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骑- 第3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甚至像狗一样伸出了舌头吐气,但在这当口也没有人会来笑话他的狼狈,战场之上,能活下来的才有资格当胜利者!优雅是多余的!
    “冲,冲!快到了!冲!”
    柴荣大声鼓励着自己的同袍,自己的兄弟,其实他也怕得厉害,他的经历比这几个少年更多一点,不过也好不到哪里去!
    虽然经历过很危险的境况,但那些混混、骗子、蛇头的威胁,哪里能够和战场上的血勇之士相比?
    但是这一刻他不能害怕!就算害怕他也得撑住!
    自己是他们的首领,而且主意也是他出的!他必须要对他们负责!
    他想起了郭威的教导——男子汉必须扛起自己应该扛起的责任来!
    责任,这是比生死还要更大的事情!
    石章鱼需要他,其他几个小同袍也需要他!
    柴荣必须鼓起勇气来,因为他的勇气,就是少年同袍们的勇气!
    “驾——”
    在奋力狂抽之下,五匹战马激发了最后的力量——它们虽然不算良驹,但天策军的后勤部门对战场物资把关甚严,能够成为战马的就不算是劣马。而且又是新力,所以在猛力催发之下四蹄如飞,竟然又把背后的契丹拉开了一小段距离!
    逃跑者逃得越急,追赶者就会追得越疯!
    又转了一个小弯,已经望见一片树林!
    到了!
    石章鱼胯下的战马其实是在疼痛中透支其生命,但这时候也石章鱼望见了那片树林人也精神起来。
    支持住啊,支持住啊!
    到了!
    这时草原上偶尔长出的一片树林,温带的树林从来都不能像热带的树林那样浓密,在秋季树叶大多已经落下,但远远望过去又没太仔细的话,还是很难发现有什么异状!
    只有柴荣他们心里明白——这片树林里埋藏着杀机!
    倏——如风一般,数骑绝尘向前,冲树林旁冲了过去,石章鱼的坐骑嘶鸣一声终于摔倒,柴荣半俯下身子来将他拉了上去,但一马乘两人,显然已不可能持久!
    背后契丹将领哈哈一笑,直冲过来!
    可就在骑兵的大部分都经过树林时,猛地听见树林中传出一个响亮的叫声:“射!”
    嗤嗤嗤——可怕的破空声响不绝于耳!
    树林之中,竟然埋伏着连弩!
    契丹战马不断翻倒在地,契丹骑兵有许多都已经丧生在自己人的马蹄之下!
    攻击来得没有半点征兆,又是从侧面射来,对这一队契丹骑兵来说几乎没有半点抵御的余地!
    “有埋伏!”
    “有埋伏!”
    “小心!”
    紧急的戒备声传开,可是这队兵马已经伤亡惨重!
    锵锵——树林中冲出重步兵来,同时在不远处又绕出了骑兵!
    柴荣不再逃走,叫道:“回骑!”
    虽然只有四骑,但他还是带领了几个兄弟勒马回头!
    他控着马,背后的石章鱼则搭起了箭,一箭飞射,正中那契丹将领的肩头!
    “没想到只来到这里!”那契丹将领捂着肩头上的伤口,很不心甘却不得不下令:“走!”
    “还想走?”远处一队唐骑奔了过来!
    这边的战况尚未完结,但已经有人将最新的战报层层回报。
    北轮台城城门,张迈刚刚抵达,杨易正率领诸将迎接,接到战报后笑道:“迈哥,你的福气真是不小,刚刚来到就带挈着兄弟们打胜仗了!”
    “哦?是契丹,还是回纥?”
    “是契丹。”杨易道:“大概有三千多人,人马十分强劲,迂回奇袭,大部分人都在外三环就被拦住,有数百人突破进来,但在西北外二环就中了埋伏,现在战斗还在进行,不过应该也近尾声了。这三千人我们就算不将他们全数歼灭,至少也扣下他一大半来!”
    张迈闻言大喜,他早就接到了杨易的布防兵阵图,所以一听就知道这一仗虽然只是小小的一次接触却关系不小——这一仗唐军并未以众凌寡,却考验出了杨易这个阵势的防御力量来!
    “传我命令!”张迈欣然道:“将有功将领的姓名报上来,我要亲自赏赐!”
    (未完待续)

第五十二章 引信
    柴荣将契丹骑兵引入陷阱,弓弩兵发作,重步兵扫荡,致使契丹军死伤惨重,后面杨涿率众掩来,斩首一百五十级,俘虏二百余人,只剩下三十余骑逃归。
    这只是一次初期接锋战,居然也取得了这样的战果,对唐军来说已属大获全胜了!
    耶律朔古在后面收到战报以后眉头大皱,便知北轮台城防区的守卫要比预想中更加森严,大大小小一百多座营寨控制着横向五十里、纵深七十里的地面,现在只突入第二层就已经付出了这样的代价,若要直捣其核心那还了得?
