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结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2-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结构-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56.许多资产,例如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等,均具有实物形态。然而,实物形态对一项资产的存在并不是必木可少的。例如,如果专利权和版权可以期望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并且它们能为企业所控制,那它们就是资产。
    57.许多资产,例如应收帐款和不动产等,是与包括所有权在内的法定权利相联系的。在确定一项资产的存在时,所有权也不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以一项租赁财产为例,如果企业能够控制期望它能给企业带来的利益,该项租赁财产就是一项资产。虽然,企业控制利益的能力通常是法定权利的结果,但是,即使是在没有法定控制权的情况下,一个项目也可能满足资产的定义。例如,一项从开发活动中取得的专有技术,只要企业能对它保密并且能够控制它所带来的利益,它可能就能满足资产的定义。
    58.企业资产来自于过去的交易或其他过去事项。企业通常用购买或生产的方式取得资产,但是其他交易或事项也可能产生资产,例如,在某一地区作为鼓励经济发展规划的一部分,企业可从政府处获得不动产以及矿藏等。期望在将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本身并不会产生资产,因此,举例来说,购买存货的意图本身并不满足资产的定义。
    59.发生支出与产生资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是这两者并不一定是同时发生的。因此,当企业发生支出时,可能能够证明正在寻求未来的经济利益,但是不能获得结论性证据,保证可以取得满足资产定义的项目。同样,没有发生相关支出,并不说明一个项目不能满足资产的定义,不可在资产负债表中予以确认。例如,捐赠给企业的项目就可能满足资产的定义。
负 债
60.负债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企业具有当前的义务。义务是以某种方式行动或办事的职责或责任。作为约束性合同或法定要求的一种结果,义务可能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例如,收到货物或劳务而发生的应付款项,通常就是这种情况。然而,义务还可能来自于正常的经营实践、习惯和保持良好业务关系或公道行事的愿望。例如,如果企业定了一条方针,即使产品在保修期期满后才发现缺陷,也决定修理,那么,预计在这类已售产品上面将要花费的金额就是负债。
    61.需要对当前的义务与未来的承诺作出区别。企业管理当局作出的在将来购买资产的决定,其本身并不会产生当前的义务。只有当资产交付时或者在企业签订了一份购买资产的不可撤消的.协议时,通常才会产生义务。在后一种情况下,协议不可撤消的性质意味着不履行义务的经济后果。例如由于存在着一笔巨额罚款,使企业对如何避免将资源外流到对方毫无考虑余地。
    62.对当前义务的结算通常涉及企业交付含有经济利益的资源,以便满足对方的要求。结算当前的义务可以采用若干方式,例如:
    (1)支付现金;
    (2)转让资产;
    (3)提供劳务;
    (4)以另一义务替换该项义务;
    (5)将义务转为权益。
    义务也可以用其他方式了结,例如,债权人放弃或丧失其权利。
     63.负债来自于过去的交易或其他过去事项。因此,举例来说,购买货物和使用劳务会产生贸易应付款(除非已经预付或者在交货时支付),接受银行贷款会导致归还贷款的义务。企业也可能根据客户当年的购货情况将未来的折扣确认为负债,在这种情况下,过去货物的销售就是产生负债的交易。
    64.有些负债只能采用较大程度的估计才能予以计量。有些企业将这些负债称作准备金。在某些国家,这类准备金并不被认为是负债,因为负债的概念被定义得非常狭窄,以致负债仅包括不需作出估计就可确定的金额。第49段中对负债的定义,采取了较宽松的方式。因此,当一项准备金涉及当前的义务,并且能够满足定义的其余内容时,即使其金额有待估计,这项准备金仍然是负债。例如,为现有保修单需支付款项作出的准备金和为了承担退休金义务而提取的准备金等。
权 益
65.虽然权益在第49段中被定义为一种剩余利益,但是在资产负债表中还可以作进一步分类。例如,在一家股份公司中,股东投入资金、留存收益、反映留存收益分配的储备金以及反映资本保全调整的储备金,均应单独反映。当企业进行分配或者以其他办法动用其权益的能力受到法律或其他限制时,如果上述分类能表明这种情况,那么,这种分类就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这种分类还可以反映这样的事实,即在企业拥有所有者权益的各方,在收取股利和偿还资本方面具有不同的权力。
