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高科技军阀- 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于军部的独断专行,原敬一直抱有强烈的危机感和极高的警惕。他对军部总是借“统帅权”之名为所欲为十分愤怒,而这一次的“海参崴事变”,更让原敬感到忍无可忍。

“参谋本部总是强调统帅权不可侵犯,那些军人们动辄抬出皇室对政界施压,如果任其发展下去,*的前途将会凶险无比!”原敬握紧了拳头,看着墙上悬挂的大正天皇戎装像,大声的说道。

“现在下结论也许还有些早,我们还是考虑如何善后吧!”高桥是清说道。

“参谋本部直属天皇,独立于政府之外,不论什么事都反复强调统帅权问题,这还不足以令人忧虑吗?值此危急存亡之际,应该借此机会将此弊端一扫而光,才是为国家皇室着想之策。”原敬坚决地说道。

“总理想怎么办?”高桥是清忧心忡忡的问道。

“绝不能承认军部的擅自行动,和中国开战!那样,*将成为全世界的敌人!”原敬斩钉截铁的说道。

原敬说着,拿起了衣架上的衣服,“我要面见天皇陛下。”

1921年3月22日,对马海峡。

“航速提高至20节,右转15度!”

站在“民生”号战列巡洋舰上的副舰长哈尔西一说话,下颚就会不由自主的开始有节奏的抖动,在下达完命令之后,他习惯性的提起望远镜,朝着战舰即将转向的角度望去,而在那里,除了道道海浪之外,并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

每当他这样的时候,他身边的中国大副陈世英总会在第一时间将他的命令传达到相应部门去:“右转15,航速20!”

十几秒种之后,“民生”号开始转动她的舰首。此时,同样站在舰桥上的汤芗铭已经在心里无数遍地赞美她的优秀。

这是中国有始以来最为强大和最为优美典雅的战舰,她的舰身和甲板上没有一丁点儿多余的点缀物,在低速航行的时候,她比中国本土建造的大型货轮和军舰要安静得多。此时她舰首的那六门威武的巨炮正雄赳赳的直指前方,而当它们随着硕大厚实且拥有整齐洗炼的外形的炮塔转动时,又会让人感觉到一种别样的热血沸腾,仿佛全身都要燃烧起来。

此时的汤芗铭,身穿深蓝色海军服,白色的衬衫配着黑色的领结,显得威武而又不失文雅。可能是舰上的生活属于个人的休闲时间比较少的关系,这位中国前海军次长的衣柜里只有军服。

看着破浪前行的“民生”号战列巡洋舰和后面紧紧跟随着的两艘“共和”级战列舰,汤芗铭思潮起伏,不知不觉的回到了往事的记忆当中。

汤芗铭是湖北浠水人,字铸新,清光绪11年(1885年)出生于南凉乡牛黄垱,幼年时因家遭兵燹,父亲汤聘莘靠举债渡日,幸曾祖父汤英信重振家业,汤芗铭才有条件完成学业。清光绪29年(1903年)汤芗铭毕业于武昌文普通学堂;同年参加湖北乡试中举人,汤芗铭立誓以武力振兴中华,于是放弃入京会试,考入福建船政学堂。

清光绪30年(1904年)科举废除,汤芗铭因学习成绩优异,被保送去法国留学,但却遭到全家的反对,幸而得到大哥汤化龙的支持,方使其得以成行。汤芗铭在法国学习结束之后,又转赴英国进修海军。清宣统元年(1909年)汤芗铭结束留学生涯返回祖国,历任“镜清”号巡洋舰轮机长和“南琛”号巡洋舰舰长,清宣统2年(1910年)汤芗铭便升任海军统制萨镇冰的参谋长。

武昌起义后,汤芗铭奉命随萨镇冰率舰队前往湖北,协助清陆军大臣荫昌反攻武汉;后又奉命改驶九江参战。汤芗铭在九江收到大哥汤化龙“早日反正,以立殊功”的密函,当即响应汤化龙的号召在“海容”舰召集各舰军官密谋起义,被各舰代表推为起义舰队临时司令;萨镇冰见军心已经动摇,则悄然离开舰队去了上海。汤芗铭接管了舰队指挥权,立即下令起义舰队复驶武汉,游弋于汉口外江面炮击清军,阻止清军渡江,由于起义舰队在作战中屡次击退清军,牢牢遏制了清军渡江,有力的支援了武昌起义军。武昌起义得以成功,海军可以说功不可没。

而那时的汤芗铭,指挥作战的,是排水量不到3000吨的德国造防护巡洋舰“海容”号。

在那几次的战斗中,“海容”号虽然屡立战功,但也在清军的炮火攻击下损坏严重,最后不得不到上海大修。

如今的汤芗铭,站在排水量超过五万吨的“民生”号战列巡洋舰上,心中的感受,难以用言语形容。

 (二百三十九)对马海峡的“喜相逢”

