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高科技军阀-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港口攻击“戈尔”号,只能以德日双方舰艇处于交战状态为由,要求美国方面按照中立原则扣留“在战斗中退入中立国港口”的“戈尔”号。美国人也照办了。

尽管看上去“戈尔”号作为一艘军舰到此为止已经失去了作用,但杨朔铭知道,这些正在享受热带阳光的德国海军官兵们其实并不那么纯洁,现在他们把这艘军舰改成了一个通信中继站,为德国的秘密外交服务,正是他们帮助实施了德国资产从美国出逃的计划,并且在德国劝诱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入同盟国阵营的过程中扮演过重要角色。虽然后者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前者的成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而现在协约国和美国方面还不知道这艘小小的德舰所暗藏的玄机,而杨朔铭却打算以“戈尔”号的通讯中继站为支点,撬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车轮,使之走向他所希望的方向!

几天后,在海滩的一处别墅里,美国总统威尔逊接到了一份内容奇特的电报。

“我们计划于本月同日本方面重新开始谈判,与此同时,我们将竭尽全力使中国保持中立。”“如果谈判能够成功,我们建议在下列基础上同日本结盟,协调一致进行作战,共同缔结世界和平。”

“我们将会向日本提供大量的资金援助,日本将重新得到满洲、蒙古和山东,建议书的细节将由日本方面草拟。”

“请务必设法将这项建议作为最高机密通知日本政府首脑,并鼓励日本立刻参与这个计划。同时为我们同日本的谈判进行斡旋。”

“请务必转告日本政府,我们强大的舰队和日本舰队联合作战的话,将有力量消灭英国舰队的主力,日本将再次得到对马海战式的胜利那样的光荣,失去了舰队的英国将不再是我们的对手。美国哪怕想要帮助英国,也将无能为力。胜利之后,日本将成为亚洲的主宰。不需要再惧怕美国。”

威尔逊看完了电报,眉头紧锁,一点一点的陷入到了沉思当中。

过了好久,威尔逊抬起头,向送电报来的上校问道:“你能够保证这份电报的真实性吗?”

“英国方面毫无疑问地肯定了这份电报的真实性。”上校回答道,“这是英国40号办公室截获并破译的,他们将电文原稿也送了过来,并说如果我们不相信电报的内容,可以自己破译之后再进行核对。”

“他们的意思,是不想让人知道,是他们转给我们的情报,”一位将军说道,“他们用这种方式,要外界相信,是我们自己截获并破译的。”

威尔逊将电报递给了兰辛,没有说话。

“如果电报的内容真实无误,日本人这些天的表现就很好理解了。”兰辛有些愤怒的说道,“他们的野心,的确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我们应该尽快促成中国和日本的和约达成,不给日本以接受德国诱惑的机会。”威尔逊点了点头,“我们现在还没有足够的力量阻止日本侵犯中国,有必要和英国一起采取行动。”

“我们最好不要给公众以这样的印象,即美国政府对欧洲和亚洲的战争过于热心。”兰辛建议道。

威尔逊听出了兰辛话里的指责之意,点了点头,“如果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的话,不但可以阻止日本的侵略野心,还将会给美国带来意想不到的利益。”

“是这样。”兰辛对威尔逊的这个想法表示了赞同,“当然,前提是中国和日本的和约,是在对中国较为有利的情况下签订。”

“那位中国外长已经向我多次表示,希望美国资本能够参与到满洲的建设中来,”威尔逊说道,“我相信他的诚意,也相信美国公众乐于参与,虽然对我本人来说,我并不喜欢见到这样的交易。”

兰辛听出了威尔逊话里的剖白之意,只是笑了笑,没有接着说下去。

由于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势力的强大,以“他使我们不参战”赢得连任的威尔逊所表现出的对国际事务的重大兴趣一直让身为国务卿的兰辛很是担心,兰辛不希望威尔逊在这方面翻船,是以一再的提醒他注意。威尔逊当然明白这一点,但威尔逊的最终目的,要让美国在国际事务当中发挥重要作用,兰辛的反对,并不能阻止他实现自己的想法。

 (一百一十八)创意无极限

(一百一十八)创意无极限

大学校长出身的威尔逊,对这个世界的未来发展充满了诸多理想主义色彩的看法。

到目前为止,美国的中立地位仍然得以维持,但在这次调停中日战事的行动中,威尔逊已经适当的向美国公众表明了他的立场,即帮助受压迫国家获得主权和确保公正的和平。这次调停中日战事,也可以看做是威尔逊为实现他的“美国主导世界和平”的伟大计划而迈出的尝试性的一步。

“我最讨厌这样偷偷摸摸的秘密外交。”威尔逊炯炯的目光望向大海,“是时候让日本人清醒一下了。”