    66.准备金有时是根据规章或其他法律要求加以设立的,以便为企业或其债权人增加一份不受亏损影响的额外保障。其他的有些准备金则可能是根据国家税法的需要加以设立的,例如,当将一部分金额转移到这类准备金时可以获得税收减免,这类准备金就可能建立。因此,这些国法律、规章和税务法规而设立的储备金是否存在以及金额的大小,是与使用者决策需要相关的信息。转入这些储备金的金额属于留存收益的分配,而不是费用。
    67.在资产负债表中权益所反映的金额,取决于对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在通常情况下,权益的总金额只是偶然地与企业股票的市场总值相等,或者只是偶然地符合企业分项变卖其净资产或将企业整个经营实体出售所能筹集的资金总额。
    68.企业经常以独资经营、合伙经营、信托和各种形式的政府经营机构的方式从事商业、工业和经营活动。这类企业的法律和管理结构,经常与股份公司所适用的有所不同。例如,在这类企业克对于向所有者或其他受益人分配权益范围内的金额,即使有所限制,也会是很少的。然而,本结构中关于权益的定义和其他内容对于这类企业也是适用的。
经营业绩
69.利润常常用来作为计量经营业绩的指标,或者作为计量其他指标如投资报酬率或每股收益等的基础。与利润计量直接有关的要素是收益和费用。对收益和费用以至于利润的计量和确认,部分地取决于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使用的资本和资本保全概念。这些概念将在第102至第110段中加以讨论。 
    70.收益和费用要素定义如下:
    (1)收益是指在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增加,其表现形式为资产的流入或增值,或者是负债减少。从而导致权益的增加,但不包括与权益所有者出资有关的那些事项。
    (2)费用是指在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减少,其表现形式为资产的流出或折耗,或者是产生了负债,从而导致权益的减少,但不包括与权益所有者分配有关的那些事项。
    71.收益和费用的定义,确定了它们的基本特征,但是没有打算规定它们在损益表中得到确认之前必须满足的标准。收益和费用确认的标准,将在第 82至第 98段中讨论。
    72.收益和费用在损益表中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加以反映,以便提供与经济决策相关的信息。例如,将在企业正常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那些收益和费用项目与不属于这一类的项目加以区分,是一种惯常的做法。这种区分的依据是,判断一个项目的来源是否与评价企业在将来产生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能力相关。例如,诸如变卖长期投资之类的偶然活动,不可能经常反复发生。按照上述方式对项目作出区分时,需要考虑企业以及其经营业务的性质。一家企业正常活动所产生的项目,对另一家企业来说也可能是非正常性的。
    73.将收益和费用项目加以区分并将它们按不同方式组合起来,还可以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若干指标。这些指标包含的内容互有不同。例如,损益表可以反映毛利、税前正常活动的利润、税后正常活动的利润和净利润等。
收 益
74.收益的定义包含了收入和利得。收入是在企业正常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并且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包括销售收入、服务费、利息、股利、使用费和租金等。
    75.利得是指满足收益的定义但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在企业正常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项目。利得代表了经济利益的增加,在这一点上与收入的性质没有差别。因此,在本结构中没有将它列作一种单独的要素。
    76.举例来说,利得包括了那些变卖非流动资产所产生的收益。收益的定义还包括了本实现利得,例如,对有价证券进行价值重估而产生的收益和由于长期资产的帐面价值增加而产生的收益。当将利得在损益表中予以确认时,通常将它们单独列示,因为了解利得的情况对于作出经济决策是有帮助的。利得经常只是报告其扣除有关费用后的净额。
    77.通过收益可以收到或增加各类资产,例如,通过交换货物和提供劳务可以获得现金、应收帐款、货物和劳务等。收益还可能来自于负债的清偿。例如,企业可以向贷款人提供货物和劳务,以结清偿还所欠贷款的末了债务。
费 用
78.一费用的定义包含了损失以及在企业正常活动过程中发生的那些费用。举例来说,企业在正常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销售成本、工资和折旧等。它们通常表现为诸如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存货、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等资产的流出或折耗。
