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医谈三分治七分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刘太医谈三分治七分养-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病人没有消瘦,更没有黄疸。而是腹部疼痛,吃点饼干就能缓解。这是典型的十二指肠潰疡症状。那么如何解释第一次的术后活检报告呢?错误。  
④把慢性结肠炎误诊是升结肠癌。病人女性,1944年出生,航天工业部医院医生。1980年夏季开始,受凉后腹泄水样大便,一天2—3次;在本医院多次检查大便未见异常。临床怀疑是过敏性肠炎。1983年7月11日,受凉后又腹泄水样大便;病人害怕发生肠癌,即在本医院B超检查,发现右下腹有6×4厘米肿物。钡餐灌肠检查发现升结肠有11厘米的充盈缺损,与B超肿块符合。临床诊断:升结肠癌。病人哭的死去活来,要求院领导找专家会诊。在京的西医肿瘤专家同意这个诊断。  
于是院领导又找我这个中医会诊。8月13日上午,我去给她会诊。一见面,我发现这个人满脸痤疮。于是就仔细看她的脸。把她看毛了。她说:“你不看病历,看我的脸干什么?”我说:“我问妳的时候,妳再说话。”在许多痤疮当中,我找到一个脓包。于是我笑了,问:“谁说妳是癌症?”旁边的医生马上拿出检查的报告,说:“你看看病历!”我说:“这是一堆废纸!她不是癌症!给我准备车,我回家去。”在我面前的一群人都嚷嚷起来,有的说:“从哪儿找来一个二百五,不看病历就胡说八道……”;有的说:“这小子是走江湖的吧,别给他会诊费……”。我一拍桌子,大吼:“闭嘴!一群白大褂混蛋。”说完扬长而去。  
1984年6月21日,该院领导来电话,说:“上次您会诊的病人,经过化疗以后死了。做了尸体解剖,确实是慢性结肠炎。当时您怎么断定不是癌呢?”我说:“少废话。你把会诊费给我送来。”  
为什么说她不是癌症呢?因为急性化脓性炎症,与癌症不共存。谁说的?刘纯!为什么B超检查和钡餐灌肠检查,都说有肿块呢?因为结肠袋里的粪便,很难通过灌肠清除干净;这是一个解剖常识。也就是说,那群大夫把粪便当成癌块了。为什么骂那群大夫是混蛋呢?那些把粪便说成癌块的大夫,难道不是混蛋吗!  
⑤把游走脾误诊是卵巢癌。病人女性,1960年出生,人民日报社职工。1985年5月3日,怀孕后,到北京妇产医院做产科检查,腹部扪诊发现,右下腹有肿物。B超检查发现有非均质性肿块15×12厘米。怀疑是卵巢癌。可是她没有不适的症状,只是站立时间长了,感觉肚子胀。这个判决,好像一盆凉水浇在小两口的头上,两个人都吓傻了。镇静之后,他们决定找我重新判决。  
这是一个身体修长而痩弱的女子。好像是一个古典美人,柔弱无力。苍白而美丽的面孔上,有一双惊恐的大眼睛。右下腹的确有一个肿物。但是这个肿物能够稍微活动。如果是癌症,那么直径超过十厘米的癌块,应当出现腹水,而她没有腹水。这很可能是内脏下垂!是肾下垂?或者是囊肿!是卵巢囊肿?还是肠系膜囊肿?我不敢肯定。那么首先要明确地排除癌症!我问她平常长疖子吗?她说脸上经常长。于是我告诉她,每天用大蒜涂搽额部的一个固定地方,直至化脓再找我。  
6月8日,她来了,美丽的面孔上,额部出现一个小脓包。她笑了,她丈夫笑了,我也笑了。一个脓包,把病人逗笑了?是的!内行明白脓包的重大意义,而外行觉得愚昧可笑。实际上,这非常重要,这说明体内没有癌症。下一步怎么办呢?继续怀孕!再下一步怎么办呢?在生产的时候要采取剖腹产,顺便把这个肿块切除了!1986年1月11日,经过剖腹产,她生下一个女儿;同时医生把那个肿块切除了。谁也想不到,这个肿块竟然是个游走脾,这是内脏下垂造成的。内脏下垂到这个地步,说明腹肌太薄弱了。于是我又告诉她,再下一步应当是吃肉健身!  
