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水依荷起微澜 作者:夏慕言(起点vip2014-02-15正文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渌水依荷起微澜 作者:夏慕言(起点vip2014-02-15正文完结)- 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才是更为立竿见影的多!想必等那些个一心党争的官员们,再度回过神来时,必会猜测这联名上奏的言官中,是否早有那得了圣上授意之人存在?”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派淡然

  “正因其有这般地好手段,才敢将肃清官场一事,提上日程。说来也是略为快了些,毕竟数年之前,东南那方的番王才意图将其所属岛屿,周遭之境一并纳入麾下,好在被发现的及早,才未能使其顺利得手罢了!”
  对于娘子此刻所提那桩往事,卢二爷也是连连颔首认同。若说初来之时二人皆是一无所知,但这三年来,却已将各处的大致情形,查明了七七八八。
  不敢说毫无遗漏,却已能算得是小半个‘土著’了!刚才那桩番王妄图私占国土一事,说来与这卢、叶两家都有干系。只不过当年正着手此桩的叶家老爷,刚巧被人诬陷在内,才会无端受了牵连,因此被连降了三级,至今仍不见起色。
  而另一方卢老爷,好在不曾授命出得京城,才幸免了一劫,只被波及了一二罢了。这就是三年之前,他夫妻二人才刚出事那会儿,却不是在京城卢府中,而是身在毅州府城的原因所在。
  就是今日想来,也颇感这为官之道,并非那般简单的。当初被牵连其中的官员,又何止少数!论道起来,还是那位叶家老爷的运气实在不佳,才因此去了处偏远地界任职,至今都不曾回过京中。
  与那位虽只是名义上的翁婿,且除了每年与叶氏有那么一两封书信的来往外,并无别的交集。但身为叶家女儿的二奶奶,此刻也不免是面上一滞,流露出几分无奈与痛心来。
  毕竟占了他家女儿之名,又深知没了娘家的依傍后,夫家越是兴盛便越是挺不起腰杆来。对于他们二房夫妻俩而言,此桩虽是不怎么打紧,到底架不住旁人那满是怜悯的眼神。所以。夫妻二人早已商量妥当,只等时机成熟后,这二奶奶的娘家至亲定是要帮村一二的。
  不禁低声提醒一句道:“当初那桩牵连本就甚广,不但是东南沿海一带的官员,不少就是因此而被下了大狱。然而,此番与我父同外放任职的官员中,就有当年事发之后,不曾再启用过的几位!”
  虽知这定是相公的安慰之言,却也倍感欣慰的点了点头,算是安心许多。见妻子脸色已然缓和下来。忙又再补了一句道:“当初正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几乎要将整个东南官场,一并卷入其中才好。”
  被他这般一提,身旁的叶氏亦是颔首附和起来:“说来也是我那位从未曾见过一面的父亲。刚巧赶上了那桩糟心事。若非事发过于急促,想必官制都将不保,如今这般已算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
  又是一句恳切之言,看来叶氏心中已是放下过半,不禁也是点头应道:“的确。我家父亲也是因此,不得不让出了更进一步之机,忙是借着丁忧为由,黯然回转了毅州府城。”
  轻叹了一声,才接着转过了话风言道:“说起这毅州之事,倒不免让我想起了另一桩要紧的来!”
  “哦。毅州如今还有旁的要紧之事发生?”不觉抬头接了一句。
  就见这旁的卢二爷,伸出指头指了指正屋的方向:“与我们卢府置办桑园一桩,有些干系。”
  忙是低声提醒道:“娘子可还记得。当初我同府中两位提及,有关来年桑皮纸必将短缺的那桩后,太太不但是忙着着手寻找合宜的桑园所在,更将后续之事也不曾罢手一旁。反倒是,遣了心腹之人往纸作坊中。好一番问讯。”
  “至于最后定下的那处,便与太太娘家兄嫂二人。关系颇深!”
  原本那句:“当然记得……。”已是冲口而出,但随后的一句关系颇深,不免让二奶奶顿时停在了当场,显然已是大吃一惊。愣住片刻后,才再度追问一声道:“难不成定下京畿那处旧作坊的人家,便是大舅父家!”
  却见这位忙不迭摆手解惑道:“哪里敢这般明目张胆,自然是另用了别家的名头。你道是谁家,我也是才听得老爷略露了一回,正是归在了,我那才落了女户的表姐名下。”
  说道起,大舅父家那位与丈夫和离的表亲,这旁的卢二爷不免还有略有遗憾道:“虽是自此后,便可眼不见为净,但毕竟还有两个孩儿在其中牵扯着,又不能如同咱们前世那会儿,多半判给有经济能力的母亲一方,又怎忍这骨肉分离之痛!”
