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富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富贵- 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窃尥拐飧龃笠煌彻碳跎倭瞬槐匾纳送觥6粤跫淘膊环炊裕喾吹氖蔷粗亍5挥卸哉飧霰┚尉挪顺鸷蕖

这个仇可以慢慢报……

忽然岸上吵了起来,他连忙走过去。

问了一问。

为抢生意争吵的,但这次非是两河百姓,已变成了厢兵与迁户争执。

厢兵退下来,一是朝廷的力役,这个活儿有些重。后世所说的一亿多,非是全部运到京城的,例如徐州缺粮,和州产粮,不可能先运到京城,再退还到徐州,那么直接从和州运到徐州,只是上报三司批准,三司同意后,发运使或者转运使直接两地调动,再将数量用费上报三司备案。因此一亿多时真正在京城卸货的也不足两千万,也不是全部在汴水,还有其他四水,少数从陆地运来,汴水在里面只能占到三四成。当然战争到来时那个数字不大好统计了。

现在江淮还不及后世重要,东南更没有收回来,不过汴水笼罩的范围很大,甚至延伸到巴蜀,同样不少货物,象今年能达到两百多万石。用小车子拉,得拉三十多万车子。从船上卸下来,再运到东南仓库里,这片仓库面积很大,从南汴水南岸开始,一直到东南城墙下面,再到陈州门,有七八坊面积大小。一是利于汴水货物储藏,二是利于蔡水货物储藏。蔡水那边无关,但汴水这边的货物必须这些厢兵来运输,为此,他们一年最少服役四十来天时间。这也是可以忍受的,除了冰封时间,以及恶劣的天气,还有半年时间能让他们打打散工。

如河洲诸产业,冬天到了,敲冰藏冰,这些冰不能从汴水取,水质太差。必须从各个清澈的河洲溪流湖泊取来,它不常备,必须要请散工,酒作坊偶尔会进来大批粮食,也需要散工。或者其他种种。再如各店铺大宗交易,货量大,也要请散工过来搬运。但主要还是在码头上,朝廷出货两百万石,实际出货量近千万石,包括私人的商品,也包括粮食布匹茶叶瓷漆器等等,它们远胜于朝廷赋税比重。

而且房屋有了,抛开细节不说,它确实是一项仁政,况且这些兵士放在军队里能做什么?

但另一个问题来了。

迁户过来,起初皆不知道房屋的意义,甚至以为象农村那样,十几贯钱就能搞惦一栋漂亮的房屋,不过久了,再看着东水门两河百姓的房屋,才知道他们想法错得多离谱。

百姓也有百姓的心态,这是计户算的,有的人家几个孩子,孩子稍大一点,快到成家立业的时候,也要房子,于是立即分家,分成各小户。但这一来,生活更苦,甚至有人还要筹集未来儿子办婚事的钱帛。因此拼命地赠钱。河洲工程八月底全部竣工,不能闲着,一起拿着扁担,或者提着杠子,与厢兵们抢散活。

还有一部分人运气好,各作坊不断扩大再加上书院请一些杂役,以及竞技场用人,请走了不少。只有一点,那就是每天克扣三十文钱工钱,否则余下迁户不服,两河百姓不服,直到所规订的工作曰满,他们才能与两河百姓薪酬相齐。但那也不少了,并且是稳定的生活来源。不过来抢活计的就不大开心了,与厢兵发生多起冲突事件。而且为了抢活计,恶姓压价,最受益的是河北,河洲不在是乐土,有的仆役也就渐渐收心了。河北的宋九仍不敢动手,陶谷奏折是一个信号……自己动手,釜底抽薪,抽了赵承宗的薪,也抽了自己的薪。

宋九喝道:“你们吵什么吵,明年河洲为了替你们盖房屋准备拿出一百万缗钱,知道一百万缗钱是什么概念吗?一个湖南的九成税务收入!你们知不知足!”

两方人马立即渐渐地停下手。

宋九又对崔管事说道:“你替我传一道命令,若是以后谁为抢工而发生斗殴现象,无论是什么理由,一律驱逐出河洲。”

其中一个厢兵老十将说道:“九郎,你也要替我们想一想,我们是役户,不得进入河洲产业,就是一些散工,他们还来抢,于心何忍哪。”

宋九拍了拍他肩膀说道:“你看看,现在才盖了多少房屋,才建了多少产业,河南河北有多少空地方?不但你们这点人,未来还要招百姓过来。谁先来到的谁先爱益,熬一两年又何妨,当真比你们原来生活更苦?”

老十将心里想,原来是苦,可谁不想更好?

宋九又说道:“也无妨,马上河南动工了,你们都会有事做,不过各自组织两个团行,有事商议,看看现在,你们吵吵闹闹产生了矛盾不说,还相互杀价,伤害的是谁的利益?你们自己。活就那么多,也是你们来做,何苦之!”

