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富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富贵- 第2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怀觯钥镓放罩埃员竟俜炙疚骶运九┥偾淅罴谭技滥虾!O笳庋睦踊褂胁簧佟

如果自己不奉诏,赵普派人将自己捆到和州去?

不怕不做官,就怕做官,一做官就要决策,一决策就会有争议姓的决断。就象姚恕那样,疏忽禀报,赵普立即派人将姚恕往黄河里扔。但自己不做官,赵普想对付自己,只有两条道路,一是开封府,那是不可能的。二是御史台,能不能让御史台的官员只从他的命令是两回事,就是听用了,这是赵匡胤眼皮底下,除非自己真犯有大错,否则将会严重激怒赵匡胤。各州县不提了,中书确实有权利管辖他们,但中书有权利管辖调动御史台?那国家设言臣做什么?

所以宋九哂然一笑,但还是拱手向符昭寿道了一声谢。

这个通知也重要,代表着赵普真正开始准备向自己动手了。

符昭寿显然也没有当一回事,事不过三,皇上不可能听任赵普摘掉这个属于他的桃花,姐夫同样不会坐视赵普扼杀这朵桃花。

于是接着说正事,道:“九郎,大食派使过来,使者正在密州,京东还有很多灾民,不便让他们观之,再者,如何招待远使,为此,朝臣发生争议。陛下为难,问询二大王,二大王对此不是太懂,你在广州,与番子打过多次交道,二大王想问问你的意见。”

“我去开封府吧,”宋九站了起来道。

宋九慎重是有原因的,那就是中国古老的朝贡制度。

对它,宋九很不喜欢。

各国使者过来进贡,若真象南唐与吴越那种进贡,宋九也许很喜欢。关健不是,海外进贡来了,赐其钱帛,甚至教其技术文明,增加了友谊。但看一件事得看结果。首先是回赐制度,宋朝往往按照其贡物市价折算,多给其回赐。因此有许多番商冒充使者过来,将商品运到京城,连交易也省去了,关税更是免收,一下子卖给宋朝。国家花了钱,得到大笔无用之物,实际“友谊”未得到,说不定还让这些番商们骂傻冒。似乎宋朝最后逼迫着勒令各国不得派使来贡。宋朝结束后,明朝再来,郑和下西洋后,达到了巅峰。然后就是传播文明技术,好处真的很大……

“九郎,不要急,我来还有一件事。”

“你一道说吧。”

“就剩这一件事,三姐带来一个镯子给万娘。”

宋九这个女儿在京城颇有名气,一是那个十万,十分轰动,二是万娘长得漂亮,虽小,却是一个小美人胎子,并且在潘怜儿督促下,教其女红,还识不少字。

许多衙内跟着宋九后面转,咱们两家订亲吧,宋九那会同意。

潘怜儿将女儿喊出来。

宋万娘奶声奶气喊道:“符叔叔。”

“好一个小娘子,”符昭寿夸道,心中喜欢至极,将符氏送的玉镯子套在万娘手腕上,又从腰间将他那块美玉摘下,佩在万娘裙带上。宋九以为符家是感谢,哪里想到其中的内幕。但柴宗训临终前的遗嘱,连赵匡义也不敢提。

宋九骑马来到开封府。

赵匡义亲热地将宋九迎到偏厅。

宋九道:“二大王,微臣刻意为大食使者一事来的。”

“哦,说说。”

“微臣对西方的也不是太了解,一是听原来先生说过一些,二是通过番商也了解一些。先说大食,唐朝时大食非常强大,曾经击败过高仙芝的军队。它叫黑衣大食,如今龟缩在巴格达附近,又叫阿拨斯王朝,虽强大,但远不如昔。然后是一支远征军,跨越的距离有些远,大约相当于我朝军队到葱岭西部河中地区那么远,打到欧洲大陆西南半岛上,大食衰落后,建立了一个国家,又叫白衣大食。原来一度属于唐朝属地的波斯都督府与河中地区,则被突厥人与波斯人占领,建立了一个萨曼王朝,一度很强大,不过这时正在衰退中,北方又有一个突厥人兴起的国家,叫喀喇汗国正在强势崛起,转向东方,就是西昌回鹘,甘州回鹘,我朝陕西。萨曼王朝西边又有一个布韦希王朝。然后再到海峡两边与北非,”宋九怕赵匡义听不懂,画了一个不标准的亚非欧地图。

“北方还有那么广大的区域?”赵匡义惊诧地问。

“是啊,在室韦与生女真北方还有许多土地,不过哪里很寒冷,不适应人类居住,有人,但人类不是很多。文明地带,东方以我国为首,次之天竺,中亚,西亚,欧洲,北非,中南非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国家,但哪里很落后,甚至不及南海一些土著国家。微臣还是说这个大食,广州大食番商主要就是来自这个国家,法蒂玛王朝,国王叫穆仪兹,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多次派军侵吞北非与西亚大片岭土,建都开罗。因为尚绿,又叫绿衣大食。然后再往西,就是拜占庭王朝,曾派使与我唐朝来往过,另外再往西,那就是欧洲,唐人称为西秦,实际国家更多,现在有德国,匈牙利,保加利亚,法兰西,意大利,挪威,丹麦与基辅等强大的国家,此外还有许多小国与小公国。宗教同样不一样,主要是的伊斯兰教与天主教,可这两大教义里也产生许多分岐,象我朝的挑筋教人所信仰的教义与属于天主教一脉,不过在西方得不到很多人认可了。中南非更复杂,就象广南西部地区一样,没有统一的信仰,没有发达的文明,没有强力的国家。甚至一个小部族也能自称一国。”

“这就是世界?”

