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要练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一生要练的-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r”虽然是翘舌音,但因为并没有与之相对的平舌音,所以,一般人都能够清楚的表达,在此,我们主要讲一下如何区分由“z、c、s”和“zh、ch、sh”作为声母的汉字。
比如“十四”和“四十”、“事实”和“史诗”等等都属于尖团字。尖团字的记忆和区分关键还是要靠多实践,多听、多记、多研究、多请教。只要用心留意,基本掌握应当是不成问题的。
在此,介绍一种尖团字快速简易记忆法,即利用部首偏旁警醒连锁记忆,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记住一个偏旁,就可以记住一连串涉及尖团音的字。
比如“争”字,其发音为zhen?,也就是“团字”,所以,一般含有“争”的字通常也为“团字”,比如挣、睁、铮、筝、诤、峥等等。
再比如“宗”字,其发音为zon?,也就是“尖字”,所以,一般含有“宗”的字通常也为“尖字”,比如综、粽、踪、棕等等。
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或例外。
比如“乍”,其发音为zh?,也就是“团字”,但是含有这个字的其它字并非全都是“团字”,比如作、祚、昨、怍、柞、笮、酢、胙、阼,其发音全部都是“zuo”,为“尖字”。不过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掌握了这个方法,一定能帮助大家快速地记住一批尖团字,对尖团字的区分也会起到巨大作用,帮助大家更好的与各地的朋友进行交流。避免因为发音不准,造成语言交流的障碍或者闹出笑话。
下面,是几段涉及尖团字的绕口令,供大家区分、辨别和练习。(1)朱家一株竹,竹笋初长出,朱叔处处锄,锄出笋来煮,锄完不再出,朱叔没笋煮,竹株又干枯。
(2)刚往窗上糊字纸,你就隔着窗户撕字纸,一次撕下横字纸,一次撕下竖字纸,横竖两次撕了四十四张湿字纸是字纸你就撕字纸,不是字纸,你就不要胡乱地撕一地纸。
(3)山前有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山后有四十四只石狮子,山前的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涩死了山后的四十四只石狮子,山后的四十四只石狮子,咬死了山前的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不知是山前的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涩死了山后的四十四只石狮子,还是山后的四十四只石狮子咬死了山前的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
声色共鸣不费力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越是嘈杂的地方,我们说话的声音越大,结果声嘶力竭,嗓子累得要命,效果却并不好。 
其实,会用声的人,使用在声带上的能量只占总能量的1/5,而把4/5的力量,都用在了控制发音器官的形状和运动状态上面。
在产生共鸣的过程中,共鸣器官把发自声带的原声,进行音色润饰,使声音圆润、优美。科学地调节共鸣器官,可以丰富或改变声音色彩,同时起到保护声带的作用,延长声带的寿命。
我们在正式的讲话发声中,多采用中声区,而中声区主要形成于口腔上下,这就决定了用声的共鸣重心在口腔上下,以口腔共鸣为主。
一般共鸣腔有:头腔、鼻腔、口腔、胸腔,这四个最基本的共鸣腔。声乐学习中还会提到腹腔共鸣。
除了以口腔共鸣为主之外,胸腔共鸣是基础,可以多加一点,如果有高音的时候,增加呼吸量,发挥一点鼻腔、头腔的作用更好。
要想声音圆润集中,需要改变口腔共鸣条件。发音时双唇集中用力,下巴放松,打开牙关,喉部放松,提颧肌、颊肌、笑肌,在共同运动时,嘴角上提。
还可以通过张口吸气或用“半打哈欠”感觉体会喉部、舌根、下巴放松,这时的口腔共鸣会加大。在打开口腔的时候,同时注意唇的收拢。
(1)口腔共鸣训练
口腔共鸣发声最主要的一点,是发声的时候鼻咽要关闭,不产生鼻泄露。通过下列练习可以体会一下,基本都是以开口元音为主练习:
b?d???p?t?
