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意大利海军作战史 [意大利] m·a·布拉加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意大利海军作战史 [意大利] m·a·布拉加丁-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达列科”号、“卡米契亚内拉”号、“福耳果雷”号以及护航驱逐舰“克利奥”号与“普罗契翁内”号的护送之下。
  23时左右,德国人把他们的飞机望见有一支英海军部队于日落时从崩内港出航的消息告知意海军总部。23时03分,意海军无线电台截到一封英方的密电,原来是“停止对船队照明”的命令。显而易见,起初在英方目标照明机的远距离照明弹引导之下的英舰,如今已经在雷达上找到意方舰船,并认为最好在黑暗中加以袭击了。英方的电令使意海军总部把握到此次威胁的内容,因而便立即告知船队。这样一来,便躲过了来自敌方的一次完全突击。
  00时38分,正当最接近敌人的意大利驱逐舰在黑暗中看出敌舰的轮廓之际,英舰以巨大的炮火扑向意船队。意补给船迅即在护航驱逐舰的照顾下向东方撤退。3艘意驱逐舰便向由3 艘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编成的、远为优势的英海军部队进行抗击。
  在接踵而来的战斗中,意驱逐舰进行了两次鱼雷攻击,然后继续以炮火进行作战。“福耳果雷”号和“卡米契亚内纳”号两舰上的兵员目击两舰至少各有一枚鱼雷击中英方的一艘巡洋舰。可是,“福耳果雷”号于经过半小时的猛烈战斗后,被击中要害而沉没。“达雷科”号奋战一小时以上,受到重伤失去行动能力。“卡米契亚内纳”号虽然驰突于敌阵之中,却能撤离战斗而没有损伤。在此期间,英驱逐舰已将3 艘补给船击中。“K .T .l ”号发生爆炸并立即沉没;“阿万廷诺”号迅即下沉;“普罗契翁内”号发生火灾,次日上午方才沉没。只有“阿斯普罗蒙太”号幸免敌方的第一次攻击,但于02时亦被击中并处于沉没的状态。天亮后,英舰在崩内港附近遭到德国鱼雷机的袭击,其驱逐舰“宽廷”号沉没。
  这一场遭遇战对意方说来是严重的打击。船队毁灭了,伤亡是惨重的,有一艘驱逐舰沉没和另一艘受伤。敌方的雷达加上完善的海空合作,使本来占优势的英方海军部队更加增长了威风。英方公开宣称它的军舰在这次遭遇中没有受到伤损。可是,这种声明看来不像是正确的,尤其是这一场战斗是在短距离内进行的、又是以鱼雷和舰炮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剧战。再则,两年以后在英武装部队出版的一个刊物中承认其巡洋舰“阿贡纳乌特”号受到严重的损伤。按这个刊物的说法,在战斗中该巡洋舰首尾同时被鱼雷击中,该舰的舰首被打掉,实际上整个舰桥舵机和四个推进器中的两个,全被打得不知去向了。“阿贡纳乌特”号确实伤损得如此惨重以致它在应急修理之后不得不送到美国去大修。这个报告似乎证实了“卡米契亚内纳”号和“福耳果雷”号两舰上目击者的陈述了。可是,英方官方文件却宣称“阿贡纳乌特”号是在遭遇战的10日以后被一艘潜艇击中的。这样一来,这一成就便应归功于潜艇“莫琴尼果”号了,它在那个时间和那个地带内以鱼雷攻击了英方部队。
  在同一天夜里,向班泰雷利亚岛驶进的另一支意大利船队也被马耳他岛的侦察机所跟踪,并于次日下午遭到攻击。当天傍晚,在克肯纳沙洲附近,该船队被照明飞机所照亮,接着便遭到鱼雷机的攻击。在两艘补给船中,有一艘“韦耳洛切”号被击中了。护航驱逐舰“卢波”号从后面前来救助,但到23时46分,“卢波”号本身却遭到来从马耳他岛的4 艘驱逐舰的突袭。在随之而来的战斗中,这艘接战次数最多的护航舰便从此消灭了。目标飞机和英驱逐舰对该船队的余船进行攻击,但后者却在沙洲周围熟练地进行机动,终于未被击中。
  意海军总部于美军登陆阿尔及利亚之后把舰队的主要军舰从爱奥尼亚海移转到第勒尼安海去。尽管这些主力舰船在使用上已经陷于瘫痪,我们相信单只它们的在场至少也能对敌人构成一种潜在的威胁。意第八巡洋舰分队于11月9 日从纳瓦里诺港移到墨西拿港,战列舰“利托里奥”号和“维托里奥·万内托”号于12日从塔兰托港移到那不勒斯港。刚刚完工几个星期、还要经过好多个月的训练和试验才能担负起有效的战斗任务的“罗马”号战列舰,也开到那不勒斯港编队了。从后来英国海军大臣的一次讲话中表明,由于这些军舰在场所构成的威胁,竟成为英国人忧虑的来源并迫使他把舰队巡防的路线,事实上陆续移到巴利阿里群岛以南,以掩护对阿尔及利亚的补给线。为压制这些战列舰起见,盟军开始了前所未有的空中攻势。这种攻势是以所有的意大利南部诸港为目标的,特别是针对那不勒斯港。在该港有8月13 日战斗中被鱼雷击伤的“阿坦多洛”号和“博耳臧诺”号在修理中。
