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什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8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什么-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作 者】张宏杰著
  【丛书名】修正文库
  【形态项】 187页 ; 21cm
  【读秀号】000005084435
  【出版项】 中国文史出版社 , 2004
  【ISBN号】 7…5034…1567…3 / C955。2:C955。312
  【原书定价】 CNY19。80 网上购买
  【主题词】民族精神(学科: 对比研究 地点: 中国 地点: 韩国)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格式】张宏杰著。 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什么。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4。
  为什么中国足球总踢不过韩国?为什么日本政府向韩国道歉而不向中国道歉?为什么韩国人不坐外国车而中国人热爱外国车?中韩两国的文化背景如此相近,为什么韩国的发展比中国要迅速得多合理得多?随着中国人对韩国越来越熟悉,中国人对韩国人的问号也越来越多。
韩国与中国之间存在着太多的相似性,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我们必须特别重视韩国,因为韩国是在与中国几乎完全一样的土壤上取得的成功。观察韩国如何摈弃传统文化中的负面因素,了解韩国如何把传统文化中的有益因素与现代化变革的要求结合起来,借鉴韩国在化蛹为蝶过程中的悲欢苦乐,吸取它的经验,知道它的教训,对中国无疑是有益的。
本书从国民性、教育、农民问题等各种角度比较中,探讨乐中韩两国在社会发展中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韩国之长攻中国之短,以期引起国人的反思。其中《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了点什么》、《中国人韩国人国民性比较研究》等篇在网上曾引发过激烈的争论。该书属于“修正文库”的“解构中国系列丛书”之一种,该系列丛书旨在以全新的视角解读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种种难题。
    张宏杰,蒙古族,1972年出生于辽宁,1994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文学院合同制作家。 已出版文化随笔集《千年悖论…解读历史的另一种方式》、《另一面——历史人物的另类传记》。

  

悲酥清风的解药
  吴梦佳
  “到2000年,我们国家实行按需分配,你想要自行车,就给你推一辆自行车,你想要缝纫机,就给你抬一架缝纫机。”—这是记忆里我的小学老师最牛×的一番话。生活美景由你描画,激发了多少如我一样的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啊。
  然而,当我长大后成了你—一名教师的时候,却连“这睡狮渐已醒”也有些不那么相信了。睡狮既醒,理当须发皆张,抖擞精神,一鸣惊人啊,哪里像现在这般,虽睁开眼睛,做许多努力,但是看看社会、经济、体制等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犹如心有余而四肢尚无力,倒更像是中了一种名叫“悲酥清风”的毒。
  中毒以后,多少高明的大夫都想来解毒,鲁迅描绘出阿Q之国民劣根性,柏杨警告大家要洗却酱缸文化的浸染,龙应台大声疾呼“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更有放眼四海多方寻药的,如美国的自由女神,日本的魔鬼管理……可谓情急心切,新招迭出,却似乎只可续命,势头虽好,毒根却未消。
  江山代有郎中出。《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什么》,又是寻来的一副猛药。
  说实话,初看书名,我心里想的是:“靠,我还想说‘中国人比韩国人多什么呢’!是不是染发加上大T恤大短裤玩腻了,哈得还不过瘾,非要拿韩国人和中国人比一比看看有没有多个鼻子多个眼啊?”及至一页页看下去,却渐渐认真起来,对作者不由肃然起敬。
