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宰执天下- 第6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不过说是商议,可谁也不指望能从契丹人那里占到什么便宜。曹评这个宗亲趁机出去占个光,混个资历,也没人在乎。
当年念兹在兹的观兵兴灵,到了今天,西夏终于是灭亡了。只是观兵兴灵的初衷却没有达到。长久的和平让人忘记了契丹依然是吃人的狼,这一回的教训刻骨铭心。
赵顼点了点头,国信使、国信副使是谁都无所谓,别丢朝廷脸就行了。过了一阵,他突然又问道:“今天御史台八御史共上本,弹劾河东安抚使韩冈贪功好杀,御下无方。不知诸卿如何看此事?”




第15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三)
天子的问题,只引来了殿中的一阵静默。
宰执们都低头看着手上的笏板,没有一人接口,贯彻着沉默是金的格言。
不是韩冈人缘好,而是自吕公著以下,多名执政在过去没将韩冈放在眼中时,或多或少都在他手上吃过亏。以两府重臣之尊,去针对一个新进,原本应该手到擒来的胜利,却每每被韩冈轻易翻转。吃一堑、长一智,眼下众宰辅中,曾经跟韩冈为敌过的几人,宁可让心急着踩人上位的监察御史们冲锋陷阵,也不愿公开表态,否则事情一个转折,丢人现眼的又将是自己。
殿中的静默令人尴尬,隔壁正殿宗室们的哭灵声清清楚楚的传了进来。赵顼一见得不到臣子的回音,脸色微沉,“吕卿家,你是西府之长,”
王珪尚在正殿中,唯一的宰相不在,赵顼便点起了执政中资格最老的枢密使。
赵顼的语气中带着冷意。韩冈在河东的行事,已经触犯了赵顼身为天子的忌讳。一路经略使,可以贪功好杀,可以为部将所挟,但不能明着愚弄朝廷。
韩冈有临机处断、便宜行事之权,但并不代表他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是韩冈能上一封密奏,说明情况,不论是什么理由,赵顼都不是不能体谅的。
区区两万黑山党项,又是多大的事?可是韩冈什么都没有做,只是命人飞捷入京。这是纯粹的态度问题,没将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而且韩冈的功劳已经高到不能不赏,赵顼正愁找不到理由挡着他晋身西府的机会。
天子的心思,殿中众人或多或少都感觉到了,这也正是他们沉默的理由。
吕公著在私下里直言无忌,但身在朝堂上,却不愿主动出头跟韩冈过不去:“回陛下的话。日前河东经略司上报官军于胜州大战南下黑山党项联军,斩首两万三千余级。枢密院已按旧日故事,遣人下胜州勘会。若其中数目不符,或当真有何过犯,自当回禀陛下依例行遣。”
王中正在天子身侧不远肃立着,听着枢密使吕公著一板一眼,述说着对河东军两万三千斩首的捷报如何处置。心道又是老狐狸一条。
身兼带御器械的名衔,刚刚回京的王中正他现在并不是以统帅的身份站在庆寿宫偏殿,而是一名护翼天子的宿卫。虽没有资格参与偏殿中的朝议,但在一旁看着韩冈成为御史们的众矢之的,而天子却不是直接驳回或留中,而是拿出来让辅臣们议论,王中正的心里也免不了有兔死狐悲的感伤。
王中正自知若是自己帮了韩冈说话,多半就会有人在天子面前进谗言了。但他是宫里面的老人了,知道如何说话才不犯天子的忌讳。要是这点本事都没有,能有如今这么大的名声?光是运气,如何能在天子面前得到这般信重?就是赵括、马谡,也要一副好口才,才能得人重用。
但到底要不要帮韩冈,或是帮到哪一步,是帮他脱罪,还是帮他缓颊,还得先看看官家的心意。要不然,让天子误会他与韩冈内外勾结,麻烦就大了。
王中正冷眼旁观,吕公著絮絮叨叨的说了一通,却都是应付故事,并没有直言要对韩冈下手。
赵顼耐着性子听吕公著说完,不置可否,转头看吕惠卿:“吕卿,你觉得当如何处置?”
天子若要治罪韩冈,吕惠卿并不反对。若能将朝廷的关注点从自己身上挪开,那还真是求之不得的一桩美事。不过他可不会为监察御史们的弹劾做背书:“以臣之见,西北一战,河东兵马功劳非小。如今虽有杀降冒功之嫌,但若是穷究治罪,非是优待功臣之法。军心一坏,日后如何再驱用其上阵杀敌?”
章惇眉头越皱越紧,吕惠卿的说法听起来总觉得不对劲。他避而不谈韩冈,看似是不想掺合,却又将河东军拿出来与韩冈拉上瓜葛,似有深意。
监察御史们的弹劾都在说着韩冈的错,但轻重有别。说韩冈贪功好杀,只是性格问题,与能力无关。而且杀降人,跟杀良冒功又是另外一码事。杀了两万黑山党项,也不至于深责,不过多在外留两年而已。但弹劾他为部将裹挟,那就是在攻击韩冈的能力问题了,一旦这个罪名坐实,别说晋身西府,就是再想做边臣都难。至于说韩冈故意拿军功收买河东军心,就更是会惹起天子的忌惮。监察御史还没有拿这个可以灭门的罪名来弹劾韩冈,吕惠卿却有了隐隐约约往这方面引的意思了。
对吕惠卿的话,赵顼还是没有表态,却又点起章惇:“章卿,你怎么看?”
