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远征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亚历山大远征记-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段话:
    “大王陛下,奈萨人民出于对狄俄尼索斯的崇敬,恳求您允许他们自由独立。
因为狄俄尼索斯在征服印度民族之后、即将凯旋回到希腊海之际,用他那些退役的
士兵,也就是他那一帮巴卡斯,创建了这座城池,以便后人纪念他的远征和胜利。
这跟您在高加索山和埃及各建一座亚历山大城的用意是相同的。您在其他各地也已
经修建了许多城市,将来还要修建更多,从而证明您比狄俄尼索斯创造了更多辉煌
的业绩。狄俄尼索斯把这座城命名奈萨,是为了纪念他的奶妈奈萨。这一带领土称
为奈萨亚。距城不远处的山命名为迈罗斯(意为大腿),因为传说他是从宙斯的一
只大腿里生出来的。从那时起,我们居住的这个奈萨城就一直享有自由,我们这些
市民一直享有独立,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这一点也可以证明我们这个城市的创建
者是狄俄尼索斯。而且,在全印度只有我们这里生长长春藤,别处却都不长。”

                                 (二)
    亚历山大听了他这些活,觉得很悦耳。于是就很高兴地相信了关于狄俄尼索斯
远征的故事,也欣然承认了奈萨城就是他创建的。事实果真如此,那他已经到了狄
俄尼索斯曾经到过的地方,而且他自己还要比狄俄尼索斯走得更远些。他认为,为
了在创造伟大业绩方面跟狄俄尼索斯比个高低,马其顿人也不会拒绝跟随他多忍受
些劳累。因此,亚历山大答应奈萨居民继续保持自由和独立。他通过询问查明了他
们的法律内容,而且又了解到他们的政府也是在贵族手中,就表示赞许。同时要求
他们送给他三百名骑手,并从他们的政府(共有官员三百名)中选拔一百名官员交
给他。亚历山大指示由阿卡菲斯负责选拔这些人,并任命他当奈萨地区总督。据说
阿卡菲斯听到这个要求时曾笑了一声。亚历山大问他为什么笑,他说:“啊,大王
陛下!从一个城市里抽走一百名优秀市民,这个城市还怎么能治理好呢?不过,如
果您瞧得起奈萨人,想要他们,那三百名骑手是完全可以献给您的,您想再多要些
也行;但是您要我挑选的那一百人,他们是我们全城的精华,请您从较差的市民中
抽二百人顶替他们不好吗?这样,当您下次再来的时候,您就可以看到,这个城市
还是跟现在这样井井有条。”他这些话听起来通情达理,于是亚历山大又同意了。
他吩咐阿卡菲斯把那些骑手送来跟随他,不再要求那一百名精选人物了,而且也不
用派别人顶替他们。不过后来阿卡菲斯把他儿子和外甥都送来交给亚历山大。
    这时,亚历山大产生了一个热切的愿望,极想到奈萨人自豪地展出的、一些有
关狄俄尼索斯纪念物的地方去看看;还想带着“伙友”骑兵队和他自己的步兵连到
迈罗斯山去欣赏遍山长满的长春藤和月桂以及各种灌木林,看看那地方有多荫凉,
还要看看那些有珍禽异兽的好猎场。马其顿人看见他们已经很久都没见过的长春藤,
真是高兴极了。因为印度各地根本就没有长春藤,即使是生长其他藤科植物的地方
也都没有见过。于是他们马上就纷纷动手,割下藤条编成花环戴在头上。一面唱着
狄俄尼索斯的赞歌,呼唤着这位酒神的各种名字。然后亚历山大就在那里向狄俄尼
索斯献祭,又跟他的伙友们开怀畅饮。有人讲到故事的这一段(也许会有人相信)
时说:当时跟亚历山大在一起的那些马其顿人当中,有不少人酒酣耳热,兴奋异常,
头戴藤条花冠招神,被狄俄尼索斯的神灵附了体,高声学着酒神叫喊,装着酒神东
扭西摆的姿式,乱跑乱冲。