“还不能称为世界,在南海深处还有许多大岛,有的能与我朝相仿佛,有的是我朝两倍以上,若是船足够大,向东还有,不过若是船大到一定地步,足以抗拒风浪,再往东往东……二大王,便会出现一幕让人惊诧的,那就是又驶到欧洲,非洲,再绕到天竺。”

“大地是圆的。”

“中的也。西方世界宗教有争执,种族多,文明不同,大食衰退了,再不会出现一个强大的国家将他们统一起来,更不会对我朝产生威胁。除非物格学进步到将普通速度能提到一曰千里的高速时代,也就是微臣所说的火车出现。我朝还没有真正一统,一统后北方又有强大的契丹,因为唐朝内迁政策,西北大量的羌人与蕃人存在,离我们是那么地近。说不定又能成为新的威胁。因此同样我朝对回鹘与河中,更是鞭长莫及。”宋九说到这里,盯着赵匡义。

赵大赵二都开始黜武重文,赵二做得更过火。

因此又说道:“我朝惩于唐朝之乱,对武将权利收缩,这也没有多大争议,但若是矫枉过正,我朝只能成为一个重视内政,外交军事懦弱的国度。契丹不夸富,但没有一人敢小视。南唐再夸富,也不会有人将它当成强国。争议之一,大食使者来,灾民如何处置?二大王,大食少土多戈壁沙漠,试问他们没有灾害吗?不怕灾害,怕的是发生灾害了,国家置若罔闻。灾害发生正常,救灾能力更是国力的一种表现。何必为一使而驱灾民乎?”

先是广南粮食运到密州。

若是从密州再运到京城,会很麻烦的。一是远,几百里旱路,二是济水到五丈河通航通力有限,船只更小。

但不需要那样,澶州,大名府,曹州等州府全部在京城东面,直接拨到受灾州县,甚至让灾民自己登记在册,一替国家运粮,运完粮食后,由他们自己肩挑人抬,或者推着小车子,将粮食推到家中。

一部分京西与陕西粮食,又直接运到郑州孟州等处,江淮的粮食便就地供应宋州的灾民。

宋朝不是缺粮,而是粮食没有足够多的交通工具,及时拨到灾民手中。现在分成三处送粮,交通工具紧张的情况马上得以扭转。在这时候赵普再掣肘也没多大意思了,去年都没有弄下楚昭辅,今年还能弄下去吗?如果再默视,赵匡胤必然不喜。中书机器开动起来是可怕的,赵普一动,各州县官员纷纷出动。

于是本是最危机的春荒期,百姓饥荒现象却得到缓解。

赵普亡羊补牢,却做得晚了,但连赵匡义也无法判断出来,更不要说宋九。

宋九又道:“至于后者,这就象一个比喻,我家有亲戚,若是在河中,平时低头不见抬头见,自然无所谓。但若是远处,甚至广南有亲戚过来,那是几十年才难得见一次的亲戚,来了肯定隆重招待,甚至他回去了,还要送大量礼物给他带回去。这是人之常情。不过大食重视商业,隔得又远,无法查证。商贾重利轻义,逐利而行,况且大食商人,无论从陆路或者从海路,每次贩运,都是一趟生死未卜的万里旅行,胆子更大。若是朝廷赐其厚,必有诸商冒充使者,络绎不绝来朝朝贡,以求赏赐。国家得之虚名而无益,远朝也未必会怀恩,怀恩对我们也无益也。国力必将受损。何况我朝还有那么多贫困百姓,连温饱都不能维持。”

但宋九的话朝廷没有听进多少。

不久后派侍卫保护着大食使者赴京,一路将灾民驱逐,又刻意走最繁华的地方。来到京城后,派官员带他们参观京城热闹繁荣场所,安顿在驿馆里。

随着又于宫中设宴款待。

对海外君臣皆不大了解,只是从唐朝的一些史册里知道一些大食记录,因此将宋九喊来作陪。使者先献了国书,国王穆仪兹向大宋皇帝问好,一些客套话,然而希望他们国家的商人得到更多烧酒与镜子。对这份国书,宋九也真假难辨,说它是真的,应当来说这个穆仪兹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国君,难道仅是为一个镜子与烧酒,刻意两国通好?说它是假的,也不大象,国书语气是尊重,并没有什么称臣的神马,那样宋九肯定断定它就是假的。大食传统也重视商贸。若得到更多的烧酒与镜子,宋朝这边能赚很多钱,法蒂玛那边做为一个中转站,所赚的会更多。因此可能这份国书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

宋九坐在下首,不知是谁人安排,正好与陪伴大食使节的商人坐在一起。

可能是好心,你们在广州时认识的,可能是讥讽,你宋九实际就是一个商贾。但宋九并没有多想,与这名商人窃窃私语。赵匡胤看着他们,好奇地问:“宋九,你们在说什么?”

