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灵素节注类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445-灵素节注类编-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者益甚。其脉滑大以代而长者,病从外来,目有所见,志有所恶,此阳气之并也,可变而已。 
此又以色之浮沉聚散,辨病之浅深进退也。凡病初起,其五 
色之现,必粗浮以明,若至沉夭晦滞,病必益甚矣。清阳上升,浊阴下降,自然之性也,故先从额上现光明, 
而病色渐由下行,如云之四散,其邪亦散,而病方已,若反上走,则病进可知矣。盖五色由五脏所现,面有五 
脏六腑所应之部位,内为脏,外为腑,如图所绘者是也。故观其色之走内走外,即知其病之走内走外也。内为 
脏为阴,外为腑为阳。病生于阴,必先从阴治,病退而后和其阳,病生于阳者亦然。若反之,则诛伐无过而伤 
正气,其邪在外者,反乘虚入内;邪在内者,正气既伤,病必变而更重。此阴阳表里,治之先后,不可错也。 
若其脉滑大以代而长者,外邪入于内也。滑大,是阳明证,代而长,是太阴证,此阳邪并于阴,阴阳扰乱, 
神气昏瞀,目见异物,志有所恶,如谵语、发狂等病也。此必用苦寒、咸寒之药,以变其阳热邪气,而后病方 
已也。 
雷公曰∶小子闻风者百病之始也,厥逆者,寒湿之起也,别之奈何?帝曰∶当候阙中,薄泽为风,冲浊为 
痹,在地为厥。此其常也,各以其色言其病。 
夫四诊之道,色脉尤微妙难辨,然其至理,不外阴阳两端。上言青黄赤白黑五色,而辨其为痛、为热、为 
寒,此又以色之薄泽冲浊而辨其邪,词若与上不同,而皆不外阴阳之理。盖风为阳邪,阳性轻浮而明,故其色 
薄而泽,泽者。明润也;寒湿阴邪,阴性晦浊,故其色冲浊,冲,犹充也,寒湿合而成痹病也;在地者,色现 
下亭地部,是阴邪居阴部,故足厥冷。此阴阳之常理也,故各以其色而辨邪,各以其部而辨病,其病之千变 
万化,而能明阴阳至理者,自可辨之无误也。所以独候阙中者,阙为肺部,肺主一身之气,而风寒湿之邪,先 
由皮毛而伤气分,故色先现于阙中;惟寒湿有独从下部受之者,以阴邪阴部,同类相感,乃为厥逆;若受于周 
身而成痹,名周痹也。 

卷四上四诊合参总论
经解
属性:雷公曰∶人不病卒死,何以知之?帝曰∶大气入于脏腑者,不病而卒死矣。雷公曰∶病小愈而卒死者,何 
以知之?帝曰∶赤色出两颧,大如拇指者,病虽小愈,必卒死;黑色出于庭,大如拇指,必不病而卒死。 
大气者,大邪之气,直入脏腑,以其内虚故也。如世所云直中伤寒、闷痧等类,暴发暴死,其未发之先, 
亦必有黑色大如拇指者,成条成块,抟结不散,出现于阙庭之中。阙庭心肺之部,大邪犯心,故卒死也。颧者, 
骨之本,骨髓、肾水所生者也,水涸髓枯,孤阳发露,故赤色出现于两颧,病虽小愈,必卒然而死,以其肾水 
绝也。 
《素问·刺热论》曰∶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 
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也。 
此未病而色先现于面者,当先治之,其后虽发,亦必轻而易愈,是不可忽也。 
《素问·脉要精微论》岐伯曰∶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帛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 
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不欲如地苍。五色精微象见矣, 
其寿不久也。 
精神聚于目,而能明见一切,五色现于面,为气之光华。气充则津液输布,而五色必光明润泽,不欲如赭、 
盐、蓝、黄土、地苍之干枯也。干枯则精气内微之象现矣,其寿不久也。 
然光华要含蓄,故欲如帛裹朱、罗裹雄黄,则其阳气内充而周密,故经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若光华太露, 
反非佳象,如桃柳之鲜妍,不如松柏苍翠之永寿也。于此可悟观色之妙理,而为望诊之要道也。 
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黑白,审长短。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 
此专言目也。目之精采,医家可见,其神光或有短长,亦须问之。如其视物之长短黑白,颠倒错乱,而目无 
红痛翳障等病,则其精气衰微,而神光散漫,非吉象也。 
《素问·五脏生成篇》岐伯曰∶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 者死,赤如 血者死,白如枯 
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 
色之见生也。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生于脾,如以缟裹栝蒌实; 
