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女主人是皇后亚历山德拉;这位被称为来自德国〃黑森林的苍蝇〃的女人是一个喜怒无常、好弄权术、迷信鬼神、生活放荡的人;她对自己从皇后变成阶下囚极为不满;整日暴跳如雷;咒骂革命者是〃暴徒〃;咒骂沙皇手下尽是〃背叛者〃;而且对称她〃罗曼诺夫女公民〃大为不满。
四个公主分别叫玛丽娅、塔尼亚娜、奥莉加和阿纳斯塔西娅;其中大公主玛丽娅经常陪同沙皇散步和锯木头。地位至尊的4位公主在失去自由后百无聊赖;以刺绣、打牌打发时光;后来她们还学会为自己洗衣服和烤面包。
皇太子阿列克塞年仅13岁;童年时患过血友病;身体一直弱不禁风。他很懒;不爱读书;性格很象神经质的母亲。
如何处置沙皇一家;一时难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准备送沙皇一家至摩尔曼斯克;再去丹麦。英国政府也准备派巡洋舰接走沙皇。因此尼古拉二世表面上神态自若;内心却在焦急地等待被遣送或是出走甚至逃跑;以图恢复自己的统治。散布在各地的保皇党分子也念念不忘恢复俄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后来在彼得格勒工人代表苏维埃的压力下;临时政府被迫违心地决定将沙皇一家转移到西伯利亚的托博尔斯克。1917年8月14日清晨;沙皇一家前往托博尔斯克;这是他们一家的最后一次长途旅行。他们被安置在原托博尔斯克前省长舒适的官邸;但是〃房子、庭院、花园、台阶、教堂;这就是他们狭窄的小天地……关在金笼子里比死亡更坏〃。尼古拉二世一天天地数着日子;等待时势的转变;然而当科尔尼洛夫叛乱失败的消息传来后;皇后绝望地说:〃眼见一线光明又一次熄灭了〃。
罗曼诺夫家族在托傅尔斯克渡过了九个多月的囚禁生活;1918年4月20日苏维埃政府下令将沙皇一家转移到乌拉尔的叶卡捷琳堡。1918年5月19日的《乌拉尔工人报》曾这样写道:〃根据人民委员会会议的决定;前沙皇尼古拉。罗曼诺夫及其家室从托博尔斯克已迁到叶卡捷琳堡;现押在与外界隔绝的单独住室内〃。来到叶卡捷琳堡;沙皇预感自己已不会有好下场了;他加紧与外边保皇分子及外国武装干涉者联系;皇后也教公主们如何将珠宝藏在胸衣里;随时准备出逃。当地的苏维埃组织察觉到事态的严重;绝不能让俄国的君主统治再死灰复燃。1918年7月12日;乌拉尔苏维埃决定就地枪决沙皇一家。7月16日晚12时;革命士兵和武装工人将沙皇全家7人及4名亲信带入地下室;向他们宣布乌拉尔工兵农代表苏维埃的决定;随即响起一排枪声;经检验11人当场死亡;然后将尸体火化;骨灰及遗物沉入泥潭中。
但是事过不久;在欧洲的各大报纸上都刊登了这样的消息:俄国公主阿纳斯塔西娅奇迹般地逃脱了布尔什维克的魔掌;已辗转来到欧洲。这个消息轰动一时;死人复活了。由于报道很详细;令人不能不信。报道中说一位看押士兵在皇恩感召下在处决前夜将阿纳斯塔西娅偷偷放走;在西欧她见到了侨居丹麦的祖母、俄国皇太后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祖母承认了她的身份;报纸上还刊登了许多她本人及其与祖母合影的照片。现在许多西方学者仍持这个观点。
但是苏维埃政权及前苏联史学家在当时和后来都断然否定有所谓俄国公主生还出逃的说法。理由是叶卡捷琳堡看守措施极为严密;看守人员绝对忠诚于苏维埃政权;阿纳斯塔西娅是不可能逃走的。另外自沙皇一家被处决后;在西方各国假称俄国皇族后裔、招摇撞骗的人数不胜数。几十年来;在西方竟出现了30多名不同国籍的女人自称是阿纳斯塔西娅;要求继承罗曼诺夫家族遗产和爵位。
西方国家对此也兴趣不减;已有数十部描写阿纳斯塔西娅身世及奇异经历的传记、小说、戏剧、电影问世。
沙皇尼古拉二世之女阿纳斯塔西娅究竟是否生还于世?这或许是俄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未解之疑案吧。
(张建华)
〃列宁〃这个笔名是怎么来的?
