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包容的智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励志]包容的智慧-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自在解脱,所以身心快乐。
  长乐先生:尽管您已经从管理的一线完全退出了,但是您所形成的这样一种体系、一种制度,包括您的这种心态,留给了后来的管理者。
  星云大师:佛教是一门最好的管理学,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都是管理专家。阿弥陀佛把西方极乐世界管理得那么美好,没有坏人,没有交通事故,没有政治迫害,没有经济恐慌。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让众生没有畏惧,随类应化,观机说法。
  很多佛教经典,都可以应用于人间的管理。《佛说孛经》就是一部政治的管理学;《维摩诘经》就是一种社会的管理学;《地藏经》就是地狱的管理学,《弥勒上生经》就是天堂的管理学。
   
                  管人难,管心更难
  长乐先生:
  每个企业面临的环境条件千差万别,企业性格也大相径庭,而成功的企业都有相通之处,即大多可归结到“人”上,“人”又可归结到“心”上。
  星云大师:管理的妙诀,首先须将自己的一颗心管理好,除了让自己的心中有时间的观念,有空间的层次,有数字的统计,有做事的原则,能合乎时代与道德以外,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心里有别人的存在,有大众的利益。这样才能够将自己的心管理得慈悲柔和,将自己的心管理得人我一如。以真心诚意来待人,以谦虚平等来待人,才算修满“管理学”的学分。
  长乐先生:很多企业家都有这样一个困惑:一方面热心于公益事业,有文化取向,但同时又要追求企业盈利,维持良性循环,所以还要有非常强的企图心,这是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不过从大师的佛学角度来说,我们应该用平常心来对待各种事物。那么怎么才能将平常心和企图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一个很好的平衡呢?
  星云大师:你讲的平常心,就与禅心相应了。我认为对公共的事业,对国家社会大众的事业,要有企图心,但是,对个人的功名利禄就要有平常心。所谓用平常心看淡,就是不那么计较,不那么着急,也就是有出世的思想,如此才能做好事业。台湾有一家天下文化公司,为企业界出版了很多书刊,书中提到过去一些企业的经营策略叫“红海策略”,就是大家竞争得你死我活。现在企业界也觉悟了,与其竞争到最后两败俱伤,不如提倡“蓝海策略”,就是让大家和平友爱,你帮我,我帮你,皆大欢喜。
  长乐先生:现在企业竞争是很激烈的,各种类型的企业之间都有明确的竞争目标。在这种环境下,怎样做到大师说的双赢呢?比如说现在常常提到的“迎合”,既要“合”,又通过“迎”来“合”。还有就是“竞和”,在竞争中做到和谐。我想从大师这里获得一些新的解读角度。
  星云大师:好比武林人物,虽然武功盖世,也不会无端伤害别人、消灭别人,为什么呢?因为即使胜利了,也胜之不武,消灭了,以后就没有对手了。所以,不管文治武功如何兴盛,人才是最重要的,尊重、包容是基本的,愈上位的人愈要谦虚。
  有一年,台湾陷入经济恐慌,大家为了年终奖金、加薪,游行示威,社会动荡不安。我们佛光山也有退伍老兵在这里服务,我跟他们开玩笑说,你们也拿个小旗子,到我们的门口摇旗,要求加薪。一位老兵说,我们不要。我问为什么?他说: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就是尊重。我们在这里服务,法师们每天见到我们,合掌、点头,跟我们讲老伯早、老伯好,我们在精神上就很富有了。我们不要加薪,我们要人尊重。所以我说这个世界人与人相处,最好的管理就是尊重他,爱护他,善用他。
  长乐先生:从西方管理学角度来说,包容和管理原本是对立的,但是在大师的管理学实践中,包容占了非常重要的部分。
  星云大师:管理事情是比较容易的,因为事情不讲话;管理金钱也好管,只要是你的,随你处置;只是管人难,管自己更难,管心最难。
  长乐先生:管人先得管心,管别人的心得先管好自己的心。
  星云大师:身教重于言教。今天,承蒙你们都称我一声星云大师,我实在是一个贫苦家庭的孩童,根本没进过正规的学校,谁在教育我呢?我身边几百万的信徒。因为有那么多双眼睛,那么多只耳朵,我不敢抽香烟,他们不容许我;我不敢喝酒,他们不容许我。所以我要感谢他们,因为他们关怀我,让我自觉做表率,要正派,要勤劳,要明理,要警醒,也依着他们的需要,我才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出家人,做个一辈子和信仰同行的人。
   
                  
八、信远
善恶若不报,乾坤必有私
  星云大师:
  我记得台湾那次“九·二一”大地震,有户人家供的佛像从桌面上倒下来,翻了几滚,又站起来。我们有位法师叹说,这佛很灵,地震都没震碎。我说你错了,这尊佛像是木材做的,所以没有碎。佛像被地震震坏属正常,重要的是,我心中的佛像没有倒,我对佛教的信仰不会倒。