“我想,英国人是会先行动的。”兰辛喝了一口热茶,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以后我们会经常喝到中国的优质茶叶了。”

1916年8月2日,英法俄三国驻日本大使联合向日本外务省就日本和德国之间的秘密接触问题提出了措辞严厉的责问,日本外务省坚决予以否认。

1916年8月3日,日本政府电令外相加藤高明由洛杉矶回国,由石井菊次郎和驻美大使佐藤爱磨主持中日谈判。

1916年8月15日,日本政友会就政府对华政策、大隈重信在竞选时收取企业界大量金钱贿赂、政府对德秘密外交等问题对大隈内阁提出不信任案,遭到否决。

1916年9月6日,日本外相加藤高明辞职,外相一职由大隈重信兼任。

1916年9月12日,日本首相大隈重信辞职,随后日本内阁总辞职,大隈内阁垮台。

1916年9月20日,寺内正毅出任日本首相,兼任外相和藏相。

1916年9月22日,日本大正天皇任命本野一郎出任日本外相。

1916年9月25日,北京,居仁堂,春藕斋。

“昨天接到了洛杉矶来电,对日合约内容已经大体上确定下来,各位可以看一下。”

袁世凯看着济济一堂的军政要员们说道,话语里透着难以言表的欣慰之意。

上一次,同样也是在这里,袁世凯那副声泪俱下的样子,在座的人们仍然记忆犹新。

只是这一次,所有的人和他们的大总统一样,也全都换了一种心情。

由于日本和德国秘密外交的内幕被揭露,导致日本大隈重信内阁垮台(表面原因是大浦兼武内相为增加陆军案能获得通过而收买几十名议员的事件被发觉),新上任的寺内正毅内阁为了让日本尽快摆脱被动的局面,指示在洛杉矶谈判的日本代表团尽快同中国达成和议。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不再顽固坚持原先的立场,向中国做出了不小的让步,在美国方面的调解下,双方已经就和约的草案达成了一致。

和约草案的内容主要有:

(一)中国和日本完全结束战争和敌对状态。

(二)中国完全收回在山东的所有权益。

(三)日本保留《朴茨茅斯和约》所拥有的在南满地区的权益。

(四)日本在关东州租借地、旅顺大连租界地、南满铁路、安奉和吉长铁路的权益保持不变,交还期限不得延展。

(五)日本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将由中国根据《辛丑条约》给予日本的“庚子赔款”抵偿(实际上等于取消了中国给日本的赔款)。

(六)中国取消日本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日本居民在中国居住和从事工商业,必须遵守中国法律。

(七)日本取消在中国的一切间谍活动,限期将在中国的间谍撤回国内,逾期不撤被中*警发现者,将按照中国法律严厉惩处。

(八)日本限期取缔在日本的中华革命党。

在看到大家已经基本了解了和约草案的内容后,袁世凯说道:“关于此次和谈,大家还有什么建议和想法?”

“日本在我国之驻兵权亦应取消。”参谋总长蔡锷说道,“目前奉天全境已在我军手中,难道还要将这些地方重新交给日军不成?”

“松坡所言极是。”徐树铮表示支持蔡锷的意见,“已经收复的领土,没有再交出去的道理。”

听到蔡徐二人的话,一些军政要员也纷纷称是。

“关于取消驻兵权一项,我也考虑过,但目前实施尚有困难。”袁世凯叹息了一声,说道,“目前旅大皆在日本手中,日军绝不会答应退出,我军目前又无力收复,因此在这一条上,只能灵活一些了。”

听到袁世凯这样说,蔡锷和徐树铮都不约而同的发出了一声沉重的叹息,没有再说什么。

“之所以没有能够收复旅大,完全是因为我国海军孱弱的关系。”海军次长汤芗铭看了看蔡锷和徐树铮,平静地说道,“没有海军,单凭陆军是打不下这等军港要塞的。”

听到汤芗铭自曝海军的短处,刘冠雄不由得微微一愣。

“此次海军将士英勇抗敌,曹妃甸大捷震动世界,使全世界知晓我中华海军之威名,但我国万吨以上巨舰一概乌有,而日本海军虽连沉四大舰,对其总体实力影响仍然不大。”袁世凯看了看刘冠雄和汤芗铭,说道,“这一次咱们吃亏就吃亏在海军没有能与日舰争锋之大舰上。”

听到袁世凯说的如此贴心,刘冠雄的眼角渗出了泪花。

“此次和议,之所以不能尽收已失利权,原因就在于此,所以痛定思痛,惩前毖后,从今日起,当以大治海军为主。”杨度说道,“之所以希望能早日达成合议,就是为了能给国家以建设发展之时间,扩充海陆军,以备将来。”