随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新政权领导人列宁的名字开始迅速传到世界各个角落。现在;有谁不知道列宁呢?人类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深深受到这位伟人的影响;深深打上了他的烙印。
可是;列宁姓名的完整写法并不是这样。二月革命后;列宁在一份未写完的自传草稿中谈及自己姓名和早年经历;其中就说:〃我叫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这是俄罗斯人典型的三段式姓名:〃弗拉基米尔〃是名字;〃伊里奇〃是根据父亲伊里亚。尼古拉也维奇。乌里扬诺夫的名字〃伊里亚〃加上词尾〃vich〃变化而来的;是父名;而〃乌里扬诺夫〃则是姓氏。
这才是列宁的真正姓名。〃列宁〃只是一个笔名。
1901年12月俄国社会民主党的机关刊物《曙光》杂志在斯图加特出版。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在上面发表了《土地问题上的〃批评家〃先生们》;署名用的是〃尼。列宁。〃这是他首次用〃列宁〃做笔名发表文章。
〃列宁〃不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最早的笔名;也不是他唯一使用的笔名。他最初使用笔名还是在10岁左右。当时乌里扬诺夫家的孩子们曾编了一种手写的家庭杂志《星期六》;列宁就用〃库贝什金〃做笔名写些小故事;到星期六晚上当着家人的面朗诵。投身于革命事业以后;使用笔名、化名更是频繁不断的事了。例如:1895年用〃克。士林〃为名发表《民粹主义的经济内容及其在司徒卢威先生的书中受到的批评》;1898年10月署名〃弗拉基米尔。伊林〃出版了一本文集《经济评论集》;此外;还使用过〃弗。普〃、〃待。赫〃。〃波得罗夫〃等名字。在用〃列宁〃作笔名以后;他仍然采用其它的名字:〃雅科布。李希特尔〃、〃恩。康斯坦丁诺夫〃、〃尔。西林〃、〃局外人〃、〃卡里奇〃、〃观察家〃、〃迈耶尔〃、〃尤尔达诺夫〃等等。
当时;沙皇政府显然已察觉到;列宁是个最危险的敌人。沙皇的暗探祖巴托夫上校在一份秘密呈报中说〃现在革命者当中再也没有比乌里扬诺夫更大的人物了〃;于是他建议最好设法把列宁刺死。在这种险恶的环境下;笔名、化名无疑帮助列宁迷惑了警察和密探;使他得以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17年11月6日深夜;列宁化名〃康。彼。伊万诺夫〃;戴着假发;身着工人衣服;来到斯莫尔尼宫;宣布:〃临时政府被推翻了。〃这是列宁最后一次进行伪装。革命胜利了;列宁由秘密状态转向公开。〃伊万诺夫〃、〃迈耶尔〃、〃局外人〃以及其它许许多多假名字消失了;假发、化装也不再需要了;但是〃列宁〃这个名字却仍然能见到。
据统计;列宁总共使用过150多个笔名、化名。但他使用得最多、最喜欢的还是〃列宁〃这个笔名。自1902年起;他用〃列宁〃署名发表的文章达800多篇;其中著名的有:《怎么办》、《第二国际的破产》、《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等等。十月革命胜利后;作为苏维埃新政权领袖;列宁开始用真实姓名署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但又经常在后面加上〃列宁〃;并用括号括起来。在人民委员会苏维埃的法令和重要的国家文件以及党证上;都是这样签名的。只是在1918年出版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一书的封面上签名用的是〃恩。列宁(弗尔。乌里扬诺夫)〃。显然;列宁不愿意放弃他使用了多年的这个笔名。人们对〃列宁〃这个名字比对〃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要更为熟悉。
笔名不仅在革命年代帮助革命者有效地保护自己;而且往往被赋予一定
的含义。苏维埃政权中不少领导人的名字都是这样。例如;〃斯大林〃(сталин)一词是从俄语〃钢〃(сталъ)一词中变化而来的:〃加米涅夫〃(Каменев)的的意思是〃石头〃。那么〃列宁〃又具有什么含义呢?它是怎么来的呢?
