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朱进忠中医的医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4朱进忠中医的医案-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莪术3克,肉桂1克。
      服药30剂,腹痛减轻,肿块变软缩小;继服上药1年,获愈。
      某医云:同是反复发作的纤维瘤,一用化痰清热,佐以活血,一用温经活血散结;一用大剂,一用小剂,其故何也?答日:一者因脉滑数故以化痰清热,一者因脉沉涩故以温经活血,因其病因有异者,至于为什么一者用大剂,一者用微量,乃因其一者脉滑数为热实,一者因其脉沉涩为正虚邪实,故以缓图之法治之,即仲景所倡导之缓中补虚法也。

      淋巴结炎
      谨遵其脉,稍兼其症,主次分明,病始得解
      刁××,女,20岁。
      颈部淋巴结肿大半年多。医诊慢性淋巴结炎。始予西药抗结核药、抗生素治疗4个多月不效,继又配合中药软坚散结消瘰之剂2个多月仍不效。细审其证,颈部淋巴结肿大,小者如豆,大者如杏者18个,不红,不痛,舌苔白,脉沉弦。综合脉证,思之:沉脉者,气郁也;弦脉者,肝脉也;结核皮色不变者,痰核也。治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处方:柴胡10克,赤芍10克,青皮10克,瓜蒌15克,橘叶10克,甘草6克,当归6克。
      服药6剂,有的淋巴结肿大者消失,有的淋巴结明显缩小;继服20剂,肿大之淋巴结全部消失。
      某医云:何用软坚散结者不效,而不用软坚散结者反效?答曰:软坚散结乃治结核的一种有效方法,故诸医多宗之。然本证脉不但不滑而且沉弦,说明当前本证乃气郁为主,既然气郁为主,就当以理气为先,故前以软坚散结不效,而今用疏肝理气,化痰散结而瘳。

      淋巴管炎
      但予解毒,不察其脉,痰滞血瘀,病延时日索××,女,60岁。左上肢内侧输液感染后发现一条红线1个月。医诊淋巴管炎。先以西药治之效果不著,继以中药清热解毒之剂治之,亦无明显效果。细审其证,除原有的糖尿病、结节病外,并见左前臂内侧约如苹果大一片红肿疼痛,从腕至腋一条红线,按之痛,身微热,腋下、肘窝、颈部、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口干口苦,咳嗽,舌苔白,脉滑。综合脉证,思之:脉滑者,痰火也。有红线久久不愈者,瘀血也。治宜除湿化痰,活血清热。处方:黄柏10克,苍术10克,制南星10克,桂枝10克,防己10克,灵仙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龙胆草10克,川芎10克。
      服药4剂,前臂肿痛明显好转,红线明显消退,其他诸证亦减,继服6剂,愈。
      某医云:急性淋巴管炎诸医均主张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清热利湿,而前已久用不效者何也?答曰:急性淋巴管炎中医称为红丝疔,多主张应用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清热利湿进行治疗,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但是,本例患者,正虚邪实,突予冰雪,凝固气血,聚湿生痰,胶固难解,非予温化不能消,故今反用佐以温化而解。