⑥把宫外孕误诊是绒癌。病人女性,1956年出生,北京外国语学院教员,已婚。1986年3月18日末次月经。4月23日开始阴道出血,量少色黑。5月10日阴道又出血。在北京妇产医院检查妊免试验阳性;子宫诊刮发现蜕膜组织;三次检测促绒毛素,均大于正常值;B超检查发现右下腹出现4×3厘米肿物;临床诊断:绒癌并发右侧卵巢转移。即给予化疗。第一次化疗后的第八天,病人突然剧烈腹疼。到北京宣武医院急诊,B超发现有腹水,抽腹水是鲜血。怀疑是内出血,即剖腹探查。打开腹腔一看,原来是右侧输卵管宫外孕。这是哪儿和哪儿的事!诊断的错误,险些把病人的命要了。  
⑦把肺结核球误诊是肺癌。病人女性,1926年出生,北京市西城区家庭妇女。1987年7月3日,受凉后发热,胸疼,咳嗽。在北京市德胜门医院X光透视,发现右上肺肿物,怀疑是肺癌。第二天,家属即领着病人到北京肿瘤医院就诊。CT检查发现右上肺肿物6×6厘米,癌胚抗原CEA大于正常值。于是确诊:肺癌。给予导管化疗。一次化疗之后,病人胸部疼痛难忍。决定改用中医治疗。花了六万多元人民币,买了一些现代高科技中成药;吃了之后,病人极度衰弱,卧床不起。  
1988年11月2日,家属拿着病例资料找我咨询。我仔细看最原始的片子,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光滑的肿物;再看最近拍的片子,也是一个非常光滑的肿物;而且两者直径是一样的。如果是癌症,那么直径大于三厘米,肯定会转移,可是这个肿物至今没有转移。尽管血检癌胚抗原CEA大于正常值,也不能排除其它抗原物质的干扰,更不能只凭一项指标就肯定是癌症。而应当考虑是结核球。为什么化疗后疼痛加剧呢?是毒药伤害了正常组织。  
于是我告诉家属不是癌症,而是结核球。想不到家属急了,说:“人家北京肿瘤医院是国家医院,有CT报告,有验血报告,不会胡说八道吧!您就按照癌症治吧!”我笑了:“这个病人是你亲妈,还是后妈?”他不解地说:“是我亲妈呀!”我说:“既然是亲妈,就别胡折腾。先用加味'开胃汤',牛筋汤,把你妈养壮实再说。那些中药别吃了。”他又说:“嘿,那些药多贵呀!不吃,可惜了的。”我说:“扔了是可惜。那么你吃吧,反正什么病也治不了。”看见家属还是犹豫不决,我说:“你要是不放心,就到结核病医院去。就说你妈是老结核,来复查。看大夫怎么说。”11月8日,家属来电话说:“真让您说对了。我领着我妈去北京结核病医院,说老结核复查。您猜大夫说什么?巨大结核球!”怎么治呢?还是加味'开胃汤',牛筋汤。可是病人超过三个月不出现饥饿感,最后活活饿死了。  
结核病也是古老的疾病。公元前五世纪,西医的鼻祖希波克拉底,用消耗性疾病命名结核病。中国汉朝名医张仲景用虚劳命名结核病。在四千多年前的埃及木乃伊身上的腰椎结核钙化灶,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身上的肺结核钙化灶,都说明结核病是古老的疾病。但是医学家发现,在18世纪以前,结核病没有大流行,可能是当时人们以肉食为主,而且人口流动性很低。结核病的大流行,是从19世纪工业革命开始;由于大量农民移居城市,人口密集了而畜产品少了,挣钱多了而营养不良了,例如,1801年,英国结核病的死亡人口,占总死亡人口的30%以上。  
但是肺结核,尤其是不典型的肺结核球,与肺癌很难区分。对于西医来说,这是必需区分的,如果误诊就要治死人。然而对于中医来说,两者都是血热妄行,治法都是一样的;因此中国人过去不怕结核病。  
可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结核病一度成为可怕的疾病;致使每个区县都成立了结核病防治所。但是现在许多区县的结核病防治所,都是惨淡经营。为什么出现了如此大好的局面呢?因为公众的营养好一些了。因此如果公众的营养再好一些,那么中国大陆的繁荣的肿瘤医院,也要惨淡经营。同样的道理,如果公众都爱喝肉汤了,那么火葬场也该出现经济萧条。  
⑧把扭曲的肝门静脉误诊是肝癌。病人男性,1911年出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顾问。1988年3月3日,在北京301医院例行体检时,发现肝区非均质性肿块2×2厘米。怀疑是肝癌。有脂肪肝病史,可是血检正常,也没有不适的症状。  
家属不相信西医,把我叫去咨询。事先秘书嘱咐我,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别说。我一见老头子,就发现他满面红光,哪里像个病人呢?吃饭很能吃,不吃饿得慌。仅凭这一点,就能否定癌的诊断。可是西医凭什么诊断是肝癌呢?只是一张CT片子!于是我仔细看CT片子。这个肿块不规则,好像是个三角形,但是没有毛刺。这是什么东西呢?我怀疑这是一段肝门静脉扭曲造成的。只有让肝脏充血,才能克服门静脉的扭曲现像。怎样让肝脏充血呢?使用压颈试验!就是压迫颈浅静脉,造成肝脏的充血。不过,对于老年人来说,压颈试验有一定的危险。我把试验方法跟老头子说了,老头子还没说话;秘书赶紧说:“这得跟保健局打个招呼。”老头子不愿意了,对秘书说;“这点儿事报上去,不知猴年马月才批下来。你把大夫找来,咱们说干就干。”  
于是我和大夫们准备了氧气瓶和抢救措施,在B超监测下,进行了压颈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如果肝脏不充血,那么肝区就会出现肿块。而如果肝脏充血,那么肝区肿块就模糊了。也就是说,这个肿块是一段扭曲的肝门静脉;这段肝门静脉在肝脏充血的时候,能够被挤压伸直。这种情况经常见于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这是美国临床影像专家发现的。老头子笑了,声音洪亮地说:“这叫什么肝癌?这叫蒋介石的'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现在什么都是癌,你说邪门不邪门!”  
