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选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杜甫诗选注-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七'                                '八' 
全命甘留滞,忘情任荣辱  。朝班及暮齿,日给还脱粟 。编蓬石城东, 
              '九'                              '一○'                            '一一' 
采药山北谷 。用心霜雪间,不必条蔓绿  非关故安排,曾是顺幽独                            。 
                              '一二'                               '一三' 
达士如弦直,小人似钧曲             。曲直吾不知,负暄候樵牧  。 

     * 这是大历二年 (七六七)冬杜甫在夔州时所作。长期痛苦的生活实践,使他认识到人民痛 

苦的根源,实在于贫宫的悬殊。话仿佛说得很达观,其实充满愤恨。 

      '一'劳生,本《庄子》:“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这里指所有的人们。何处异风俗,是 

说到处一样,所谓“滔滔者天下皆是”,即下二句所云。 

      '二'冉冉,行貌。自趋竟,即古谚所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三'见羁束,是说不自由。 

      '四'这两句是说如果没有贵人,则贱人也不会感到悲痛,如果没有富人,则贫人也不会感到不 

足,因为大家一样。正因为社会有贵贱贪官的不同,所以也就有悲有喜有趋竞和羁束。 

      '五'这两句是愤激的话。意谓饶你“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也难逃一死,而且是万古如斯, 

没有例外的。递,是更递,递歌哭,一会儿歌,一会儿哭。 

      '六'这以下说到自己。鄙关,杜甫自谓。杜甫永泰元年(七六五)赴云安,至此凡三年。转 

烛,言生活不安定,兼形容时间的迅速。庾肩吾诗:“聊持转风烛,暂映广陵琴。” 

      '七'留滞,指飘泊他乡。荣辱,指世俗的贵贱。 

      '八'封建时代,百官上朝要站班,所以说朗班。朝班及暮齿,是说暮年还挂了一个工部员外郎 

的名。日给,犹日食。脱粟,仅脱去稃壳的粗米。 

      '九'编蓬,即结茅屋。杜甫在夔州的瀼西、东屯皆有草屋。石城,即夔州城。杜甫本多病, 

也懂得一点医道,常常自己种药或采药。 

      '一○'这两句是借采药来说明自己的人生态度的。用心霜雪间,即“不热中”意,是说只要能 

保持自己的人格,不必荣华富贵,所谓“吾道属艰难”。 

      '一一'这两句多少有点说反话。因为杜甫这样做,实出于故意的安排。正如他说,“杖藜妨跃 

马,不是故离群”一样。他很讨厌那般官僚。曾是,犹乃是。幽独,指性情。 

      '一二'后汉顺帝时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一三'这也是说反话,如果以为杜甫真是一个不知曲直、不分是非的达观者流,那就大错而 

特错了。这是对那个黑暗社会恨到了家的话。负暄是“负日之喧”:即晒啊太阳。《列子:杨朱篇》 

说:宋国有个农民,穿麻衣过冬,觉得晒太阳很暖和,便对他的妻说:“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 

吾君,当有重赏。”杜甫这时常常写到他晒太阳的情况,如“杖藜寻巷晚,炙背近墙暄。”看来他在 

夔州的生活虽有好转,但也很有限。 

… 页面 239…

                                                        *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并序 

                         '一'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  ,夔州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 
      '二' 
蔚歧 。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五(一作三)载, 
                                                  '三' 
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 ,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 
                                              '四'                                  '五' 
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舞女 ,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 , 
                                            '六'                             '七' 
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                  !今兹弟子,亦匪盛颜 。既辨 
                         '八' 
其由来,知波澜莫二  。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昔者吴人张旭善草 
书、书帖,数尝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 
                 '九' 
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 
天地为之久低昂'一○'。罐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 
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一一'。绛唇珠袖两寂寞'一二',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颍 
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一三',感到抚事增惋伤。先 
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一四'。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一 

五'                                           '一六'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 
萧瑟'一七'。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一八'。老夫不知其所往,足 
茧荒山转愁疾'一九'! 