  那不勒斯港于12月4 日遭到一次严重的轰炸,使意大利受到重大的损失。“阿坦多洛”号沉没了;“蒙德库科利”号和“尤金亲王”号受到重创;炸弹还击中了4艘驱逐舰。整个第七巡洋舰分队在此一击之下失去了战斗力。新型的轰炸,使意方看清了只有现有的防空武器和寥寥可数的战斗机是不可能构成有效的防御的。因此,肯定地说,让主力舰停留在南部诸港势必意味着在短期间结束它们的命运。舰队既然因缺乏燃油而陷于瘫痪,倘若听其冒此无谓的危险,那是荒谬的。于是把战列舰和巡洋舰于此月6 日从那不勒斯港移到拉斯佩济亚港去,同时把第三分队从墨西拿港移到马达累纳港去。唯一留在南部水区的就只有停泊在墨西拿港的第八分队,因为我们决定这个危险是不能不冒的,以便遇有意外情况发生时,在该地区总有一支最低限度兵力可资调遣。可是,到了1 月里,该分队经历了八次轰炸并受到若干损害之后,方才移到塔兰托港去。
  把舰队移到北面去的重要意义,比转移这个事实本身还来得重大。从军事形势之逐日发展看来,要使舰队重行南返的可能性,显然是越来越没有希望了。事实上,甚至当燃油情况稍有改善之时,别的因素也不许舰队回到南部水区并从那里出发作战了。再则,由于拉斯佩济亚港远离战斗地带的中心,就敌方的海军活动而言,意海军之有效勤务的一切可能性便自然而然地被排除了。由此看来,舰队北移之举意味着这些战列舰的脱离战争,而它们却历来就是意大利在地中海的海上和地面战争的中流砥柱。从这的起意大利的战运就只能消退以至于消失。
  1942年夏末,西西里海峡有一系列的新的布雷作业,这是为保持对马耳他岛封锁而进行的许多活动项目之一。这项措施既是用以加强那些业已不再有效的旧雷区,也是用来把邦角以下和埃加迪群岛附近的水道进一步封闭起来。用于布雷的驱逐舰和其他舰种,尽管它们已经很忙,也要汇集到这里来。
  这些布雷的最后一次是在11月7 日进行的,尽管此时盟军的大舰队已经迫近阿尔及利亚,却间接地使小而崭新的巡洋舰“阿提利奥雷果洛”号受到重伤。该舰是新式的“罗马将军”级中的第一艘,是在战时建造安装的,受伤时它才服役两个月。当该舰于布雷完毕返航之际,被敌潜艇的鱼雷当作目标,打掉了它的舰首。这一来它需要用六个月的时间去修补创伤。
  在西西里海峡的一些雷区,如今从邦角延伸到离西西里海岸特腊帕尼港大约30海里的地方去。这样一来,在西西里和突尼西亚各轴心基地之间的船队航道的大部分,就可以不至遭到从马耳他出动的盟军水面部队的攻击了。为了避开来自西向的类似的威胁,人们建议立即敷设一条类似的水雷防线从比塞大港的东北向起至少要延伸到斯凯尔基沙洲为止。在斯凯尔基沙洲之外,海水太深不合布雷。这次的布雷活动从11月底开始,这就要求现有的几艘驱逐舰付出极其紧张的劳动了。由于这些驱逐舰还得承担护航任务,它们就只好在护航的间隙里来进行这种细致而又冒险的布雷工作。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几乎长达80海里的一系列的雷区就布设好了,因而驶向突尼斯港和比塞大港的船队航道就几乎完全可以避开盟军水面部队的可能的干涉了。
  可是,没有多久,敌人就摸清了意大利船队所通过的宽约50海里的走廊了。于是“韦耳什曼”级的布雷舰又复大显身手了。这些布雷舰一般在日落时离开马耳他岛或崩内港,快速航进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在走廊里布雷并在天亮之前返回它们的基地而不至为意大利人所发觉。意海军总部或多或少地凭借推算的方法有时也能摸清敌舰布雷的规律,但却找不到很多的办法去阻止它们的活动。经过两年半的战争之后,意大利的扫雷舰已经残存得不多而且又不能适应在大海区域的扫雷作业,特别是这个地区,在那里一面风暴不断发生,而敌人的空军又占取了统治的地位。虽然做了巨大的努力,但对消除英国水雷的想法,很快便放弃了。
