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接受数额较少的不定期付款,以应付特殊需要。他分别通过驻英国与驻德国 
  公使曾纪泽和许景澄在1886—1887年定购了两艘新的英国巡洋舰和两艘德 
  国巡洋舰。(前驻德国公使李凤苞在定购李鸿章的头三艘德国舰只时被指控 
                                                              ① 
  收受了大量个人佣金,因而已在1884年被撤职。)1888年当新的巡洋舰到 
  达时,李鸿章订出一套北洋海军章程,重新组织了他的舰队。这个章程的内 
  容把英国海军的实际做法、勇营的制度和绿营兵的术语,都兼收并蓄于其 
  中。丁汝昌提督将由两员小军舰舰长辅佐,他们被授以总兵衔,各指挥一艘 
  7,430吨的铁甲舰。从2,300到2,850吨的几条巡洋舰则交给军衔为副将 
  的舰长统带。这些舰长一方面得服从提督调动,一方面对自己的舰艇又享有 
                                                                           ② 
  完全的权威,并完全有权指挥支应委员以及管好受训的学生。 这是一支给 
  人印象深刻的舰队,它拥有两艘铁甲舰、七艘巡洋舰、六艘炮艇和六艘鱼雷 

① 包遵彭: 《清季海军史》,第28—31 页。 
②  《大清德宗实录》,卷209 第1 页;卷221 第10—11 页。醇亲王的信具载于《李文忠公全集·海军函稿》, 

卷2 第22—23 页;又见卷2 第36 页。斯坦莱:《清季的财政改革者胡光墉》,第58 页。 
① 包遵彭:《清季海军史》,第26—28 页。罗林森:《中国发展海军的努力》,第139 页。《洋务运动》, 

第3 册第12 页。 
② 《北洋海军章程》,载《洋务运动》,第3 册第195—264 页;又见第200、203、206 页,并散见于其他 

各处。 

… Page 212…

  艇。 
        可是,李鸿章发现他不能进一步扩充他的舰队,虽然他已知道日本正在 
  购买一种更新式的、经过改进的船只。困难是在财政方面,因为慈禧现在正 
  致力于在北京西北建造颐和园的计划。她从海防经费中究竟提取了多少钱来 
  盖造颐和园,其确切数目是难以弄清楚的。但是我们发现,醇亲王在 1888 
  年11月给李鸿章写信,要求他向几个省的督抚们筹款二百万两,存入天津 
                                                            ③ 
  洋行,以其利息用于进一步修造这座避暑离宫。 可是,这只不过是刚刚开 
  始,因为1891年3—6月清帝批准了海军衙门本身的奏折,公然建议颐和园 
  的建筑款项应取自海防捐款和驻外使团专款。早在1888年3月,清帝本人 
  就已在一道上谕中宣称,他愿为皇“母”提供休憩颐养的环境以娱其晚年, 
                                        ① 
  就象乾隆帝对待他的母亲那样。 皇室的伦常显然允许这样胡乱花钱,以尽 
  孝道。 
        在这同时,北洋海军在1889—1890年继续每年收到约一百二十万两, 
  勉强够维持它现有的舰队、设备和人员。1890年,旅顺口海军基地装备了一 
  个四百英尺长的砖石船坞,以蒸汽作动力,俯临一个疏浚达二十五英尺深的 
  海港,全部基地的工程总共花费了三百多万两(主要工程由法商承包)。可 
  是,李鸿章因此不能给他的舰队增添一条船了。显然由于慈禧太后的需求不 
  断增加和许多谄谀之徒从夏宫的修建中渔利,海军衙门向清帝建议“停购船 
  械”。② 
        可是,经费来源不足还不是李鸿章的海军所面临的唯一困难。在筹措经 
  费和保护自己的权力的同时,李鸿章还在想方设法解决对合格人员日益增加 
  的需要的问题。随着福州船政局的日就败落,李鸿章的天津水师学堂成了培 
  养下级海军军官的主要来源。1888年,李鸿章在琅威理的帮助下改组了水师 
  学堂;琅威理是在1886年初返回中国的。水师学堂的重订章程表明,它愿 
  意使中国的海军训练赶上西方的现代实际水平。入学要求被提高了,学习年 
  限延长到六年零九个月(包括二十七个月的舰上训练),定期考试也被规划 
  出来了。章程也包括了关于奖惩、提升和海军礼仪等复杂细致的规定。毕业 
                                      ① 
  生还被授予候补千总的身分。 旅顺口、威海卫、大沽和北方海岸的其他据 
  点,还提供船上和岸上的训练设施。 

