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高科技军阀- 第5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腾起一股巨大的水柱,弗莱稳第一个感觉便是它被击中了。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一颗日本飞机投下的重磅炸弹,并没有命中。

突然,弗莱彻看到一架“海盗”式战斗机尾追一架向“大溪地”号航空母舰俯冲的日本飞机。重型高射炮发射时产生的硝烟完全把它们遮住了,他看到它们出现在飞行甲板上机关炮的火网中。这架日本飞机投掉炸弹开始拉平,这时它的油箱被盟军战斗机击中起火,接着拖着一条火舌栽进海里。那架“海盗”式战斗机又拉起来,重返战斗。

日本人的进攻猛烈而疯狂。每隔一两秒钟就有日本俯冲轰炸机冲下来。大部分炸弹都落在航空母舰后面,虽然离军舰很近,但没有炸中。弗莱彻看到头顶上的日本飞机成串地往下俯冲。仔细观察就能看到炸弹离开飞机的情景。飞机俯冲下来,然后逐渐拉平,用机关枪和机翼上的机关炮不停地扫射。每架敌机都从“哈巴库克”号的飞行甲板上掠过,变成一个小点。迅速消失了。

11点25分,了望哨喊道:“左舷!7架鱼雷机!”盟军的高射炮火非常猛烈,日本飞机的飞行员只好匆匆把鱼雷投掉飞走了。跟第一批日本飞机一样,这群敌机的攻击也未奏效。它们都是刚刚开始45度下滑就把鱼雷投掉,离海面还有七八十米。没有逼近就转弯飞走了,离“哈巴库克”号至少有1500多米。

“哈巴库克”号再次开始机动,规避鱼雷。这次是向右转向。所有的鱼雷直冲“哈巴库克”而来。

“把定航向,舰长,把定!”亚历山大海军中校突然喊道。他在驾驶台上手舞足蹈,大惊失色,张开双臂好象能把鱼雷推跑似的。“两侧有三条鱼雷。左舷两条,右舷一条。都跟我们平行。”

亚历山大继续喊道:“我们稍微一偏。就会碰上鱼雷。”维安舰长下令把定航向,鱼雷从旁边擦了过去。“哈巴库克”号此时的航速达到了25节,而日本鱼雷是50节,所以看起来鱼雷速度不快。

11点26分,有个信号兵向维安舰长报告说,在高速行驶的舰队中间有一个自己的飞行员(他在战斗中被迫跳伞)乘着黄色小筏子漂在水面。离“哈巴库克”号右舷舰首100米远,“哈巴库克”号从他身边擦过时。看到他跪着死命地向我们挥手呼救。周围的日本飞机和整个舰队中军舰上打出的高射炮弹从他身边呼呼地飞过,他好象一点儿也没注意到似的。

维安舰长朝他那里扫了一眼。立刻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他扬起胳膊,指示一个信号兵告诉一艘驱逐舰(舰队中最后面的一艘)把那个小伙子捞起来。那艘驱逐舰执行了命令,开到他旁边,趁快要靠过去时急速转舵,来了个急转弯,然后猛地打个倒车停下来,扔下一根绳子把他拖到了舰上。

11点27分,突然又出现了五架日本鱼雷机。它们顶着漫天的炮火一直闯到舰队中心,炮手们才发现。但是高射炮已经开火了。这些新来的敌机几乎是贴着海面飞,朝着“哈巴库克”号冲来,扇面散开之后朝右舷俯冲,这是日本机今天第一次从右边攻击。

整个舰队一齐朝它们开火。敌机只好在很远的地方投雷。已经受伤的“哈巴库克”号又一转舵,躲开了所有的鱼雷,这些鱼雷在舰首前面驰过,在海面上留下几道航迹。

又有两架日本鱼雷机穿过盟军舰队的火网,俯冲下来,但却避开“哈巴库克”号的高射炮火从舰尾后面飞过去,用鱼雷攻击了左后方的一艘巡洋舰。这艘灵活的巡洋舰迎上去,一个急转弯规避了两条鱼雷。巡洋舰上的炮手把炮弹射向这两架飞机。有一架日本飞机被炮弹直接命中,“轰隆”一声巨响,飞机化作一团火,消失了。

帕特森海军上校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俯冲的日本飞机,突然,跑来一个陆战队员,向他敬了个礼,递给他一张纸条。中校无可奈何地把目光从进攻的敌机身上移开,匆忙看了看:“这时候还用这种事打扰我,好象我没事干似的。”他把纸条揉成一团,不耐烦地说。

有人问道:“什么事打扰你?长官?”