  对敌人新布的水雷区绝大部分是在付出舰船损失的代价之后方才发现的,因此在西西里海峡的航海图上便用虚线把禁区标志出来了。终于有一天我们发觉在埃加迪群岛和突尼西亚诸基地之间的地带,只剩下一条长达40海里的“胡同”,其宽度不多于1 海里。要护送一支巨大的、混合编成的船队通过一条1 海里宽40海里长而没有航标的水道,而且加上隆冬天气里雾雹交加,海流汹涌和敌人的空袭,而自己的罗经又因炸损而有误差,这种处境,只有海员才能知道其中的苦楚。这些困难确实是数不清的。
  从这时起,从航海的观点看来,横渡西西里海峡成为一个非常的难题了。只要想一想吧,在这样一条“胡同”的上空有50架美制的解放者式轰炸机在窥伺着,也就够呛了!尽管有这一切,而实际上很少有伤亡是由于航海或船艺的误差而引起的,这个事实说明了意大利海军的各级指挥官是多么熟练的。
  由于这条航道如此狭窄,意舰船便宁可改道向邦角—埃加迪群岛雷区以东航进,尤其是由于在这期间马耳他岛的军舰还不十分活跃。可是采取这条航线的船队势必通过邦角以下的水道,而这一条航道,由于11月初布下了新的雷区,故在任何一点上其宽度都没有超过3 海里的。事实上,在某些点上,还不到半海里啦。尽管如此,在盟军还没有把水面和空中兵力集中到一定程度之前,意舰船仍然要使用它,可是到了2 月间,这一线的风险也和另一条航线一样巨大了。
  撇开航线的问题不说,从军事观点看来,横渡西西里海峡的问题很快就证明是解决不了的,海峡航道之狭窄如此,而两条航道又无论如何不能避免敌之空中侦察。盟军侦察机不分昼夜把整个地区置于监视之下,不独监视了海峡本身,而且把进出海峡的两边海面以及把意船队终点的第勒尼安海诸港全部包括在内。这样一来,对突尼西亚地区的补给线便具有罕见的特点,那便是要在敌方监视下来进行军事活动。
  通向突尼西亚的航线本来比通向利比亚的航线较短,但到了11月末,二者的差别也不再存在了。敌方的空袭迫使意大利把驶向突尼西亚的船队的出发点,从西西里岛上诸港移向那不勒斯港和勒格红港。从布林的西港到班加西的距离和从勒格红港到比塞大港的距离相等。从巴勒摩港到的黎波里港的距离和从那不勒斯港到比塞大港相等。所有这些航道全都处于敌方空军之绝对统治之下,他们的飞机多得使人不能相信。此外,他们还可以利用由于雷区纵横所加于航道的限制,使意方舰船毫无机动躲闪的余地。那怕就是顶小的船只也无法不被发现、不被攻击。尤其是美国人,他们不惜以数以打计的轰炸机来对付极其无足轻重的目标,他们用四、五十架轰炸机来对付孤零零的一只驳船,也是数见不鲜之事。
  要对付敌方的空军就得有远远超过意德空军所拥有的战斗机。在这种情况下,在这以前被认为最危险的夜间空袭,如今变成风险最少的了。因此船队便企图乘夜通过海峡。但上述的航行方面的困难,此时都发挥作用了,再加上由于船只缺少之故,我们还不得不借重那些慢吞吞的旧“桶子”呢。
  由于篇幅不够,关于这个问题的许多其他技术方面只好略而不谈了。可是从1943年开初以来所发生的那些情况,使横渡西西里海峡一事对意大利人说来,无论是技术上还是理论上都成为无法克服的困难,这一方面总算是说够了的。这种横渡已经变成为一种性命交关的演习,使每艘船只的存亡只能听天由命了。意大利海员把这种航渡叫做“死亡之路”。尽管这样,从司令下至普通水兵都是以勇气和决心来面对死亡,坚决要完成任务来帮助在突尼西亚地区陷于苦战的意—德陆军。


  小型军舰的牺牲
  一旦盟军把切断通向突尼西亚的补给线之兵力部署充分完成之后,意大利船队便或多或少地要遭到下列一系列的攻击了。船队一离开本国港埠,首先便要闯过潜艇攻击这一关,这是历验不爽的。在横渡第勒尼安海之际还免不了要受到几次潜艇攻击,而且鱼雷机的攻击几乎肯定是有的。在白天里当经过特腊帕尼北西的地区时,靠得住要遭到一次美国轰炸机的攻击,而在晚上则一定要和从崩内港出发的敌水面巡逻部队遭遇。假如船队能以驶抵西西里海峡那一条“胡同”里去,它还要指望受到解放者式轰炸机之进一步的攻击,而且与此同时,它们还得回避雷区。当船队乘夜到达比塞大港之际,它们时常要迂到英美鱼雷机的攻击。假如该船队采取了驶向邦角的航线,那么它必定得在夜间航行,于是在西西里岛附近免不了要遇到守候在该处的、以马耳他岛为基地的敌水面舰艇。而在航程上等待的乃是夜间鱼雷机的攻击。当你通过邦角以上的狭窄水道时,又要遇到从苏萨港出来的鱼雷艇。当你于天亮时到达突尼斯湾之际,这里等待你的却又是解放者式的轰炸机。
  12月2 日的遭遇战以后,想要用运兵船把部队通过西西里海峡运往非洲,已经成为十分冒险的事,所以从那时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