  就算自前朝那会儿,便已有合离一说。对于此等之事,多半也不会引得世人驻足议论,寡居之人朝廷也不勉强其守节,更是还曾多方鼓励这些妇人们再嫁之事。
  可到底在这孩儿的归属一桩上,却多半对女方是极为不利的。不为旁的,单是一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便将这道门给死死的堵上了。且说那些寡居之人,反倒不必为此等两难之事忧虑不堪。
  因为官府早已有了明文规定,寡居妇人可将亡夫之子一并带了再嫁他人。但惟有一条却是万万改它不得,那便是前夫所留的一切产业都需落在其子名下,放可再行改嫁。
  这般一来,便可杜绝那些为谋夺他人产业,而不惜手段之辈。另将产业留下,也已是明确了孩子的姓氏不得该变,所以这一项也得到了亡夫亲族的一致认可。
  由此可见,无论是寡居之人,还是因故和离的妇人都已不再是那般被人看轻了。至于另有一些仍愿意守节之人,朝廷当然也不会予以强行阻止。
  虽说这一切都因建国之初,人口凋零所致,但这些年来都不曾有所改变,自然也已形成了其存在的必要。就拿卢家的这位表姑奶奶而言,的确就是因此一项,才得以摆脱了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往。
  对于表亲而言,此一世上到底不比前世,原本就因家中子女稀少而变得格外亲近。眼下正被这夫妻二人提及的那位,才得以办妥了合离一事的表姐,便是因为不堪前夫的狂放性子,才不得已说服了娘家至亲,彻底与其断了夫妻名分。
  “按太太的原话,就是那人性子未定,起初请人上门向表姐提亲之时,无论是言谈举止都是一派大家之风。后因仕途屡屡受挫,才开始变得散漫起来,不想又与人学起了‘一醉解千愁’。”
  端起茶碗来啜了一口,不免又是摇了摇头:“久而久之,便成了那般不堪的模样。原本的仕途不得意,再加之日夜饮酒无度,更是让其族亲都避而远之。只可怜我那表姐,却是百般劝阻都不能将其导回正途而来,反倒强要讨了我表姐的大丫鬟送与上峰,项要投其所好!”
  “真真是无可救药!今日,你那上峰是好此桩之人,你便送个丫鬟去,只为讨好。倘若明日,又有哪位高官瞧上了你家的祖业,你是否也会为了更进一步,当场便寻了经济来,将自家的地契、房契都花了押,直接白送了与他才好?”
  “可笑之人,想来便是说的这等样人!自己仕途不顺,便百般另寻借口掩饰自己的无能,反倒将个悉心劝慰几句的正头娘子,给推了出门。”顿住一下,忙又抬头看了一眼对面东厢,苦笑着补上了一句道:“这桩事上,我家那位长兄却是言及此根本来。”
  清了清嗓子,便学着对面那位平日里文绉绉地样子,道:“可见本就那个只能顺势而行的无用之人,但凡遭遇艰难险阻,便会将其自私自利的本性暴露无遗!”
  “果然是一针见血!”不由得发出一声感叹,倒是对那位平日里不苟言笑的卢家大爷,另眼相看三分。
  到底是被老爷一直领在身边,好生培养至今的。若不曾两次落榜尚无缘踏足仕途,想来此刻也定是位风评颇佳的官员!
  不觉这旁的卢二爷,亦是淡然一笑道:“说来这连着两回的秋闱失利,这位倒是不曾有过半点埋怨之词,便已是难得。再加之,此番之事到是更令人刮目相看。”随即,低声告诉一句:“当日我那表姐之事便是经由这位之口,才顺利传入我舅父儿中的!”
  听闻这桩,愈发叫人吃惊不已,如今这世道虽是不忌讳,妇人合离后再嫁,却也不曾见鼓励这般之事的存在。而今东厢这位的利落之举,不免让二奶奶都忍不住瞪圆了杏眼,好半响都为能回过神来。
  亲自与叶氏换了杯新茶的卢临渊,不禁长叹了一句:“却说此间他夫妻不和,虽不曾大闹过一回,却叫其屋里的丫鬟听过她母子三人抱头痛哭过,更是不下数回!”
  想那位外柔内刚的表姑奶奶,叶渟涵也曾见过两回,再闻相公此言,不免也是为之动容。果然其中还有何故,到底还是被那位隐瞒了下来,想必也是为了那两个都还未满十岁的孩儿吧!
  然而对于此桩,仍然是一派淡然的舅母,的确并不以此为辱。按她之言:“本就不是我家女儿之错,又何来辱没家门之说!再有那敢胡乱嚼舌根的,也无需来报了我知晓,直接让人打发了出去便好!”
  当几日后,大房魏氏好奇问向太太之际,便听到如此一句最是让人深感意外的言语。可见那位素来不怎么显山露水的舅太太,还是这颇为令人惊讶的淡然气度!