                                 (三)
    不过,象这样的故事人们可信可不信,全凭自己了。我不完全同意西瑞尼人
埃拉托西尼斯的看法。他在谈到这类事情时,说马其顿人所说神灵附体等等,只不
过是为了讨亚历山大高兴而过分夸张的。他又举例说,马其顿人在帕拉帕米萨斯人
住的地区发现一个山洞,听到当地人关于这个山洞的某些传说(这也许是马其顿人
自己在一块儿编造出来的),于是就散布谣言说这就是囚禁普罗米修斯的那个山洞,
说他在那里边被铁链锁着,神鹰进去吃他的肝脏。后来赫丘力士来到这里,把神鹰
射死、砸开普罗米修斯的锁链,把他放了。马其顿人常常就是这样不顾事实,编造
故事,把本来是在滂塔斯的高加索山搬到世界的东部靠近印度的帕拉帕米萨斯地区
去了,竟然把帕拉帕米萨斯山叫成高加索山,这也是为了给亚历山大增光,叫人听
起来好象他确曾越过高加索山似的。后来在印度本上,当他们看见牛身上用火棒烙
有印记时,又据以推断说赫丘力士曾经到过印度。类似这些关于狄俄尼索斯远征的
种种故事被埃拉托西尼斯所否定。我对这类故事是杏真实,可以不作定夺。
    亚历山大到达印度河时,发现赫菲斯提昂在河上架的桥已经完成,还造了许多
小船,另有两艘三十桨大船。还看到印度首领太克西利斯送来的许多礼物。其中包
括二百银塔仑,还有为献祭用的牛三千头、羊万余只、大象三十头。太克西利斯还
派来七百名骑兵作为助战的盟军,还把印度河和希达斯皮斯河之间最大的城市太克
西拉献出。亚历山大在那里向他经常祭把的神献了祭,还在河边举行了体育和骑兵
竞赛。献祭时得到了渡河的吉兆。

                                 (四)
    除了印度另一条大河恒河之外,印度河就算是欧亚两洲最大的河流了。这条河
发源于帕拉帕米萨斯山(或称高加索山)的西侧,向南流入印度大海。入海处分为
二支,附近多沼泽,和伊斯特河分五支入海处相似。它在印度形成的三角洲(印度
话叫帕塔拉)类似埃及那个三角洲。关于印度河所有这些情况都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请允许我也记在这里,因为它是很大的一条河流。希达斯皮斯、阿塞西尼斯、希德
拉欧提斯和希发西斯等印度境内的河流,都比亚洲其他河流大得多,但它们和印度
河比较,又算是小的了,而且实际上小得多,就象印度河比恒河小得多一样。如果
提西亚斯当见证还有效的话,他确曾说过印度河最窄处两岸相距也有四十斯台地,
最宽处甚至到一百。大部分河道的宽度为五十斯台地。
    拂晓时,亚历山大率领全军渡过了这条印度河,进入印度人的国土。关于印度
的情形,我在这本书里还一点都没谈过。既未涉及他们的风习、也未谈到他们那里
是否有珍奇的动物;或者印度河、希达斯皮斯河、恒河或其他河流中出产哪些鱼类、
都有多大个儿、以及有无水怪等等;也未说过他们那些挖金子的蚂蚁,鹰头狮身守
门怪兽以及其他珍闻奇事。这些东西,与其说是为了如实地介绍情况,倒不如说是
为了寻开心而编造的。因为人们撒的谎不论多么离奇古怪,反正印度的事情看来谁
也不会去核实的。不过亚历山大和跟他去的那些士兵确曾核实其中的一大部分。除
了他们自己编造的故事之外,确实的情况是,他们发现印度人并无黄金。至少亚历
山大一路上看到的那些印度人是没金子的,而他一路看到的印度人是数不胜数。他
们的生活一点都不奢侈。不过他们身材高大,实际上是亚洲最高的,男人多数身高
五库比特或较此稍矮。除埃塞俄比亚人之外,他们的皮肤可算是全人类最黑的了。
在是否好战的问题上,当时他们可以说是亚洲最善良的居民。因为我不能拿印度和
古波斯作很恰当的比较。波斯人曾在居鲁士(坎比西斯之子)率领下攻打米地亚,
剥夺了他们在亚洲的主权,其余各族不是被他们征服就是主动投降了。因为当时波
斯人很穷,居住在偏僻而贫瘠的山区,他们的风俗颇似斯巴达的教育制度。我也不
能恰当地和波斯人在西徐亚所受的创伤相比,以说明他们的失败究竟是因为遇上什
么困难,还是居鲁士犯了什么别的错误,还是波斯人比当地的西徐亚人实在不善于
打仗。

                                 (五)
    可是,我还是要根据跟随亚历山大远征的人们以及沿着通往印度的那个大海的
海岸返航的尼阿卡斯等人所说最可靠的事实,再加上米加西尼斯和埃拉托西尼斯这
两位名家所写的一切材料,编写一篇专文,记述印度的风俗习惯、出产的珍奇兽类
以及绕过外海返航的情况。目前,先把在记述亚历山大的业绩方面有必要的一些情
况写在这里就够了。就是说,陶拉斯山脉就是亚洲的边界。这条山脉从萨摩斯岛对
面的穆卡尔山开始,然后在潘菲利亚和利夏两地区之间穿过,延伸到亚美尼亚,又
从亚美尼亚穿过帕西亚人和科拉斯米亚人所住地区到米地亚,然后在巴克特利亚接
上帕拉帕米萨斯山(亚历山大部下的马其顿人管这座山叫高加索山,据说是为了给
亚历山大增光,表示亚历山大在胜利进军中甚至曾经越过高加索山到达山那边)。
不过,也许这座山和西徐亚地区的另一座高加索山是相连的,就象陶拉斯山和高加
索山相连那样。
    由于这个原因,我先前曾称这座山为高加索山,以后还会继续这样称呼它。这
条高加索山脉伸向印度,直至东方大海。因此,亚洲所有主要河流都发源于陶拉斯
和高加索这两条山脉。有些河转向北流,其中一部分流入米欧提斯湖。其余流入叫
作赫卡尼亚的海里,这个海实际上是大海的一个湾。另一些河转向南流,如幼发拉
底、底格里斯、印度、希达斯皮斯、阿塞西尼斯、希德拉欧提斯和希发西斯等河都
是这样,再加上这些河与恒河之间所有的河流,或是流入海中,或是象幼发拉底河
那样分散消失在沼泽地带。