“御史有风闻奏事之权,其论韩冈贪功嗜杀、为下将裹挟,并无错处。不过以御史片言,便问罪边臣,朝廷从无如此法度。此事当遣人至河东彻查,并下诏令韩冈自辩,以明是非对错。”
章惇摆明了支持韩冈。而他说得也是正论。就是过堂审案,人证物证俱全,也得给人犯开口自辩的机会。没有口供,如何能定罪?
赵顼当然知道章惇和韩冈交情好。只是没想到他这么干脆的站在韩冈一边。一旦事情变成了两边公开打嘴仗。就是原本对河东军斩杀降人而嫉恨的其他各路边臣,都要担心起日后会不会被御史援引此例,一封弹劾就会被治罪。很有可能会上本齐保韩冈,到时候,可就轮到如今弹劾韩冈的监察御史们被牺牲了。
赵顼心中不喜,怫然不悦:“若是他当真杀了来归顺的黑山党项又该如何处置?”
章惇正色回道:“陛下明察。记得之前辽人能够夺占兴灵,正是黑山威福军司的兵马引狼入室。陛下欲留其守边,异日辽人南侵,其未必不会倒戈相向。鞑虏蛮夷,岂知忠义?韩冈纵兵杀之,虽有小过,但以后事论,不为大错。焉知这一伙黑山逃人中日后不会出再出一个李继迁?”
赵顼一时默然。
大宋自开国以来,对武人都当贼防着,何况那些三姓家奴的黑山党项?莫说是黑山党项,西夏人的孑遗都杀光了,赵顼才能安心。但这话不能说出口,一旦说了,下面自认是仁人君子的臣子们都要骂上来。可谁能保证这批黑山党项中,不会出第二个李继迁?韩冈帮忙解决了让人头疼的问题,赵顼其实挺欣慰。
但韩冈这么做,也太讨武将们的欢喜。与那些想成为肉食者,却叫嚣着‘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低品官员不同,赵顼十分了解韩冈的能力,很清楚他绝不可能控制不了下面的武将。李宪的历历密奏中,也能隐约看得出韩冈对河东将佐们的掌控。这般得军心,如何不让人主忌惮?
而且以韩冈的功绩、能力,这一次西北战事终结之后,也只有西府中给他一个位置,才能说得过去。否则有功不赏,日后谁还会为朝廷卖命?
但那可是三十不到的西府执政啊……
赵顼一直以来压制韩冈的晋升,不正是不想看到这一幕吗?纵然让韩冈受了委屈,可为了大宋的长治久安,就不能开这个先例。韩冈在河东做得十分出色,军事政事都让人挑不出毛病,幸好出了胜州的一桩公案,让赵顼看到了机会。
韩冈迟早是要入两府的,但绝不是现在。在封赏上,赵顼绝不会吝啬,但官位上总要压上他一压。这也是为韩冈好,升的太快,后事当难以善终。
赵顼紧锁着眉头。吕公著说着场面话,吕惠卿顾左右而言他,章惇一力相助,至于其他几个没开口的,则是做了泥胎的佛像。
从他们的态度上可以看得出来,几名执政全都主张韩冈的罪名必须要先认定,之后才能治罪。可赵顼想得偏偏不是对韩冈明正典刑。从刑律上,只要还没有得到朝廷的应允,黑山党项就仍是敌国之人,韩冈杀之无罪。若朝廷当真成功的找到理由降罪韩冈,河东军也肯定要一并治罪,但这是赵顼竭力要避免的结果。
王珪不在,怎么就没一个能体贴上意的?
赵顼的视线在殿中臣僚的身上一个个划过,心情越来越坏,脸色更加阴沉。
“陛下,臣有一言欲进于陛下。”
突有一人出班说话,赵顼定睛一看,却是新近晋身政事堂的蔡确。
“蔡卿但说无妨。”
蔡确恭声道:“河东本有走马承受,又有李宪经制河东兵马,本有监察之权。其上报胜州一战,斩首两万,当不为虚。若仍有存疑,枢密院也已派人去查验真伪,不日便可知端的。”
赵顼皱着眉,不开口,看蔡确到底想说什么。
“以臣愚见。不论斩首是否来自于黑山逃人,都不宜深究。功疑惟重,罪疑惟轻。其人既非中国子民,陛前顺臣,杀之可谓之罪?”蔡确边说边偷眼看赵顼,见到天子脸色越来越差,话锋一转,“不过韩冈的确行事不谨,可由陛下内降密旨,严加申饬。想必韩冈能体会到陛下的用心良苦。”




第15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四)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性高于人,众必非之。区区党项,杀之又何妨。岂不闻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韩冈所为如何能说是错?”