他的眼睛仍然盯着日本轰炸机,答道:“真烦人,舰上有个得麻疹的。”

11点32分,最后一架日本俯冲轰炸机吼叫着飞过来,用机枪不停地扫射。它的炸弹落得很近,但未炸中。舰上的高射炮追着射击,直到看不见它才罢手。敌机的攻击已经结束,突然静了下来。“哈巴库克”号虽然受了伤,但仍然浮在海上,主机照旧提供维安舰长所需的速度,航行正常。……)

s

 (六百三十七)“盘城”号航空母舰的末日

日本联合舰队,“盘城”号航空母舰。

三和义勇看了看窗外滚滚的浓烟,合上了手中的笔记本,目光中满是忧郁。

就在刚才,“盘城”号遭到了可怕的打击。

“……我坐在驾驶室里写上午战斗的经过,只觉得猛的一震,比战斗中任何一次爆炸的震动都厉害。接着,从舰内深处传来低沉的隆隆爆炸声。当时,在驾驶室里除我之外只有操舵长利川少佐。我望了望他,他也望了望—我。我俩都从眼光里透出一个没有说出口的问题;‘怎么回事?’我赶紧跑下去看个究竟,到底是水雷、鱼雷还是我们自己的弹药爆炸了。”

“军官会议室里没有人,我又转到在飞行甲板下面第二层的下级军官会议室。这里也着了火,一群人正忙着拿手提式飞机化学灭火器和铺设水龙带。硝烟弥漫,我没带防烟面具,只好又回到高级军官会议室,在这儿遇到了几位刚作完检查的军官。”

“他们告诉我:‘有一颗支那飞机投的炸弹延期爆炸了。可能是一颗我们受到攻击时命中的炸弹,钻到下层甲板里,现在才爆炸。’”

“但很快大家都知道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在这次爆炸二十分钟后,又发生了一次爆炸。每次都引起了大火,火势开始在整个下层区域蔓延。不久,内都爆炸造成的损害的程度就充分看出来了。”

“爆炸是在损管中央部位附近发生的。损管中央部位是指挥所有损害管制勤务的舱室。是大场海军中佐办公的地方。他当时正好在场。大场和另外几个在这里值更的人被炸身亡。”

“在以后五个小时里,我们遭到了比在此前整个作战里还要大的伤亡。舰员们表现出来的英勇和大无畏精神远远不能用勇猛这一类词句来描述他们是如何浴血奋战的。”

“我们已经遭到了一百零三架敌人飞机的狂轰滥炸,但是眼下舰上贮存的油料和弹药却成了大敌,使这艘英勇的战舰不断遭到蹂躏。舰员们又奋起进行第二次殊死的战斗。全体舰员不分职务高低,怀着无比坚定的决心,鼓起勇气,毫不动摇地并肩投入了这场长时间的,艰苦卓绝和危险无比的战斗。”

“他们不知道第一声内部爆炸已经敲响了‘盘城’号的丧钟!他们确实不知道,也拒绝承认这点。一连几个小时爆炸越来越频繁,有的人皮肉都烧焦了。有的人几次被气浪冲到钢甲板或舱壁上,但他们的努力终于防止了‘盘城’号令人心碎的悲剧。”

“他们中间有许多人参加海军才几个月,作战时就有这样的胆量,尽管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而且战斗也没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比如还击的瘾头)。他们在硝烟滚滚的下层甲板过道里默默无闻地同令人窒息的烈火搏斗。人人都十分清楚,‘盘城’号自己的弹药随时都可能爆炸,把他们送到海底去,但是没有人退缩,仍然忘我地战斗。”

“舰上至少有六百多人是第一次出海。战斗结束后,从军曹到海军大佐,所有久经考验的老水手们一致称赞这些新兵。”

“没有一个人能够全部看到‘盘城’号最后几小时的情况。我是尽量观察的,又草草作了笔记,这些笔记后来起到了提醒的作用。我同‘盘城’号的许多人交谈过,其中有源田海军中佐。当我们受到那次主要震动时。他正站在损管中央部位的通道里。”

“他对我说:‘好象是在舰内通信室(电话交换台)或者是在损管中央部位发生了一次爆炸,很可怕。我被冲到栏杆上,把栏杆都撞断了,碰到交换台上。随着爆炸,从损管中央部位的门里刮过来一股巨大的气浪,把我冲到墙上。这股气浪好象是由无数的火苗和火星形成的,跟汽油引擎气缸爆炸时的火苗很相似。’”

“火苗映着樱桃红色和白色,火星是深红色。这股风刮了只有几秒钟,带来的全是浓烟,真呛人。我的眼睛被爆炸的闪光晃得有点看不清了。烟把人呛得透不过气来。周围的舱室里有人呼叫,我用最大的嗓门喊道:‘别慌,憋住气,咱们都出去!’”

“电灯还亮着,但是过道里全是烟。看不远。他和别人一道从人孔爬到了机库甲板上呼救。舰员们赶来把损管中央部位受伤和被震昏的人撤走。这时,据源田说。发生了第二次爆炸。”

“大约过了五分钟,我想再下去看看。我还没从入孔钻下去,大概是机械车间发生了一次爆炸,不太厉害,但硝烟烈火刮到了甲板上。有人报告机电长,说一定是汽油蒸汽爆炸起火了。在西平军曹和文永少佐的努力下,救出了十一个人。西平被烟熏昏过去两次,但每次醒过来后又去指挥。”

“舰员们用拉飞机的拖车把受伤和烧伤的人送到机库甲板后头。在这期间下面又震了两下。机电人员分析,证明之前的看法是对的,是汽油蒸汽爆炸。经过调查弄清,一百个辛烷汽油舱在鱼雷爆炸时受到破坏,流出的极易挥发的汽油蒸汽着火,造成了第一次爆炸。”

