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官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官屠-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文生察觉到陈子华询问的目光,淡淡的笑了笑,“其实大家的思维都走进了一个死胡同,”端起杯子啜了一口茶,他原本是不打算说什么的,帮助陈子华接掌芝兰实权,已经是他能做出的最大妥协了,只是现在人为刀俎,他已经不得不跟着陈子华的意图走了,否则可就算是不识时务了,“我们可以换一种思维方式,为什么不能拿现有的又无力开发的资源作为交换,吸引那些拥有资金的人来投资开发呢?水电站、修路,都可以用这种方式。”
谢映铭皱眉道:“那岂不是用未来的收益来吸引前期的投资?这样的话,对县财政来说,可是很大的损失。”
杨文生撇了撇嘴,很有些看不上谢映铭的水平:“不过是预支几年之后的财政来开发现有的资源罢了,哪里有什么损失,谢县长不会连这个来回账都不会算吧?”
陈红梅难得的附和杨文生一次,“况且这个预支还只是一张饼,投资成功了才会支出去,投资失败的话,也没有什么损失,不过是借鸡生蛋罢了。”
谢映铭被两人一挤兑,脸色便有些红,倒不是他想不到其中的关窍,实在是不愿意在这方面踩线而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模式在作怪而已。
陈子华满意的点点头,“还是杨县长思维灵活,勇于创新,不为固有的框架蒙蔽眼睛,很值得大家学习啊,这条思路不错,大家不妨照着这个思维方式考虑问题。”
其余李致平、蒙海亮、刘世雄、周振国、凌峻等人却是始终人云亦云,没有什么像样的点子,即便对前面完全不同的见解,也各打五十大板,既说不上来优点也看不出来劣点,完全就是一副事不关己,明哲保身的态度。
陈子华其实最看不惯的就是这样的人,只是现在他无人可用,这几个人虽然没有什么能力,却也正好符合目前芝兰的现实状况,不会给你出什么幺蛾子,最起码要安分一些。
陈子华对白文斌和杨文生提出的想法很满意,道:“文斌和杨县长的建议很不错,操作的可能性很大,大家还有什么补充?有什么想法尽管提,错了也没关系嘛。”
冯雅君见没人说什么了,便道:“我有个想法,就是有些太过天马行空,操作性不是很大,既然书记问了,我就说说,”
谢映铭好奇的问道:“什么点子,说出来听听。”他原本对调到芝兰是有些不满意的,虽然进步了,但芝兰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实在不能跟其他县区相比,他感觉这个常务县长还不如原先的副县长有权势,更不如原来的副县长风光,所以开始的时候还是有些情绪的,但自从见到冯雅君之后,那些情绪便消失得一干二净,觉着芝兰就是天堂了,恨不得随时都能看到冯雅君的影子,一颗心早就翻江倒海,不知所云了,否则的话,也不会在常委会上这样接话,引得其他人都以奇怪的眼光看着他。
没有理会谢映铭,冯雅君侧头看着陈子华道:“我看过省城到川西的那条高速公路设计图,发觉咱们县距离这条高速路的距离远比到陇东的要近,假若忽略山区不计,只以直线距离来计算的话,芝兰县距离省城要比距离陇东还近上将近一倍。”
“所以,我们只需要开凿一条总计大约十公里左右的隧道,穿过几座大山,就能与那条高速公路贯通,如此一来,芝兰便可直通省城,与川西高速连在一起了。”
杨文生吸了一口冷气,道:“冯主任的思路果然天马行空,假若真的能够贯通这么一条隧道的话,芝兰的高速发展,指日可待!”
蒙海亮摇摇头,“这个想法是不错,只是太过异想天开,省上也不会同意投入巨大的资金修这么一条隧道了。”
只有陈红梅赞同道:“我觉得冯主任的想法最符合芝兰的发展,我们不去试试,怎么知道不具有可行性呢?完全可以聘请有关专家进行地质方面的论证,若是可行,咱们便向省交通厅申报这个项目,即便没有资金,也可以贷款修路嘛,不是许多地方都竖起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牌子了么。”
陈子华微微一笑,“这个贷款可是不同于咱们传统意义上的贷款,嗯,红梅部长的意见很中肯,不试试的话,谁知道是不是真的可行,既然冯主任提出了这个构想,就由冯主任牵头实施吧,先聘请道路桥梁专家进行测量论证,详细的资料出来之后,再考虑资金的问题。”
又转过头对白文斌道:“同样,文斌书记提出水电站的构想,便由文斌书记牵头,搞一下白水河电站的测评报告,如何?”