  长乐先生:中国社会在对佛教的复兴问题上,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一直以来,佛教在我们心目中都是一个富有爱心、善良的宗教。如果不给一个空间,一个确定的地位,当信仰危机出现的时候,邪教就会乘虚而入,这是我们需要正视的问题。
  星云大师:在各种信仰中,正信的宗教给人的力量最大,尤其一旦对佛教的真理产生了信仰,则面对人生一切的横逆、迫害,不但不以为苦,还能甘之如饴地接受。信仰真理的力量,使我们有更大的勇气面对致命的打击;使我们有宽宏的心量包容人世的不平,继而改写命运。而正信的宗教,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有历史考据;二、世界公众承认;三、人格道德完美;四、能力威势具备。
  长乐先生:尼赫鲁把佛陀的人格看做印度人民崇高精神力量和智慧的象征。他担任印度总理后,强调甘地的非暴力学说和包容哲学的重要性。他说:“我们从阿育王、甘地和其他思想家与政治家那里,所继承下来的‘自己生存,也让别人生存’的非暴力、宽容、共存的哲学,是解决我们现时代各种问题的唯一可行的方法。”
  1954年6月,尼赫鲁与周恩来签订了中印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联合声明中,尼赫鲁就借用了佛教术语“潘查希拉”(Panchasila,即“五戒”)一词来表述这“五项原则”,他说:“印度是佛教的祖国,向世界宣扬佛陀的和平主义,是我们每个佛子都应有的责任。”
  星云大师:佛教所讲的“因果业报”对人心的自律、社会的净化,都有很大的裨益。我们佛弟子,只要一天身受佛恩,就要努力于佛法的弘扬光大。
  长乐先生:弘一法师在《李叔同说佛》这本书里面也作了非常多的说明,他有一个重要的批注:“善恶若不报,乾坤必有私”。现今研究这句话,更有特别的含义。我们不能让乾坤有私,不能让善和恶得不到它应有的回报。
  一提到佛教,一提到因果轮回,很多人就会说,现在你怎么又迷信了?我要说的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选择研究佛教,选择弘扬佛的精神,不是倒退。如果说达摩大师当年把禅宗带到中国,是佛教选择了中国;那么现在,是中国选择了佛教。
  星云大师:你说得很对,这是佛教的光荣。其实,中国佛教经过与中国本土文化几千年的融合演变,早已水乳交融,难分你我了。时至今日,它已经不再是一门古老的宗教,而是一种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佛教是般若智慧,是辨识宇宙真相的道理,是认识自我的“千古长夜一明灯”。这个光明如果失去了,是黑暗,很可怕。
   
                  重振勇气,向死而生
  长乐先生:
  如今,世界正在全球化,企业正在同质化,人们正在世俗化。不同的个体生命和文化,正在变得越来越相似。人们读同样的书,说同样的话,用同样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情绪,而那些独行天下的个性,雄视宇内的志向,张扬生命的狂舞,正在被冷落和压抑。
  ”
  很多人都喜欢问成功人士:你成功的经验是什么?我看到答案里“能力”、“努力”之类的词语很多,但我觉得,成功和人体内的生命密码有关。只是这种密码的修整和完善,与后天修为的结果有关。
  星云大师:所谓“万物因缘而生”,十年苦读也好,艰苦努力也好,如果没有合适的机缘,仍然不会成功。当年我初到台湾的时候,孙立人将军曾试图说服我还俗从军,还保证让我十年之内当上将军。虽然我当时处境危困,但还是未改初衷,继续了弘法之路。如果当年我斩断佛缘,投身戎马,那么现在也就看不到佛光山120尺的大佛,全世界近二百所佛光山的道场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其实这样的转折机缘,每时每刻都存在着。有的时候,一个不经意的选择,也可能会改变人的一生。
  长乐先生:的确,就像一个手电筒,如果没有装满合型号的电池,没有人启动开关,没有把它投射到合适的背景上,恐怕都不会显出光芒。礼花再美丽,如果没有人点燃,它也只是裹在纸箱中的一小团火药而已。所以,儒家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治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几乎儒家的所有传道者,都在强调“正心”、“诚意”和“致知”。因为他们知道,这些都是“明明德于天下”的根本。
  星云大师:儒家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的根本在个人,个人修身后,有了高尚的修养,才能齐家,家齐后才能治国、平天下。佛教亦云:“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学习佛陀的精神,要能克己复礼,道德自律,才能开发光明的智慧。由此可知,世间上不管哪一种宗教,都非常重视修身之道,因为修身才能去芜存菁,修身才有光明磊落的胸怀,以及择善而行的节操。历代贤者,能为众人表率,皆从自我修身做起。
  长乐先生:可是,现代人的特点就是忙。我们的日程已经被排得不能再满了。在激烈的竞争下,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先去摸清整个宇宙的规律,再作选择。而且,我们也许穷其一生,也未必能如愿成佛。
  星云大师:就像攀岩,如果你已经爬到了半山腰,突然觉得腿脚酸胀于是停下来,脚跟踩在半空,向上一望,望不到头;向下一探,自己整个悬空。这时候,什么状况更可怕呢?