     *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在一件小事情上,杜甫往往也会想到整个国家命运。杜甫对 

艺术有广泛爱好,当时不少书画家和艺人都得到他的赞美,以至为后代所熟悉。公孙大娘便是艺人之 

一。为了更好的描写这种“豪宕感激”的剑器舞并表达这种激动的感情,所以他使用了歌行体。所谓 

 “剑器”,是唐代“健舞曲”之一,健舞也就是“武舞”。剑器舞的特点是“女子雄装”,唐司空图 

 《剑器诗》:“楼下公孙菩擅场,空教女子爱军装。”至于“舞剑器”,是否即如陈寅恪先生解释的 

 “舞双剑”,虽不敢断言,但舞者手中有剑,非空手而舞,却可肯定,因诗有“罢如江海凝清光”之 

句。这篇诗序,也富有诗意,可以看出杜甫在散文上的造诣。朱彝尊说:“序,佳绝!”李因笃说: 

 “绝妙好词!序以错落妙,诗以整妙。错落中有悠扬之致,整中有跌宕之风。”确是值得注意的。 

      '一'黄生云:“观舞细事尔,序首特纪岁月,盖与开元三年句打照;并与诗中五十年间句针线。 

无数今昔之悲,盛衰之感,俱于纪年见之。” 

      '二'浦注:“蔚跂,言其光彩蔚然,而有举足凌厉之势。” 

      '三'脱,读平声,音驼。浑脱也是一种舞名。 《通鉴》卷二百九:“上(唐中宗)数与近臣学 

士宴集,令各效伎艺以为乐。工部尚书张锡舞谈容娘,将作大匠宗晋卿舞浑脱。”胡三省注:“长孙 

无忌 (太宗时人)以鸟羊毛为浑脱毡帽,人多效之,谓之赵公(无忌封赵国公)浑脱,因演以为舞。” 

剑器浑脱,是剑器与浑脱二舞的综合。 

      '四'伎坊,即教坊。崔令钦《教坊记》:“右教坊在光宅坊,左教坊在延政坊,右多善歌, 

左多工舞,妓女人宜春院,谓之内人,亦日前头人,常在上 (皇帝)前头也。”浦注:“按高头,疑 

即前头之谓。”《雍录》:“开元二年,置教坊于蓬莱宫侧,上自教法曲,谓之梨园弟子。”洎,音 

既,及也。宜春、梨园设在宫禁内,是内教坊,也可以说是内供奉。外供奉,则指设在宫禁外的左、 

右教坊,以及其他一些杂应官妓。 

      '五'圣丈神武皇帝,指玄宗。唐代作兴给统治者上尊号,“圣文神武”便是玄宗在开元二十 

七年所加的尊号。到天宝十二载,这个尊号已长至”开元天地大宝圣丈神武孝德证道”十二个字了。 

黄生云:“特书尊号子声色之事,非微文刺讥,盖欲与上文文势相配耳。” 

      '六'这两句很含蓄,是说那时我尚童稚,而公孙大娘已是一个妙龄女郎,现在连我都白了头, 

公孙大娘就更不用提了。有人说“况余”二字与上文不接,有人又疑为“晚余”二字之误,皆未细玩。 

… 页面 240…

      '七'弟子,即李十二娘。连徒弟都不似当年老师的年青,说明历时之久。 

      '八'是说既弄清了她的师授渊源,因而也就知道她的舞法和公孙大娘没有什么两样。 

      '九'张旭,详《八仙歌》。李肇《国史补》:“旭常言始吾见公主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 

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西河剑器,大概是剑器舞的一种,所以别于其他剑器,西河当指产 

生的地区。陈寅格先生云:“西河疑即河西或河湟之异称,乃与西域交通之孔道……明此伎实际出西 

胡也。”(《元白诗笺证稿》页一四七)旧注:“子美以诗为散文,故意多顿促。此序引张颠草书隐 

映,颇达情态,非公不闻此妙。”公孙之舞,乃能启发“草圣”,那么她的舞也就可知了。即,犹则 

也。 

      '一○'因名动四方,故观者如山如海。因惊心动魄,故面为变色。天地句,也是从效果上极 

力形容舞旋之神妙,观者目眩,故有此感觉。 

      '一一'以上四句是对舞的本身作具体描写。上二句状其忽然而伏,忽然而起,下二句状其忽 

然而来,忽然而罢,一切都是这样变化莫测,出人意表,,音霍:光芒闪的貌,羿,后羿,古善射 

者。《淮南子:天矫或矫健。夏侯玄赋:“又如东方群帝兮,腾龙驾而翱翔。’(接《全三国文》有 

玄所作《皇胤赋》佚丈,王此二语,此据来人郭、蔡诸家注。状其凌空飞腾。剑器舞有声乐(主要是 

鼓)伴奏,大概舞者趁鼓声将落时登场,故其来也如雷霆之收震怒,写出舞客之严肃。唐人多以秋水、 

青蛇比喻剑光,如白居易《李都尉古剑》诗:“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郭元振《宝剑篇》:“精 

