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会就在每一份工作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机会就在每一份工作中-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第一部分:机会就在每一份工作中
***************

  无论你在哪里工作,无论你的老板是谁,管理层都始终期望你不要坐等指令,而要运用个人的最佳判断和努力,为了公司、组织的成功而把需要做的事情做好。


中文版序:由此踏上卓越之路



  黄钟(《凤凰周刊》主笔)
  2001年,美国著名企管顾问鲍勃·尼尔森出版了一本给员工看的小书——《不要只做我告诉你的事,请做需要做的事》。这本深入浅出的员工培训读物,很快就变得非常有名,因为作者在反思《致加西亚的信》的基础之上,异常清晰地阐明了一种重要的工作理念和态度,即“终极期望”。
  这是一种顺应这个时代要求的双赢工作哲学。
  所谓“终极期望”,这本书的书名就是其最简明的表达。周全点说就是:无论你在哪里工作,无论你的老板是谁,管理层都始终期望你不要坐等指令,而要运用个人的最佳判断和努力,为了公司、组织的成功而把需要做的事情做好。
  虽然这不过是常识性的道理,但在员工激励专家鲍勃·尼尔森笔下,既不是枯燥的说教,也并非简单重复人所共知的常识。
  尼尔森用简洁明快而又富于感染力的语言,使“不要只做我告诉你的事,请做需要做的事”,有了异乎寻常的深度和力量。他不仅仅是要告诉员工一个道理,而是要打动员工的心灵,并让他们愉快地付诸行动。
  可是正如尼尔森所说,奇怪的是,竟然很少有企业、组织清楚地向员工说明过这一常识性道理,而这恰恰是当今时代所特别需要的一种工作哲学和态度。
  当今的商业社会与以往大不相同,雇主与雇员、企业与职工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老板不是只需要会干活的机器,员工也不是只需要能挣钱就行的岗位。
  竞争的激烈、节奏的紧张、变数的繁多,都要求员工不能事事等待老板的吩咐。高管层往往欠缺一线员工所掌握的一手信息和切身体验,离问题太远,只是从报告中推测大致的情况。如果各个层次的员工不发挥主动性,随时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如何更好、更及时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企业就不能保持敏锐的反应和竞争的优势。
  就雇佣关系而言,今天已经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一辈子在某个地方工作。员工不再指望铁饭碗。正如布朗查德所说,他们最需要的是真诚和机会。他需要机会学习、增加知识、培养技能。他知道,只有提高个人适应市场的能力和自身的价值,才是工作的最佳保障。而学习的最佳方式就是有机会发挥主动性。如果在这个公司他不只是坐等指令,而是能够运用个人的最佳判断和努力,不仅他的创造力得到了公司的尊重和承认,而且他由此得到的锻炼和提升,也是他一生能够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的宝贵财富。
  也就说,无论从企业的立场还是员工的前途看,“终极期望”所表达的都是顺应这个时代要求的一种双赢工作哲学和工作态度。
  那么,什么是已不太适应时代要求的工作哲学呢?这便涉及到鲍勃·尼尔森对著名的《致加西亚的信》的反思。当然,阿尔波特·哈伯德讲述的是美西战争期间一段动人的小插曲:一位下级军官罗文受命将总统的一封信送给古巴起义军将领加西亚,罗文受命时没有人确切知道加西亚在哪里,只知道他在古巴广大的山脉中,然而,罗文却奇迹般地完成了任务。这篇文章就是《致加西亚的信》,它提倡罗文的工作精神,一时广泛流传,非常有名。
  然而,罗文的精神虽然是永恒的,但仅靠这种罗文精神已不足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因为罗文只是受命而行的完美榜样,并不是主动创造的积极典范。在今天,“那些只依靠员工把老板吩咐的事做好的公司,就好像站在危险的流沙上,早晚会被淘汰、淹没”。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都必须超越《致加西亚的信》所表达的工作精神。