(二百三十九)对马海峡的“喜相逢”

不知不觉中,“民生”号以轻巧熟练的动作完成了转向,并撇开周围的过往船只,加速向前方的海峡驶去。 

很快,对马岛便出现在了眼前。

此时的对马岛附近海域风光秀美,气候宜人,在阳光的照耀下,海面上远不象在欧洲的北海那样的寒气逼人,而是暖洋洋的。

在看到对马岛之后,想到当年发生在这里的那场成就了*海军日后名声的大海战,汤芗铭禁不住叹息起来。

1905年5月27日至28日,日俄两国海军的主力舰队就在这一片海域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海上决战,结果*海军彻底摧毁了俄国海军的主力,获得了完胜。

对马海战的意义对*来说,不亚于特拉法尔加海战之对英国。对马海战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产生了巨大的、立竿见影的政治影响。从这次海战当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远东头号的军事强国,并一直雄踞此位。而经过对马海战和日俄战争中的其他战役,*海军——实际上是*的所有军兵种,都树立了“战无不胜”“极端自信”的传统,直到今天,这种观念仍然从未有动摇过。

汤芗铭在脑海中小小的想象了一下,同样是在这片海域,此时此刻,碰到*海军主力舰队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

在现在已经重新强大起来的中国海军面前,*海军还会取得以前的辉煌胜利吗?

想象着海战的过程和最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汤芗铭的嘴角露出了冷笑。

第二次赫尔戈兰湾海战和凯尔特海海战对中国人来说,并不是帮助一个欧洲传统海军列强打败了另一个新兴海军列强那么简单。

最起码,从这两场大海战中,中国人又重新找回了对海洋的自信!

大约半个小时之后。汤芗铭要哈尔西再次下令全舰右转10度,以便于“民生”号扩大对这片海域的侦察范围。

哈尔西下达完命令之后,有些好笑地看了汤芗铭一眼,但并没有说什么。

汤芗铭注意到哈尔西脸上的表情,笑了笑,用英语说道:“这里已经是*了,*舰队随时会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那又怎么样?”哈尔西听了汤芗铭的话,露出了一个在中国人看来有些狰狞的笑容,他转头看了看身后的两艘“共和”级战列舰,自信地说道,“我不认为现在的*舰队能对我们造成什么威胁。”

听了哈尔西的话,陈世英和他身边的几位中国海军军官也全都和哈尔西一样,脸上全都是一副顾盼鹰扬之色。

哈尔西生于1883年。其父为美国海军军官学校1873年级的毕业生,在海军服役多年,曾被授于海军上校军衔,加上哈尔西的先辈中有许多人与海军有关,受家族的影响,哈尔西很早便投身美国海军。1900年,哈尔西便考入海军军官学校。1904年,由于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大力扩建海军,需要大批新军官,哈尔西便提前毕业,在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服役。哈尔西虽然在美国海军中长期担任低级军官职务,但他一直渴望着能够在战争中大显身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哈尔西终于如愿以偿,先是成为了一支驱逐舰编队的指挥官。在作战中,他显露出卓越的军事才干,受到上级的赏识。为了能使新组建的中国海军战列舰队尽快参战,美国海军派遣了大批优秀军官到中国海军指导作战,哈尔西被分配到了“自由精神”号战列舰担任代理舰长,在第二次赫尔戈兰湾海战中,哈尔西以其勇敢顽强的作风赢得了中国海军官兵的一致尊敬,得到了“蛮牛”的外号。在美国帮助建造的中国海军六艘“光荣”级战列巡洋舰完工后,哈尔西又被调到“民生”号战列巡洋舰上担任舰长,负责指挥该舰作战并培养军官和训练水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哈尔西因为表现英勇,屡立战功,分别获得了英国政府颁发的维多利亚十字勋章和中国政府颁发的一等嘉禾勋章。但哈尔西对此似乎并不太在意。对哈尔西来说,他已经在战斗中得到了想要的一切。对于他服役这么长时间的中国海军,他已经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之情,中国海军官兵对这头勇敢的“蛮牛”也感到依依不舍,用哈尔西的话,“我们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战争的结束对哈尔西这样的猛将来说等同于失业,在哈尔西交卸职务准备回国之际,“幸运”的消息传来,随着远东局势的紧张加剧,中国政府迫切要求保留中*队中的美*官以协助中*队作战,而中美两国海军的合作并未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而停止,在美国政府的默许下,哈尔西等美国海军军官得以继续留在了中国海军当中。

对于中国付出巨大的代价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国内一直质疑和责难的声音不断,认为中国政府是在拿自己的军人的生命为欧洲列强充当炮灰,但汤芗铭等中*队的将领却并不这么认为。