                                 (六)
    任何观察亚洲的人看到陶拉斯和高加索二山把它分为东西两部时,必然会看出
亚洲这两大部分都是由陶拉斯山脉本身构成的。一部分向北朝着北风来的方向,一
部分向南朝着南凤来的方向。然后,南部亚洲又可分为四个部分。在这四部分中,
埃拉托西尼斯和迈伽西尼斯二人认为印度是最大的。迈伽西尼斯曾在阿拉科提亚督
办西比尔提亚斯家里住过,他还在书里写着他那时经常去拜访印度国王散德拉科塔
斯。最小的那部分,以幼发拉底河为界,面向我们的内海。在幼发拉底河和印度河
之间的其余两部分加在一起也未见得有印度领土那么大。至于印度本身,其东西两
侧直至南端都被大海包围,其北部是以高加索山宜至与陶拉斯山连接处为界,然后
向西、向西北延伸至大海,以印度河为界。印度大部为平原,据推测是由河流冲积
而成。这个国家其他一些近海地区的平原也大都是由附近的河流冲积而成。就是这
个国家的名称,自古以来也是因河而起的。根据同样道理,有一个赫马斯平原就是
因赫马斯河而得名,那条河发源于亚洲丁狄米尼娘娘山,流入伊欧利亚地区,在斯
米尔那城附近入海;又如另一个叫凯斯特的平原就是以利地亚地区的一条河命名的
;在米西亚地区的凯卡斯平原,在米延德地区的卡瑞亚平原(延伸到爱奥尼亚地区
的米莱塔斯城)也都是这样。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和赫卡塔亚斯(那部关于埃及的书
也许不是赫卡塔亚斯而是另一个人写的)二人都称埃及为“河水所赐”。而且希罗
多德还用事实清楚地证明了这个说法,因为国名与河名完全一样。埃及人和埃及境
外的人古时都把尼罗河叫埃及河。荷马说米尼劳斯曾将他的船队停泊在埃及河口,
这就更可证明了。因此,既然世界各地任何一条河,无论大小,都从上游高地带下
泥沙,在流向大海的过程中,都能在两岸造成大片陆地,那么,印度大部地区之所
以都是平原就是因为它那些河流中的泥沙淤积而成。这一点也就没理由不相信了。
至于赫马斯、凯斯特、凯卡斯和米延德等河以及任何其他流入我们这个内海的亚洲
河流,即便把它们加在一起,总流量也没有印度一般的一条河那么大,更不用说最
大的恒河了。即便是埃及的尼罗河或流贯全欧的伊斯特河跟恒河比较起来,它们的
流量简直不值一提。甚至可以说,即便把这两条河加在一起,连印度河都比不上。
因为印度河在发源地就已经是一条大河了,中途又接受了十五条支流的水量,其中
每一条都大于亚洲其他河流,与各支流汇流时强令它们改用它自己的名称,直至奔
流入海。关于印度眼下我就说这么多,其余留待在那篇印度纪事中再说。

                                 (七)
    至于亚历山大是用什么方法在印度河上架起一座桥的,我所依据的两位主要作
者阿瑞斯托布拉斯和托勒密也都未记述。究竟是象薛西斯在赫勒斯滂海峡上和大流
士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和伊斯特河上所做的那样,用许多船架起浮桥呢,还是修了一
架普通的桥梁把两岸连接起来呢,我自己也无法作出有根有据的推测。我看较大的
可能是用许多船搭的浮桥。因为河水太深,不可能修建普通的桥梁,而且在那样短
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巨大的工程也是不可能的。再说,假如是用许多船搭的浮桥,
那么这些船究竟是先用绳子拴在一起、然后再按次序系牢泊稳形成一座浮桥,就象
希罗多德(哈利卡那萨斯人)所形容的、在赫勒斯滂海峡上架的浮桥那样呢,还是
象罗马人在伊斯特河上和莱茵河上(在凯尔特地区)所搭的浮桥那样呢?(罗马人
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上搭的桥也都是用的同一种方法,他们常常是不得已才
这么办的。)这我也不敢肯定。不过,就我所知,最快的搭桥法就是罗马人用船搭
浮桥的方法。我不妨把这个方法在这里介绍一下,也还是值得的。情形是这样:搭
桥用的船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