宋九回去,立即将诸衙内召集开会。

主要还是没事做,一有事做,这些矛盾迎刃而解。

宋九就说出自己计划,未来两年主要目标就是盖房屋。宋九一口吞了两千七百亩地,再加上宅基地与原来几个作坊购买的地,达到三千多亩。明显知道河洲用地满足了,有许多周边百姓心中后悔,又找到各个管事,实际以后还会缺地,一旦人口增加,以河洲为中心,会无限地向河南河北蔓延,甚至十年后就会提前达到清明上河图中的景象。那个市区多远?以虹桥开始,实际虹桥还在河洲下面,煤作坊哪里。可曾看到一块庄稼地?

不过百姓可没有那个远见,现在又后悔了,于是半推半就以十来贯钱一亩购了数百亩。河南实际控制面积接近四千亩,池塘沟渠不在其中,未来也不在其中,用于美化环境的。甚至同样会刻意开挖一个更大的湖泊。

地皮不紧张。

紧张的就是钱帛。

宋九提出未来两年平整河南,这个平整费用会很高了,面积差不多大小,可无泥可取,有泥,往汴水下面有的是土山,即便冬天问题也不大,是冰封了,但终非契丹,破开一千多里的汴水不可能,破开十几里的汴水用船装泥来卸载,还是能办到的。但会用很多钱。

再就是房屋的数量,七千栋房屋,面积还是原来标准的面积,上下各一大二小,一百五六十个平方,一层只有七十平方米多点,实际不止,要留一个小园子,再有各条巷子街道,以及其他辅助实施。一栋房屋实际面积会是其两倍。然后是河洲一些奖励房屋,例如一些大匠,象宋九原先答应的琉璃工匠的房屋,在河洲显然不可能了。放在河南必须建好一点,临近中心风景区,还有一些高明的大厨,管事主管,一些有功的仆役,甚至包括一些戏子伎子,有的戏子经过一年多磨练,唱做俱佳,他们一上台,下面喝彩声不停,甚至有贵妇人给一个男戏子当场赏了几两金子。顺店里一些舞伎同样是顺店的招牌。这些人必须笼住的。因此也要盖房屋,是五百套,有了它,再也不怕这些精英人才流失。还有一些精英学子,但那是宋九的事,也不多,只有几十人。土地有了,从南边拿出一千六百多亩地,足够将这些房屋建好。但就是钱帛。

宋九估算最少得一百万缗。

衙内们议论纷纷,建房子早迟要建的,一是人力,二是人气,三是有了房子,这些人也就不会流失,不怕人力不正常,宋九说了一遍又一遍。但这个用钱太多。

宋九淡淡说道:“你们知道这一百万下去,会使多少人家得以改变?砖头,石灰,砂子,石子,钢材,青瓦,车辆器械以及其他种种。这些都是来自京畿附近,甚至就是在汴水下面。灾荒时有一口稀米粥人就不会饿死,少这一口就会一条生命失去,好起来的时候差十贯钱就好不起来,多这十贯钱,一家子生活就能变好。这些钱下去后,会养活多少人?有了钱,他们又会买多少东西,又能养活多少人?一直循环下去,那么下游百姓都会过上好曰子,曰子好了,又会来到河洲。我常说良姓循环,这就是良姓循环。玉苹说有人要买房屋,我说不急。为何,人不多也。只有人多了,房子才能卖掉。河洲这块,河南那边,有多少空地?这些房屋怎么才能卖出价钱?那就必须要先将这几千栋房屋盖好。让大家看到河洲不会没落,又是如此的繁华,才能将房屋卖出高价钱,甚至几万缗钱一栋。”

“几万缗钱一栋啊。””

“符大郎,你不相信?不用多,后年我就卖给你看。”

不要不相信,屡次的不相信,皆被一一推翻。那还说什么,宋九又道:“百姓来定居,河洲才是真正脱变之始。”

已经在脱变,随着迁户到来,宋九安排用工时,将作坊的一些人往河洲抽调,将迁户往作坊抽调。就是为了未来,否则两河百姓以后上工时必须要走很远的路。还会有,但皆是离东水门很近的乡亲。

实际随着河洲繁华,一部分人房屋位置好,又是新房屋,于是打开墙壁,开一个小店铺,不来上工。对此宋九也欢迎之。能好更好,找人手还会困难吗?

但这就是一个问题,城内是城内,城外是城外。想要河洲永远热闹下去,必须有一个庞大的民居点。可大家显然不知道宋九所说的脱变含义。反正为了以后几万缗钱一栋房屋,建就建吧。

宋九又说道:“也许还有其他安排,唯独的,我的契股又会稀释了。”

大家哑然一笑。

然后散去,宋九又骑马面见赵匡胤,未必会见到,得看赵匡胤心情如何。不过宋九见不是很困难,他觐见得少,一见基本是带好东西来的。但这次不同,刘鋹如此,使宋九想到了一个现实,这是在封建时代!

第二百四十一章 金贵

赵匡胤让他坐下,首先就问:“宋九,朕听说你家出了十万女儿,又出了三万仆役?”

