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东方讲史:细说民国创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黎东方讲史:细说民国创立-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仅仅是自动以全军安危为己任的甘绩熙与高建瓴二人而已。

王树枬说。清军到了九月十一日,便夺得玉带门及长江几个渡口,把整个汉口占了。李廉方与张难先均说,黄兴在九月十二日(11月2日)的下午六点钟。才离开汉口,是黎元洪派轮船来接他去武昌的。那时候,玉带门仍在革命军之手。临行,黄兴还颁命令给各部队,叫他们“守原阵地待援。万不得已,得渐退汉阳,沿襄河布防。”同时,黄兴也下了命令给在汉阳的第一协协统宋锡全,叫他“到汉口维持”。 

 




 


《细说民国创立》六一、汉阳之战
可恨宋锡全听了胡瑛的话,竟然带了他所统率的第一协的若干人,擅自离开汉阳,说是退守岳州,而事实上一口气带了卫队乘轮船到了长沙。他这样的举动,极影响军心、民心,几乎弄得汉阳立刻入于清军之手。汉阳知府衙门的职员,逃散一空。(知府李亚东同志,去了汉川,找梁钟汉,其后招集了革命军从汉口、汉阳溃散下来的兵,组成了一个游击队,设游击司令部于沔阳的仙桃镇。)

黄兴接到了宋锡全逃走的消息,请黎元洪打电报给新任湖南都督谭延闾,迎捕宋锡全,就地正法,将首级送回武昌,示众三日,谭延辏д瞻臁K挝溃途ǘ郏镉杏Φ谩

在汉口失守之时,革命军在武昌、汉阳的处境十分危险。幸亏清军于恶战多日以后,需要休息与补给,不曾随即渡过襄河(汉水)来攻汉阳,或渡过长江来攻武昌。同时,也因为九江已经独立,若干海军军舰的官长与士兵已经反正,清军也未尝无后顾之忧。再加上,袁世凯被“资政院”选举为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正在从他的葫芦里把他的各种怪药一样一样地搬了出来。

武昌军政府任命蒋肇鉴为第一协协统,同时授权蒋肇鉴补足兵额,负责守卫汉阳兵工厂。所好,熊秉坤已经率领了第五协约二千六百余人,张廷辅率领了第四协约二千人,胡效骞率领了第二协的第四标约一千二百人,李占魁率领了工程营第一营(人数不详),曾继梧也带了两营的炮兵与两营山炮——都到了汉阳。而且,焦达峰于被害身故以前遣来的湘军两协,也先后到达。于是武昌与汉阳才暂时转危为安。

黎元洪依照居正的建议,为了安定民心,重振军心,在九月十三日(11月3日)这一天补行隆重的拜将典礼,拜黄兴为战时总司令官。

黄兴在十四日到汉阳,把总司令部设在“淮军昭忠祠”,以李书城为参谋长,设粮台于归元寺,以王安澜为粮台总办。

六天以后,袁世凯的代表蔡廷干与刘承恩二人来到武昌,黎元洪开会欢迎。蔡、刘二人宣布,只要革命军肯接受君主立宪,清军便可以停战。胡瑛、胡瑞霖代表军政府致词,“必须改建五旗共和,……如能按照共和制度实事求是,则满清(皇室)永久立于优待地位,享共和幸福。……请转达项城(褒世凯),不必固执。”

幕后,另有一番交涉。黎元洪向袁世凯开出“支票”,只要袁肯赞助共和,就推戴他作大总统。这生意一时无法成交。

黄兴于积极准备了十二天以后,在九月二十六日(11月16日)下午五点钟命令各部队渡河,开始对汉口清军反攻。事前,从下午三点钟开始,工程第一营已经在东亚制粉工厂附近,架设“军桥”,于五点钟架成。

渡河的次序是:王隆中的湘军第一协,甘兴典的湘军第二协,熊秉坤的鄂军第五协(欠第十标),尚安邦的炮队第一标(欠一营),与工程营一队,李占魁的工程第一营(欠一队),鄂军第十标。

任务是:湘军第一协担任右翼,展开在博学书院北端与襄河之间。湘军第二协担中央一路,展开在博学书院以北堤防之线,鄂军第五协第九标担任左翼。尽量向北展开。炮队第一标,由工程营一队掩护协助,架炮于博学书院西南端,以玉带门为射击目标。工程第一营(欠一队)负责保护“军桥”。鄂军第十标及其余部队为预备队,在博学书院西端集合。

各部队依指定次序,于武昌凤凰山及汉阳大别山(龟山)的要塞炮掩护之下,完成了渡河与占领阵地的任务。不久,便开始对玉带门清军的攻击。

战到深夜十二点钟,黄兴命令鄂军第四协与第六协渡河加入战斗。

又战了三个钟点,战到九月二十七日午前三点钟,清军向东北方向退却,革命军占领玉带门一带。

战到午前九点钟,湘军第一、第二两协占领了居仁门之线。鄂军第五协与敢死队两大队占领了王家墩之线。

不幸,在午后两钟点,革命军在开饭的时候各部队争先抢吃,秩序大乱,湘军第一协首先慌张退却,引起全线崩溃。黄兴亲自率领学生军堵截,堵不住,只得下令退回汉阳。这是革命军与清军在汉口的最后一战。