③ 关于醇亲王的请求及督抚实筹二百万两款项的支配问题的讨论,见吴相湘著《近代史事论丛》(第1 册 

第151—170 页)及包遵彭著《清季海军史》(第38—42 页)。 
① 《大清德宗实录》,卷252 第1 页;卷294 第9 页;卷296 第8 页。 
②  《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71 第3 页;卷74 第33 页;卷76 第50 页;卷78 第53 页。斯佩克脱:《李 

鸿章和淮军》,第231 页。王家俭:《旅顺建港始末》,载《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5 期(1976 
年6 月)第261 页。 
① 罗林森:《中国发展海军的努力》,第158—163 页。费正清:《北京总税务司赫德书信集》,第1 册第 

473—474 页。 

… Page 213…

       可是,有些中国的高级海军人员的特点是骄傲自大和尔虞我诈。福州船 
  政学堂出身的高级军官与其他地区来的军官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有些高级 
  军官对琅威理的非常宝贵的工作表示不满,所以琅威理称这般人为“既愚 
                               ② 
  昧、又嫉恨别人的人”。 这些紧张关系,再加上琅威理在中国军队中的地 
  位不明确,造成了一次事件,从而使他在 1890年辞职。琅威理的去职特别 
  不幸。它不仅促使中国学生被排除于英国海军学校之外,而且使北洋海军内 
  部的标准也为之下降。赫德曾经非常痛惜琅威理的辞职,可是也承认他的僵 
  硬态度使他陷入了麻烦的境地。③ 
       与此同时,其他地方的官员都正在试图改进海军训练,当然,他们的资 
  源必然比李鸿章更受限制。在广州,总督张之洞在1887年开设了广东水陆 
  师学堂,其基础是原淮军将领张树声总督1881年在黄埔早已开办的一所训 
  练学校。虽然在理论上张之洞认为海陆军训练同样重要,实际上广东地处沿 
  海,所以他更加重视海军。黄埔学堂的航海部分是仿照福州船政学堂和天津 
  水师学堂开办的,它吸收了这两个学校原来的师生员工。吴仲翔曾在福州做 
  过十年学监,并帮助李鸿章创办过天津学堂,现在当上了张之洞学堂海军部 
  分的第一任负责人。虽然海军部分在1887年开始时有七十多名学生,后来 
  又至少从福州转来了三十七名学生,但到1893年只剩下了二十五名士官生。 
  财政拮据可能是享受公费补助的学生人数严重下降的部分原因,但张之洞又 
  要强调中文学习,又要强调海军技术,这也一定打击了许多学生的学习情 
  绪。士官生在学堂里每一天都奉命读经,以“巩固根本”。李鸿章的天津水 
  师学堂不允许学生应科举考试,可是,张之洞却准许他的士官生这样做。张 
  之洞在1889年后期的调任是对学堂的一个打击。他的继任李瀚章对扩充学 
  堂的计划横加阻挠,而在1892—1894年,臭名远扬的保守派、广东巡抚刚 
  毅则蓄意摧毁了这个计划。在刚毅的任期内,广东水陆师学堂遭停办,洋员 
  被解聘,广东小舰队的现代化船只常年投闲置散,抛锚而不开动了。① 
       在北京避暑离宫附近,于1887年创立了一所所谓昆明湖水师学堂,以 
  此来证明海军衙门的开支已用于正途,它培训了约四十名满洲生员,以便他 
  们去天津水师学堂深造。曾国荃在南京迟至1890年才开设的南洋水师学堂 
  则不那么被人们所耻笑了。它仿照天津水师学堂的榜样,意在为南洋舰队提 
  供军官。据报道,它的入学要求是严格的,课程是完备的,师资(有几位教 
  师是天津水师学堂的毕业生)是合格的。但它也不能吸收优秀学生,而且经 

② 罗林森:《中国发展海军的努力》,第165 页。卡文迪什:《中国的武装力量(?)》,载《皇家联合 

兵种杂志》,第42 期 (1898 年6 月)第720 页。 
③ 《北华捷报》,1890 年6 月6  日、7 月4  日及8 月15 日;费正清:《北京总税务司赫德书信集》,第1 

册第797、801 页。参照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载邵循正等编:《中日战争》,第1 册第62—63 页。 
① 艾尔斯:《张之洞与中国的教育改革》,第108—113 页。毕乃德:《中国最初的官办洋学堂》,第54—57 