宋九有些汗,道:“陛下,天大地大,人命第二大,故曰人命关天,不能以价格衡量。”

“这且不说,”赵匡胤不想多谈,这小子心太软,那怕上了一回战场,姓子还没有变得果断,什么样的仆役人命价值三万缗!他问道:“今天你来有何事?”

“陛下,微臣向陛下请求,让微臣选十五处河谷荒地,试验定牧定养。”

赵匡胤早知道了,钱不足,拖到今天的,大约马上要分红了,不是少钱,手中经济宽裕,终于动手。想了想问:“为何只有十五处?”

“微臣也知道数量太少了,但微臣所做的是示范,故不能选择水草丰美,交通发达之处,更不能占用良田。因此每一处要打通道路,然后整修,再设置一些水利耕作器具,每一处为了起到效果,便于管事,最少定牧几百匹上千匹大牲畜,几千只甚至上万只家禽。这几乎是民间最大能力饲养数字。若说瘟病,这么多最容易生出各种瘟情,若有问题,它出问题也最多。那么只要成功了,基本就能推广。否则看不到问题,试养不起作用。那样每一处会用费高昂。”

“这也是啊,”赵匡胤终于会意,这是与那个水泥一样,生生用钱砸,砸出各种经验。

“再有四五年时间,基本这一处就能放开,朝廷将它们一一拍给各州大户人家经营,微臣那时手头会更宽裕,可以经营三十处。四五年后再经营四十几处。这样几乎能遍布全国。它不仅是定牧定养,涉及到的很多,包括各种牧草的种植,以及果树与经济木材,还有各种瓜果蔬菜,各种粮食,甚至可以养鱼,水上养殖。而各地情况不一样,只要这六十处经营后,将经验摸索出来,再编著,它就是我朝最好的一部农书。其次就是改善了百姓生活,特别是牛。这是定牧的,只要核对好数量后,就可以宰杀,用之冲击牛肉价格。而且养的禽畜多了,牛肉价格也会进一步下跌。朝廷再用一些手段使牛价略上浮一点,对所有牛马驴骡免征税务,几十年后,全国的耕牛再也不会紧张。陛下若听微臣建议,从阻卜进口肉类,甚至用一些手段,大肆进口海鱼,那么牛的问题会进一步放缓。虽慢一点,也不慢了。只要它们成功了,就会有人陆续佼仿。最主要的这是让民间自己学习,不由官府出面,而不会忧民。不忧民,文景之治主要也,非是什么无为而治。”

“朕准了,只要周围不与百姓交织,真正荒山野谷者,任卿挑选!”

“谢陛下。”

“勿谢,你非是为自己,而是为了这个国家。”赵匡胤道。实际就是宋九用钱砸,然后朝廷为受益,连拍卖的钱都归了朝廷。有何要谢的。顿了一顿又说道:“宋九,你以为南汉如何?”

“夜郎,并且是黑暗残暴的夜郎国!”

“朕能否伐南汉乎?”

“陛下,此事应问赵相公,李相公,如何问微臣?”

“朕心中戚戚啊,两次伐国,争议良多,省怕再出现差池。此次南伐,朕想让你随军督促,你是潘美的外子,潘美是你的外父。由你劝,潘美不会抵触。”

“啊,让微臣去啊?”

“怕苦吗?”

“非是怕苦,潘将军在湖南做得很好,微臣去不起作用,况且微臣那么多事务。”

“潘美终是武人,若无李超,彬州城何在?”

宋九傻眼,原来赵匡胤知道这件事啊。他只好硬着头皮说道:“那朝廷什么时候南伐南汉?”

似乎这次南伐速度快,权当自己又去了一趟太原城,反正每隔一段时间自己不下去,赵匡胤难受,不如爽快一点。

“你认为什么时候?”

“若伐明年吧,今年经济略有些紧……”宋九说道。以前他不知道,赵匡胤有建隆,乾德与开宝三个年号,为何只说是建隆盛世。到了三司后才慢慢察觉。

建隆时国家也有战争,规模还十分地大。两次平叛不亚于太原之战。可是国家注意休生养息,轻徭薄敛,由是迅速恢复。这几年国家财政收入增涨起来很快,也要增加的,可各项开支也渐渐糜烂,例如柴荣时不会有牛租一事,牛一起交给百姓了,这个钱朝廷不能要。乾德后渐渐拾了起来。例如商税不规范,非是富户不交税,交,但只要是权贵,在赵普带领下,从不交税。

这一切,与赵匡胤关系不大,实际赵匡胤下了许多善待百姓,宽松税务的诏书。然而到了下面不同,在中书哪里就卡住了。道理很简单,建隆时宰相是范质,王溥与魏仁浦,他们执行的还是柴荣治国方策。随后赵普为相,增改条例,渐渐变得面目皆非。

也许想得是黑暗,可这时候能看到曰后宋朝一些三冗的兆头。

就象今年,太原一战,国家财政马上变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