    “统军,不如让回纥人去打前锋吧。”有人建议说。
    耶律朔古却道:“若是抱着这样的想法,那此战必败无疑!”将那份战报按下了,重作思索。
    契丹这边因进军不利而笼罩了一片迷云之际,唐军这里却已在庆贺初战告捷。
    排论起功勋自以杨涿第一,那一百五十级的斩首有一百级都属于他和他麾下的骑兵,而且打败了这支奇袭部队后他又赶出五十余里,将在最外一环就被拦住的契丹军冲散,再一次让他杨涿之命传遍全军,人人都道:“果然不愧是杨都督的弟弟!”
    张迈也十分赞叹,亲自为他佩上大红丝绸编织成的胸花,并让他骑马游遍全军以作鼓励。
    但对这一评论唐军却不是人人心服,第一不心里不爽快的就是杨涿自己,他可不希望诸将老是将他当做“杨易的弟弟”,他想要做的就是杨涿!不过就目前来说,即使他已经建立了非常耀眼的功勋,在后进子弟来可以算得上首屈一指,但要跟杨易比却仍然差得远了!
    而第二伙心里不爽利的,则是柴荣手下的弟兄了!
    石章鱼射伤了敌军将领,柴荣也砍翻了一个受伤了的契丹,加上他诱敌有功,这次也得到了嘉奖,全队都赏了酒肉,柴荣本人也得到了一朵胸花,不过这属于“推赏”,即上面将赏赐轮排下来后柴荣得到的赏赐,他的名字也录入功曹簿,这次战斗立功的人一共有三百二十人,录入功曹簿的有七十人,名字呈到张迈面前并身入北轮台城受赏的有十人,柴荣排在第五十二。
    平心而论,他只是砍翻了一个受伤了的普通士兵,功曹因他有诱敌之功所以给了他相当于杀敌五人的功勋,翻了五倍——也不算抑着他——不过这很明显是一种因循的做法,石章鱼等却认为此战能够有如此战果,柴荣的诱敌才是关键,所以觉得这次的赏赐薄了。
    “怎么的也得让副队正到北轮台城威风威风啊!”
    柴荣却道:“没什么,功曹有功曹的规矩,再说就算我们不诱敌,任他们冲进去,第一环的兄弟同样能够截住他们。”
    他毕竟是郭威的养子,郭威在下层军官的位置上浮沉颠簸了这么些年,对下层官兵立功、上层将领领功的事情经历得多了,柴荣也听得多了,几年前他还曾为郭威被压制住而愤愤不平,现在却习惯了。更何况功曹这样计算是按章办事,也不是故意压他。
    他的顶头上司——队正见他这样懂事心中甚喜,说道:“好小子,没想到你年纪小小就有这份心胸!不用着急,往后大把的前途等着你呢!”
    ——————————北庭这边战事已经一触即发,洛阳那边却不像凉州这么着急,而幽州赵德钧、太原石敬瑭两人接到命令之后更是能拖就拖!
    只有朔方节度使张希崇没有接到命令却反而向朝廷请旨要朝廷许他带领朔方、定难军马进兵套上。灵州刺史杨泽中道:“我朔方北有契丹,西有党项,西南更有天策军,三面都是大敌!能够自保已经万幸,如何还可轻率出征?”
    张希崇却道:“我以为天策军必会守盟,再说如今他与契丹、回纥两面作战,如何还能再树我们这个强敌?因此西南就算后门大开也不会有事。我军携党项进兵,定难的忧患也就跟着带走了。”
    杨泽中道:“虽然如此,但一动不如一静。这次就算出兵套上也只是作势以分契丹西进之力罢了,是要卖天策军一个人情,朝廷其实并非有意要进兵漠南、讨灭契丹啊。”
    张希崇道:“我也料到赵德钧和石驸马都不会出全力,且朝廷这次的旨意只令进兵,又没有下军令状要二路大军取得何等战果,所以这次两路齐进声势虽然浩大,结果却必然不了了之。耶律德光如果看破这一点的话,那只要以渤海之兵守辽西,以奚族之兵守璜水就够了,根本就不会因此而减弱西进的军力。”
    “那又如何?”杨泽中道:“天策军那边应该也会想到,我们能为他们做的也只是如此了吧。”
    他见张希崇沉吟着,问道:“令公可是有别的顾虑?”
    张希崇叹道:“我是担心耶律德光此次西征,有着更加深远的谋划……”
    “哦?”杨泽中问道:“是什么?”
    张希崇却不就回答,许久,才叹道:“此事我也只是依照我对契丹人习性的了解作凭空估测,并无根据……我只希望我猜错了。”
    杨泽中见张希崇神色凝重,但显然已经不打算说下去,就不好再问。
    张希崇又问道:“我们安排进天策军的人怎么样了?”
