任何人,若不舍其有结者,彼等之一切,是有苦、有恼害、有烦劳、有热恼之邪行。”于此,或讥訾诸人。如是言:“凡任何人,无不舍有结者,彼等之一切,无苦、无恼害、无烦劳、无热恼之正行。”于此,或称赞诸人。诸比丘!如是有称赞、有讥訾而无说法。
  诸比丘!然而,如何为无称赞、无讥訾而有说法?如是不言:“凡与欲结合之有乐、与喜相应、此是下劣、贱陋、凡俗者、非圣而不持利益所耽着,彼等之一切,此有苦、有恼害、有烦劳、有热恼之邪行。”如是言:“而耽着,如是此法,此有苦、有恼害、有烦劳、有热恼之邪行”而说法。如是不言:“凡与欲结合之有乐、与喜相应、此是下劣、贱陋、凡俗者、非圣而不持利益所耽着,彼等之一切,此无苦、无恼害、无烦劳、无热恼之正行。”如是言:“而且不耽着,如是之法,无苦、无恼害、无烦劳、无热恼之正行”而说法。如是不言:“凡自己苦恼之惑溺,此是苦、非圣而不持利益所耽着,彼等之一切,此有苦、有恼害、有烦劳、有热恼之邪行。”如是言:“而且耽着,如是之法,是有苦、有恼害、有烦劳、有热恼之邪行”而说法。如是不言:“凡自己苦恼惑溺之此苦、非圣而不持利益所耽着,彼等之一切,此无苦、无恼害、无烦劳、无热恼之正行。”如是言:“而且不耽着,如是之法,此无苦、无恼害、无烦劳、无热恼之正行”而说法。如是不言:“凡任何人,不舍其有结者,彼等之一切,是有苦、有恼害、有烦劳、有热恼之邪行。”如是言:“若不舍此有结者,有是为不舍”而说法。如是不言:“凡任何人,若舍其有结者,彼等之一切,无苦、无恼害、无烦劳、无热恼之正行。”如是言:“而且令舍此有结之时,有是被舍”而说法。诸比丘!如是无称赞、无讥訾而有说法也。
  如是所言:“应知称赞,应知讥訾,知称赞、知讥訾已,不称赞、不讥訾而应说法。”彼乃缘此而言。
  复次,如是言:“应知乐之决定,知乐之决定已,应追求内之乐。”然者,彼缘何而言耶?诸比丘!有此等之五妙乐。五者为何耶?眼所识之色,可望、可欲、可喜、可爱、持欲、可染著者,其所识之声……乃至……鼻所识之香……乃至……舌所识之味……乃至……身所识之诸触,可望、可欲、可喜、可爱、持欲、为可染着。诸比丘!此等乃此五妙欲。诸比丘!缘此等之五妙欲而生喜乐,言此为欲乐、秽乐、凡夫乐、不圣乐。我言:“如是之乐不应习、不应修、不应多作、应怖畏之。”
  诸比丘!兹有比丘,离诸欲、离诸不善法、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乐,具足初禅而住。由寻、伺之止息内心安静、心一趣性、无寻、无伺而由定生喜乐,具足第二禅而住……乃至……第三禅……乃至……具足第四禅而住。此称为出离乐、舍离乐、止息乐、正觉乐也。我言:“如是之乐应习、应修、应多作、应无怖畏。”如是言:“应知乐之决定。乐之决定已,应追求于内之乐。”彼乃缘此而言。
  复次,如是言:“不应语恶口。不应于面前而私语。”然者,彼缘何而言耶?诸比丘!若知此是恶口、不真、虚妄、不持利益,如是可及之恶口,不应语。又所知若恶口之真、如实不持利益,如是不应语,应学之。而且所知若恶口之真、如实而持利益,对如是之恶口,于此以应知其语时。
  诸比丘!于此,所知若于面前之私语,不真、虚妄而不持利益,如是于面前可及之私语,不应语之。又,所知若面前之私语,虽真、如实而不持利益,如是不应语,当学之。而且所知若面前之私语,真、如实而持利益,对如是面前之私语,于此应知其语时。如是所言:“不应语恶口,不应于面前而私语。”彼乃缘此而言。 
  复次,如是言:“应语柔缓,勿紧急。”然者,缘何而言耶?诸比丘!于此,由于紧急语,身疲、心损、声16害、咽喉亦痛。又紧急者之所说,不明了而不了解。
  诸比丘!于此由于柔缓语,身不疲、心不损、声不害、咽喉亦不痛。又柔缓者之所语,明了而善了解。如是言:“应语柔缓,勿紧急。”彼即缘此而言。