光黯黯青蛇色。”又韦庄《秦妇吟》:“匣中秋水拔青蛇。”此诗“江海凝清光”,也应当是以水色 

喻剑光的。由此可见,剑器舞,必用剑,否则不可能有此境界。元稹《说剑》云:“霆雷满室光,蛟 

龙绕身走。”亦可为证。但剑外是否有其他器仗,则难断言。 

      '一二'绛唇,指人。珠袖,指舞。两寂寞,人与舞俱亡。 

      '一三'既有以,既有根山。因见诗序,故从略。 

      '一四'初,始也,本也。是说自始就椎她第一。 

      '一五'自开元五年(七一七)至大历二年(七六七)凡五十一年。风尘倾洞,指禄山之乱。 

      '一六'禄山之乱,京师乐工,多流落江南,这句是同情李十二娘的话。 “馀姿”,即序所谓 

 “亦匪盛颜”。时在十月故日“寒日”,兼含日暮穷途意。 

      '一七'上旬伤玄宗,下句自伤。玄宗葬金粟山。玄宗死在七六二年四月,至此已五年多,故 

曰木已拱。 

      '一八'二句切别驾元持宅。观舞虽同,而时代身世大异,故不禁乐极哀来。 

      '一九'茧,足板厚皮。杜甫半生奔走,故足上生茧,不良于行。《入衡州》诗云:“隐忍帜 

棘刺,迂延胝胼疮。”亦可证。疾,速也。仇注:“足茧行迟,反愁太疾,临去而不忍其去也。”疾, 

一作寂。——关于剑器舞是不是舞剑,任半塘和陈寅恪先生有不同看法,但同样是根据如下的一段《明 

皇杂录》:“上素晓音律,时有公孙大娘者,善舞剑,能为邻里曲,裴将军满堂势,西河剑器浑脱。 

遗 (?)妍妙皆冠于时。”任云:“不知《杂录》明明将剑与剑器,分作两事举之,中间且隔有‘邻 

里曲’与 ‘满堂势,,文意无牵混可能,何从强合二者为一?” (《敦煌曲初探》页一七八)“邻里 

曲”的内容,现不可知,至“裴将军满堂势”,则据任所举:《白孔六帖》三十二引《明皇杂录》, 

 《太平广记》二一二《吴道玄》条引《唐画断》及《独异志》,我们知道所谓“满堂势”者,即指裴 

旻或斐闵之舞剑。以此推之,我疑心“邻里曲”、“满堂势”和“剑器”,大概都以“舞剑”为同一 

的基本内容。必“善舞剑”,才能为邻里曲、满堂势和剑器。这样来理解《明皇杂录》的话,舞剑和 

剑器并没有什么矛盾。剑器用剑,由唐人诗中也可得到证明,如苏涣 《赠零陵僧》诗(一作《怀秦上 

人草书歌》):“西河舞剑气凌云,孤蓬自振唯有君。”这里明言“西河舞剑”。又如郑《津阳门》 

诗:“公孙剑伎方神奇。”注云:“有公孙大娘舞剑,当时号为难妙。”又姚合《剑器词》:“掉剑 

龙缠背,开旗火满身。”考周以后舞曲,通常以舞者所执,因而名舞。如周有帗舞、羽舞、皇舞、旄 

舞、千舞、人舞等六种舞,郭茂情云:“帗舞者,析五彩缯,若汉灵星舞子所持是也:羽舞者,析羽 

也;皇舞者,杂五彩羽如凤凰色,持之以舞也:旄舞者,氂牛之尾也;干舞者,兵舞,持盾而舞也: 

… 页面 241…

人舞者,无所执,以手袖为威仪也。” (《乐府诗集》卷五十二)汉以后,如鞞舞、铎舞、巾舞、拂 

舞、槃舞、杯梁舞等,亦均因舞者所执以名舞。这是从历来名舞的惯例上也可以推知剑器舞之必有剑。 

至隋代之鞞、铎、巾、拂四舞,文帝令“舞人不须捉鞞、佛等”,此自是特殊的例外,不足引以为证。 

… 页面 242…

                                          冬至 

                                         '一'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系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二'。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