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9-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69-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伏虎丹(和剂) 
生 蔓荆子 僵蚕(炒去丝。各二钱半) 五灵脂 踯躅花 南星 白胶香 草乌头( 
各一两) 半夏(炮。二两) 
上为末酒糊。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温酒化下。日进二服。 
三和丹 中气。 
即养正丹、黑锡丹、来复丹三丹和匀。每服一钱半。米饮、酒、任下。 
来复丹(和剂) 中气。 
硝石(一两) 硫黄(一两。透明者同硝石为末。瓷瓦器内慢火炒。用柳木槌搅。不可猛 
火以伤药力。研极细。名二气末) 太阴玄精石(研飞一两) 青皮(去穣) 陈皮(去白) 五灵脂(去沙石二两) 
上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 
二气丹(济生) 硝石 硫黄(等分) 
上为末。于银石器内。火炒黄色。再研。糯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新汲井 
水下。 
返阴丹(活人) 伤风寒邪中阴经阴证。 
硫黄(透明者研。五两) 硝石(另研) 太阴玄精石(另研。各二两) 干姜(炮) 附子( 
炮) 桂心(各五钱) 
上用铁铫。先铺玄精石。次下硝石各一半。中间铺硫黄末。仍将二石余药末盖上。以铁 
着。熟炭火三片。烧令得所。勿令烟出。急取瓦盆合著地上四围炭火。盖勿令烟出。候冷取 
出。研细。入药末。糊丸如梧桐子。每服三十丸。煎艾汤下。汗出为度。未回。乃着艾炷。 
灸脐下丹田、气海。更不回。以葱啖熨之。此法亦治气虚阳脱。体冷无脉。气息欲绝。不 
省人事。及伤寒阴厥。百药不效者。 
黑锡丹(和剂) 痞塞。 
黑锡(熔化) 硫黄(与黑锡结成子各二两) 破故纸 金铃子 肉豆蔻 木香 茴香(各 
一两) 沉香 葫芦巴 附子 阳起石 官桂(各五钱) 
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姜盐汤下。 
灵砂丹(和剂) 
水银(一斤) 硫黄(四两) 
上二味。新铫内炒成砂子。入水火鼎。 炼为末。糯米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井 
化水、米饮、枣汤、人参汤任意下。量病轻重。增至五七丸。忌猪、羊肉、血、绿豆粉、冷滑之 
物。 
复元丹(三因) 肿。 
附子(炮。二两) 木香 茴香(炒) 川椒(炒出汗) 浓朴(姜制) 独活 白术 陈皮 
吴茱萸(炒) 桂心(各一两) 泽泻(两半) 肉豆蔻(煨) 槟榔(各五钱) 
上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紫苏汤下。 
紫霞丹(杨氏) 鼻衄。 
硫黄 针砂(各四两) 五倍子(二两) 
上用砂锅。水煮一时。放冷。先拣去五倍子。次淘去针砂。次将硫黄。以皮纸于灰上渗 
团作一块。用荷叶裹。安地上。大火炼。候药红即去火。经宿。研极细。饭膏丸。如皂角子 
大。阴干。白汤下。 
三炒丹(和剂) 嗽血。 
吴茱萸(破故纸一两同炒) 草果仁(小茴香一两同炒) 葫芦巴(山茱萸一两同炒。俱候 
香熟。除去同炒药。各一两) 
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盐汤下。 
火府丹(本事) 小便血。 
木通 黄芩 生 (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木通汤下。 
太阳丹(和剂) 头痛。 
川乌 南星(等分)上为末。连须葱白捣烂。调帖太阳痛处。 
茸砂丹(魏氏) 
辰砂 草乌 瞿麦 黄药子(各一两) 
上为粗末。瓷碗一只。以姜汁涂炙数次。入砂在内。上铺余药。复以盏盖了。掘一小坑 
安碗在内。用熟炭火五斤。 令火尽。吹去草乌药灰。取辰砂研末。或只独用辰砂末。每服一钱 
半。淡姜汤下。或加鹿茸。烬去毛。切片。酒浸为末。三两枣肉。丸如梧桐子大。人参汤下 
三十丸。 
三仙丹(和剂) 腰痛。 
川乌(一两。去皮切片。同盐炒黄色。去盐) 大茴香(三两。炒令香透) 苍术(二两。泔浸 
切片。同葱白炒黄色。去葱不用) 
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酒、盐汤任下。 
清金丹(三因) 嗽。 
杏仁(去皮尖) 牡蛎( 。取粉入杏仁同炒黄色。去牡蛎粉) 青黛 
上为末。熔黄蜡一两搜和。丸如弹子大。压匾如饼。每用梨三枚去核。入药在内。湿纸 