  复次,如是言:“不应执各国土之语言,不应用过剩之俗称。”然者,缘何而言耶?诸比丘!然而,如何执各国土之语,用过剩之俗称。诸比丘!于此,同一物,或于各国,有名为婆提(瓯),有名为钵陀(钵),有名为吃陀(碗),有名为沙罗瓦(杯),有名为达噜拔(杅),有名为钵那(饮食器),有名为美系罗(饮水器)。如是于各国土,如是名之。真正如是坚固取着说:“唯此是真实,其余为虚妄。”诸比丘!如是,执此各国之语言,使用过剩之俗称。诸比丘!然而,如何不执各国之语言,不使用过剩之俗称耶?诸比丘!于此,同一吻,或于各国,名为瓯,名为钵,名为碗,名为杯,名为杅,名为饮食器,名为饮水器。如是,于各不同之国土,实如诸长老如是语”而名之,真实如是,无取着而语。诸比丘!如是不执各国之言说,不使用过剩之俗称。如是所言:“应不执各国土之语言,不应使用过剩之俗称。”彼乃缘此而言。
  诸比丘!于此,凡与欲结合之有乐,与喜相应,此是下劣、贱陋、凡俗者、非圣而不持利益,如是之法,乃有苦、有恼害、有烦劳、有热恼之邪行。故如是之法乃有诤。诸比丘!于此,凡与欲结合之有乐,与喜相应,不与此下劣、贱陋、凡俗者、非圣而不持利益所相应,如是之法乃无苦、无恼害、无烦劳之正行。故如足之法乃无诤。诸比丘!于此,凡自己苦恼惑溺之此苦、非圣而不持利益,如是之法乃有苦、有恼害、有烦劳、有热恼之邪行。故如是之法乃有诤。诸比丘!于此,凡不耽着与自己苦恼惑溺之此苦、非圣而不持利益。如是之法乃无苦、无恼害、无烦劳、无热恼之正行。故如是之法乃无诤。诸比丘!于此,彼中道由如来而正等觉,此是眼之因、智之因、寂静、证智、导于涅槃,如是之法乃无苦、无恼害、无烦劳、无热恼之正行。故如是之法乃无诤。诸比丘!于此,有彼称赞、讥訾而无说法,如是之法乃有苦、有恼害、有烦劳、有热恼之邪行。故如是之法乃有诤。诸比丘!于此,无彼称赞、讥訾而说法,如是之法乃无苦、无恼害、无烦劳、无热恼之正行。故如是之法乃无诤。诸比丘!于此,为彼欲、秽乐、凡夫乐、非圣乐者,如是之法乃有苦、有恼害、有烦劳、有热恼之邪行。故如是之法乃有诤。诸比丘!于此,为彼出离乐、舍离乐、止息乐、正觉乐,如是之法乃无苦、无恼害、无烦劳、无热恼之正行。故如是之法乃无诤。诸比丘!于此,为彼恶口之不真、虚妄而不持利益者,如是之法乃有苦、有恼害、有烦劳、有热恼之邪行。故如是之法乃有诤。
  诸比丘!于此,为彼恶口之真、如实亦不持利益,如是之法乃有苦、有恼害、有烦劳、有热恼之邪行。故如是之法乃有诤。诸比丘!于此,为彼恶口之真、如实而持利益者,如是之法乃无苦、无恼害、无烦劳、无热恼之正行。故如是之法乃无有诤。
  诸比丘!于此,于彼面前私语之不真、虚妄而不持利益者,如是之法乃有苦、有恼害、有烦劳、有热恼之邪行。故如是之法乃有诤。诸比丘!于此,于彼面前私语之真、如实亦不持利益,如是之法乃有苦……邪行……有诤。诸比丘!于此,于彼面前私语之真、如实而持利益者,如是之法无有苦……正行……无诤。诸比丘!于此,彼紧急者之所语,如是之法乃有苦……邪行……有诤。诸比丘!于此,彼柔缓者之所语,如是之法乃无苦……正行……无诤。诸比丘!于此,执行各国之语言,使用过剩之俗称者,如是之法乃有苦……邪行……有诤。诸比丘!于此,不执彼各国之语言,不使用过剩之俗称,如是之法乃无苦、无恼害、无烦劳、无热恼之正行。故如是之法乃无诤。 
  诸比丘!是故于此:“我等当不能不知有诤之法。且亦不能不知无诤之法。如有诤之法,且知无诤之法已,我等当行无诤之道。”诸比丘!如是当不能不学之。
  诸比丘!而善男子须菩提乃实行无诤之道。”
  世尊如是说已,欢喜之彼等诸比丘随喜世尊之所说。



第一四O 界分别经

  北传汉译 中阿含一六二、分别六界经(大正藏一,六九O页。)
  佛乞宿陶师家一夜。其处既宿弗区沙提比丘,其比丘出家未见过佛,虽佛进来亦不知是佛。佛与此比丘坐禅共过其夜,因此比丘甚是热心,为彼详说六界、六触处、十八意行、四住处等。比丘依其说明,感知对方是自己绝对归依之佛陀,以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