宋九站起来答道:“陛下,阿齐提问微臣,为何微臣免去官职。我在做回答。”

“说说。”

“微臣说我国文臣治天下,多用一本书,叫论语,有人看到了忠烈,因此投奔沙场,不顾生死安危,报效国家。有人看到了礼,于是替国家制度规章制度。有人看到了仁,因此成为良臣。有人看到了智,由是成为谋臣。我学问不精,只看到了爱人,爱百姓,又没有什么才能,只好亲自动手,带动百姓,弥补自己的不足。所有职位当中,我是最讨好的,苦无潘将军等将士在前线浴血奋战,我就无法爱百姓。但名声全部让我占了,这很不公平。实际真正爱人的不是我,乃是陛下。微臣说你们来京城好几天了,应当看到京城的繁华,但再看看皇宫呢。许多民宅都比皇宫奢侈,而非是象西方一些国家,民不聊生,皇宫却是金璧辉煌。这才是真正的爱人。国家用人之道,有功则赏,有过则罚,群臣不会有功而得意忘形,有过也不会沮丧,让他们继续改正。此乃明君用臣之道也,因此我有过,被免去官职,我则无怨。”

宋九也只能这样回答,难道我说之所以免官,那是政治斗争牺牲品的产物?

但同样一句话,听在不同人耳朵里却是不同的含义,特别是论语,宋九刚说完,殿中鸦雀无声……

第二百八十六章 落幕

宋九苦笑,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误会。他不喜赵普,也用了手腕,那就是河洲。但那是在暗处的,在这时代没有人有本领将它放在台面上,说自己是对付赵普的。

若非自己南下,发生了许多事,他一直与赵承宗保持着不咸不淡的来往,还说了多次“好”的建议,只是赵承宗不听罢了。可在公开场合,宋九仍不想得罪赵普。

试问这个天下间,有几人敢公开对抗赵普。有,看看他们的下场。

有的大臣眼中闪过哀怜的眼光。

河洲争来争去的,那是小一辈的事,赵普不能直接插足,那样会让人产生没有肚量的看法。河洲也占着理,于私善待百姓,于公交税,各种利于国家技术的研究。

但直接得罪赵普,别以为没漏洞,有心找宋九的漏洞,仍有。赵普想弄死宋九很难,但想将宋九送到沙门岛多半还是能做到的。

然而谁敢说?

宴会散后。

各自怀着不同的心思,坐看着赵普如何出手报复。

不过谁都没有想到这是赵普最后的辉煌。

这两年发生的事,一次次地超过赵匡胤的底线。宋九搪塞地说了一句话,因为沾到论语,大臣没有一个说话,赵匡胤是看在眼中的。他又想到以前种种的事,柴宗训之死,堂帖胜过制书,以及去年下半年三司倾尽手中力量,只征来了十万石粮,导致北方几十州府百姓年底大饥,若非宋九写信去广州,若非是自己急调陕西粮食,今年春天可能会出现大麻烦,所为者何?

甚至在各州县长史眼中,只有中书,没有他这个皇上。

不过赵普渐成尾大不掉之势,赵匡胤动得极其小心翼翼。先是下了一诏,堂后官十五人,从来不曾替换,宜令吏部流内铨于前资见任令录、判司簿尉内,拣选谙会公事、有行止、无违阙者十五员,具姓名奏,当议差补,仍三年与替,若无违阙,其令录除升朝官,判司簿尉除上县令。

这个堂后官就是指中书门下政事堂服务的最高级别小吏,分为诸房堂后官与提点五房公事堂后官。诸房堂后官的职责,在点检审核各房守当官、主书、录事、主事所处理的各项业务公文书;提点五房公事堂后官,则是将各房转呈上来的公文书,做最后的勾检稽核。

他们名是官,实际为吏。

然而从他们职权来看,其权比许多官员权利更大,可以说是首相最重要的左膀右臂。

这份诏书绝对没有问题,这些老吏久掌中书门下许多重大政务,却没有迁升,时间长了,他们必然不思进取。但以他们资历,担任知县,各州通判,司法司户录事与县尉主薄足够了。将他们换下去,补充十五名没有违制或犯过重大错误的小吏进来,那会替中书增加新鲜血液。

诏书前面下达,后面让武德县尉姜宣乂为眉州别贺,充堂后官,又以新成州录事参军任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