冯雅君和白文斌都毫不犹豫的应承下来,陈子华对其他常委道:“冯主任和文斌书记负责测评预算,跑部委申报和联系这两个项目投资的任务就由我来负责好了。”只要论证合理,申报这么两个项目还不是什么问题,至于投资,他从来就没有担心过。
春节前后,因为早已预知海湾战争的结果,他指挥弗兰卡将除过用于倩华酒业的部分投资外的所有资金,尽数投入石油期货,利用资金杠杆,一个多月的功夫,四千万美金获取了超过十六亿美金的利润,这些资金已经全部注入倩华股份公司的账户。
这条隧道工程实际上是他和冯雅君在这次搞基层调研的时候,从一位采药的乡村大夫那里无意中听来的,回来后参照地图,才得出这么一条天马行空般的思路,商议之后,便让冯雅君在常委会上提出,只要论证可行,下一步他就会引进倩华股份公司,对这条公路进行勘察修建,同时还打算投资其他几个极具潜力的实业,既能为自己搞出政绩,也能为今后的资金积累打好基础。
白水河电站也是他考察已久的项目,原本打算自己拿出来的,没想到白文斌也想到了这个,随干脆交给他来做前期的测评工作。
接下来,常委重新讨论了分工问题,按照陈子华的提议,将陈红梅和蒙海亮的分工进行了调整,由陈红梅担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分管组织、统战、党校、老干部、党史、关工委、工会、青年、妇女工作;蒙海亮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分管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卫生村及生态文明村、旅游工作等。
县委副书记白文斌,协助书记处理日常事务,受县委书记委托,负责有关工作,分管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联系县政协工作,负责白水河电站梯级开发。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谢映铭,协助县长主持县政府日常工作,分管县政府办公室、法制、依法治县、财政、税务、工商、金融、保险、监察、信访、保密、县府大院机关事务、人民武装、教育工作及教育扶贫民心工程和向上争取资金工作。
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冯雅君,分管县委办公室、县委机关事务、县直机关、机要保密、信息化及信息中心工作,负责芝兰至省城与川西高速公路之间的隧道测量论证工作。
其余几个常委的分工不变,李致平分管纪委,凌峻分管政法委,刘世雄分管统战,周振国分管人武部…

第八十一章白水河电站(中)

南渡江边的临江楼,是芝兰县最有名的酒楼,据说三国时期这里便有临江楼了,不过现在这座楼肯定不是那个时候建的,但也有了上百年的历史,当然了,这个时间都是当地人这么说的,尤其是临江楼的木板墙上挂的字画,都在言说临江楼的历史。
临江楼并不在县城范围之内,而是距离县城中心约近十里的郊外,依山傍水,坐在二楼临窗处,可以俯瞰江水,视力好的话,甚至能够看清南渡江中的鱼虾戏水,听临江楼的服务员说,以前经常有人买上一坛酒,一盘盐水花生,坐在二楼凭栏垂钓,甚至一坐就是整天。
因为距离县城有些距离,来回折返浪费时间,所以临江楼不但经营酒菜主食,还兼顾旅馆生意,虽然与城里不能相比,生意却也能过得去。
品尝着南渡江的清蒸鲤鱼,喝着内供的蓝山玉液酒,陈子华的心情难得清爽了一番。
最近工作都慢慢走上了正轨,他也不似才来时那么繁忙了,今日个却是陪倩华酒业的技术总监徐巡航来谈关于创建酒厂的芝兰分厂事宜的。
“陈书记,这临江楼虽然不似。这里的人吹得那么玄乎,却也是有几分意境的,尤其是这座半新不旧的木楼,但要说这座木楼有上百年的历史,那就纯属瞎吹了。”徐巡航已经不似第一次与陈子华见面时那么拘谨了,说起话来,很有些挥洒自如的味道。
“哈,那不过是牵强附会而已,听听。也就罢了,做不得真,”陈子华笑了起来,“硬要说百年历史的话,这座楼的地基应该是百年历史以上了。”他到芝兰后,曾经仔细研究过芝兰县的县志,对临江楼有些了解。
“其实这里原来并不只一家临。江楼,还有更有名的一家望江楼,建在半山之上,占地是临江楼的数倍,后来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陈子华微微叹息了一声,临江楼占地不过几亩,还都是江边岩石之上,若是也在半山,占地哪怕只有半亩,也早就被人给扒了,不过这涉及到国家的一些政策和那段特殊的历史,他不便宣之于口罢了。
“可惜南渡江污染严重,已经没有鱼虾戏水的景观。了,不然的话,这里还真的很有开发价值呢,”随同徐巡航一起来的,是酒业公司的一名行政助理,也是负责分厂考察的,对南渡江边的风物倒是非常的欣赏。