//


英文版序:只有忠诚远远不够



  肯?布兰查德博士畅销书《一分钟经理人》作者
  鲍伯?尼尔森既是我的同事,也是我的朋友,我们之间的交往已跨越了15载难忘的岁月。尼尔森写这本书《不要只做我告诉你的事:请做需要做的事》,经历了一段不同寻常的过程。有一段时间,我们两人曾在一起讨论,是否有可能合作围绕《致加西亚的信》写一本新书。《致加西亚的信》讲述了一个经典、动人的故事,说明了员工做好吩咐给他们的事情的重要性。从我们讨论写书到现在,已经10多年过去了,鲍伯最终恰如其分地将《致加西亚的信》所表达的意思进行了调整,阐明了一个更适合于这个时代的主题。
  为什么要进行调整呢?因为过去那种老板与雇员的关系,在当今的商业社会已成明日黄花。从前,忠诚就能让我们获得工作保障。回想当年,我从康乃尔大学毕业时,我的一个朋友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找到了一份工作。他打电话回家跟他妈妈报喜,妈妈喜极而泣,兴奋地对他说,“你这一辈子都有保障了!”然而,今天,无论你在哪里工作,没有人能高枕无忧,不用为自己一辈子的饭碗担心。随着各种公司组织面临着日益频繁的变动,谁都不敢打赌以后会怎样。
  如果过去老板与雇员的那种关系已经不再时兴了,那么,适合于当今职场的新关系又是什么呢?在我往来于世界各地,与不同的人士谈话时,我一直在问这个问题:“如果你无法在工作上得到保障,那么你想要什么?”人们告诉我,他们想要两样东西:诚实和机会。首先,今天的员工希望真诚相待、坦言相告——他们不想被花言巧语、谎言假话欺骗。“别对我们说,公司不会裁员,但6个月后,公司却裁员了。”其次,现在的员工想要机会:他们想要机会学习、增加知识及培养技能。大家知道,增加个人适应市场的能力和他们工作的价值,这才是最佳的工作保障。
  管理大师汤姆?彼得斯一直在坚持不懈地宣传和推广他的“个人品牌”理念。不久的将来,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套文件,详述个人曾经接受过的机会、以及能为公司带来什么技能。今天,对人们来说,学习的最佳方式就是有机会发挥主动性。大家必须有机会犯错误,有机会从错误中学习。而且,大家必须有战略、有方法,在工作上发挥影响力。这本书就是要在这方面帮助我们。鲍伯在书中告诉大家,不管我们在哪里上班、从事什么工作,我们都能替自己创造机会。
  今天,那些在激烈的竞争中游刃有余的杰出公司,都是奉行顾客至上的公司,鲍伯在书中所传达的讯息,正好适应这一时代的要求。如果在一线接待顾客的员工只会说“对不起,这是公司的政策”,或“我不过是在这里打工的”,或“你去找我的上司谈,行吗?”,没有什么比这种情景更容易使顾客牢骚满腹、气急败坏了。今天,聪明的顾客想跟有力量作决定的人打交道。这正是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所在,也是最能激励员工之处。
  今天,那些一流的公司纷纷发现,有机会对工作产生影响力的员工,才能创造出一流的服务。鲍伯这本书向我们表明,对于任何一个职位,无论高低,员工都比任何人对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和机会感触更深,因此,员工也更清楚,该怎样才能影响顾客和同事,甚至影响经理人。
  所以,我建议你赶快读读《不要只做我告诉你的事:请做需要做的事》,然后把你从书中得到的告诉大家!它真的能帮助你为你自己和你想影响的人创造机会。我想,你的老板也会欣慰和喜欢的!