k?p?pipup?i
我们在进行声音训练的时候,多使用阴平声调,这样有利于体会声音和气息。
词组练习:
澎湃冰雹拍照平静抨击批评……
快乐宣纸挫折菊花捐助乌鸦……
(2)鼻腔共鸣训练
鼻腔共鸣是通过软腭来实现的,标准的鼻辅音m、n和n?就是这样发声的。有人觉得鼻音重显得声音好听、有厚度,但是,过多的鼻音有如感冒,也是不好的。
发?iu的音时,可以加点鼻腔共鸣。
体会加鼻辅音m?mimun?ninu
词组练习:
妈妈光芒中央接纳头脑……
短句练习: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
(3)胸腔共鸣训练
胸腔的空间及共鸣能量大,发出的声音有深度和宽度,声音更浑厚、宽广。
词组练习:
百炼成钢翻江倒海追悔莫及……
短句练习:
小柳树,满地栽,金花谢,银花开。
(4)头腔共鸣、腹腔共鸣训练
这是声音从眉心发出的感觉。
在说话过程中,基本用不到这两种共鸣。一般来说,做好胸腔、口腔、鼻腔共鸣,演讲、说话绰绰有余。
如果您有一点儿美声和民歌的基础的话,可以运用一点儿腹式呼吸法,结合胸腔共鸣,嗓音可以保持长久的圆润浑厚,声音穿透力也更好。
经过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训练后发出的声音,有人称之为“机械音”,和我们平时说话的声音相比,增加了后天修饰的方法和技巧,这是要通过专业系统培训才可以达到的,不要自己盲目练习,否则容易损坏声带。
口才训练的误区
有的人认为,“口才训练”只要练嘴皮子上的功夫就行了,这是认识上的误区之一,是只要芝麻不要西瓜。
有的人希望,能绕开单调枯燥且收效缓慢的基础训练和知识积累,只接受“口才训练”,就可以使自己的水平获得“飞跃和提高”,这是认识上的又一误区,如同不打地基直接盖成摩天大楼一般。
有的人盼望,能够通过什么名人、大师的“口才报告”,或者模仿某名人、某大师,就可将对方的水平转换成自己的水平,这是又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是想避开“春种”直接“秋收”,根本不可能。 
所以,在口才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
第一,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训练;
第二,不要盲目模仿;
第三,要多听广播、电视播音,参加口才培训班;
第四,不失时机,多加练习。
如果有人只让你练嘴皮子功夫,并告诉你这样就可以训练口才,这个人只怕是准备骗你;如果有人抛开基础训练和知识积累的要求,说了一句话后,告诉你说,这就是口才,这个人只怕也是要骗你;如果有人说,只要你听了他的报告或是讲课,你的口才就会得到提高,这个人只怕还是准备骗你。
一个人只有具备广博的社会知识与系统的专业知识,才有可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只有具备深邃的思考能力与敏锐的观察能力,才可能语惊四座、引人入胜;只有“嘴皮子功夫”过硬,吐字清晰流畅,语调节奏适中,才可能使人听之入耳、闻之入心;只有具备良好的风度仪表和态势动作,声情并茂,恰到好处,才可能使人视之舒心,听之动情……方方面面,环环节节,先掌握方法,从而起步;再学习技巧,然后提高;最后才能由“口才训练”的“启蒙阶段”一步一步地进入到运用口才的最高境界。在很多人面前,口才学常常显得好像是仙女扔向人间的一团乱麻,一旦解开便可以得到宝贝,而捧在手里又不知从哪里开始才能理出头绪,既令人神往,又使人迷茫。
其实,口才训练本质上属于“终身学习”的内容,生命不终止,提高无尽头。
四、第四步——超级记忆力训练
要具备好口才,除了思维敏捷、灵活之外,还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记忆的问题。而且,不仅要记忆讲话的素材、语言,还要记忆你精心设计的讲话结构。只有从内容到形式都记熟了,才能有条不紊、脉络分明地表达出来。
在这一部分里,我不仅会向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记忆方法,同时,还会与大家共同分享我的独门秘诀。
口才营养品的仓库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讲稿的讲话毕竟是不多的,无讲稿的即兴讲话倒是司空见惯。比如座谈、讨论、论辩、会议等等,常常突然要你讲几句话,发表意见。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将大脑中储存的有关知识,随手拿来,稍加组织,为其所用。只要平时记住了大量的至理名言、名家作品、科学术语、成语典故、寓言故事、史地常识、奇闻轶事等知识,表达时就能得心应手,娓娓道来。
因此,好口才无疑是借助于记忆得以实现的。因为,记忆是人脑的一种功能,是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和再现。通过记忆,可以储存信息,把有准备的讲话材料和无准备的知识铭刻在脑子里。即使没有稿子或抛开稿子走上讲台,讲话也能如行云流水一般,滔滔不绝。
没有基本的记忆,口才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记忆是口才营养品的仓库,可以随时调用。
而且,记忆是创意口才的营养师,口才缺乏营养时,它会源源不断地供给,让你嘴强口壮不缺“钙”。
记忆是口才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没有好的记忆力,要培养出好口才是不可能的。只有大脑中充分地积累了知识,你才可能张口即出,侃侃而谈。如果你大脑中是一片空白,那么,你的口齿再伶俐,也无济于事。