革命军于大举反攻汉口失败以后,决定在汉阳方面对汉口采取守势,在武昌方面对汉口采取攻势。这个决定,颇为失策。汉阳对汉口仅有一条架桥可渡的襄河,我可以去,敌可以来,是只能用以进攻,而不能用以退守的地方。武昌的情形恰好与汉阳相反,有长江作为掩蔽,利于退守,而不便于进攻。

结果,虽有反正了的海军竭力协助,鄂军第三协在十月初二日(11月22日)奉命在武昌青山渡江向汉口湛家矶进攻,却渡不了江。第三协协统成炳荣因此撤职。(成炳荣贪酒误事,是失败的原因之一,不过任务本身也的确艰巨。继成炳荣之任的刘廷壁,于十月初三渡江成功,向刘家庙进攻,攻到晚上,也只得退却。)

清军的甲支队于第二十一标标统吴金彪统率之下,在九月三十日(10月21日)由孝感南下,渡过襄河,占领汉阳之西二十多英里的蔡甸。黄兴派湘军第二协(协统是甘兴典)去堵截,堵截不住,退守三眼桥。

十月初一(11月21日),清军乙支队于十一协协统马继增统率之下,逐走黄金口的革命军。初二,乙支队在黄金口架好军桥。初三,渡过襄河,占领美娘山,战到黄昏,乙支队的第二十二标标统张敬尧占领仙女山。

初四,清军张敬尧部占领锅底山,另一股清军也渡河,占了琴断口。革命军鄂军第七标在初三午前五点钟由刘家花园向仙女山反攻,占了仙女山的东北,战到十一点钟,标统胡廷佐负伤,由第二营管带扬泽鸿升代;战到午后二点,才退守大吴湾西北高地至扁担山之线。湘军第二协在第一天完全崩溃,黄兴抽调鄂军第四协加入前线增援。午后三点半,湘军从湖南又来了一标,由协统刘玉堂率领,到达汉阳十里铺黄兴的总司令部,随即开赴前线,进攻仙女山。午后七点,清军占领刘家花园至扁担山之线。

初五,据李廉方说,黄兴于午前六点下令叫“沿襄河防御部队,各抽四分之一,到十里铺增援。正午,抽调各队到。当是时,勇敢之士死伤殆尽,军无斗志,一闻机关枪声,即多方趋避,汉阳危在旦夕。”黄兴派李书城回武昌,向黎元洪申请拆运兵工厂的机件与枪炮子弹。黎元洪召开军政府会议,加以讨论,参谋部副部长杨玺章认为这件事足以摇动军心、民心,不肯赞成。结果,议决了一面拆运,一面死守。

初六早上六点,清军向十里铺绕攻;战到十点,革命军支持不住,副参谋长杨玺章阵亡。万奇(耀煌)此时以都督府参谋的身份,与扬玺章同到前线,幸未中弹。午后十一点,甘绩熙挑选了辎重营、工程营与陆军中学学生,一共一百多人,会同刘鸿斌、周秉武、韩管带(佚名)奋勇对清军夜袭,占了磨子山与扁担山。韩管带阵亡,刘鸿斌与甘绩熙先后负了重伤,刘玉堂率部来援,代替甘绩熙指挥,让甘绩熙回十里铺请援兵。不一会儿,刘玉堂阵亡,清军又把两山夺去。

初七,黎元洪派人来迎黄兴回武昌。革命军在汉阳的陆续撤退。 

 




 


《细说民国创立》六二、武昌之守
黄兴回到武昌之后,黎元洪召集会议。李廉方说:“黄于此时悲愤万分,有话亦难言之,惟自承放弃汉阳,深以为愧,当往沪与同志谋攻下南京,为武昌声援耳。其时发言者多,皆主张武昌宜固守,并谓地势亦可固守,黄惟默然无语。且其防御汉阳之任务,业因汉阳失守而不存在,留鄂无益,故次日即乘轮去。”

张难先说:“十月初七日……正午,都督召开紧急会议,到者约六百余人,……(黄)总司令起而言曰:‘此次汉阳之役,非军队不多,非阵地不固,非弹药、粮秣不充足。其致败原因:第一,官长不用命;第二,军队无教育;第三,缺乏机关抢。……汉阳失,武昌不易保守。鄙人愚见,只有放弃武昌,以其兵往援南京。若得南京,然后组织北伐精锐军队,再图恢复可也。”’

“黄言毕,都督起立赞成。孙武和之。张振武、李翊东、甘绩熙等闻放弃武昌之言,群抗声曰:‘头可断,武昌不可弃。’振武并以手枪示大众曰:‘有再言弃武昌者,当以此饷之。’全体掌声如雷。谭人凤复起立反对,全场哗然。……(范)腾霄曰:“……武昌如人之首脑,苟有摇动,必致影响全国。再则围攻南京之(革命军苏浙)联军,十倍于张勋守城之军队,想不日可下,无须吾辈参加。且淞沪皖赣合援鄂军,出发在途。人方援我,而我先自弃之……武昌断不可弃。……’(范腾霄)言至此,(出席者)咸举手高呼曰:‘赞成范君主张。’遂决意守武昌。黄兴见反对者众,遂辞都督(向都督告辞),约李书城、田桐等同赴上海。”