⑨把肺肉芽肿误诊是肺癌。病人男性,1934年出生,北京顺义县木林乡农民。于1990年9月,出现低热、胸疼、咳嗽、咳血丝痰。在北京顺义县医院,拍CT片发现右上肺肿物5×3厘米。怀疑是肺癌。10月17日,病人到北京肿瘤医院就诊。CT检查发现右上肺肿物5×3厘米,纵膈淋巴结转移,血检癌胚抗原CEA大于正常值。于是确诊:肺癌。即给予化疗。四次化疗之后,依然低热不退,改用中医治疗。吃中药之后,病人出现厌食症,卧床不起。  
1991年4月3日,家属电话找我咨询。我告诉他,先喝加味'开胃汤'、喝牛筋汤。两个月之后,病人食欲迅速好转,但是依然低热不退。不是下午低热,而是一天到晚都低热。那么这种热型就不是癌症特有的吸收热,而是感染!于是我让病人去做支气管镜。北京协和医院的支气管镜活检报告是:坏死性肉芽肿。怎么办?喝加味'开胃汤'、喝牛筋汤,再吃一点'变疰散'。那么怎么解释纵膈淋巴结转移呢?无中生有!那么怎么解释血检癌胚抗原CEA大于正常值呢?胡说八道!  
⑩把脑血栓误诊是脑胶质细胞瘤。病人男性,1957年出生,辽宁省沈阳市客车制造厂职工。1998年9月,出现头疼。在沈阳市中心医院拍CT片发现脑内肿物。即到北京天坛医院就诊。天坛医院确诊是脑胶质细胞瘤。即给予伽玛刀照射。术后出现脑水肿。在抢救过程中,病人出现厌食症,卧床不起;逐渐衰竭而死亡。1999年4月6日,天坛医院尸体解剖证实:脑血栓。      
为什么会频频出现误诊癌症的现像呢?      
误诊癌症的现像,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即便是欧美的大医院,也会出现这种不愉快的事情。1994年的'美国医学杂志'曾经激烈地讨论过这个问题。出现这个问题,不完全是医生缺乏责任心;而是诊断方法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癌症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技术和组织活检。影像技术很难断定是癌症,因为许多不典型的肿物,其外观是相似的。而组织活检不能用于一切癌症的诊断,例如怀疑是脑瘤,就不能取出一块看一看。  
病理組織活檢,很难区分癌症和慢性炎症。因为癌細胞和慢性炎症細胞的組織形態極其相似,也就極易铡。癌细胞有三个特征:  
①癌细胞体积大,细胞奇形怪状,大小不均匀,排列混乱。  
②癌细胞核变大,细胞核呈分裂状。  
③癌细胞浆内含色素颗粒。  
但是有些慢性炎症細胞,例如肉芽肿,也有癌细胞有三个特征。因此病理学家一再提请临床注意,千万不能根据病理形态的改变,而作出癌細胞的诊断。遗憾的是,许多医生,只是根据細胞的病理形态,就轻率地诊断癌症。为什么不诊断是慢性炎症呢?据说还是小心为妙。而且切除了慢性炎症,病人能够长期生存。这就是西医的不世之功。这就是有些人被诊断是癌症,而拒绝任何治疗,能够长期生存的原因。这就是有些癌病人,经过西医折腾之后,能够长期生存的原因。然而碰上真正的癌症,如法炮制就不会成功。这就是医患双方都纳闷的原因。那么怎样区分癌症和慢性炎症呢?只有发生转移之后,才能判定!然而谁也不愿意发生转移。  
病理組織活檢,也很难区分境界瘤和良性肿瘤。      
肿瘤分为三种,恶性,良性,境界性。      
人们认为恶性的可怕。因此西医说肿块是良性的,病人就放心了。可是切除之后,又复发了;病人就嘀咕了。但是又一次切除,西医又一次证明是良性。可是不久又复发了;于是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西医累了,病人烦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刘纯在'误治余论'里说得好:“瘤者。痰瘀留滞也。非留瘀。焉生瘤乎。症瘕者。非痰瘀留滞。乃血热妄行而不流注。若从瘤治。开刀活血之后。旋即再发。误人矣。”也就是说,良性肿瘤,是血流不畅造成的。比如:血管瘤,囊肿,疣赘等。而大部分所谓的良性肿块,都是境界瘤;切除之后,还要复发。  
其实,境界瘤和恶性肿瘤,都是和痔疮相似。尤其是境界瘤,更类似痔疮。比如:息肉,增生,分泌瘤等。这是典型的缺乏硬蛋白造成的。由于没有胶元纤维的约束,因此细胞的增生,可以很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