  与有点哗众取宠的书名相比,作者态度的朴实而诚恳,甚至让人的脑子一下子转不过弯来。朴实和诚恳,倒不仅是作者所述的“这本书注定是一个过渡性的、阶段性的急就章,而不是一本学术著作……这本小书旨在引起您的兴趣,在发挥了它的作用后速朽”。当然这种说法与前郎中们的语言相比,作者的朴实与直率,更能引起人们对于书中所述的关注与思考。更重要的,则是作者娓娓叙说的方式。书的前面,是《学习日本还是学习韩国》,从“不一样的日本”,到“比中国更中国的朝鲜”,再到“被冷落的韩国经验”,没有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的惊呼,没有拿大架子吓人,也很少看到作者的愤激之言,却一点点赢得了读者的信任与认可,这副药被我们愉快地接到了手中。
  药的效用是最引人关注的,尽管韩国的前身“比中国更中国”。我认为本书更胜一筹的地方,在于它切入的角度,在于它所引的“医案”,每一个都恰好对着我们的症状。反腐败,农村问题,钓鱼岛问题等,都是我们面临的实际难题,而韩国曾面临同样的问题,却很好地解决了或正在有效地解决,能提供现成的例子。更何况,作者对于借鉴有无必要提供了详细的分析,如反腐败,有“中国两国的腐败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中韩历史上腐败的特点”,“经济发展中的共同点”,“韩国反腐败历程”,“韩国反腐败特点”和“韩国反腐败对中国的启示”,种种分析,入情入理。其他问题也是如此。头疼找医头的药,脚疼找医脚的药,似乎不太符合中医治本的医理,但是我们却不是治病,而是解毒,头不能动就让头动,脚还发麻就给脚消麻,等四肢百骸皆正常的时候,离还原一头活蹦乱跳的狮子也就不远了。
  过去的郎中,无论是惊呼,还是沉郁,无论是愤慨,还是急躁,都有一定的道理,在特定的时期,在特定的方面,都有一定的功效。《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什么》的作者,也许不是一个很有经验的郎中,从书中少许的芜杂与繁复也可以看得出,但他的态度是真实而诚恳的,切入角度又符合实际,使书中所引韩国的经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和其他郎中相比,称得上独树一帜。尽管在“哈韩族”与“恐韩族”共处一室的可笑局面下,这副药可能有点猛,有点不那么受欢迎,但是不要忘了,悲酥清风的解药虽“臭之极矣!尤甚于身入鲍鱼之肆”,却具有奇效哦。
  就如书的末尾所言:“天底下并没有‘中国特色’或者‘劣根性’的‘非典型’绝症。”《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什么》这副猛药,又激发了我对于未来图景的憧憬,虽然2000年已经过去,我也不想要按需分配的自行车和缝纫机,但是,如果能够不比韩国人少什么,亦算得遂人愿了。




“狐狸知道很多小巧,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
  李之萍
  平常,我们读了本书后会有特别的感受,无非是几种情况:或者因其满足了自己兴趣上的某些探寻而快慰;或者书中蕴涵了极丰富的人间情感让人心脉起伏,激动不已;或者是因发现了书中一些新奇个性,切中要害的观点而兴奋激动,甚至让神经久久不能平静。我想张宏杰先生的这本《韩国人比中国人少什么》便属于后者。
  张先生的历史文论我是接触过一些的。就拿去年发表在《天涯》杂志上那篇关于魏忠贤的洋洋洒洒数万字长篇论述文章来说,我就已惊异于他看问题的全面而独特的历史视角和眼界了。作为七十年代出生的青年学者,有如此扎实严谨的治学态度,实在让人慨叹。而作者对事物,对历史,对某些特殊现象,能从宏观层面予以全面根本的揭示,虽纵横八骛挥发议论,却能在自身浓烈的情感意识走向与价值取向引导下将论点阐明到底,其内涵深博而不滞重,论点尖锐而不张扬,行文活泼而不轻薄。这些,更能体现了做学问者的精神与态度。
  我是怀着好奇的心情开始阅读此书的。中国人比韩国人少多少?这是一个问题吗?虽然这些年我们也都意识到韩国经济日新月异,这些年,这个小国的发展和整体面貌让人刮目,可作为与中国文化同源同宗的小国,能比我们先进和超异到哪儿去呢?难道美国、日本、欧洲还不够我们学吗?我有点不屑,但毕竟是好几十页纸的一本书啊,好奇的心理加上对张先生文字功力和思想理论体系的认同催使我看它个究竟。
  事实证明,我是在气愤、悲哀、感伤等种种情绪交杂的情况下,不忍再阅才终止阅读的。当然大部分内容我已在竭力压抑着情绪的情况下看完。
  似乎很多时间没有这种情绪了。虽然网上也常能看到各种愤激不平的文字,但因大都是短小篇幅,揭示了社会问题的单一方面,心情坏一下便过去了,我知道那不是单一量化即可解除的问题,那是整个社会机制在不断改良中逐步消解的。但这回却是从内心深处将我彻底搅翻。我在心底大声叫着:中国人啊!我不知该用可悲还是可叹来形容这时候的准确心情。我明白一个事实:美国、日本、欧洲需要我们学习,是因为有本质上的差异,而韩国的发展,却是在同一异化的社会结构中提供了一个我们应该深入认真并且要努力学习的范本。