      淋巴结结核
      察其病证,审其病位,参之脉象,知其为气郁痰凝,治用理气化痰得愈
      弓××,男,成。
      颈项、耳下、两腋结块,大者如杏,小者如豆者1年多。医诊淋巴结结核。先用西药治疗3个多月无效,后又配合中药猫爪草、消瘰丸等治疗2个多月亦无明显效果。细审其证,颈项两侧、耳下、腋下有结核30多个,大者如杏枣,小者如豆,不红,不热,不痛,推之可动,舌苔白,脉沉。综合脉证,思之:核者,痰核也;脉沉者,肝郁气结也。治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处方:夏枯草30克,白蒺藜9克,赤芍9克,橘叶9克,青皮9克,连翘9克,牡蛎9克,瓜萎15克。
      服药24剂,颈项、耳下、腋下结核大部消失;又连续服药1个月,结核全部消失。胸x片:未见异常,愈。
      某医云:为什么原用软坚散结的消瘰丸无效?答曰:本病脉沉,乃以气郁为主的疾病,气郁者,当以理气为主要治法,然而消瘰丸是一个以软坚散结为主的方药,所以治之不效,其后经过反复考虑,改予以理气为主,所以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急性乳腺炎
      1.不审其脉,但予解毒,气血壅郁,其病不解
      邹××,女,成。
      乳房肿痛,发热15天。医诊急性乳腺炎。先用西药、热敷治疗1周不效,后又配合大剂清热解毒,活血消痈之剂,昼夜连进1周亦不见改善。细审其证,右侧乳房红肿热痛,肿痛部的中心微软,按之有波动感,寒热,体温39.8℃,烦躁喜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舌苔白,脉沉弦滑数。综合脉证,思之:脉沉弦者,肝胆郁结也;滑数者,痰热也。脉证相参,乃肝郁气结,郁而化火,热毒壅郁,化而为脓。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清热解毒。处方:柴胡15克,赤芍12克,当归12克,青皮12克,橘叶12克,瓜蒌60克,桔梗30克,蒲公英30克,银花15克。
      服药1剂,乳房肿痛好转,体温38.8℃;继服7剂,诸证消失,愈。
      某医云:乳痈者乃热毒壅郁所致,为什么前用大剂清热解毒,活血消痈剂不效?而先生仅用蒲公英、银花等的1/4量却霍然而愈?答曰:本证脉沉弦滑数,说明郁乃是本病的主要问题,故急需理气、化痰、稍佐清热解毒之品即可,此时若过于冰郁其气,则气血愈壅,而病邪难解,所以但用解毒活血而不解。
      2.冷热不同,效果迥异商××,女,28岁左乳房红肿疼痛,发热10天。医诊急性乳腺炎。先以不断的热敷、西药治疗10天而加重,后以配合中药清热解毒剂而更甚。细审其证,左乳房红肿疼痛,高热,体温39.9℃,舌苔黄白,脉滑数。综合脉证,思之:药证合拍,何故不效?偶读《理瀹骈文》“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语,乃悟:此久用热敷之误耳。乃急令患者去热敷改为冷水毛巾频频敷之,1小时后,热退,肿减。5日后,肿消,热退,愈。
      某医云:诸医均强调热敷而先生独主张冷敷其故何也?答日:乳痈初起无身热者可用热敷以助消散,若红肿,甚或已化脓者应冷敷以使其局限,若再身热炽盛者必须冷敷,否则使热人营血或热人心包而成危证矣。某医又云:冷敷、热敷尚有如此之不同?答曰:健康之人,冷热无甚差异,若正虚火炽者,治法稍有差异,则会立刻有变,正如仲景所说:“火邪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

      男性乳房发育症
      察其病位,参之于脉,知其病机,予理气疏肝,化痰散结,愈
      李×x,男,20岁。
      乳房肿大,隐隐作痛2个多月。医诊男性乳房发育症。先以西药治之不效,后以中药软坚散结之剂治之亦无功。细审其证,两个乳房均肿大如核桃,用手触摸或衣服碰触时疼痛,不红,不热,舌苔白,脉沉。综合脉证,思之:脉沉者,肝郁也。肿核而皮色不变者,痰凝也。治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处方:柴胡10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青皮10克,橘叶10克,瓜蒌15克。
      服药3剂,肿块缩小,疼痛减轻;继服10剂,诸证俱失。愈。
      某医问:为什么前医用软坚散结之剂不效,今却用此法而取效?答曰:《素问·至真要大论》曾说“坚者削之……结者散之……适事为故。”“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逆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令气调,则其道也。”也就是说制方之法,非但要注意大的原则,亦且应该注意治法中的从逆多少,只有这样才能恰到好处,才能真正的疏令气调。前用诸方重用化痰散结,而缺理气疏肝,而本证却是一个脉沉气郁为主的证候,所以前方重用化痰散结而不效,今方重用疏肝理气而得愈。

      胸壁结核
      正虚邪实,补之不应,治从缓中补虚,其病始愈
      柯××,女,35岁。
      左侧胸部腋下与乳房之间有一小指大的溃破口,反复流脓6年多。医诊胸壁结核。先用西药、理疗治疗1年多不效,继又配合中药阳和汤、托里透脓汤等药加减3年多,亦不见明显改善。细察其证,在左侧腋前第三肋间有一豆大的溃破口,时时流出稀而白的脓汁,不痛,局部皮色微见紫黯色,平坦而不肿胀。一般深吸气时脓汁即出,呼气时脓汁即无,咳嗽严重时即有气泡不断从破口出逸出,消瘦乏力,皮肤干燥,纳呆食减,舌苔白,脉沉弦。综合脉证,思之:沉脉者,气郁也;弦脉者,肝也。局部紫黯者,寒也,瘀也。流稀脓者,痰也。治宜理气疏肝,活血化痰。处方:柴胡6克,枳壳6克,白芍6克,橘叶7克,白芥子3克,当归6克,青皮6克,远志4克。服药40剂,精神、食欲好转,脓汁减少;继服100剂,共计5个月,诸证消失,体重增加10千克,愈。
      某医问:胸壁结核已经化脓者,诸家多主张补益之法进行治疗,然而本证却久治不效,其故何也?答曰:正如你所说的胸壁结核已经化脓者一般均应采用补益之法以使其托疮生肌得愈。然而本病脉见沉弦,沉弦之脉者为以肝郁气滞为主之脉,即所谓实邪为主之脉,所以只可以祛邪之法进行治疗。又问:如此久病竞用此小方小剂治之,不解也?答曰: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曾阐明了一个重要原则,若虚极而脉证俱实者,治疗之时只可采用缓去其邪的方法,即所谓“缓中补虚”,“安中益气”法。否则则很容易补正留邪,祛邪伤正,病情延宕而不愈。