☆、第一百三十五章 春光明媚(上)

  就连那旁本就性子张扬的魏氏,也能听得出舅太太的这份淡然气度中,隐隐透着一股强势的威严,也是难得一见的。毕竟平日里一惯将微笑挂在脸上的舅母,还有这般的气势格外震撼之时,到底这座中之人,谁都不曾见识过一回。
  “至于咱们自家亲戚,更是不敢胡乱言及此桩!”看向那旁妯娌二人,只听得太太王氏微微加重的两分音量,开口提醒一句道。
  却说,那旁的魏氏莫名已是暗暗一惊。显然,那会儿自己因后院那桩,曾特意命人送了家信往娘家,好似就有略微提过一提。当初虽说尚不甚了解其中的曲折是非,但对于这位的和离一事,还是颇感意外与不屑的。
  原因自然是另一位的当事之人,那位家中可是三代四翰林的世家大族门第,所以在她魏氏眼中,这无异于自毁前程之事。想她一介妇孺之流,本也是名门官宦之家出身,惟有领回了自己的嫁妆,若非她娘家至亲甚为宽容,只怕连落脚之处也难觅的很!
  但今日在太太这里,却是听到如此一说,不免又是吃惊,又为之一震!按常理论,这世上夫妻和离一桩,也算不得多大的罪过。更有甚者,再嫁之后反倒过得舒坦许多。只是这官家之女,敢跨出这一步的委实不存几人。
  “若是皇家女儿那等的尊贵身份,倒是曾有听闻过几回!”正当那魏氏忍不住,在心中寻思再三之际,却听得上座的太太已是转了话锋,直截了当道:“自旧年起这京城之中,能安心散上半日的地界已是不多了,所以刚好趁着初春时节,咱们便京郊你舅父家的‘晓庄’上小住几日。顺便也去那广凉府外的净台寺祈福,才好!”
  这句便已是道出两桩要紧之事。看来借住舅父家的庄子,只是因为刚好路过罢了,实则与之前所提的那位,已在年前就落了女户的表姑奶奶有些关联。
  二来,太太口中的寺中祈福一事,必与来年的秋闱密不可分。毕竟已连着两回落榜的大爷,若能在此时得中,亦或者更有望顺利进入下一年的春闱,想来才是府内众人的愿望所在。
  因此当听得太太这般提及之后。那旁的大奶奶显然颇为激动了起来,虽说先前那桩她还未曾全部放下,但今日这桩可是关系到她往后的诰命要事。哪能不激动万分的?
  若是将其此刻的心思,讲与她并肩而坐的二奶奶知晓,定是吃惊不小。眼下都还不曾顺利得中举人,却已是想着要受封诰命了,漫说是她魏氏还需不少时日的等待。就连这旁上座的太太王氏都还不曾有过机会。
  当年老爷仅有的那次机会,直接请封了当时还健在的老太太,所以至今太太王氏还不能被称之为‘王夫人’,原因便是如此。
  说道此事就连她这个,初来此境不过数年的‘新人’,都已从鲁妈妈口中获悉一二。更何况早在八、九年前便嫁入卢府的她?只怕这位若也与太太身处同样境遇之中,必得埋怨许久方能渐渐释怀吧?
  不免偏过头去,悄悄打量了这位一样。果然她满眼难掩地欣喜之色,恐是早已将太太当年境遇,忘得一干二净,才对!
  直到妯娌俩告辞而出,这位脸上的喜色仍不见退下几分。反倒是一旁的鲁妈妈。见怪不怪的朝二奶奶含笑点了点头,显然刚才已有所察觉之人。并非自己独一个。
  不免也是会意报以一笑,这才缓缓转过身来,往西厢而去。
  原本热闹非常的京城正月,今年却不免显露出一丝清冷来。满城之中,虽还如同往年那般地处处张灯结彩,可那分明透着的那番风雨欲来之势,又怎会让众人丝毫不为所动!
  即便是城中普通的民户之家,也多少能感受些许别样的气氛,更何况是本就有所牵连的官家之人。有那警惕不安的;自然就有那信心信满满地笃定之辈;更有心存侥幸,仍在一旁观望的左右不定者。
  种种这一切,都注定了今年伊始起,便会如此地人心浮动,连带着五城兵马司内的众人,也随之愈发地紧张了起来。好在有惊无险过完了整个二月,这才让城中百姓们无不长长吁出口气来。
  比起官家子弟而言,普通的百姓无权无势,更显谨慎的多,此时正值三月春光明媚之际,更让人也随着时节之变愈发舒畅起来。
  这旁街边的小门脸儿中,已有结伴出行,特来挑选新鲜胭脂的姐妹俩;再看那头转角处的包子铺前,更是早有心急的孩子直拽着奶奶的衣袖,非得捎带上一个豆沙馅的回头当午饭吃;转回身来,切莫忘了还得留意一眼,对面市集旁的车行大门口,可是正有那把式驾着车马由内而出。
  对于本就过惯了惬意日子的京城显贵名门而言,先前那段苦闷不安的时日,无疑是忧郁不堪的。如今那位终算是暂歇了雷霆之怒,不再听闻启封之时,另人官员被关、被贬。
  至此,虽还不敢肯定再无大事发生,却也已是略感安慰,到底那位还是晓得先安民心一事。
  “毕竟近半年的肃清之举,也已是颇见成效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