  一个小国,一个几千年来亦步亦趋一直紧跟在中国这个大哥哥脚后跟行走的小弟弟,严格遵从中国孔孟儒教、程朱理学,并将其发扬到极致的国家,在漫长的封建时代,无论文化还是经济都附属于中国,落后于中国很大距离的小国,竟然在短短四十年间极大跨度地超越了中国,并在很多方面令中国人感叹、敬佩。作者在一篇名为《三百年间三篇游记》的文章中非常形象生动的事实为我们展示这个戏剧性的变化。第一个是讲一个叫朴趾源的读书人在随朝鲜使臣访问中国时的所见所闻。即清乾隆四十五年六月,一支朝鲜使臣队伍从平壤出发,代表国王去祝贺乾隆皇帝七十大寿的旅行。朴趾源回国后,把所见所闻写成了《热河日记》一书。这本书从一个朝鲜人的视角,观察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朴趾源路上遇到普通农家,也要赞美一番:“周视铺置,皆整饬端方,无一事苟且弥缝之法,无一物委顿杂乱之形,虽牛栏猪栅莫不疏直有度,柴堆粪庤亦精丽如画。” 恐怕从来没有中国人用“精丽如画”这个词形容过“柴堆粪庤”。而一百一十三年后的1893年的秋天,中国武官聂士成考察东三省,顺路入朝鲜境,把所见所闻也写了一本日记,笔下所记几乎全是朝鲜的落后面貌。“人一小桌,器用铜质,腥闻不能入咽。”他到了富宁府,“城内荒陋至极,民苦可知。朝鲜民情太惰,种地只求敷食,不思蓄积,遇事尤泥古法,不敢变通,读书几成废物,平居好游,文理欠通,笔谈数十句,多半费解,谈时务辄加菲薄,可憎可怜。”而到了又一个一百年后,出现一篇中国人出访韩国的游记:“与北京明显不同的是,汉城的街头没有我们这里享受惯了的纷扬的灰尘和污染的气流。关于本书“狐狸知道很多小巧,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
  眼见之处,除了真正可称是纤尘不染的街道以外,就是大片大片碧绿的草坪。蓝蓝的天空如同刚刚水洗过了一般,洁净清爽;白云悠悠,似天马行空。”同样也说到了厕所:“汉城的公共设施很完备,最感慨的是公厕。不要说宾馆饭店的厕所,就是小到几有几张餐桌的小店其厕所都十分干净。我从来没有见过收费的厕所,但所有的公厕都提供卫生纸设备和镜子,大单位的厕所还有供残疾人用的专位,设计得十分周到。相比之下我们许多公众场合的厕所简直令人可怕。人家那把厕所叫做化妆间,真是名符其实,我在那总能看到韩国妇女在镜前画目描眉。”当然还有很多表现韩国人优于我们很多的素质的描写这里不一一列举了。但有一点需要说明,那就是韩国人在富裕了之后既没有丢弃任何传统文化和道德习俗中宝贵的东西,而且还将它们发扬光大,这一点与中国的现实是截然相反的。从这些事例中我们的心理承受的是怎样的冲击?当年,现在。现在,当年。呵呵,如今,在统观全局综看历史的人看来,这一切简直太可笑太微妙了。如果说这时候面对这些问题的中国人心里没有一点羞耻哪怕是一点尴尬呢,我想都不是太正常。
  韩国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作者从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的渊源与中国作对比和探索,让人较为清楚地明白两个国家发展结果之所以有如此的不同,也是有其特点和根本性的。虽然明白了多灾多难的中国在政权反复更迭下,人性和文化被一次次奴化、宰割和掠夺有其必然的麻木冷漠自私的特点,但也不能就此成为中国应该成为一盘散沙的辩词。而韩国的民族主义也是它走上世界强国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成功的事例都跟这个国家人民的血性民族主义情绪有关。这让我再次想起鲁迅先生那句话:“中国人从来没有争取到人的价值,仅多是奴隶的价格。”比如金融危机时期韩国上下的献金运动,足球赛上,包括2002年在韩国举行的那届世界杯赛上,最终能战胜日本的事实这都跟他们的内心激情即民族主义情感有重要联系。而中国人的软弱、自私,关键时刻无集体意识、无冲击意志都是历次失败包括足球的不振兴的最大因素。而在发展问题上,作者重点从韩国的政策策略的不同来论证两国的差异。比如从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教育投资比重的超强推行上,从环境保护的严格施行上,从反腐败问题的执行方式和态度问题上给我们提供了足让人惊讶羡叹的范本。最精彩的关于腐败的那部分,着实让人看到一位用严谨态度严密事实和论据著文者的功夫。而腐败问题却是困扰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问题的大事,腐败的不能治理,将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问题。问题是当一个国家面临着近似经济结构下的腐败问题和相似的腐败产生根源和性质时,人家是怎样取得成功的。这是那些高层该认真一阅的。当然关于教育投入的问题亦是一个让人再度警醒的问题。可以说,正是教育的高度重视才使韩国有可能迅速发展起来的关键,其施行方式和策略让人深思。
  西谚云:“狐狸知道很多小巧,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我想这正验证了两个同源民族的不同性情。不用多言,中国人的耍滑、投机、算计在世界上是很出名了,很多朋友都反映,接触的很多外国人包括韩国人,都感到他们是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