    杨泽中道:“市井中的探子都无恙,不时会传来消息,安排到寺庙中的僧侣我怀疑已被识破,好几次传来的消息我都觉得有些古怪,至于安排进入天策军中的人,进了姑臧草原之后就没了消息。”
    虽然天策与后唐乃是同盟,但彼此互派间谍却没停止,天策军这边广派探子,后唐这边也一样。
    张希崇点了点头,道:“看来张天策治军果然很有一套,他们的军律如此森严,我们安插进去的人便难有举动。而且张天策甚能蛊惑人,他们军中的风气又较我们为正,进去得久了,我怕我们的人会‘久假不归’。”
    杨泽中道:“令公放心,这次安排进去的五个人都是我我们亲手带出来的子弟兵,久受令公恩泽,绝对不会叛变。更有两个虽非出身朔方,但一个是折从远将军的弟弟,一个是我的内侄,我折、杨两家世受朝廷恩遇,这两个虽是后生小子,但自幼便有报国之志!若说他们因为经验不足被识破逮捕是可能的,但说到受惑投敌则断断不会!”
    张希崇却摇头道:“心怀忠勇,只怕更易受惑,罢了,且看着吧。”
    ————————————这一年的秋天,东起渤海,西至布哈拉,整个世界都被这场战争狂澜卷了进来,北庭战役是这场全面大战的一部分,而柴荣的那一场战斗又只是北庭战役的一个小冲突,张迈虽然为了鼓舞士气而高调宣扬,但军中有识之士都知道这不过是大江大浪中迸出来的一朵小浪花,很快就会被更大的浪潮淹没。
    郭威就没将心思分散了去关注这些不打紧的宣传,自去安排与他接下来的战斗更加密切的事宜。他身为明威府都尉,以一千名明威军士兵统领着接受了数月训练的三千民兵,张迈任人敢于突破常规,在看到他训练成果之后一步步加大他的权限,有时候甚至还让府兵精锐参与、配合郭威的训练。
    到了高昌以后,张迈又将一千多牧民兵、两千多屯田民兵交了给他,郭威训练民兵的法子与府兵的组织形式不大一样,那是他根据河东军制以及自己多年的经验变化出来的另外一套路子。
    作为此次西征佐帅的郭师庸对郭威并不很信任,很怀疑这支队伍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但张迈却不因此而改变他的看法,让郭威直接隶属于自己,并将这支兵力作为机动力量来用。
    西征军本以张迈为决策首脑,以郭师庸为执行总指挥,但大军进驻北轮台城防区之后,新进驻的士兵与轮台都督所部就得进行磨合,杨易久在北庭,熟知天时地利,他的意见便凌驾于郭师庸之上,成为实际上的副帅,甚至张迈很多时候也得改变主意听他的。
    杨易一开始将郭威安排在了西南里三环中最外的第三环上,在他之外还有外三环的防御,可以说是处于一个不容易受到攻击的地方。
    但在萨图克的中军抵达白杨河西岸以后,杨易在军力的安排上忽然做了一些改变,将郭威的明威军从里三环中转至外三环中的第二环,刚好位于乌宰河东岸,一旦萨图克突破第三环,他随时就会受到攻击。
    丁浩、王安都感兴奋,他们万里迢迢来到北庭,就是为了立功。
    “看来杨都督多半也听说了我们曾经在明威戍建立奇功,”丁浩说:“或许也是元帅的特别叮嘱,特地将我们安排在这里好立功!”
    但郭威的神色却显得十分凝重。
    “不,”郭威道:“我想杨都督根本就不是这样想的。他远在北庭,这一年来又日理万机,哪里能够清楚地知道明威戍发生的小事?以他所处的高位看来,我们应该就是一伙民兵而已。”
    丁浩、王安等愕然道:“那他调我们在这里干什么?”
    “或者……”郭威低着头思索了片刻,道:“是想将我们当做爆竹的引信吧……”
    (未完待续)

第五十三章 国力拼熬
    郭威进驻到乌宰河边的营寨之内,一边在向导兵的帮助下熟悉着周围的地形,同时对能够想得到的布防进行了精心的布置如今已经入秋,北庭盆地所有的河流其水源都不依赖降水而是依赖融雪,天气越暖,数量就越大,天气冷得一分,水量便减一分。乌宰河并非一条大河,随着水量的减少,中游的一些地方已经可以骑马趟过,下游一些地方更是渐渐干涸了,所以这条河流并不足以形成一条天堑,这所有的细节都是郭威所要考虑的,少了其中一环就有可能导致来日的战败!
    作为明威军的统领,他要考虑的事情比柴荣那种灵机一动的计策要复杂了十倍不止。
    然而郭威所要考虑的事情,跟杨易此刻所面临的盘算相比又简直不值一提!
    这次参与北庭战役者三方面都不乏高人,而且三方面都有着强大的骑兵。唐军方面还是步骑弓弩多种兵种结合,契丹与回纥就基本上是以骑兵为主。
    契丹方面赶到北庭的兵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