“海军部前日已经提交了海军扩充预案,最少需款三万万元,耗时十年。”象是要堵住那些不负责任指责海军将士的嘴,汤芗铭又说道,“如此海军方可稍具规模,同日舰争战。”

“十年之内,日本海军也不可能从此停滞不前,斯时若战火再起,我海军仍是以弱敌强之势。”陈宦忽然说道,“除非我国能在这十年之内,取得突飞猛进之发展。”

听了陈宦的话,袁世凯面露赞许之色。

此时会场上的议论之声渐渐的大了起来,刘冠雄听着大家的议论,心里突然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欣慰。

因为他知道,对于发展海军,与会者应该已经达成了共识。

看到大家再没有什么更多的说法,袁世凯起身做了总结性讲话:“此次和议得以达成,免亡国之虞,侥幸之处颇多。我们切不可事过境迁,因循而安。从即日起,大家要日以‘亡国灭种’四字悬诸心目,警惕日人亡我之心,卧薪尝胆,则十年之后,我国当可尽收已丧利权,复我华夏大国荣光。”

袁世凯话音刚落,杨度便第一个起身,激动地鼓起掌来。

很快,与会者纷纷起立,和杨度一样的鼓起掌来,掌声持久而热烈,有的人甚至欢呼起来,此时的袁世凯,踌躇满志的接受着大家的掌声和欢呼,仿佛又回到了他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那一天。

“袁世凯总统已经批准了同日本的和约。”

在东交民巷英国驻中国使馆内,驻华参赞迈克尔对英国公使朱尔典说道,“对于草约的内容,袁世凯总统几乎没有做出什么改动。”

“这么说,他对这份条约的内容还算满意。”朱尔典笑了笑,说道,“现在是他该履行承诺的时候了。”

“袁世凯总统昨天又再次表示,中国愿意加入协约国,参加对德国的作战,”迈克尔说道,“但他还说,中国的陆军缺少必要的武器装备,海军舰艇也非常缺乏,希望我国能够解除对中国的武器禁运。”

“中国海军缺少舰艇是事实,”朱尔典点了点头,“但他们的陆军的装备,好象并不比日本军队差多少,有的地方部队装备得甚至好于日本人。要不然,他们怎么打下的青岛?”

“袁世凯总统这么说,其实就是想从我们这里得到资金和武器方面的援助。”迈克尔又笑了起来。

“白厅已经在考虑解除对中国的武器禁运政策,因为我们现在不缺少武器,缺少的是作战的士兵。”朱尔典叹息了一声,“不列颠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但陆军的实力,却比不上我们的敌人。”

“是啊!陆军是海军射出的炮弹。”迈克尔也叹息起来。

在“绞肉机”式的马恩河会战和凡尔登战役结束之后,协约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人员伤亡,而现在正在进行的索姆河会战,也呈现出了同样的态势,面对兵力不足的危险,英法俄三国一直希望日本能够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但日本人只愿意出动海军,拒绝把他们的陆军派到欧洲作战。

英国政府对日本人的表现非常失望,而中国成功的打败了日本的侵略,让白厅的大臣将军们又看到了希望。

正在这时,一位使馆的机要秘书快步的走了进来,将一份电报交给了朱尔典。

朱尔典接过电报,飞快地扫视了一眼,便将电报递给了迈克尔。

“白厅已经同意解除对中国的武器禁运,帮助中国训练一支适合在欧洲作战的军队。”朱尔典说道。

“我们需要和中国人签一个协议,是吗?”迈克尔问道。

朱尔典点了点头,说道:“我们开始准备吧!”

1916年10月1日,中日《洛杉矶和约》正式签订。

“这份协定对日本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我相信,中国人不会高兴得太久。”

在完成了签字仪式之后,在一间小会议室里,石井菊次郎面色阴郁的对兰辛说道。

兰辛听出了石井菊次郎话里隐含的威胁意味,微微一笑,说道:“所以我们才要再签定一个补充的协定。”

就在中日两国正式签约的当天,经过多日的争论,兰辛和石井菊次郎也签订了一份协议,做为美国和日本之间在远东问题上的谅解。

这份协议,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之为《兰辛—石井协定》的谅解协议。

在这份协定中,美日双方声明“合众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否认有以任何方式侵犯中国的独立和完整的任何目的,并进一步声明两国政府一直坚持‘门户开放’或在中国从事工商业中的机会均等主义”,同时又声称“日本政府一再保证……虽因(中日)两国领土接近而给日本带来‘特殊利益’,但日本无意对其他国家的贸易或中国迄今在条约内给予其他大国的商业利益加以歧视,合众国政府对日本政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