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和战争的演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器和战争的演变-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查理曼大帝登基后,即着手用严格的纪律和有效的组织体制整顿法兰克军队,使其勇猛的战斗精神得以正常的发挥。与此同时,又努力建立他个人统帅的高度权威。这要归因于以封地采邑为基础的封建制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查理曼大帝恢复了因罗马帝国崩溃而消失了的一种社会秩序。
    经过两次短暂的交战,查理曼轻易地击败了伦巴族军队,不过,他感到伦巴人的骑兵有它固有的优越性。于是,他就着手改进他自己的骑兵,并取得了成功,同时,又将伦巴人编入法兰克军,作为其军队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他利用这样的一支军队击退了艾伐尔人的进攻。可是,在伦巴人被查理曼改编和训练之前,他们几乎无法抵抗艾伐尔人对意大利北部的袭击。
    法兰克军也缺乏良好的后勤组织。他们只好靠掠夺粮草而生存。这样做,在友邦地区往往使百姓怨声载道,内部骚乱不安,在敌占地区从事掠夺粮草的分散部队常常会落入机警而集中的敌人之手,因而招来不测横祸。由于后勤物资供应不足,法兰克军在战场上只需待上几个星期,必定自行瓦解无疑。为此,查理曼设法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后勤体制。其中包括运送食物和装备的辎重队,它足以维持部队几个星期的需要。物资的补充也有了正规的渠道,或者靠有组织的征集,或者靠护送队给野战部队补运。具备这些条件后,查理曼就能够在离高卢千里之外的地方进行作战,军队在整个冬天也能够从事野外作战或围城战。
    查理曼又重新象古罗马和马其顿那样,在军队中建立起攻城装备辎重队以对付敌人的城防设施。虽然后勤物资和攻城装备这两个辎重队减慢了部队主力的前进速度,但是,确保了攻城作战的顺利进行。此外,由于进一步依靠了骑兵的力量,又使用了由骡马驮载的辎重队,因而,他仍然能够迅速而有效地发挥军队的战斗力。
    查理曼军事体制的关键一环是沿着被征服的地区边境设置一连串的边防哨所和堡垒。并建立了一套道路网,将新边界上的堡垒串连起来,跟老边界上的城堡相连接。这些堡垒用来贮存大批给养物资,于是成了法兰克骑兵实施作战机动的基地。
    查理曼建立了经由贵族诸侯这条渠道进行征兵的体制,因此能够长期维持一支野战常备军,但又不会给经济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也用不着去征募那些不可靠的社会渣滓来充数,并且不致于为了维护法律和秩序而将各省的财政资源花光用荆他对贵族提供的这支部队的军事素养要求很高。
    由于执行了从贵族阶层中进行征兵的政策,因而加快了封建制度的建立。而斯堪的纳维亚北欧海盗和马扎尔人的入侵则进一步直接刺激了加速西欧实现封建制的进程。国王和贵族慌忙采取种种措施以保护他们的人民、牲畜和商业中心不受敌人的侵犯。
    查理曼大帝死后,为了争夺王位继承权,朝廷大乱,以致无法集中力量对付斯堪的纳维亚人和马扎尔人对法兰克的劫掠蹂躏。当时找不到一位称职的领袖能够重建国家集中统一的军事和行政机器。防御敌人和保卫家园的战斗成了各地分散和不协调的行动。因此,构筑了更多的要塞堡垒以保护乡村居民以及商业和交通中心,常备军驻地的地方首领各自派人保卫自己的要塞以随时抵御入侵者的袭击。骑兵的力量仍在继续不断地扩大,常备军全部都是骑兵、骑士和重骑兵。偶尔贵族把他们手下所有体格强壮并受过一定训练的士兵召来当步兵。一般来说,他们的武器不够精良,缺乏护身盔甲,组织也不严密,因此,这样的步兵只能用于防御目的。
    每年各大封建领主都要奉国王之命率领他的士兵参加一段时间的皇家远征。这种军事体制的效果并不好。因为当各支皇家部队集中起来打仗时,他们的素质往往参差不齐,他们之间没有忠于国王和民族的联系纽带。由于没有统一的组织体制和集中的训练,因而缺乏严格的纪律,更谈不上有效的统一指挥。
    与此同时,在北欧地区也出现了另一不同的军事体制。斯堪的纳维亚人基本上是些海盗,他们对抢劫和掠夺到的战利品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被征服地区的长期占领。另一方面,他们技术精,不怕死,讲纪律,对上级忠贞不二。他们都是步兵,一般配备有梭镖、剑和战斧等兵器,有时佩带弓箭,并有头盔、圆盾和皮制甲衣等护甲,后来许多士兵还配备了锁子甲戎装。