    79.损失是指满足费用的定义并且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在企业正常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项目。损失代表了经济利益的减少,在这一点上它们与其他费用的性质没有差别。因此,在本结构中不把它们列作单独的要素。
    80.例如,损失包括那些由火灾和洪水等灾难造成的损失以及变卖非流动资产所产生的那些损失。费用的定义还包括了未实现的损失,例如,企业借用外币时由于该种外币汇率提高的影响而发生的损失。将损失在损益表中确认时,通常将它们单独列示,因为了解损失的情况,对于作出经济决策是有帮助的。损失经常按其扣除有关收益后的净额予以报告。
资本保全调整
81.对资产和负债的价值重估或重新申报,会导致产权的增加或减少。虽然这些增加或减少满足收益和费用的定义,但是根据某些资本保全的概念,它们并不列入损益表中。相反,这些项目作为资本保全调整或价值重估储备金列入权益。资本保全的这些概念将在本结构的第102至第110段加以讨论。
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
82.确认是指将满足要素定义和第83段所规定的确认标准的项目列入资产负债表或损益表的过程。它涉及用文字和货币金额表示这一项目,并且将该金额计入资产负债表或损益表的总额之中。满足确认标准的项目,都应在资产负债表或损益表中得到确认。如果不确认这些项目,是无法通过揭示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或通过附注或解释材料来加以补正的。
    83.满足要素定义的项目,如果满足了以下标准,就应当加以确认:
    (1)与该项目有关的任何未来经济利益可能会流入或流出企业;
    (2)该项目具有能够可靠计量的成本或价值。
    84.在评价一个项目是否满足以上标准从而是否有资格在财务报表中确认时,需要考虑第29和第30段中所讨论的重要性原则。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意味着,一个项目如果满足了某个特定要素的定义和确认标准,比方说满足了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标准,就会自动地要求确认另一个要素,比方说是收益或负债。
未来经济利益的可能性
 85.在确认标准中所使用的可能性概念,是指与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将会流入或流出企业的不确定性程度。这一概念与表现企业经营所处环境特点的不确定性是相符合的。当编制财务报表时,可以根据所获得的证据,对与未来经济利益流动有关的不确定性程度进行评估。例如,当企业的一笔应收帐款可能将得到支付时,如果没有相反的证据,那么就可以正当地将这笔应收帐款确认为一项资产。然而,通常还需要考虑在某种程度上得不到支付的可能性,因此,代表经济利益将会减少的费用也需要加以确认。
计量的可靠性
86.对于某个项目加以确认的第二条标准,是指该项目需要具有能够按本结构第31-38段所讨论的可靠性原则来加以计量的成本或价值。在许多情况下,必须对成本或价值作出估计。使用合理的估计,是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而且这并不降低项目的可靠性。然而,当不能作出合理的估计时,就不能在资产负债表或损益表中确认项目。例如,一项诉讼的预期收入,可能同时满足资产和收益的定义以及作为确认的可能性标准,然而,如果不能可靠地计量该诉讼赔款的金额,它就不应作为一项资产或收益加以确认。但是,在报表附注、说明材料或附表中应揭示这一赔款要求的存在。
    87.人一个在特定时点不能满足第83段确认标准的项目,由于随后的情况或事件,可能在较晚的日期满足确认的标准。
    88.一个具备要素的基本特征但不满足确认标准的项目一仍然可以在报表附注、说明材料或附表中得到揭示。如果了解这一项目的情况被认为关系到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情况的评价,那么,揭示这一项目的情况就是合适的。
资产的确认
89.当未来经济利益可能流入企业并且资产具有能够可靠计量的成本或价值时,就应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该资产。
    90.如果支出已经发生并且认为在本会计期间以后这种支出也不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就不应当在资产负债中确认资产。相反,这类交易却导致在损益表中确认一项费用。这种处理方式并不意味着管理当局发生支出的目的木是为了产生未来经济利益,也不意味着管理当局受到了错误的引导。这只能表明在本会计期间以后经济利益将会流入企业的确定性程度不够,不足以将它确认为一项资产。
负债的确认
91.当由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