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旋转的第四堵墙-欧美戏剧史话(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旋转的第四堵墙-欧美戏剧史话(下)-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破碎的舞台形象——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特色

  荒诞派戏剧是以反“传统”的姿态登上戏剧舞台的。它不是用高度清晰的、逻辑严谨的说理去表达人与世界的荒诞性,而是采取反传统的艺术方法和戏剧形式来表现荒诞的内容。

  概括起来,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现手法荒诞夸张。荒诞派剧作家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在荒诞派戏剧中,不少作品以荒诞不经的形式表现世界的荒诞性和人生的无意义性。例如《屠杀游戏》里有这样的故事:在一个不知名的城市里流行着一种不知名的病症,许多居民突然死去。即使采取了严格的隔离措施,仍然无济于事。然而当居民死了半数时,瘟疫又突然消失。接着便是一场大火,全城付之一炬。《秃头歌女》中的钟刚敲了一点半又敲二十九下;

  《等待戈多》中干枯的树木一夜之间竟然长出了新叶;《椅子》中的椅子竟是观众的象征,阿,《啊,美好的日子》中老妇人维妮一出场身子半截就埋在黄土中;《犀牛》中的人全都变成了犀牛……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在观众看来,这些梦魇般的事物并未显得疏离和虚假,相反,观众更从中体会到一种真切和现实。

  其次,明确的主题和破碎的舞台形象。荒诞派戏剧认为传统的戏剧手法已无法反映这个时代的现实。他们反对传统戏剧,而采取自己的一套新的戏剧手法。这突出地表现在稀奇古怪、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上。它无逻辑,像幻觉、噩梦,靠荒诞不经的舞台形象来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荒诞派戏剧没有传统戏剧的序幕、开展、高潮、结局,大多是可有可无的延续或那一幕与这一幕的重复。如《秃头歌女》中没有什么情节;史密斯太太絮絮叨叨讲些毫无上下联系的废话;马丁夫妇登场后谈他们似曾相识的过程;后消防队员出场;史密斯夫妇和马丁夫妇不知为何又争吵起来,最后,马丁夫妇重复第一场中史密斯夫妇的动作和语言,全剧无精彩的戏剧情节,也无巧妙的戏剧结构。此外, 《椅子》中看到的只有满台的椅子;《喜剧》中一男二女三角恋爱,却分装在三个坛子里,只有头部露在坛子外面;《未来在鸡蛋》写了一对夫妇的故事,妻子生出来的是鸡蛋,丈夫却像孵小鸡一样孵鸡蛋,孵出来的不是小鸡,而是大批“银行家和猪猡,联邦主义者和唯灵主义者,楼梯和皮鞋”……依靠这些荒诞的舞台形象,唤起一种情绪,一种能引起观众共鸣的情绪。“二战”以后的法国,社会生活千疮百孔,人们的精神生活贫困苍白为了生动形象地反映这一社会现实,荒诞派戏剧充分发挥其奇特的道具功能,使戏剧在感情上极度夸张,脱离真实的夸张,让舞台形象说话,让道具说话,使“戏剧朝着畸形以及漫画的方向迅速奔驰”,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不可言传的奇妙的效果。

  最后,语无伦次的语言特色。语言,本来是用来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工具,但在荒诞派戏剧中,语言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在荒诞剧作家看来,既然世界是荒诞的,那么“语言”也必然无法认识真实,沟通思想。因此,荒诞派戏剧中语言往往颠三倒四,前后矛盾,不断重复,文不对题。

  《秃头歌女》中,史密斯夫妇和马丁夫妇聊天时,前后句互不相关,风马牛不相及。

  马丁太太:我能为我兄弟买一把小折刀,你们不能为你们的祖父买下爱尔兰。

  史密斯先生:人们走路用腿,但是人们取暖用电或煤。

  马丁先生:今天有谁卖出一头牛,明天会有一个蛋。

  史密斯太太:在生活中,必须从窗口看。

  象这些语句,我们很难弄明白其中要表达的意思。但细想之,在那种非理性化、非人化的变态的社会时,在这些异化了的人与人之间已无法沟通,更难有什么思想可以交流。如此说来,语言本身已失了它原来的意义。

  此外,荒诞派戏剧中缺乏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剧中人大多是干瘪、枯萎、脏臭的僵尸式的角色;戏剧常常带有梦幻和恶梦的色彩,大量运用象征手法也是其重要的特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