    北欧海盗发现,防御和进攻相结合的战术能够有效地对付他们最初在西欧遭遇的民兵部队。这些民兵部队虽然人数众多,但装备、训练和作战指挥都很差。这种战术也可用于对抗西欧新的骑兵部队。这些骑兵是西欧专门组建用来对付北欧海盗威胁的。由于西欧人越来越能够有效地抵抗北欧海盗的入侵,原先为100至200人一伙的分散海盗帮开始采取合并的办法,组成规模较大的队伍。根据史料记载,公元885至886年进攻巴黎的北欧海盗人数接近三万,不过实际数字也许要小得多。
    欧洲人认为,专业化骑兵跟城防设施相结合是对付北欧海盗的有效办法。假如数量上不处于劣势,那末,重骑兵利用自己的突击能力至少可以跟北欧海盗打个平手,甚至战而胜之。倘若北欧海盗实力太强,那末快速机动的骑兵则可从安全的设防基地出发,紧紧盯住海盗的步兵纵队,不时而有效地袭击它。他们还可以迅速地跟其他分遣队汇合起来围攻北欧海盗部队。
    这样,斯堪的纳维亚人就不得不采取相应的对抗措施。他们不管在那里上岸,就把附近所有的马匹抢来,尽可能让更多的士兵骑上马匹,以实现部队的快速运动。最初他们将马用于运输,后来,由于他们越来越难以对付西欧的骑兵进攻,因此在沿海或河流、半岛以及岛屿上建立起大规模坚固的永久性防卫基地,并开始发展他们自己的骑兵部队。不过,直到最后,他们军队的主体仍然是步兵。
    马扎尔人的作战方法跟人类创史初期的塞西亚人和其他中亚人的骑兵一样。他们都是轻骑兵,通常不披盔甲,主要兵器是弓箭,他们最大的特点是机动性特别强。他们对付不了西欧重骑兵,总是尽量避免打白刃战,利用自己的机动优势,充分发挥弓箭这种投射式兵器的威力。他们设法将比较笨拙的西欧军队包围起来,然后从各个方向进行几个小时的袭扰,最后在敌人出现大量伤亡,又被拖得精疲力尽灰心丧气的时候,设法在敌人阵营中打开突破口。然后再利用这些缺口,从背后发动进攻,将孤立之敌制服并予以歼灭。
    在长期的作战中,马扎尔人依靠高速度和迅速改变进攻方向的办法来避开大规模集结的西欧骑兵部队。但是,由于西欧的重骑兵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战效能和机动性,加之又建立起许多堡垒要塞,因此马扎尔人进攻的威力也日见下降。
    到了9世纪末,陈旧的古罗马军事体制完全销声匿迹。在西方代之而起的是由披盔带甲的骑士组成的小规模骑兵部队。他们是具有专门技术的职业士兵,服务于国王或富有贵族的门下。正是这帮披盔带甲的骑兵最终击退了斯堪的纳维亚北欧海盗和马扎尔人,挫败了他们对西欧的入侵。正是这些胜利,保证了封建制度下的骑兵在西方军事上的优势地位。这种优势地位后来一直延续了400年之久。
    封建时代是军事上战略和战术完全停止不前的一个时代。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贵族血统中的每一个人都接受了军事训练。不过这种训练的唯一目的是使这些未来的骑士能够驾驭马匹,熟练地挥舞长枪和剑,在冲击敌人时炫耀他的勇猛和果敢精神。
    大多数封建军队集合在一起作战时,突出的问题是普遍缺乏纪律养成,不服从命令,并且总有一些下级指挥官不听上级指挥而喜欢我行我素。结果往往在不适当的时候突然引起一场全面的交战,或者在关键时刻打乱了自己的队形。指挥官级别的高低取决于他的社会地位,而不是他的专业技能或作战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打仗就根本不讲究什么战术,往往也不搞侦察,也不实施包围或翼侧运动,而是一见到敌人就猛冲一气,或者盲目地从正面发起攻击。
     T·N·杜普伊
    武器和战争的演变
    超星数字图书馆
     ronin21
    投笔从戎
    7.伊斯兰教的兴起(公元630…1000年)
    正当西方军队衰败到极点的时候,骤然兴盛起来的伊斯兰国家无视古罗马帝国曾经高度发展的战争艺术,依靠其心狠手辣的军队,采用十分原始的战术,开始了几乎横扫半个文明世界的穆斯林侵略扩张。
    伊斯兰国家之所以发动这样一场为时不长的侵略战争,并非因为他们发明了什么新武器,创立了什么新的战略或战术,而完全是出于一种精神的力量(西方人称之为狂热)。这种精神力量来自于穆罕默德领袖超凡入圣的魅力以及他所教诲的这样一种特殊信条,即:那些在讨伐异教徒的圣战中的亡灵将能升入天国永享极乐。还有一个因素是哈里发在政治、军事以及宗教等方面的统治得到了巩固。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种宗教能象伊斯兰教那样如此持久如此狂热地鼓动如此众多的人们,在战斗中表现出那样不怕牺牲不怕危险的勇敢精神。