列宁生前从未同任何人谈论过这个笔名;在他的著作、信件、笔记中也没有提及此事。因此;这个问题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少人专门就此进行了研究。
一种说法是:〃列宁〃是为纪念〃列纳事件〃而采用的。列纳是西伯利亚的一个地名;附近有金矿。1912年4月;当地英俄联营的金矿工人举行罢工;遭到沙皇军警的残酷镇压;打死250人;打伤270人;造成了〃列纳事件〃。由于〃列宁〃(NeHNH)与〃列纳〃(NeHa)读音的第一个音节相同;所以有人推测二者可能有关联。另一种说法认为:〃列宁〃的意思是〃勒拿河上的人〃;是从西伯利亚的一条大河勒拿河(NeHa)的河名中引伸而来的。
列宁曾被沙皇政府流放到西伯利亚好几年;在那里他深入探讨过俄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内在的矛盾。列宁的弟弟德米特里。伊里奇。乌里扬诺夫认为:虽然列宁没有在勒拿河上住过;但1897—1900年东西泊利亚的流放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列宁勤奋学习并为未来斗争做好准备的三年;因而他挑选了这条美丽而雄壮的河流名字作为自己的笔名;以此作纪念。还有一种说法虽然同意〃列宁〃来源于勒拿河;但却认为这与普列汉诺夫有关。当时;普列汉诺夫的笔名〃沃尔金〃(Волкцан);是由伏尔加河的河名(Влка)引伸出来的。这两词的前半部分读音是相同的。列宁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伏尔加河畔度过的。但由于普列汉诺夫这位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已采用了〃沃尔金〃作笔名;所以列宁只好把目光投向更遥远的东方;结果选中了勒拿河;与〃沃尔金〃相对应。此外;也有人认为;〃列宁〃可能是为了纪念母亲和已故的姐姐而采用她们的名字〃莲娜〃的词根构成的笔名。美国传记作家路易斯。费希尔提出了另外的意见;他认为列宁第一次使用这个姓可能是从他认识的一个女中学生〃列娜〃
的名字中引伸出来的。关于〃列宁〃这一名字;大致有以上几种说法;但所有这些结论还都不能令人信服。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说:〃我不知道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为什么给自己选用'列宁'这个笔名;此事我从未问过他。〃
同时她还认为这个名字与列宁的母亲和姐姐、与〃列纳事件〃都无关;他母亲名叫玛丽娅。亚历山大罗夫娜;已故姐姐的名字是奥尔卡;〃列纳事件〃
是在他使用这个笔名之后发生的;他在流放时并没有去过列纳。
(彭涛)
斯大林第二位夫人娜佳是自杀还是被杀?原因何在?
1932年11月8日清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邸和往常一样显得格外安宁、静寂。管家瓦西里耶芙娜准备好了精美的早餐去叫斯大林的第二位夫人、现第一夫人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爱称娜佳);但屋里没有任何反应。她急切地推开门;惊呆了:只见娜佳已在血泊之中;手中握着一支〃松牌〃袖珍手枪;尸体已经冰冷。事后查明;7日夜晚;她和伏罗希洛夫、莫洛托夫等党政领导人一起参加了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十月革命15周年庆祝宴会。可她中途退场回到了住所;在卧室给丈夫写下一封绝笔信;并亲吻了熟睡在床上的儿子和女儿后;便神秘地死去了;时年32岁。娜佳的死给了斯大林极大的震惊: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难道我不善于体贴?没有把她当作妻子去爱?
