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声闻地」之「资粮论」的三重结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09「声闻地」之「资粮论」的三重结构-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四「障清净(avaranavisuddhi│                  │
        │    )处」                   │                  │
        │一、遍知自性(svadhava)故    │                  │
        │(1) 怯弱(paritamana)障      │                  │
        │(2) 盖覆(nivarana)障        │?11)清净诸盖     │
        │(3) 寻思(vitarka)障         │(nivarnavisuddhi) │
        │(4) 自举(atmasampragraha)障 │                  │
        │二、遍知因缘(nidana)故      │                  │
        │三、遍知过患(adinava)故     │                  │
        │四、修习对治(pratipaksa)故  │                  │
        └──────────────┴─────────┘
        
            至于「五处安立」之「心一境性」与「涅盘劣缘」之(
        12)「依三摩地」应该是相合。而「五处安立」之「修作意」
        则与「涅盘胜缘」的「内如理作意」也是有关系的。
            若将「涅盘法缘」、「离欲道资粮」、「五处安立」三
        者比较的话,如下表可知﹕
        
        79页
        
        ┌──────────┬─────────────┐
        │(A)「涅盘法缘」     │(B)「离欲道  │(C)「五    │
        │   *表示胜缘        │ 资粮」      │处安立」   │
        ├──────────┼─────────────┤
        │(1)自圆满           │(1)自圆满    ┐           │
        │(2)他圆满           │(2)他圆满    │           │
        │(3)善法欲           │(3)善法欲    │           │
        │(4)正出家           │             │           │
        │(5)戒律仪           │(4)戒律仪    │           │
        │(6)根律仪           │(5)根律仪    │           │
        │(7)于食知量         │(6)于食知量  │           │
        │(8)初夜后夜常勤修习 │(7)初夜后夜  ├(1)护养定资│
        │   觉寤瑜伽         │常勤修习     │ 粮处      │
        │                    │觉寤瑜伽     │           │
        │(9)正知而住         │(8)正知而住  │           │
        │                    ├─────┐ │           │
        │                    │(9)善友性 │ │           │
        │                    │(10)闻正法│ │           │
        │                    │    思正法│ │           │
        │                    ├─────┘ │           │
        │(10)乐远离(11)清净  │(11)无障碍   │           │
        │           诸盖     │(12)修惠舍   │           │
        │                    │(13)沙门庄严 ┘           │
        ├──────────┴─────────────┤
        │       (10)乐远离                ?(2)远离处    │
        │       (11)清净诸盖              ?(4)障清净处  │
        │       (12)依三摩地              ?(3)心一境性处│
        ├──────────┬─────────────┤
        │*正法增上他音       │(9)善友性。(10)闻正法      │
        │*内如理作意         │(10)思正法   ?(5)修作意处│
        └──────────┴─────────────┘
         
        五、结语
        
            「声闻地」之「资粮论」的三重结构可作如下之整理﹕

        第一重﹕依「三学」之次第(根据初期佛教以来的传统)「
        涅盘法缘」
            「声闻地」之「涅盘法缘」从内容来看,可说是根据初
        期佛教以来的传统的「戒定慧」三学之次第,分成「劣缘」
        十二项目与「胜缘」二项目而叙述的「资粮论」。
       
         (5)「戒律仪」~(9)「正知而住 」…「增上戒学」次要条件(劣缘)
        (10)「乐远离」~(12)「依三摩地」…「定增上学」次要条件(劣缘)
            「正法增上他音」、「内如理作意」…「慧增上学」主要条件(胜缘)
        
        80页
        
        第二重﹕「三学」「四预流支」等之组合「离欲道资粮」
        
            「离欲道资粮」之「自圆满」~「正知而住」与「涅盘
        法缘」的次要条件(劣缘)同样地是属于「戒增上学」。而
        「善友性」、「闻思正法」则相当于「涅盘胜缘」之「正法
        增上他音」与「内如理作意」(正见生起的因缘),但更似
        乎是源流于「四预流支(catvari srotapatti…anga)」。
        
         (4)「戒律仪」~(8)「正知而住」       「戒增上学」
         (9)「善友性」、(10)「闻正法.思正法」「四预流支」
         (11)「无障碍」                       「定增上学」之「乐远离」、「净诸盖」
         (12)「修惠舍」                       在家者为主之项目
         (13)「沙门庄严」                     出家者为主之项目
         
            如上所示之的组合或许是初期瑜伽行派独自的「离欲道
        资粮」组合。
        
        第三重﹕更进一步以「瑜伽行」为中心而再统合「五处安立」
            在「声闻地」的「第三瑜伽处」中,将「离欲道资粮」
        之(4)「戒律仪」~(13)「沙门庄严」称为「定资粮」。然后
        将「护养定资粮处」、「远离处」、「心一境性处」、「障
        清净处」、「修作意处」总称为「五处安立」。此「五处安
        立」或许是初期瑜伽行派根据传统之「涅盘法缘」与独自之
        「离欲道资粮」更进一步以「瑜伽行」为中心而再统合的系
        统。若能把握如上所示「三重结构」的话,应该较能理解「
        声闻地」之「资粮论」的本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