陈子华闻言不禁苦笑,芝兰县几乎没有什么基础。工业,招商引资更是无从谈起,前面几任书记均是碌碌无为,倒是前任县长做主,引入了一家造纸厂,以芝兰县丰富的林木资源为原料,生产木浆纸,如今已经成为芝兰县独大的私人企业,每年上缴的利税,几乎占了芝兰县百分之二十的财政收入,那位县长也因此而晋升为陇东市副市长,分管陇东的经济开发。
在陈子华眼里,这家造纸厂纯粹就是个祸害,是。对芝兰县林木的疯狂掠夺,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原材料,又将大量的污水排入南渡江,对南渡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害,至于上缴的利税,相对于那些低廉的林木,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这次调整常委。分工,便将陈红梅和蒙海亮进行了调换,负责生态环境的工作交给了蒙海亮,由他负责牵头,与政府那边分管环境保护的副县长,一起督促环保局加紧对造纸厂的查处,最好能将这家厂给弄关闭了。
为了这家纸业公司,蒙海亮最近已经焦头烂额了,包括常务副县长谢映铭,都被杨文生叫去给训了一顿,当然了,背后推动的,依然是陈子华,只是他不想去当这个黑脸,处理造纸厂,不光得罪的纸厂老板,还有那位主管经济的副市长,甚至与之相关的其他人。
杨文生如今便是陈子华手中的一把刀,他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这个杨文生还非常的有眼色,陈子华只是稍微提了提,他就知道陈子华的意思是不光要根除造纸厂的污染,恐怕是要对整个纸厂的利益集团下刀子了。
“南渡江的环境很快就会好转,县里正在对污染源进行处理,只要没有了污染源,南渡江的生态环境马上就会好转的。”陈子华对这个还是很有信心的,蒙海亮就属于那种为了媚上不择手段的人,所以当初才会将环境保护的工作交给他。
徐巡航却道:“对南渡江我没兴趣,陈书记,我看上白云山了。”
陈子华苦笑道:“白云山是白水河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如今县里正在论证开发白水河水力资源,所以,这个地方有些不好办。”
徐巡航却道:“芝兰县的自然环境虽然不错,但最好的水质却出在白云山,那里没有经受过丝毫污染,水质清冽,是酿制玉液酒最好的水源了,而且,白云山高山湖泊、冰川遗迹都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作为倩华酒业的高层,徐巡航多少知道一点儿陈子华与公司的关系,尤其是陈子华从蓝山刚离开,周春书记就将酒业公司里面属于蓝山集体的股份,全部卖给了控股方倩华股份公司,只要求每年公司能够给蓝山县一定的玉液酒配额,这里面的事情可就颇为耐人寻味了。
如今的酒业公司所属蓝山玉液酒厂已经成了倩华公司独资掌控了,而徐巡航等人也就成了公司聘请的高级员工了,因此,现在她考虑的,实际上就是陈子华自己的利益。
对于自己与倩华股份公司的真正关系,陈子华其实还是十分在意的,他实在不愿意让人知道这家公司实际上是他的,但一些早期的高级员工和亲近的人,却无法避免,比如吴明和陈大海,比如徐静芸、弗兰卡,还有眼前的徐巡航。
“你先做一个计划书和项目分析报告,等你们公司高层批示之后再拿来洽谈白云山的开发,暂时不谈这个吧。”陈子华摆了摆手,他还要等隧道工程的测量数据和测评报告,白水河水电站的论证分析,若是再加上白云山的开发,摊子未免铺的太大。
除过隧道工程还需要论证测绘之外,白水河的梯级开发与白云山的旅游资源开发,总计需要投资将近十个亿,这是陈子华请有关专家做过的大略估算,成本回收的时限暂时还很难说,一切都要看大隧道工程是否顺利可行,若是不能开凿这么一条隧道的话,白云山的旅游开发价值也会大大缩水。
徐巡航道:“即便不谈白云山旅游开发,酒厂的选址总得谈谈吧?白云山的水质化验之后,非常理想,除了酿酒之外,还可以建一家纯净水厂。”
“纯净水?”陈子华心里暗暗好笑,自己怎么把这个给忘了,这可是真真正正的暴利行业,一直到十年之后,街上一瓶普通的冰镇矿泉水也要三块五角,而成本,除了包装和运输,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个时候,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养成喝纯净水的习惯,甚至很多人都不晓得有纯净水这个概念,随着芝兰县纯净素洁的自然景观的宣传,想必投资纯净水厂,也是一个极佳的发展途径了。
“贪多嚼不烂,还是把精力集中在酒厂的扩建上吧,不要把所有的路都自己一个人给占了,那样是不行的。”陈子华淡淡的笑了笑,同时,自己也凛然惊醒,开始考虑是不是把水电站的建设,交给华源集团来做。
京城之行后,他对华源集团实在没有什么好感,或者说对那些所谓的高门大户子弟看不顺眼,所以,在白水河水电开发上,他几乎从来没想过引进华源集团,甚至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