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 
五脏具五行之性,而色现五行之气。五脏之气相生而通和,故色现者,于一色中必略兼各色,虽病不虞。 
或如草兹、如枯骨等者,既枯夭不泽,而又纯现一色,则其脏气偏胜而偏绝,故死也;其如翠羽、乌羽等者, 
皆明润而有生气,虽病可生也。如以缟裹者,即上文含蓄勿露之理。缟为白色,白者肺色,肺为华盖,而其气 
居表,故罩于外而明润如缟裹也。此五脏所生,而现于外之荣华也。 
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 
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奇者,异也,异于本象之病脉也。凡现病脉,而相其五色, 
则以面有黄色者生,无黄色者死。以黄为中土之气,犹脉之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也。以无中土之气,则金 
木水火,互相克贼,但见青白赤黑之色,故死也。 

卷四上四诊合参总论
经解
属性:《素问·脉要精微论》帝曰∶有故病五脏发动,因伤色脉,各何以知其久暴至之病乎?岐伯曰∶征其脉小, 
色不夺者,新病也;征其脉不夺,其色夺者,久病也;征其脉与五色俱夺者,久病也;征其脉与五色俱不夺者, 
新病也。 
故病者,久病,暴病者,新病,观色切脉可辨也。夺者,坏色坏脉也;不夺者,常色常脉也。大抵辨新久, 
以色为主,故脉虽小弱,而色不夺,犹为新病;脉虽照常,而色夺者,已为久病。盖病伤气血,必先现于脉, 
脉为气血之先形也。病久其色方败,故色夺必为久病,而征其脉不夺,此久病将愈之证,因其伤也先现于脉, 
其愈也亦先现于脉也。于此审察病之新久进退,可 然心目矣。若辨吉凶,当以脉为主,若脉夺而色不夺之新 
病,尚可速治而望愈;色夺脉不夺之久病,不治亦能自愈,以脉为根本,色为枝叶故也。如色脉俱夺,本元 
已败,为难治矣;色脉俱不夺,虽有邪伤,攻邪而正自复,可无虑矣。 
肝与肾脉并至,其色苍赤,当病毁伤,不见血,已见血,湿若中水也。 
肝之本脉弦弱,肾之本脉沉滑,此言两手之脉皆弦弱沉滑,而心肺浮洪之脉不现,故言肝与肾脉并至也。 
苍赤又为心肝之色,则色脉不合,当知其病由毁伤,如刃伤跌打之类。以脉为血之府,血伤故脉沉弱而弦,血 
动故兼滑,而反现青赤色者,血伤肝气逆而虚火动也。或不见血,或已见血,其毁伤者,皆现此 
脉。倘询之而非毁伤,即为水湿之邪所中,如夏热汗出,而浴于冷水,阴遏其阳,其脉沉弱而弦,阳伏故兼滑, 
面青赤,阳郁之象,《金匮》所云中 之病也。薛生白云∶瘀血滞于经络,其身必肿,似伤湿,若中水邪之病 
也。于义亦通。 
《素问·玉机真脏论》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形气相 
得,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已;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取之以时。形 
气相失,谓之难治;色夭不泽,谓之难治;脉实以坚,谓之益甚;脉逆四时,为不可治。必察四难而明告之。 
治病无后其时者,恐久则邪深病重也。形气相得者,如形盛气盛、形弱气弱也;色泽以浮者,面不沉晦枯 
槁也;脉从四时者,弦钩毛石,合春夏秋冬之时也;脉弱以滑者,柔和流利,有胃气也,如此而病皆易治也。 
形气相失者,形盛气少,外强中干也;形弱气盛,本元外脱也;色夭不泽,干枯晦滞也;脉实以坚,邪盛而少 
胃气,其为益甚也;脉逆四时,如春见毛脉,金克木之类也,此皆难治、不治之病。必察四端之难,而明告病 
者,庶无尤悔也。 

卷四上四诊合参总论
经解
属性:《素问·脉要精微论》曰∶五脏者,中之守也。中盛脏满,气盛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 
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仓廪不藏者,是门 
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五脏为根本,如城之有守也。脏者,藏也,藏精气而不泻, 
故必中气盛而脏满,则无病。若气似盛,而伤于恐者,如经所云∶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外似 
有余,而内伤不足矣,不足而其声如从室中言,重浊而不清亮,是中气有湿邪壅遏也;若言语声微,不能接续, 
久久乃复续一言者,此元气夺也;若衣被不敛,出身露体,言语不知善恶,不避亲疏嫌疑者,此神明之乱也; 
若饮食入胃,随即下泄,完谷不化,是脾肾不固,肾为胃之关,二便为肾之门户,是无关要也;水泉不止者, 