    伊斯兰侵略扩张的胜利,与其说是军事技术发挥了作用(当然这里面包含着一定程度的技术因素),不如说是精神力量产生的结果,与其说它依赖于优越的军事体制,不如说它靠的是煽动宗教狂热;与其说有一套卓有成效的征兵体制,不如说是依靠了宗教的宣传鼓动,召来无数士兵为圣战卖命。当然,它的胜利还有其它一些重要的条件。由于罗马帝国的解体,加之缺乏坚强的政治或军事机器和领袖,因而任何胆大妄为的侵略者征服西欧的时机已经完全成熟。在亚洲西南部,拜占庭和波斯帝国因连年混战而两败俱伤,两国内部存在着严重的政治和宗教动乱,其边远地区纷纷起来造反,因而这些地区也都成了伊斯兰征服的最好目标。假如不是首先比较容易地攻占了这些边远地区,那末穆斯林的侵略扩张要进行得如此迅速和遥远则是难以想象的。
    起初,穆斯林军队几乎全部都是不披盔甲的骑兵,使用的兵器是长枪和剑。由于这一时期弓箭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兵器,因此,阿拉伯首领也开始认识到它的效能和用途,并逐步加以采用了。弓箭特别适用于轻骑兵。后来,他们又懂得了护身盔甲的功用,因此让骑兵披上了锁子甲。不过他们从来不让盔甲的重量妨碍士兵和马的机动能力。
    穆斯林军队所采取的战术是让轻骑兵不顾一切地向前冲锋,反复地袭击敌军,直到在敌人阵线上打开缺口,然后实行各个击破。换句话说也就是采用远古以来常用的那种轻骑兵战术。后来他们又模仿过拜占庭帝国军队的战术,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训练、纪律和组织指挥,因而并不十分成功。
    伊斯兰教的教祖穆罕默德离世前(公元632年),甚至在他还没有完全巩固对阿拉伯的统治之前,就开始针对拜占庭和波斯帝国向西北和东北方向的地区煽动新的伊斯兰宗教狂热。由于基督教教派发生内部争端,造成拜占庭帝国的东部地区,特别是叙利亚和埃及,跟君士坦丁堡分裂了。这次教派分裂的后果是如此严重,以致于大部分叙利亚人和埃及人把穆斯林当作驱除暴政的救星一样来欢迎。他们不支持拜占庭帝国的军队,在某些场合却给侵略者以帮助。这时候,波斯帝国也因作战连吃败仗而瘫痪了,政治上处于一片混乱的状态。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叙利亚和埃及把拜占庭人赶回到了安纳托利亚的陶鲁斯山脉。与此同时,萨珊王朝被彻底摧毁,庞大的波斯帝国落入了阿拉伯人的手中。
    由于阿拉伯人发生内部争端,伊斯兰扩张行动曾一度出现短暂的停顿。但不久之后便以离心力般的强大威势,重新向各个方向大举进攻,表现了伊斯兰人惊人的活力。他们进攻的主要目标是安纳托利亚的拜占庭,同时又分兵沿北非海岸向西挺进。向东袭击印度,向北穿过高加索进逼卡扎尔斯,向东北渡过奥克苏斯河进入了中亚地区。
    穆斯林的进攻在君士坦丁堡两次被拜占庭军队击退,沿高加索山脉一线又遭到卡扎尔斯人的激烈抵抗。但是他们继续缓慢地向亚洲的南部和中部推进,同时又横穿北非占领了西班牙。
    穆斯林迅速征服了西班牙,当地的伊比利亚…罗马居民对于能够摆脱东哥特人的君主统治表现得欣喜若狂。穆斯林人允许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继续保留其宗教信仰。这时,逃亡的东哥特人在西班牙西北部山区的狭长地带定居了下来。伊斯兰的阿卜杜尔·拉赫曼·伊本·毛威亚王子便在西班牙建立起了阿拉伯人的集权统治。
    穆斯林在取得了这些重大胜利后,因多方面的原因,于八世纪初,始中断了它的扩张浪潮。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拜占庭帝国的复活(参见第八章)。其次,也许是慑于法兰克人在查理·马泰尔(查理曼大帝的祖父)领导下在法国图尔(或普瓦蒂埃)战役中所表现出来的强大威力。这次战役是说明阿拉伯军事体制的优点和弱点的极好例证,同时也显示了马泰尔富于感召力的领导才能。这在当时缺乏优良战术的情况下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阿卜杜尔·拉赫曼从西班牙率领一支穆斯林军队进入阿基坦(法国西南部的一个封建制省份,其中的贵族大部分为东哥特人,他们效忠于法兰克的梅罗文加'默罗温'王朝的国王),悄悄越过比利牛斯山脉的西侧。穆斯林军队几乎全是骑兵,大多数由柏柏尔人和摩尔人组成,作战指挥带有阿拉伯色彩。他们全部兵力不足二万人。阿卜杜尔·拉赫曼在波尔多港跟一支法兰克军遭遇并击败了法军。查理·马泰尔,作为腐败的梅罗文加王朝中精明强干的大宰相,查理曼大帝以前最有天才的法兰克领袖,在得知穆斯林来犯的消息之后,立即从正在进行的战斗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