因为从纯粹的军事角度考虑,以这样的方式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队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美英等国为中国培养出了一大批经历战火考验的优秀的军官,象陆军的装甲集群战术、渗透战术、闪电战术和海军的“at”战术等新式战术也是在这场战争中逐渐熟悉的,此外还有大量的海陆空装备在欧洲的战场上得到了很好的实战检验。

象这一次,在得知“海参崴事变”发生后,中*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作出凌厉的反应,美国陆军和海军派出的大批军事人员继续协助中*队的作用功不可没。象这一次中国海军派出了最先进的三艘主力舰护送陆军前往海参崴,支援在那里作战的中国海陆军,美国“顾问”仍然和以前一样,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可是,我的朋友,你可不要忘了,我们这一次的任务,不是来和*人决斗的,而是护送陆军部队到海参崴去啊。”汤芗铭当然知道此时好战的“蛮牛”在心里想着什么,笑着提醒了他一句。

“放心吧,我记得我的职责。”哈尔西笑道,“相信我。”

看到哈尔西会心的笑容,汤芗铭放下心来,将注意力重新转到了海面上。

过不多久,司令塔里的内部通讯电话发出了“铃铃铃”的响声。在舰长、副舰长和参谋官都在的情况下,拿起话筒的通常都是汤芗铭。很快,从电话线那端传来了望员的声音:“船队正在跟随我们通过海峡!未发现异常!”

“继续保持警戒!”汤芗铭简单的叮嘱了一句之后,将了望哨的报告向哈尔西进行了口头转达,憨厚的美国舰长只是微微点头表示了解——如今“民生”号执行的是一次非常规的作战行动,以作战的方式和目的来看,这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次“和平时期”的护航,但是所不同的是,潜在的进攻者和防御者之间,存在着十分微妙的关系。

对于*军队在海参崴的悍然挑衅,汤芗铭和众多的中*人都感到无比愤怒,对*人的卑鄙下流在更是持强烈的鄙视态度,虽然中国政府并没有因此向*宣战,但中*人们都明白,战争实际上已经开始了。

这一次虽然不是直接的作战任务,但“民生”号战列巡洋舰从上到下都不敢有丝毫的大意,尤其是舰长哈尔西,他深知这艘战舰对中国海军的意义有多么重大,另一方面,来自美国海军高层的命令也让他必须在这片敏感的海域小心行事。

舰内通讯用的电话又响了,汤芗铭毫不耽搁的拿起话筒,这一次,了望员的声音非常急切,而当他将“东率方向发现不明身份舰船的消息”转达给哈尔西时,美国舰长似乎已经从他的望远镜里发现了这一点,斗牛犬一样的下巴稍稍加快了抖动的频率。

“拉响战斗警报!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许开火!立即将这一情况传达给‘民主’号、‘宪法’号、直卫舰队和陆军船队!”汤芗铭大声的命令道。

刺耳的战斗警报和不断闪动的壁灯催促着舰员们迅速进入到了各自的岗位之中。事实上,“民生”号从天津大沽口启航之后,就一直处于战备状态,因此进入战斗状态并没有耗费太多的时间。很快的,各个部门相继传来了“准备就绪”的报告。

下达完各项命令之后,汤芗铭也将注意力转向发现舰船的那个方向。这时候,通过望远镜已经可以看到海面上的黑色烟雾——经验丰富的老海员能够籍此判断出来者的大致情况,包括舰船数量、种类和大小。

“看到那条老船了吧!汤!*人很有意思!”哈尔西脸上露出了一个怪异的微笑,说道。

汤芗铭紧盯着望远镜,他很快看清楚了来舰确实是一艘老式的战列舰,还有两艘驱逐舰,而对方舰桅上高高飘扬的菊纹旗,已经表明了对方的身份。

“我感觉怎么象是俄国人的船。”汤芗铭有些奇怪的说道。

“我想那应该是‘周防’号,”哈尔西认出了对方的身份,笑着说道,“也就是俄国人当年的‘胜利’号。如今整个世界只有一艘这样的军舰了。”

“周防”号战列舰是*海军从俄国人手中夺来的战利舰,排水量13500吨,最高航速18节,装备2座双联装305毫米炮,10座152毫米副炮,原来属于沙俄海军,在日俄战争时被*海军俘获于旅顺口。

“让我们看看*人用这艘老船想干什么。”哈尔西不以为意地笑着说道。

不一会儿。观察哨的报告便证实了哈尔西的猜测,汤芗铭立即下令:“改全速前进!全舰右转15度!各炮位只有在得到我直接命令时才可以开火!通讯官!向北京发报,我们在对马海峡以东遭遇*海军战列舰‘周防’号,请示是否可以开火驱逐!”

汤芗铭知道,这个请示虽然有必要,但结果却不一定是可以预见的——中国政府绝不会因为*人的一艘老式战列舰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