记忆与口才一样,它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后天的锻炼对它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记忆,有时需要死记,但不要记死。一些原文、原句等经典名言,有时需要死记,不能随便更改;但不是说所有的都要死记,也可以活记。所谓活记,就是记住你需要的部分,或是记住它的思路、意境、方法等等。 
比如一些唐诗、宋词或名家名句,如果你能全部背诵,那当然更好;但是我们知道,这些名篇之所以被世人传诵,大多是当中的某一段或某一句“文眼”在起作用。如果你没有精力和时间将大段的原文背诵的话,只要记住其中精彩的语句就可以了。因为,人们实际运用最多的也就是这些精彩的语句。
如:在我2004年执行主编的《不当总统就做推销员》一书中,有一篇描写荣获中国保险十大金牌推销员李江红的文章,在文章的结尾,我写下了这样一首词:满江红?银海水暖银海水暖,
孕育一位女英雄。
有魄力,加盟保险,
引起轰动。
只身开垦荒凉地,
双手编织锦绣城。
喜一枝红杏出墙来,李江红。
建团队,
练内功;
谋全局,
有令行。
一路向前冲,昼夜兼程。
勇争第一掀巨浪,
海纳百川波涛涌。
看一江春水向东流,满江红。看过这首词,您一定品出了其中的蕴涵:
第一,我将李江红的名字与满江红的词牌名巧妙地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前后照应;
第二,我又在词的上、下阙结尾处,引用了古诗词中的两句名言:“一枝红杏出墙来”、“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名言分别出自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和李煜的《虞美人》。在此,我完全没有必要把全诗都背出来,只需记住这两句,并能恰如其分地使用就可以了。
再如:当有人问我的“下海”经历和体会时,我经常这样回答:我“下海”的第一站是上海。所以,我必须在“商海”中上下求索。这里引用的意境就是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没有将原文一字不差地使用,而是将这句诗的意境和主要字词做了引用,既是老句新用,又体现出一种语言智慧。
五、第五步——机智敏感的应变能力
不论是知识的积累、自信心的培养、普通话的训练,还是记忆力的提高,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在为口才的展示提供服务。
但有的时候,不管你准备得如何充分,总难免发生意外,或者在某些场合临时安排你进行讲话……
遇到这种情况,就要考验你的临场应变能力了,在此,我就教大家几招!
帮助大家机智巧妙地化解尴尬,轻松地展示“脱口秀”的风采。
机智巧妙化解尴尬
凡是在公众场合讲过话的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即使事先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和演练,但是,一旦上台之后,仍不可避免地中途忘记台词,目瞪口呆,尴尬百出。这样的情形,不仅没有演讲经验的人经常发生,即使是身经百战的大演讲家也在所难免。这时,也许只要给他十几秒钟的时间,整理一下思路,就可以想起一个或几个要点,继续讲下去。但是,在听众面前支吾不言十几秒钟,也是相当难堪的。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有经验的讲话者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会迅速采用一些应急的补救办法,有时甚至可以做得天衣无缝,不露声色。相信这是每一个人所期望,并愿意为之而努力的。
下面,以我遇到的几种补救方法做一个简单介绍:
(1)适当重复。当忘记台词时,可再一次重复最后的一个观点或最后一句话,以此争取时间,找到继续下去的切入点。
(2)提出一个问题让听众回答。通过听众的回答,启发和调动自己的思路,缓解尴尬,使话题继续进行。
(3)讲一个最熟悉的故事。这样既掩盖了尴尬的场面,又赢得了时间,趁此机会理清思路。 
(4)看时间掩饰尴尬。如果发现已经接近休息时间,便可顺势宣布休息,把未结束的话题,变成一种悬念或提出的问题,放在休息后回答。
(5)用走动、喝水、操作电脑等动作,缓解紧张,摆脱尴尬。
遗忘补救的方法其实很多,主要看我们当时的应变能力。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或行动的转移,都可以成为救场的“消防器”,关键在于我们的反应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我们就能遇事不慌,急中生智。
这种能力的训练,一方面靠大量演讲实践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要靠演讲前的“彩排”。所谓“彩排”,可以两人或多人练习,当演讲者出现忘词现象时,让听众的扮演者,提示相应的应变措施。这样反复多次的练习,既提高了演讲者的自信心、从容度,又增强了演讲者的应变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著名相声演员马季,有一次到湖北省黄石市演出。在他表演之前,有一位演员错把“黄石市”说成了“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