  长乐先生:犹豫。停在半空中要花费的力气,和继续上山花费的力气其实相差无几。战场击鼓,再而衰,三而竭。攀登险峰最初的原动力就是勇气,而一旦勇气消耗殆尽,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山崖,更让人魂不附体。这时候,只有重振勇气,才能向死而生。
  星云大师:对。佛教讲,心无所住,便妄念不生;妄念不生,便没有恐惧;没有恐惧,眼前就只是一块又一块落脚的山石,危崖自然也如平地。
   
                  危机:危险之中有机会
  长乐先生:
  美国19世纪著名哲学家爱默生说:“我们要用自己的脚走路,用自己的手操作,说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这番话对今天的中国传媒来说,仍有深意。19世纪初期的美国,生活在大英帝国的阴影之下,英国的批评家非常蔑视美国的文字与作品。但是不久后,随着美国人对文化出版业、传媒业的激情演绎,一大批世界著名作家、记者在美国出现,使世界为之折服。
  当下,面对国际传媒集团在中国咄咄逼人的攻势,中国媒体的海外军团还走在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上,中国媒体和海外华人媒体在对外传播上,还缺乏话语权和影响力。这是让人不得不正视的危机。
  在中文里,“危机”这个词的构成很有意思:危险之中包含着机会。比如“凤凰卫视”的应运而生,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物竞天择的结果。向世界发出华人媒体的声音,应该说是天意使然。我们放不下危机感,也放不下使命感。
  星云大师:过去四川有两个人,同时发愿朝礼普陀山观世音菩萨。其中一人表示:我筹妥资粮,备好船只,就会顺江而下,朝礼普陀。另外一人,身无资财,沿门托钵,徒步而行。时隔多月,徒步者已朝拜过普陀山,踏上归途;可是前一个人还未购妥船只。
  凡事不能久等。很多时候,谨慎地等待都只是徒费光阴。遇到机遇,不停地左顾右盼,无疑是在消耗生命。所以,只要是对大众有利、对世界文明发展有利的事,都应该及时把握,努力去创造,不要错失机缘,终生为憾。
  长乐先生:“凤凰”在香港上市时,将近10亿元港币一分钱也没套现,这在上市公司中是少有的。我们用这笔钱办了一个24小时的新闻台——资讯台,做新闻的采集者,也从全世界的中英文媒体上收集、整合新闻资源,以华人的视角解读。我们一路上精打细算,巧取不豪夺,搞新闻深加工,既节约成本,又包容百家。可是,万万没有料到,资讯台很长时间里真的成了一个“空中的凤凰”,国内有关部门的政策调整使其在大陆落不了地,在台湾落地计划也遭遇挫折。一时间,雪满长安道,空看时光老,我们的万丈雄心被泼了一盆寒冷刺骨的冰水。近200名新闻从业人员的生计啊,亏损1。6亿港元,还办不办?开了数次董事会,部分股东和投资银行的意见是关门大吉。我心中的压力和委屈是无法说出来的,我对提高华语媒体世界地位的一片赤诚也是难以表达的。真是伤痕累累,血湿战袍。
  让我非常感动的是,两个独立董事鼓励我:“无论如何,咬着牙也要坚持下去。”他们本来代表股东利益,在成本分析上经过了精确的核算,确保公司不亏损。但是他们更具有专业眼光,看准了品牌效益和长远利益,坚定地支持我。至今想起,我仍然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