页。参照罗林森:《中国发展海军的努力》,第91 页。 

… Page 214…

  费显然也很短缺。它的第一批士官生直到中日战争后才毕业。             ② 

                                    刘铭传在台湾 

       1885年,清廷采取另一步骤以加强帝国的海疆。10月12 

  日,即宣布海军衙门成立之当日,宣布了一道上谕:把前此为福建之一部分 
  而受治于道台的台湾单独另设行省,而以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是原 
  淮军将领,以打败太平军和捻军而蜚声国内,他曾在1884—1885年的法国 
  人入侵中负责防守台湾。1884年他曾任福建巡抚,驻节在台湾。现在他将就 
  任清帝国第二十个行省的巡抚。(福建巡抚之职将由驻节福州的闽浙总督兼 
  任。)刘铭传将单独负责台湾的人事安排,特别要对军事方面的人事安排负 
       ① 
  责。清廷终于迟迟地认识到了台湾的战略重要性及其经济潜力。 
       自1683年清朝征服台湾岛上国姓爷的后裔之后几乎两百年期间,被葡 
  萄牙人称为福摩萨的这个岛,对满洲人来说是一个边境地区,要放弃它就太 
  危险了。它那里隐匿着许多不同政见者,这些人可能有朝一日再度利用它来 
  反对清朝。可是,北京还不能贯彻限制中国人从大陆移向台湾的法令。清朝 
  自十八世纪中叶以来在那里的记录是贪污腐化和政令不行,在此期间它不时 
  对起义进行镇压。英国舰船在鸦片战争中炮轰基隆和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 
  期开辟淡水及打狗 (今高雄)为条约通商口岸,才开始使北京憬悟到这个岛 
  的重要性。可是,1874年日本入侵该岛一事,才真正使几位政治家相信加强 
  其防务的迫切需要。1874年危机期间任钦差大臣的沈葆桢在台湾呆了一年, 
  他安装了海岸炮台,并且计划在基隆搞一个机器开采的煤矿。1875—1877年 
  任福建巡抚的丁日昌对台湾事务给予很大的注意,并在1876—1877年冬春 
  之际视察过该岛。他目睹过基隆各矿第一次用机器采煤,又由于他的出力, 
  台湾府(台南)和打狗之间的一条三十英里长的电报线在1877年才得以铺 
  设。丁日昌还有一些雄心勃勃的计划:他想把台湾建成华南的海军基地;建 
  一条纵贯该岛南北的铁路以便利战时运兵。这些设想原则上虽已被清帝批 
  准,但各个方面都不给予财政支持,尤其是掌握福建财源的闽浙总督更加如 
  此。丁日昌视察了岛上的绿营兵,发现贪污成风,例如有许多“士兵”只在 
  花名册上列有虚名。由于他的建议,至少台湾的十名绿营军官被裁汰,包括 
  总兵和一员副将在内。可是,丁日昌本人对有机会在台湾贯彻他正在进行的 
  各项革新事业的这一幻想也破灭了。从1875年以来他被士大夫之流大肆攻 
  击,其凶险程度较之李鸿章所受到的攻击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攻击得特别厉 

② 包遵彭: 《中国海军史》,第232—236 页。毕乃德:《中国最初的官办洋学堂》,第58—60 页。《北 

华捷报》,1892 年11 月18 日;1894 年1 月12 日。 
① 《大清德宗实录》,卷215 第5 页。《刘壮肃公奏议》,卷6 第4 页。 

… Page 215…

  害的是他想拥有铁甲舰和倾向西学的观点。丁日昌于是乞病(这也是实情), 
  请辞去福建巡抚职务;这辞呈在1878年4月被清帝接受。① 
       丁日昌对台湾的幻想现在等待刘铭传巡抚去实现了。刘铭传在中法之战 
  之后来到台湾就任,他得到的财政支持比丁日昌所得到的要多。淡水和打狗 
   (以及它们的外港基隆和安平)的关税收入在1886—1889年每年达四十五 
  万两,后来还略有增加。这笔款项都被拨做台湾陆军费用。1885年,清帝每 
  年另给刘铭传八十万两,为期五年。这个数目由福建省库和福州海关出资四 
                                                                                   ② 
  十四万两,另由上海、九江、汉口、宁波和广州等海关出三十六万两。 鉴 
  于他的计划庞大,刘铬传的总收入还是不丰裕的。他被当时的外国人誉为“非 
  凡的中国官员”,不过,一位现代的审慎的学者把他五年的巡抚政绩评为“最 
  多也不过是一个瑕瑜互见的记录”。③ 
       刘铭传忠实信奉李鸿章关于武装备战的重要性的主张,所以他马上通过 
  欧美商号大批订购大炮和枪支。在刘铭传以前,沈葆桢、丁日昌和其他人士 
  已经用大炮装备了台湾和澎湖的要塞。从1856年开始的三年内,刘铭传给 
  台湾和澎湖的炮兵掩体增加了三十一门新的阿摩士庄大炮。其中三分之二的 
  口径是九至十二英寸。他还买了一万支后膛枪,并计划在台北附近搞一座兵 
  工厂,他到1886年花了二万多两建造工厂,花了八万四千两买机器、金属 
  和更多的枪支及子弹。这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