//


前言:人是最重要的



  鲍伯·尼尔森
  这本书有一个简单的前提:你绝对不需要任何人的许可,就可以把工作做得漂亮出色。无论你在哪里工作,无论你的老板是谁,管理阶层都期望你始终运用个人的最佳判断和努力,为了公司的成功而把需要做的事情做好。
  我把这称之为企业的终极期望。每一个员工都应该知道这点,不过,很少有老板明明白白地告诉你这一点。
  尽管这听起来或许有点奇怪,但事实是,今天每一个老板要找的人,基本上是同样的——能主动积极去工作的人。当然,不同的老板的需求因人而异,正如他们所招聘的员工的技能各不相同;但是,从根本上说,他们要找的是同一种人。那些能沉浸在工作状态中、独立自主地把事情做好的员工——无论他们的背景、训练或技能如何——将会成为老板最需要的人,获得更多的奖赏。
  每一位员工都有实现企业终极期望的潜能,然而,真正展现出这一潜质的人却少之又少。不等老板吩咐就做该做的事,这是将在职场上出类拔萃的标志。
  为客户服务,解决某个问题,协助自己的同事,提出省钱的建议,想出好点子或改进流程,这些是每位员工天天都需要做的事,事实上,他们每分每秒都是因此而被雇佣的。
  如果公司的员工只做老板吩咐的事,我还没有听说这样的公司能侥幸生存下来。今天,对于许多领域的市场来说,激烈的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变数、紧张的商业节奏,都要求员工不能事事等待老板的吩咐。那些只依靠员工把老板交代的事做好的公司,就好像站在危险的流沙上,早晚会被淘汰、淹没。
  拿你所在的公司和众多的竞争者比较一下吧。你将发觉,从产品到服务,从技术水平到销售渠道和营销战略,无不大同小异。
  那么,在众多的经营要素中,是什么决定了一家公司蒸蒸日上而另一家公司步履维艰呢?是人——在工作中有主见,勇于承担责任,表现出自动自发的精神的人。
  上级和下属之间壁垒森严、泾渭分明的模式早已过时。今天的工作关系是一种伙伴关系,是置身其中的每一分子都积极参与的关系。在工作或者商业的本质内容发生迅速变化的今天,坐等老板指令的人将越来越力不从心。他们必须积极主动,自觉地去完成任务。
  员工比任何人都清楚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再也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自身工作中的问题,以及他们为之提供服务的顾客的需求。他们所拥有的第一手资料和切身体验是大多数高层管理人员欠缺的,后者离问题太远,只能从报告中推断出大致的情况。只有各个层级的员工保持热忱,随时想想自己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公司才能对顾客的需求有更好、更及时的回应——才能在达成目标方面更具竞争力。
  我们正在大步流星地朝着一个自我管理的时代前进,在这样的时代里,每一位员工都应该切实了解个人的努力对于达成公司使命和目标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地表现自我,力图对工作,对所在的部门和整个组织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在你学着主动出击的同时,你的工作将变得越来越有乐趣,你将目睹自身的行动所产生的影响,这同时也是一个你不断学习、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作为积极行动、推动公司前进的人,你将赢得他人的尊敬,有更多机会承担更重要、更有挑战性的工作,而报酬和奖赏也将接踵而至。
  这本书在论述以上内容方面仅仅只是开了一个头,意在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关注。它代表了顺应时代需要的一种态度和工作哲学,这种态度能让公司中的每个成员获益——同时也有助于组织和员工达到共赢。

//


机会就在每一份工作中



  跟许多人一样,在少年时代和大学阶段,我也从事过一些有趣的工作。我干过组装自行车的活儿(后来被解雇了)。我挨家挨户地推销过词典。有一年,我甚至为一场选美大赛工作了整整一个夏天,任务是回收那些已经征订但却未付款的票。这些票都是一些中年人被天花乱坠的宣传所迷惑而定购的,但他们却压根无意去观看。此外,我还做过数学家教,担任过书店的收货员,在7…Eleven从事过收银员工作,还曾经是童子军夏令营中的辅导员。为了自食其力地完成大学学业,我还干过收拾庭院的活儿,以及替人打扫、整理房间。
  这些工作绝大部分都平淡无奇,甚至可以说令人乏味。在当时的我看来,它们唯一的共同之处就是每份工作都琐碎平庸,薪水少得可怜。
  但是,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我所从事过的每一份工作,都为我提供了珍贵的教诲和机会,而我竟然愚蠢地把它们摒之门外。无论什么样的工作环境,也无论层次高低,任何工作都能让我们学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以我在7…Eleven的收银员工作为例。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员工。我做了主管吩咐的事和我认为份内该做的事,最主要的似乎就是站在收银机后面,把顾客所付的款项记入收银机上。
  然而,有一天,当我正站在收银机后和另一个员工闲聊时,负责该地区业务的经理突然走了进来。他的眼光在商店里扫视了一圈,然后示意我跟着他朝一个过道走去。他一言不发地开始上货,即往货架上因为东西被买走而空出来的地方重新摆放商品。
  随后,他又走到了食品准备区,擦了一遍柜台,并清空了一个已装得满满当当的垃圾桶。
  我好奇地看着他的一举一动,一个想法渐渐地在头脑中涌现出来,我醒悟了:他希望我去做他所做的这一切!这个想法令我自己大吃了一惊,这倒不是因为他干的那些活儿很新鲜(我以前统统都干过;比方说,每天交班之前,我都会拖地板,倒垃圾),而是因为我意识到,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主动去干那些活儿!
  以前,竟然从来没有人明明白白地告诉我这一点!即便到现在,也没有人明白地对我说过。
  在那心照不宣的一瞬间,我学到了关于工作的重要一课,令我受益终身的一课——不仅使我成为一个更优秀的员工,而且教会了我如何从每一项细小的工作中获得更多的东西。
  我从中学到的是,我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我自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