蔡京举起酒杯,笑问着隔着火炉对坐的强渊明。
太皇太后刚刚上仙,尚未除服。酒馆茶社等去处,蔡京和强渊明两位官员是不能去的。就在蔡京家的后厅中,他两人围着一个小火炉,喝着滚烫的热酒。一旦议论起时事,便离不了韩冈这档子事。
“是不能说错,但也不能说对。这件事本来就不该做得那么过分,杀个一万也就够了。”强渊明笑道,“韩冈虽然名高位重,根基毕竟还是太浅。出身贫贱,非是阀阅之家。一旦天子不保他,就全是落井下石的,连个助阵的都没有。”
河东军上报的战绩,在御史台中引发铺天盖地的攻击。而天子似乎也没有保他的意思。蔡确在殿上给天子出得主意,看似要保韩冈,但实际上是将韩冈和河东军分开来,且明着确认了御史们对韩冈的弹劾有功无罪。
天子的申饬密诏已经在千百官僚的注目中连夜出了东京城北上太原。今天就赶着太皇太后的丧事,御史台之前还在观望的其他御史已经开始穷追猛打,而许多想博一个出身的官员,也一窝蜂的一拥而上。
韩冈之前若是被治罪,河东军都要乱了。正如吕惠卿在庆寿宫偏殿中暗示的诛心之言,两万斩首将韩冈与河东军上下都绑在了一起。但变成了如今的局面,韩冈本人却是再难利用河东军相助。
“不过小弟方才从外面过来,听到了不少议论。”强渊明继续说着,“街头巷尾,乃至国子监,对这一次御史台做下的事皆是大骂居多,没一个说他们好话的。”
蔡京了然笑道:“种痘法推行有年,其功效人人可见。胜州妄杀的党项才两万人,天下四百军州,被救下来的幼童却不啻百万。得韩冈恩惠,自然是站在韩冈一边。”
天子不就是怕着这个恩惠吗?
蔡京和强渊明对视一笑,没有说出口,却各自心领神会。
“说起种痘法,不仅惠泽大宋百姓,就连辽国也是感恩戴德。”蔡京转开了话题,说起他出使辽国时的见闻:“辽国的南院大王耶律奴哥前面四个儿子都是因痘疮而夭折。其第五子还在襁褓间,耶律奴哥担心他会得痘疮,日夜都无法安眠。去其府上种痘的时候,千恩万谢,送了珍玩什物无数,说是终于能保住这份家业了。”
“元长你去了一趟辽国,燕京城中贵胄家的好处怕是拿遍了吧?”强渊明笑说着,双手捧着巨大的两升银酒壶举了一举。
酒壶上的海东青是辽国银器上常见的图样,与宋人的富贵连枝、福禄寿一类的花样,差别一眼就能看出来。而能装两升酒的银酒壶,在辽国常见,但大宋这里却少有这般粗犷的式样。
蔡京哈哈一声笑,“都是捡了韩玉昆的便宜。”
他去了辽国一趟,礼物倒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多了一份资历。且不说这次回来就叙功晋升,得了直史官的贴职,就是御史台,也已经在向他招手。只要名望再大一点,能在天子心中的印象再深刻一点,走上终南捷径,将是顺理成章。
在析津府的时候,因为领着一队医官传授种痘法,在辽人贵胄中还颇受尊重,只是没能得到辽国小皇帝种痘的机会,不过耶律乙辛倒是见过几次。所以回来之后,蔡京还被天子特旨召见,详细询问与耶律乙辛见面时的一言一行。
蔡京并不觉得耶律乙辛近期内会对中国有何觊觎之心。若是他笑呵呵的谈着两国夙日之盟、旧时之好,那倒是要提防上三分。但在析津府中的两个月,大辽尚父一直冷眼相待,始终都是冷遇,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尤其是在辽人与兴庆府占了大便宜之后,更是不用担心拒绝增加岁币会惹怒辽人。
蔡京是在因韩冈而设立的厚生司中任职,而得到了去辽国的机会。现在不忘本,对他的名声很有好处。反正他人微言轻,说多少好话也帮不了韩冈。只要注意不触犯上面的忌讳,多说点其实无妨——韩冈虽然进速,说不定还要十年蹉跎。到时候,未必不能与其一争高下。
两人推杯换盏,说着闲话,忽然一阵喧哗从外面传来。
蔡京放下酒盏,疑惑的看着外面:“又是哪里出了事?”
蔡京好热闹,租的院子靠近街市,平日入夜后,街市上的声音也是不绝于耳。但如今是国丧之期,市面上一下清静了许多,蔡京和强渊明喝了半天的酒,也没有听到什么杂音。
强渊明也停杯不动,担心的道:“可不要是走了水,昨天惠德坊才烧了一半。”
蔡京一听,心中顿时发了急,忙招了外面的元随进来,让他出去打探详情。
元随下去后不久便回来了,向蔡京禀报:“直史,是河东捷报,刚刚从前街上飞捷而过,说是官军在胜州大败辽人。”
“辽人?!”强渊明惊得从座位上跳了起来,“怎么跟辽人动了手?”
蔡京也坐不住了,“速去通进银台司打探详情!”
……………………
“你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