      深静脉血栓形成
      察其脉证,知其瘀血痰热,治以活血化瘀,化痰清热,始愈
      高××,男,55岁。
      左下肢肿胀疼痛1个月。医诊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先以西药治疗半月效果不著,继又配合中药清热利湿之剂亦无明显效果。细审其证,左下肢从腹股沟区至足部均肿胀疼痛,按压腹股沟至小腿的内侧均痛,左腿较右腿为热,且身热(体温38.4℃),舌苔白腻,脉弦紧滑数。综合脉证,思之:脉滑数者,痰热蕴结也;弦紧者,寒也,结也。肿胀者,湿热也。合而论之,乃瘀血阻滞,痰热不化也。治拟除湿化痰,清热活血,佐以温化。处方:黄柏10克,苍术10克,制南星10克,桂枝10克,防己10克,威灵仙6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龙胆草10克,川芎10克,神曲10克。外涂:牛黄解毒丸,冷水化开,涂。
      服药1周,肿痛消失,继服4剂,愈。
      某医云:何以用清热解毒利湿之剂不效,而用上中下痛风方而病解?答曰:前后之方,用药相同者有二:一者清热,二者除湿;不同者亦有二:一日活血,二日温化。因其病在血分,痰血凝滞,非通阳不得行痹,非活血不得通络,而前用诸方无有也,故今以上中下痛风方而愈。

      血栓性浅静脉炎
      1.审其昼夜有别,知其阴虚相火,滋阴降火始愈
      汪××,男,60岁。
      右侧乳下有一索条状物,疼痛2个多月。医诊血栓性浅静脉炎。如予西药治疗40多天不见好转,继以中药清热解毒,利湿通络之剂20多天亦不见改善。细审其证,除右乳内侧有一索条状物约10厘米长,疼痛,发热外,并时见心烦,舌苔黄腻,脉弦滑。综合脉证,思之:胸胁者,肝肺所主之位也,脉弦滑者,痰火郁结于筋脉也。治拟疏肝理气,化痰泻火。处方:柴胡15克,半夏15克,瓜蒌40克,苏木6克,赤芍15克,黄芩10克,青皮10克,橘叶10克,夏枯草30克。
      服药2剂,诸证不减,且出现夜间牙痛。思之:夜间牙痛者,阴虚相火炽盛也。加元参30克以滋阴降火。
      服药6剂,肿痛大减,继服10剂,果愈。
      2.审病位,知所主,察脉象,知病性,予疏肝理气,化痰泻火而愈
      于××,男,56岁。
      左乳下至左上腹一条索状物,疼痛,发热1个多月。医诊血栓性浅静脉炎。先以西药治疗20天不见好转,继又以中药清热除湿,活血化瘀14天亦无效。细审其证,除左侧胸胁至上腹部有一索条状物,疼痛,发热外,并见心烦头晕,口苦咽干,舌苔白,脉弦滑。综合脉证,思之:脉弦滑者,痰郁气结也,胸胁之位者肝肺所主也。治宜疏肝、化痰、清热、散结。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赤芍10克,青皮10克,橘叶10克,瓜蒌30克,黄芩10克,当归10克,夏枯草15克,连翘10克。同时外用:牛黄解毒丸,冷水化开,外涂。
      服药4剂,肿痛大减,继服10剂,愈。
      某医云:诸医多言急性期间,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然本证用之无效,其故何也?答曰:喻昌《医门法律》日:“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不学无术,急于求售,医之过也。”《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治以急。急者气味厚,缓则气味薄,适其至所,此之谓也。”言制方非得要法对,而且要适其至所,前方所用之法均正确无误,然未至其病所,今余用方取效者正在于此。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泥于温阳,固于活血,胶于补益,不审其脉,不知随证,其病不解
      畅××,女,35岁。
      间歇性跛行,腿及两足疼痛5—6年。医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先用西药、理疗治疗1年多不效,继又配合中药活血通经、温经通络、补气养血、温肾通阳等剂千余帖,不但疼痛不减,而且日渐加重。近半年来,两足颜色逐渐由苍白冰冷转为紫黯冰冷,两个月来,两足拇趾、食趾均由紫黯转紫黑,且甲角已溃烂,疼痛昼夜不已。细审其证,除上述诸证之外,并见两足趺阳脉均不能测出,舌苔白,脉弦滑数。综合脉证,思之:弦脉者,肝胆之脉也;滑数者,痰火郁结也。合之与症,乃痰火郁结,三焦阳气不得外达。治拟理肝胆,调三焦,化痰火。处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龙胆草10克,竹茹15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滑石15克,竹叶10克,夜交藤30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