甘绩熙在《阳夏鏖兵实录》里说:“某夜,都督府会议,黄克强倡议弃武昌,都督及孙武等均赞成。军务部副部长张君振武竭力反对之。谓‘吾头可断,武昌绝不可弃。’同会人多数和之,事遂寝。予正卧病,闻言怒曰:‘有言弃武昌者,予当以手枪对待之。’及闻事不行,始大慰。而黄克强与李书城等遂连夜赴南京。而南京适于斯时光复也。”

居正在《辛亥札记》里说:“克强退回武昌,鄂军中颇愤湘军擅退,因之不满克强,遂邀集一会议,请克强报告汉阳失守经过。克强自九月初七日到武汉,迄十月初六(初七)日失汉阳,寝不遑席,食不甘味,弥月劳顿,精神甚疲,兼以新败之余,自无多话可说。乃表示退让,云将返沪转粤,再图北伐。同志多表示慰留,而少数不满于克强者,亦知克强必去,默不作声。克强竟去矣。”

万奇(耀煌)告诉笔者:“黄兴并不曾坚持放弃武昌,仅仅表示了他本人愿意辞去战时总司令官之职,退位让贤,以便乘轮东下,参加光复南京的工作。”

事实上,真正想放弃武昌的,可能是孙武与黎元洪。孙武主张把武昌藩库的银子搬运出城,被大家反对,作罢。黎元洪其后在十月初九日(11月29日),一听到有清军炮弹落在都督府,便顿想依从左右小人的建议,移到武昌之东数十英里的“葛店”去办公。甘绩熙怕他这一走,影响民心、军心,特地来到都督府陪他,昼夜不离(夜间也睡在都督府)。这样,总算把他留下,留到了十月十一日(12月1日)的早晨,都督府又中了几颗炮弹,打死了两个工友。两个工友既死,虽甘绩熙也终于留黎元洪不住了,而且也不敢再留他,因为万一黎元洪被炮弹打死,全军与整个军政府失了首领,影响革命前途太大。

黎元洪匆忙乘了轿子离开武昌,向葛店方向走去。

留在武昌主持防务的是蒋翊武。黄兴辞职以后,黎元洪任命万廷献为“代理战时总司令官”,万廷献不就(他当过南京陆军中学的总办)。于是,便任命了蒋翊武为“护理战时总司令”,设总司令部于洪山宝通寺。都督府参谋部部长杨开甲辞职,副部长杨玺章阵亡,黎元洪任命了吴兆麟为参谋部部长,姚金镛为副部长。此外,孙武、张振武、刘公(仲文)都留在武昌。

十月初九,晚间九点钟,蒋翊武下令各部队,对他们分别指定防区:

第一协,协统蒋肇鉴,右翼与第四协连络,左翼至吉祥宾馆附近。

第二协(欠两营),协统何锡藩,防御武昌城。

第三协,协统窦秉钧,防御凤凰山经青山至两望北端一带。

第四协,协绕张廷辅,防御右翼,与工程营连络。

第五协,协统熊秉坤,防御两望至砖瓦厂一带。

第六协,协统扬载雄,防御左翼,至大堤口附近,与第五协连络。

第七协(欠第十四标),协统邓玉麟,防御武昌城沿江一带,与第六协连络。第十四标,标统黄申芗,防御东湖及沙子岭附近,并向东搜索。

第八协。协统罗洪升,防御金口附近,与第一协连络。马队第一标,标统王祥发,在宝通寺集合候命。马队第二标,标统刘国佐,在鲇鱼套集合候命。

工程第一营,管带李占魁,防御鲇鱼套。工程第二营,管带杨金龙,防御造纸厂附近,与第七协连络。

其余各部队为总队预备队,在洪山南麓候命。 

 




 


《细说民国创立》六三、停战
十月十一日黎元洪走了不久,当天,英国商人盘恩,受了英国驻汉口领事的委托,到洪山蒋翊武的总司令部,转达清军的停战要求。

主动作停战的提议的,是袁世凯。中间人是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朱尔典命令英国驻汉口领事某人对革命军作停战的试探,这领事找出盘恩,任奔走之劳。

袁世凯认为,拿到了汉口、汉阳,已经够资格对革命军谈判;留下武昌不攻,既可以对革命军表示好感,也可以用来威胁清室,篡窃大位。事实上,各省已经纷纷独立,张勋也绝对守不住南京,袁世凯的精兵被吸住在湖北与山西,袁世凯不想停战也得停战。

第一次停战的条件很简单:期限仅有三天,革命军停驶军舰,清军停止用火车运兵。

蒋翊武与孙武、张振武等商议结果,决定接受停战的要求,派万奇去追黎元洪,取都督大印,加盖在停战议定书之上。(万奇这时候是蒋翊武的参谋。)万奇骑马过了王家店两三里,才把黎元洪追到,劝黎回王家店真武庙。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