裹煨 
不问久远。但要声在。一服即效。青黛一两。牡蛎粉七钱。杏仁七粒。制用并同前。 
八神来复丹 停饮伏痰。 
硝石(一两) 硫黄(一两。如前制。名二气散) 太阴玄精石(研飞。一两) 五灵脂(水 
澄去砂石。晒) 青皮 陈皮 小茴香 沉香 木香 南星(各一钱) 
上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饮下。 
截疟丹(和剂) 
槟榔(二两) 常山(酒浸。四两) 
上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未发前临卧用冷酒吞下。便睡至五更。又 
用冷酒吞下十五丸。至上午方吃温粥。忌生冷油腻。 
玄兔丹(和剂) 小便多。 
菟丝子(酒浸。研。焙干取末。十两) 五味子(酒浸。研末) 白茯苓 莲肉(各三两) 
上为末。另研山药末六两。将浸药余酒。加酒煮糊。杵捣。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空心米饮下。 
玉华白丹(和剂) 遗精。 
白石脂( 。研飞) 钟乳粉(炼研) 左顾牡蛎(用韭菜叶捣盐泥固剂。火 。取白者各 
五钱。研细) 阳起石( 。酒淬研。五钱) 
上为末。糯米糊。丸如芡实大。出火毒。每服一丸。空心人参汤放冷送下。 
养气丹(和剂) 
禹余粮石(炼七次。醋淬浸七次) 紫石英( ) 赤石脂( ) 阳起石( ) 钟乳粉(炼 
)代赭石(炼七次。醋浸七次) 磁石(炼十次。醋浸七次) 肉苁蓉(酒洗) 巴戟(去心) 破故 
纸(炒) 山药 茯苓 当归(各一两) 肉豆蔻(煨) 五灵脂 鹿茸 附子 官桂 木香 沉 
香丁香 茴香 没药 乳香 朱砂(各五钱) 远志(一两) 
上先将禹、紫、赤、代磁五石。各研极细末。水飞。皮纸于灰渗干。以纸筋盐泥固济。 
罐盛 
余药末。糯米糊丸如绿豆大。阴干入布袋内擦光。每服二十丸。以酒、姜汤、枣汤盐汤任下 
妇人艾、醋汤。俱空心服。 
震灵丹(和剂) 溏泄。 
赤石脂 紫石英 禹余粮 代赭石(四味打碎。入盐泥固济。罐内封口 通红。埋地坑 
内七日。出火毒) 五灵脂(去沙石) 乳香 没药(各二两) 朱砂(研飞一两) 
上为末。糯米糊。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空心以酒或冷水下。妇人醋汤下。(妊妇忌 
服) 
朱砂丹(本事) 
硝石(研) 砒(同硝石入罐内。 出火毒) 腻粉(研) 粉霜(研。各五钱) 矾(枯) 黄 
丹朱砂(各一两) 乳香 桂府滑石(各三钱) 
上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粟米饮下。未愈。加丸数。 
镇心丹(和剂) 惊悸。 
酸枣仁(炒) 车前子 五味子 麦门冬(去心) 白茯苓(去皮) 茯神(去木。并皮) 天 
门冬(去心) 熟地黄 远志(甘草煮) 山药 人参 肉桂(减半) 龙齿 朱砂(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食后或临睡。白汤下。 
还魂丹(增入) 治中恶已死。 
麻黄(三两) 桂枝(二钱) 杏仁(十二粒) 
上作一服。水煎。灌下即苏。 
续骨丹(增入) 折伤。 
乳香 没药 孩儿茶 茧壳(烧灰。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接骨。黄酒下。欲下血。烧酒下。 
黑白丹(拔萃) 瘰 。 
乌蛇(去头尾。酒煮。去骨) 白花蛇(去头尾。酒煮去骨。各一条) 雄黄(二钱研) 大 
黄(煨。五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不拘时调服。 
神仙聚宝丹(和剂) 经滞作痛。及产后恶血未尽诸证。 
当归 没药 琥珀 木香 乳香(各一两) 辰砂(五钱) 麝香(一钱) 
上为末。糊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酒磨下。如一切难产及产后败血冲心。恶露未尽。 
入童便服。 
膏类 
百花膏(济生) 嗽血。 
百合 款冬花(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如龙眼大。临卧嚼姜汤送下一丸。 
琼玉膏(增入) 治干咳劳嗽。 
生地汁 人参 白茯(各等分) 
上为末。调和蜜、白汤任下。 
太乙膏 治一切痈疮。 
玄参 白芷 当归 肉桂 大黄 赤芍药 生 (各一两) 
上切片。麻油二斤浸。春五日。夏三日。秋七冬十。煎熬去渣。取净油。再熬。次下黄 
丹。不住手搅。滴水不散为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