难道没有尊重她?难道少陪她上几次剧院就那么重要?最初几天;斯大林的精神几乎崩溃;他承受不了人们对此的纷纷议论;甚至对娜佳的嫂子说道:〃我也不想活下去了……〃他对妻子的行动非常愤慨;但他还是从内心里爱着她。他强忍悲愤参加了妻子的遗体告别仪式;手扶棺木悲哀地沉默着;随后走到遗体前最后看了她一眼;把她葬入只有各界名流和将军才能有幸安息之地——新圣母公墓;其豪华程度足以同历代俄罗斯女皇的殡丧礼仪相媲美。斯大林还请来雕塑大师为妻子塑了一尊全身像;并让她挺立在墓地上。
墓碑上除刻着娜佳的姓名和出生与去世年月日外;还刻着约瑟夫。斯大林的姓名;表示两人永远在一起。娜佳的死成了斯大林心底深处一块永远流着血的伤口。从此;他熬过了21年的光棍生活。他忘不了她;他把她1929年春夏时心情愉快时拍的照片放大后挂在克里姆林宫的住所和新搬进的别墅房间的墙上;让她陪伴着他。好多年以后;他还带着难以忘怀的心情对人叹气;他真不理解她为什么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很自然;这位才貌超群、姿色绝佳、性格活泼的苏联第一夫人的自杀;震撼了整个苏联和全世界。几十年来;前苏联国内外在评估斯大林功过的同时;一直在探索他妻子悲剧的奥秘;不少专家、学者和当事人、知情者也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当时;各方面都想知道她夭折的原因。驻莫斯科的外国记者团由于得不到官方的解释;只好满足于传遍全城的各种小道消息;例如:娜佳死于车祸;死于阑尾炎等等。不言而喻;官方报纸没有提到娜佳死亡的详情;报纸只报道了她因病逝世的消息;还发表了病情公告。有人认为;这显然是伪造的。前苏联老百姓长期以来一直私下认为;娜佳是在1932年11月的一个夜晚饮弹身亡的。但是官方从未证实有关谣传;即她是在同斯大林发生激烈争吵之后被谋杀或自杀的。在前苏联国家政治保安总局工作人员中;流传着两种说法:一种与上面的提法近似;认为娜佳是开枪自杀;另一种则是人们的窃窃私语;断言是被斯大林所枪杀。娜佳的女儿斯维特兰娜在其专著《致友人的二十封信》、《仅仅一年》中始终坚信她的母亲是自杀而死的。可不少人士仍反对这种说法;如苏联著名的流亡政治活动家苏瓦林在《斯大林》一书中曾专列一节探索娜佳的命运;他说:〃虽然自杀一说在当时是可信的;但时到今天;这种说法在克里姆林宫的圈子里;也已经非官方地否定了;同时;权威的见证人也否定了它。〃
那末;娜佳猝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如果是自杀;其根源何在?据史料记载;娜佳死后不久;斯大林推出这样一种说法:他妻子得了病;本来已开始好转;可她不顾医生的劝告;下床过早;结果导致了并发症和死亡。我国高级记者和学者解力夫在所著《斯大林》中谈到:他把她的自杀归罪于她的家庭、波利娜。莫洛托娃和迈克尔。阿伦的小说《绿帽》的坏影响;她死前在阅读这部小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斯大林对那些他主观上认为造成娜佳死因的因素越来越痛恨;经常咒骂娜佳生前读过的书籍和好友;咒骂送给了娜佳手枪的巴维尔(娜佳的哥哥)。然而;斯大林的观点是不能让人信服的。
应该说;娜佳的死;有着极为复杂的家庭和政治原因。正如此;才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说法。
我国学者叶书宗的《苏联的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