遗溺不能收摄,膀胱津液不藏,亦肾气虚脱也。如是皆五脏气败而失守,故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五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 
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俯,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 
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身之强健,由五脏气旺也。精神阳气聚于头,故头为精明之府,若督脉衰而气败,头垂下倾,如视深渊, 
知其精神将夺矣;背为胸之府者,背为阳,胸为阴,胸中宗气所聚,名气海,其身挺直,若肩背曲而伛偻,宗 
气内败,而府将坏矣;肾脏在腰,故腰为肾府,腰痛不能动摇,肾将惫矣;筋聚于膝,故为筋府,足不能屈伸, 
行则偻俯,筋将惫矣;肾精充骨为髓,故骨为髓府,精竭髓枯,不能久立,行则振掉,不能正步,骨将惫矣。 
凡此皆五脏衰败,得强则生,失强则死矣。 

卷四上四诊合参总论
经解
属性:《素问·五脏生成篇》岐伯曰∶夫脉之大、小、 
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脉色, 
可以万全。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 
之;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青脉 
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 ,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脉紧,黄脉之至 
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黑脉之至也,上坚而 
大,有积气在小腹与阴,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 
脉象指按可以辨别,五脏生克可以类推,五脏音声可以意识,五色微妙可以目察。色脉相合相生为吉, 
相反相克为凶,能参合其理,知其吉凶,可万全而无错失也。假如色赤,而脉之至也,喘而坚,喘者,急促之 
象,坚者,不柔和也,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心痹者,以赤色属心,思虑所伤,因虚而邪乘之,气血郁结 
成积,中气不和,而不欲食,故时害于食也;如色白,而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者,脉之浮部虚,沉部 
实也,以其有积气在胸中,故心肝之气亦不舒,而为惊惕,气喘而虚,名肺痹而发寒热,是得之醉后入房,先 
因酒热伤肺,又为欲火伤肾,金水两伤,而成肺痹,痹者,气闭不能输布,营卫不和,故气喘而发寒热也;如 
色青,而脉之至也长,左右弹者,脉从两旁斜窜,不循轨路也,此有积气在心下支 ,自心至胁下软肉际也, 
名肝痹,得之寒湿之邪,与疝病治法相同者,疝病邪积 
小腹前阴,同属厥阴也,又必腰痛而足清冷,皆本经寒湿气闭也,头顶之脉,紧而如束,本经之脉上巅顶故也; 
如色黄,而脉之至也,大而虚,大者邪盛,虚者脾虚,脾虚不运,故有积气在腹中上逆,名为厥气也,厥疝者, 
脾肝肾之脉,皆结于阴器,脾虚而肝肾之气皆乘侮为病矣,女子亦同治法,此因得之四肢疾用伤力,如持重 
奔走之类,致脾气虚乏汗出,而风邪乘之,以脾主四肢,故四肢用力,则伤脾气也;如色黑,而脉之至也,上 
坚而大者,肾脉之上部也,故有积气在小腹与阴,名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是阴邪入于阴分阴经,凝闭阳 
气不能通于阴,故上部阳分之脉反坚而大,阴者,小腹下前阴,冲任经脉所行,与肝肾相通也。 
《灵枢·卫气失常篇》帝曰∶何以知皮、肉、气、血、筋、骨之病也?伯高曰∶色起两眉薄泽者,病在皮; 
唇色青黄赤白黑者,病在肌肉;营气濡然者,病在血气;目色青黄赤白黑者,病在筋;耳焦枯,受尘垢,病在 
骨。 
皮肉气血筋骨,躯体浅深之部位,而根于五脏也。两眉间阙庭肺之部,肺主气而属皮毛,邪浅在皮毛气分, 
而色薄泽也;唇为肌肉之本,脾主肌肉,故色现于唇,病在肌肉也;心主血脉,营行脉中,濡者,滞也,脉来涩 
滞,知其病在营中气血也;目为肝之官,肝开窍于目而主筋,故色现于目,知病在筋也,耳为肾之官,肾开窍 
于耳而主骨,肾亏而精气不能滋荣,则耳焦枯,如受尘垢,知其病在骨也。 
《素问·移精变气论》岐伯曰∶色脉者,上帝之所贵也,先师之所传也。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 
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则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