“第一次猛烈爆炸把坚固的钢制水密门从折叶上冲落,结实的钢制舱口盖也从螺栓上被扭掉,这样,水线以下几层甲板全被打通了。尤其,从中央损管部位以及前面的下级军官会议室、军士会议室一直到舰首中心医院大约一百米甲板上每个舱室的钢门,都被爆炸气浪冲毁了。”

“气浪把这些压力舱一冲开,气流通过破口自由流通,使大火在整个下层甲板越烧越旺。被气浪冲毁的水密门和舱口盖再也无法阻止火势蔓延了。给甲板上的水龙带提供水源的防消总管道被炸毁。大火也无法用水扑灭。分散在全舰各处的小型辅助电动灭火泵是可以用来灭火的,但由于水源被切断,毫无用场。”

“随后,没等从舰上未受到破坏的地方把水龙带接过来,大火就把供电线路烧坏了,使这里的人们失去了他们最需要的照明和电源。远处的辅助电动灭火泵不停地开着,但拉过来的水龙带的水量很小,供不应求。所有的化学灭火器全都用上了,也无济于事,因为损管人员刚刚扑灭一处大火。一次新的爆炸又把火场扩大了。”

“这时,机电人员发现,大火主要来自无法浇水的一些大型油舱。爆炸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这表明油舱遭到进一步破坏。燃油和汽油向外流得更快了。这些油蒸发到灼热的空气中,或是直接助燃,或是形成汽阱,很快引起爆炸,不断加剧损害的程度。”

“波及到医院的第一次冲击波把小林医生从门里冲到过道甲板上,他一支脚折断了踝骨,肩膀受了重伤。这位医生挣扎着站了起来,在后来的三个小时里他不但拒绝让别人照料他的伤痛,而且继续指挥了医院的工作。”

“第一次内部爆炸后不久,浓烟通过被摧毁的舱室涌进了医院。所有伤员都转移到飞行甲板下面第一层甲板上军舰中部的舰长住舱。在这里建立了临时病房。两小时后,由于火势继续在‘盘城’号内部蔓延,他们又从那里被赶了出来,撤到前部飞行甲板,最后从这里登上了一艘在一旁待机的驱逐舰。”

“舰内发生的爆炸把电话交换台摧毁,全舰的通信联络遭到破坏,这样,军舰的航行开始受到干扰。从舰桥通往机舱和另外一两个部门的话筒没有受到破坏,但是同其他部门只好通过传令兵保持联系。一小时后,主电缆被烧毁。由舰桥控制的电动舵失灵了。”

“‘盘城’号航行时通常是不必使用舵轮和舵链的。舰桥上有一个不大的操纵杆(跟无轨电车司机用的驾驶盘不一样)联接着位于舰尾最下面的机舱里的两个电动机。舰桥这里一动操纵杆,就起动了其中一个电动机操纵着一个很大的液压筒推动军舰上的大舵。现在主电缆已被烧毁,控制军舰运动的唯一办法就是使用辅助舵机或是安装在液压筒附近的舵轮了。只要舰桥上通往驾驶室舵轮的辅助话筒能够使用,舰长青木大佐认为‘盘城’号还是操纵自如的。但是这个话筒很快也被大火烧坏,舰桥和舵轮之间完全失去了联系。”

“青木舰长做出的临时性决定是。从舰桥到舵轮之间用人建立一条活的线路,隔着四层甲板。有一百五十米长。军官们指挥大家用口头尽快地传递舵令,但是从舵令的下达到执行,这中间的延迟是无法避免的。‘云龙’号航空母舰上的井上海军中将知道我们遇到了麻烦,他命令舰队放慢了速度。‘云龙’号最初还能保持编队队形,但不久舰首开始左右摆头,而且越来越厉害,最后对周围的其他舰只造成了威胁。”

“井上海军中将向舰队下达了放弃‘盘城’号的命令。因为我们逐渐失去了对军舰的控制,他指示其他舰只离开了我们。”

“通往舵的电线的修理工作正在进行,一位电工自告奋勇,勇敢地承担了这个工作。这些主电缆是从三脚桅的一根桅柱中穿过的。桅柱是根空心钢管,直径有零点六米。这位电工让别人用一根绳子把他从上面放到电缆断的地方,看看是否能把电缆修好。”

“很快备好了一根绳子,又在他身上接了一个电话,随后他就消失在这根漆黑的钢管里。人们迅速为他往下松绳子。他成功地割开了电线,但是当他下到管子外面的时候,周围全是火,烤得受不了。他对着电话憋出了一两个字,刚刚被拽上来就昏过去了。”

“失去了主电缆,不但青木舰长无法控制操舵,舰内几千只照明用灯袍的电源也被切断了。全舰一片漆黑,照明一直未能恢复。”

“舰员闭着眼睛也知道走廊和过道在哪里。但是现在那里全是碎片和浓烟。由蓄电池供电的应急照明灯打开了。但是这种带有高倍聚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